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143498
  • 上传时间:2018-01-29
  • 格式:PDF
  • 页数:61
  • 大小:4.1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7324.7

    申请日:

    2014.08.19

    公开号:

    CN104161806A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5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变更后: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西南环线296号变更后: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贵惠大道99号同济堂|||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54申请日:20140819|||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5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变更后: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西南环线296号变更后: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西南环线296号|||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54; A61P1/02

    主分类号:

    A61K36/54

    申请人:

    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鲍家科; 茅向军; 许乾丽; 左鼎; 王尉; 王德甫; 王晓春; 周宁; 冯泽熹; 曾香兰

    地址: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西南环线29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物按如下制备工艺制成:宽叶缬草50-400份、红花20-100份、凤仙花50-300份、樟木5-50份,通过将宽叶缬草蒸馏提取;药渣乙醇浸泡后渗漉;凤仙花、红花、樟木乙醇浸泡后渗漉;加入或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本发明有效成分含量高,治疗牙痛效果优于现有技术,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物按如下制备工艺制成:宽叶缬草50-400份、红花20-100份、凤仙花50-300份、樟木5-50份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1-8倍量水蒸馏提取2-6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8-20倍量50%-85%乙醇浸泡1-3h后,以2-5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0-30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0-20倍量50%-70%乙醇浸泡4-24h后,以0.5-3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50%;
    6)加入或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物按如下制备工艺制成:宽叶缬草50-400份、红花20-100份、凤仙花50-300份、樟木5-50份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45%;
    6)加入或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中药重量配比为:宽叶缬草80-350份、红花30-90份、凤仙花80-260份、樟木10-45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中药重量配比为:宽叶缬草100-300份、红花40-80份、凤仙花90-240份、樟木15-40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中药重量配比为:宽叶缬草130-260份、红花50-75份、凤仙花100-180份、樟木20-35份。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中药重量配比为:宽叶缬草200份、红花60份、凤仙花110份、樟木30份。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或贴膜剂。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制剂为片、胶囊、颗粒或丸剂;所述液体制剂为酊剂、口服液、注射剂。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选自成膜剂、保湿剂、填充剂、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或矫味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牙龈炎、龋齿引起的牙痛或牙龈肿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发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牙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早期,牙龈发痒、不适、口臭,继之牙龈红肿、松软,容易出血,疼痛,反复发作;日久牙龈与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坏,形成一个袋子,叫牙周袋,袋内常有脓液溢出,炎症继续扩大,可成为牙周脓肿,病情加重,局部疼痛、肿胀,初为硬性,后变为软性,有波动感,可自行穿破,流出脓液,出脓后,疼痛可减轻,或反复发作,非常痛苦。
    目前用于治疗牙痛的外用药主要有:酊剂、散剂、含漱剂等。这些药物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作用时间也不长,不能长时间发挥药效;内服药主要以抗生素消炎为主,但副作用较大;急性牙髓炎,口腔常以开髓手术进行应急处理,但不少年老体弱及具有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往往难以接受。
    中国专利95100457.3公开的牙痛消及制备工艺,对牙体疾病有明显的镇痛、消肿、固齿功效,采用水蒸汽蒸馏获取宽叶缬草挥发油成分,石油醚浸泡5天得膏状物;凤仙花、红花和樟木用乙醇浸泡7天获得提取液;很明显,该工艺周期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另外,樟木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仅通过浸泡不能有效提取,且该发明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589-(ZD-0589)- 2002]复方牙痛酊质量标准中公开的牙痛酊的制法,具体为:宽叶缬草经水蒸气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药渣干燥后,加75%乙醇,浸泡7天,浸提物与稠膏混匀,静置24小时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浸膏;凤仙花、樟木、红花加60%乙醇密闭浸泡7天,滤过,取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乙醇量为45%,即得。但是并没有提及将宽叶缬草药渣进行渗漉的工艺以及将凤仙花、樟木、红花浸泡后渗漉的工艺。
    上述方法生产周期长,且有效成分不易提出,含量偏低,影响药品的疗效,携带不方便。
    发明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发了一种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牙龈炎、龋齿引起的牙痛或牙龈肿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物按如下制备工艺制成:宽叶缬草50-400份、红花20-100份、凤仙花50-300份、樟木5-50份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1-8倍量水蒸馏提取2-6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8-20倍量50%-85%乙醇浸泡1-3h后,以2-5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0-30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0-20倍量50%-70%乙醇浸泡4-24h后,以0.5-3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50%;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优选由下述重量份的药物按如下制备工艺制成:宽叶缬草50-400份、红花20-100份、凤仙花50-300份、樟木5-50份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45%;
    6)加入或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重量配比优选:宽叶缬草80-350份、红花30-90份、凤仙花80-260份、樟木10-45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重量配比优选:宽叶缬草100-300份、红花40-80份、凤仙花90-240份、樟木15-40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重量配比优选:宽叶缬草130-260份、红花50-75份、凤仙花100-180份、樟木20-35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重量配比优选:宽叶缬草200份、红花60份、凤仙花110份、樟木3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或贴膜剂。
    本发明所述固体制剂为片、胶囊、颗粒或丸剂;所述液体制剂为酊剂、口服液、注射剂。
    本发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选自成膜剂、保湿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稀释剂或矫味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牙龈炎、龋齿引起的牙痛或牙龈肿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填充剂选自糊精、淀粉、蔗糖、乳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微晶纤维素或葡萄糖等;
    所述成膜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卡波姆。
    所述粘合剂选自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所述崩解剂选自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聚乙二醇、碳酸钙、碳酸氢钠、微粉硅胶、滑石粉或硬脂酸镁;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脂肪酸山梨坦或聚山梨酯(吐温)等;
    所述矫味剂选自阿斯巴甜、蔗糖素或糖精钠、乳糖。
    所述的保湿剂为甘油。
    所述的稀释剂为水等。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
    1、与现有技术中相比:
    1)现有技术中的中国专利申请95100457.3公开的牙痛消及制备工艺,该工艺周期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经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3.998mg/g,槲皮素0.521mg/g,山奈素5.312mg/g。
    2)现有技术中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589-(ZD-0589)-2002]复方牙痛酊质量标准中公开的牙痛酊的制法,其缺点为:有效成份含量偏低,经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4.115mg/g,槲皮素0.553mg/g,山奈素5.528mg/g,且质量不稳定,作用时间不长。
    2、本发明将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提取、药渣浸泡后渗漉;将凤仙花 、红花、樟木乙醇浸泡后渗漉,该工艺节约了乙醇用量,减少了提取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成份含量高,经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最高含量达到了4.668mg/g,槲皮素0.688mg/g,山奈素6.119mg/g。
    3、本发明以宽叶缬草祛风除湿、活血疏经、理气止痛为君药;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风仙花活血通络、祛风止痛,樟木祛风散寒、理气活血止痛,三者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用于牙龈炎、冠周炎、龋齿引起的牙痛或牙龈肿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倍量为重量倍数,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为加入凤仙花、红花、樟木重量15倍的60%乙醇。
    实施例1:复方牙痛贴膜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200g、红花60g、凤仙花110g、樟木3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45%;
    6)加入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1%甘油,溶胀24h,铺于涂有少量液体石蜡的玻璃板上,晾干,即得。
    实施例2:复方牙痛贴膜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50g、红花20g、凤仙花50g、樟木5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1倍量水蒸馏提取2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8倍量50%乙醇浸泡1后,以2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0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0倍量50%乙醇浸泡4h后,以0.5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
    6)加入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1%甘油,溶胀24h,铺于涂有少量液体石蜡的玻璃板上,晾干,即得。
    实施例3:复方牙痛贴膜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400g、红花100g、凤仙花300g、樟木50份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8倍量水蒸馏提取6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20倍量85%乙醇浸泡3h后,以5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30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20倍量70%乙醇浸泡24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0%;
    6)加入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1%甘油,溶胀24h,铺于涂有少量液体石蜡的玻璃板上,晾干,即得。
    实施例4 复方牙痛酊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200g、红花60g、凤仙花110g、樟木3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45%;
    6)装入瓶中,即得酊剂。
    实施例5 复方牙痛酊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80g、红花30g、凤仙花80g、樟木1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45%;
    6)装入瓶中,即得酊剂。
    实施例6 复方牙痛酊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350g、红花90g、凤仙花260g、樟木45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45%;
    6)装入瓶中,即得酊剂。
    实施例7 复方牙痛胶囊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100g、红花40g、凤仙花90g、樟木15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3倍量水蒸馏提取3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2倍量60%乙醇浸泡2h后,以4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2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2倍量60%乙醇浸泡5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10%;
    6)加入3倍的糊精和乳糖,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空心胶囊中,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8 复方牙痛喷雾剂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300g、红花80g、凤仙花240g、樟木4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6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8倍量85%乙醇浸泡2.5h后,以4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8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8倍量65%乙醇浸泡20h后,以2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0%;
    6)装入喷雾剂瓶中,即得喷雾剂。
    实施例9 复方牙痛片剂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130g、红花50g、凤仙花100g、樟木2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
    6)加入5倍的糊精和乳糖,混匀,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10 复方牙痛颗粒剂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260g、红花75g、凤仙花180g、樟木35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 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10%;
    6)加入3倍的糊精和乳糖,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11 复方牙痛口服液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200g、红花60g、凤仙花110g、樟木3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
    6)加入3倍的纯净水与0.2倍的甜味剂,混匀,灌注,压盖,灭菌,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12 复方牙痛注射液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200g、红花60g、凤仙花110g、樟木3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
    6)加入1000升注射用水,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搅拌30分钟使混合均匀,灌封,灭菌,即得注射剂。
    实施例13 复方牙痛丸剂
    复方组成:宽叶缬草200g、红花60g、凤仙花110g、樟木30g。
    制备方法:
    1)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将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蒸馏提取5h;
    2)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3)药渣干燥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得渗漉液;
    4)将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5)凤仙花、红花、樟木加15倍量60%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上述稠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药液中乙醇量为5%;
    6)加入5倍的糊精,混匀,制丸,干燥,即得丸剂。
    试验例1 对比试验
    1、样品:将本发明实施例1-13中间品与对比例1、对比例2中间品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槲皮素、山奈素含量进行对比。
    2、工艺:实施例1-13的中间品按本发明实施例1-13的工艺制备而成,对比例1与对比例2按如下工艺制备而成:
    对比例1 中国专利申请95100457.3的配方及制法
    组成:宽叶缬草35.7g 凤仙花37.5g 红花15g 樟木10g
    制法:宽叶缬草洗净后置蒸锅内,进行蒸汽蒸馏,每100kg鲜根,收集馏液50kg备用;(2)将宽叶缬草根洗净晾干,加石油醚淹过药面,密闭,浸泡5天后过滤,滤液经减压回收石油醚后得淡黄色膏状物,继续在水浴锅上保温挥发至无石油醚为止,备用;(3)取凤仙花、红花、棒木,按8:1.5:0.5配好后,加总药量的1.2倍60%乙醇密闭浸泡,每日揽拌一次,7天后过滤,残渣再加原药量的10%-12%乙醇浸洗过滤,合并滤液备用;(4)取(1)、(2)、(3)项各组分别按10%、2.5%、87.5%比例混合,静置24小时,过滤、检验合格后备用;(5)分装,每瓶30ml,封盖,贴瓶签,包装,经袖样检验合格后,入库,置阴凉处贮藏。
    对比例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589-(ZD-0589)-2002]复方牙痛酊质量标准中公开的复方牙痛酊的配方及制法
    组成:宽叶缬草200g 红花60g 凤仙花110g 樟木30g
    制法:以上四味,宽叶缬草经水蒸气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药渣干燥后,加75%乙醇,浸泡7天,浸提物与稠膏混匀,静置24小时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浸膏;凤仙花、樟木、红花加60%乙醇密闭浸泡7天,滤过,取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乙醇量为45%,即得。
    3、含量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1)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4%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3nm。理论塔板数按羟基红花黄色素A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适量,加25%甲醇制成每1ml中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精密称取0.8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5%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2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2)山奈素和槲皮素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4%磷酸溶液(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计算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山奈素和槲皮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山奈素(C1=104μg/ml)和槲皮素(C2=9μg/ml)混合对照品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1.5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重, 于水浴锅上加热回流1小时,取下,放冷,称重,用70%乙醇补足损失的重量,过滤,取续滤液25ml,置具塞锥形瓶中,水浴上挥干,加甲醇-25%盐酸(4:1)混合液25ml,水浴上加热回流30min,取下,放冷,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甲醇分次洗锥形瓶,洗液并入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4、结果:本发明实施例1-13样品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槲皮素、山奈素明显高于对比例1、对比例2(见表1)。
    表1:含量测定结果


    试验例2 制备工艺参数的优选
    1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工艺正交试验
    1.1提取时间的考察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得知,影响水蒸气蒸馏的因素主要有:蒸馏时间、加水量和药材浸泡时间。选择三个因素,以挥发油提取完全为指标,对不同时间段的挥发油得率进行考察。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挥发油测定法中的甲法,称取3份宽叶缬草各100g,切制成长约1cm的粗段,加6倍量水,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记录不同提取时间挥发油的体积,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时间挥发油的收量


    注:表中数据为挥发油体积(ml)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蒸馏至6小时,挥发油已经基本提取完全,且前三个小时挥发油的收量在55%以下,因此选择4、5、6h作为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时间的考察。
    1.2正交因素水平设计
    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A)、加水量(B)、浸泡时间(C)三因素。上述三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干膏收率、挥发油体积、乙酸龙脑酯类含量等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提取工艺条件的筛选。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表,见表3。
    表3 因素水平表

    1.3样品的制备
    称取宽叶缬草100g,共9份,水分66.8%。按正交试验条件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水提液过滤后3000r/min离心10min,备用,药渣晾干后备用。
    1.4干膏收率
    将上述离心后的水提液水浴蒸干,再移至105℃烘箱中干燥3小时,取出,立即置干燥器中放置30分钟,精密称重,计算干膏收率,结果见表4。
    1.5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
    1.5.1乙酸龙脑酯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苯基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
    1.5.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乙酸龙脑酯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无水乙醇中含乙酸龙脑酯1.623mg的溶液,即得。
    1.5.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正交实验所得到的挥发油,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每次15ml,合并乙酸乙酯液,低温挥至约2ml,加甲醇转移至50ml量瓶,作为储备液。取储备液10ml,于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5.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1.5.5实验结果
    以干膏收率、挥发油体积、乙酸龙脑酯类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4、表5。
    表4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表


    Y=30×(X1/X1max)+20×(X2/X2max)+50×(X3/X3max)
    表5 方差分析

    *示P<0.05,**示P<0.01
    由综合评分结果的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可知,影响水蒸气蒸馏的因素大小依次为A>B>C,即蒸馏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且因素A对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A2,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最佳工艺为A2B3C3
    1.6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对干膏收率、挥发油体积、乙酸龙脑酯含量等化学成分测定结果的综合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因素A与因素B、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因素A对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提取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直观分析的结果选择A2,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3。因为因素B、C对提取效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从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考虑,选择次佳工艺A2B1C1。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水蒸气蒸馏提取宽叶缬草中挥发油,优选提取工艺为A2B1C1,即为: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5h。为进一步证实该工艺的合理性,对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验证试验结果


    由表6可知,该提取工艺得率与正交试验的干膏收率、挥发油体积、乙酸龙脑酯含量基本一致,但该优选工艺节约加水量,减少了提取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说明该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大生产。因此,确定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5h。
    2药渣渗漉工艺正交试验
    2.1 正交因素水平设计
    对比例2工艺为:加75%的乙醇浸泡7天。从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出发,将对比例2浸泡改为渗漉,并对渗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根据预实验和文献资料,影响渗漉的因素主要有:乙醇浓度(A)、加醇量(B)、流速(C)和浸泡时间(D)。上述四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干膏收率、总黄酮含量作为考察指标,进行提取工艺条件的筛选。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7。
    表7 因素水平表

    2.2 样品的制备
    称取宽叶缬草100.0g,10份。按已经确定的工艺条件进行水蒸气蒸馏,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药渣晾干后 ,一份按对比例2工艺提取,即加75%的乙醇浸泡7天,过滤得到0号滤液。其余九份混匀,粉碎,再等分成九份,按正交试验条件进行渗漉,收集漉液,1、4、7号定容至250ml,其余定容至500ml,即得。
    2.3 干膏收率
    精密吸取上述滤液各25ml,置己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再移至105℃烘箱中干燥3小时,取出,立即置干燥器中放置30分钟,精密称重,计算干膏收率,结果见表8。
    2.4 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
    2.4.1样品备用液的制备
    称取宽叶缬草经水蒸气蒸馏后的药渣30g(含水分12%,相当于干药材26.4g),按照宽叶缬草药渣渗漉正交实验条件进行渗漉,试样1、4、7样品液定容到250ml,其他定容到500ml,即得。
    2.4.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120℃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适量,加70%乙醇适量,制成每1ml70%乙醇含无水芦丁0.1989mg的对照品溶液。
    2.4.3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4ml、6ml、8ml、10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各加70%乙醇至1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摇匀,放置6min,加10%硝酸铝溶液1ml,摇匀,放置6min,加NaoH试液10ml,再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的溶液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4.4测定法
    精密量取宽叶缬草药渣渗漉正交实验的样品备用液3ml,置25ml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作为空白对照。另精密量取3ml,置25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70%乙醇至10ml”起,依法立即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渗漉液中无水芦丁的量,计算,即得。
    2.4.5实验结果
    以浸膏收率、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8、表9。
    表8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表

    Y=30×(X1/X1max)+70×(X2/X2max)
    表9 方差分析


    *示P<0.05,**示P<0.01
    由综合评分结果的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可知,影响渗漉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D>A>B>C,即浸泡时间>乙醇浓度>加醇量>流速,且因素A、D对宽叶缬草药渣渗漉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A2D3,由直观分析确定渗漉工艺为A2B3C1D3
    2.5 宽叶缬草药渣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
    对浸膏收率、总黄酮含量等化学成分测定结果的综合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因素A、D与因素B、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因素A、D对宽叶缬草药渣渗漉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直观分析的结果选择A2D3,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1D3。因为因素B、C对渗漉效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从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考虑,选择B1C3,次佳提取工艺为A2B1C3D3。最后得出结论:对于宽叶缬草药渣的渗漉实验,优选提取工艺为A2B1C3D3,即为:加10倍量75%的乙醇浸泡2h后,以3Bv/h进行渗漉。为进一步证实该工艺的合理性,对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将验证试验结果和对比例2浸泡工艺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0,11。
    表10 验证试验结果

    表11 浸泡工艺试验结果


    由表10,11可知,该提取工艺收率与正交试验的干膏收率、总黄酮含量接近,且明显比对比例2提取工艺收率高。同时该优选工艺节约了乙醇用量,减少了提取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说明该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大生产。因此,确定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75%的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进行渗漉。
    3 凤仙花、樟木、红花渗漉工艺正交试验
    3.1 正交因素水平设计
    对比例2工艺为:加60%的乙醇浸泡7天。从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出发,将对比例2浸泡改为渗漉,并对渗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根据预实验和文献资料,影响渗漉的因素主要有:乙醇浓度(A)、加醇量(B)、流速(C)和浸泡时间。上述四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化学指标(浸膏收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槲皮素、山奈素含量)作为考察指标,进行提取工艺条件的筛选。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2。
    表12 因素水平表

    3.2 样品的制备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凤仙花55g,红花30g,樟木15g,各10份,其中1份按对比例2工艺提取,即加60%的乙醇浸泡7天,过滤得到0号滤液。其余9份按正交试验条件进行渗漉,收集漉液,1、4、7号加水至1000 ml;2、5、8号加水至1500ml;3、6、9号加水至2000ml,即得。
    3.3 干膏收率
    精密吸取上述滤液各25ml,置己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再移至105℃烘箱中干燥3小时,取出,立即置干燥器中放置30分钟,精密称重,计算干膏收率,结果见表13。
    3.4 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
    3.4.1样品备用液
    按正交实验条件进行渗漉,试样1、4、7号样品液定容到1000ml,2、5、8号定容到1500ml,3、6、9号定容到2000ml,即得。
    3.4.2HPLC法测定渗漉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
    3.4.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3nm。
    3.4.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适量,加25%甲醇制成每1ml中含0.1339mg的溶液,即得。
    3.4.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渗漉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25%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4.2.4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并计算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果见表13。
    3.4.3HPLC法同时测定渗漉液中山奈素和槲皮素的含量
    3.4.3.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
    3.4.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山奈素、槲皮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甲醇中分别含山奈素、槲皮素104.4μg、8.9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3.4.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渗漉液10ml,置具塞锥形瓶中,水浴挥干,取下,加甲醇-25%盐酸(4:1)混合液25ml,水浴上加热回流40min,取下,放冷,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甲醇分次洗锥形瓶,洗液并入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4.3.4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并计算山奈素、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见表13。
    3.4.4实验结果
    对浸膏收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槲皮素、山奈素含量进行综合评分,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13、表14。
    表13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表

    Y=20×(X1/X1max)+20×(X2/X2max)+30×(X3/X3max)+30×(X4/X4max)
    表14 方差分析

    *示P<0.05,**示P<0.01
    由综合评分结果的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可知,影响渗漉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A>B>C>D,即乙醇浓度>加醇量>流速>浸泡时间,且因素A、B、C对凤仙花、红花、樟木的渗漉效果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A2B2C1,由直观分析确定渗漉工艺为A2B2C1D3
    3.5 凤仙花、樟木、红花三位药材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
    对干膏收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槲皮素、山奈素含量等化学成分测定结果的综合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因素A、B、C与因素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因素A、B、C对凤仙花等三位药材渗漉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根据直观分析的结果选择A2B2C1,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D3。因为因素D对渗漉提取效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从提高生产效率考虑,选择D1,次佳提取工艺为A2B2C1D1。最后得出结论:对于凤仙花、红花、樟木的渗漉实验,优选提取工艺为A2B2C1D1,即为:加15倍量60%的乙醇浸泡6h后,以1Bv/h进行渗漉。为进一步证实该工艺的合理性,对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将验证试验结果和对比例2浸泡工艺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5,16。
    表15 验证试验结果


    表16 浸泡工艺试验结果

    由表15,16可知,该提取工艺收率与正交试验的干膏收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槲皮素、山奈素含量接近,且明显比对比例2提取工艺收率高。同时该优选工艺减少了提取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说明该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大生产。因此,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5倍量60%的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进行渗漉。
    试验例3 实施例中复方牙痛贴膜成型工艺研究
    前面对制剂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5h;药渣晾干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凤仙花、红花、樟木加60%乙醇浸泡6h,15倍量1Bv/h渗漉。按该工艺制备药液,加入适量基质,待充分溶胀后搅拌均匀,铺至一定面积的玻璃板上,晾干即得。该膜剂能将药物直接释放到疼痛部位,起到快速止痛的效果,且具有运输、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1基质的选择
    制备贴膜剂的关键是选择基质(粘附材料),理想的粘附材料应无毒、无吸收、性能稳定,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粘附力适宜,作用迅速,与药物易混合但不发生化学反应且不影响其释药,价廉易得。根据文献资料,常用的有脱乙酰壳多糖、纤维素的衍生物、聚丙烯酸类。脱乙酰壳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粘附性、生物相容性、安全性,且能增强粘膜对药物的吸收,但其药物动力学性质受脱乙酰基程度影响较大;羟丙甲 纤维素是应用最广泛的纤维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它所形成的膜透明、坚韧,生产时不易粘连,可大大提高药物稳定性。有文献报道,以50%乙醇液为溶媒,含10%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液的成膜性能良好;卡波姆是由丙烯酸与聚烷基蔗糖或聚烷基季戊四醇交联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在药剂中主要用作增稠剂、助悬剂和粘合剂。本品国产品分低、中、高三个黏度规格,分别相当于CP-941,CP-934,CP-940等国外产品,其中CP-934是当今公认为可作内服用基质。文献报道曾用卡波姆934P(P代表该产品药典级)制作一种口腔制剂基质,将其经口服做急性毒性、过敏和粘膜刺激等实验,结果LD50值与文献报道一致,说明卡波姆作为口服制剂的基质安全。依据HPMC极佳的成膜性和CP理想的粘附性,选择HPMC以及HPMC和CP-934混合使用作为该膜剂的基质。
    1.1试验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经预实验后,选择2%的HPMC和1%的CP。将2%的HPMC单独加入药液中,待充分溶胀后搅拌均匀,铺到玻璃板上晾干,制得1号药膜。将2%的HPMC和1%的CP同时加入药液中,待充分溶胀后搅拌均匀,铺到玻璃板上晾干,制得2号药膜。
    1.2试验结果
    1号药膜能溶胀均匀,流动性好易成膜,且形成的膜剂均匀。2号药膜不能完全溶胀,有白色絮状沉淀,晾干的膜剂很不均匀。故选择HPMC作为本品基质。
    2基质与药物的配比选择
    为进一步提高膜剂的外观、质量,增加膜剂的塑性,加入少量甘油]。并对HPMC的用量进一步考察。
    2.1试验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以HPMC、甘油为两因素,浓度为3水平,按正交表L9(34)操作,以粘附时间为主要筛选依据,进行处方工艺的筛选。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7。
    表17 因素水平表

    2.2粘附时间测定 
    参照文献资料,选取已去污、相对平整的新鲜猪大肠若干,剖开摊平,分别在黏膜上粘贴各试验号处方膜各6片,挂在37℃、pH为6.2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各膜剂的粘附时间。结果见表18,19。
    表18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表

    表19 方差分析


    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影响粘附时间的因素依次为B>A,即甘油浓度>HPMC浓度,且甘油浓度对粘附时间的影响有显著性,故选择B1。成膜情况的结果显示,当HPMC浓度为1.5%时成膜情况理想,综合考虑认为处方4符合设计要求。
    3制备贴膜剂
    3.1实验方法
    按照处方比例称取处方中各位药材,宽叶缬草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5h,收集挥发油冰箱中保存备用,水提液浓缩成稠膏备用。药渣晾干后,加10倍量75%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渗漉,渗漉液与水提液浓缩的稠膏混匀,静置24h后滤过,溶液减压回收乙醇得浸膏;凤仙花、红花、樟木加60%乙醇浸泡6h,15倍量1Bv/h渗漉,漉液与浸膏混匀,滤过,加入挥发油,调至规定量并使乙醇量为45%。加入1.5%HPMC和1%甘油,待充分溶胀后搅匀,分别铺至涂有少量液体石蜡的玻璃板上,室温晾干即得。
    结果
    制剂工艺从分析各药材的有关化学成分的性质及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出发,分成三部分。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正交试验,宽叶缬草药渣渗漉正交试验和凤仙花、红花、樟木渗漉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均采用L9(34)正交表,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作为考察指标,进行提取工艺条件的筛选。
    确定了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宽叶缬草药渣、凤仙花、红花、樟木药材的提取工艺条件。宽叶缬草最佳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5h;宽叶缬草药渣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75%的乙醇浸泡2h后,以3Bv/h的速度进行渗漉;凤仙花、红花、樟木药材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5倍量60%的乙醇浸泡6h后,以1Bv/h的速度进行渗漉。
    对贴膜剂的处方基质配比和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了筛选试验,确定了 制剂成型工艺条件:按确定的工艺制备药液,加入1.5%HPMC和1%甘油,待充分溶胀后搅匀,分别铺至涂有少量液体石蜡的玻璃板上,室温晾干即得。
    试验例4 药效学实验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长沙市开福区东创实验动物科技服务部(合格证号:医动字090012)及贵阳医学院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黔2002-0001)提供。普通饲料饲养,清洁级,实验室温度18~24℃,实验室相对湿度:65%~75%。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由贵阳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黔)2002-0001。普通饲料饲养,清洁级,实验室温度18~25℃,实验室相对湿度:65%~75%。
    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0)g,由重庆腾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渝)2007-0003。普通饲料饲养,清洁级,实验室温度18~24℃,实验室相对湿度:65%~75%。
    2.主要药品和试剂
    解痉镇痛酊 上海运佳黄埔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00903
    硫化钠 中国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80106
    冰醋酸天津市东大化工厂,批号:20090902
    二甲苯 重庆川江化学试剂厂,批号:901201
    水合氯醛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80314
    伊文思蓝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进口分装,F20020913
    甲酰胺,北京化工厂,20080814
    丙酮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F 20090802
    氯化钠注射液 贵州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090527
    乙醚 中国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90106
    工艺实验所用药材由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药材品种经陈德媛研究员鉴定。四味药材分别按其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均符合有关规定。
    复方牙痛贴膜按实施例1的配方与制备方法制成。
    3.主要仪器
    热板测痛仪 昆明电子仪器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750 岛津仪器有限公司
    离心机TGL-16G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XS205DU-分析天平 梅特勒 托利多(METTLER TOLEDO)
    TC—10K型电子天平 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
    1ml注射器 无锡德凡仪器有限公司
    一、本发明实施例1复方牙痛贴膜药效学验证
    1.对热板仪诱发小鼠足底疼痛模型的影响
    1.1动物分组
    将雌性小鼠50只,腹部脱毛,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复方牙痛贴膜高(约0.11g生药/㎝2)、中(约0.05g生药/㎝2)、低(约0.03g生药/㎝2)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解痉镇痛酊,0.24g/ml)。
    1.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天后,模型组以生理盐水腹部涂抹给药;解痉镇痛酊组按10ml/kg于腹部涂抹给药;膜剂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均按1㎝2/只贴于脱毛处皮肤上,每天贴敷2h,连续用药2天。用药前,将小鼠置于热板盒上,控制温度在(55.0±0.5)℃,记录小鼠放入热板盒后至其舔后足所需时间,第2天再测1次,以连续两天的平均值作为给药前的基础痛阈值。第3天用药后30、60、90、120min按上述基础痛阈值测定法分别测定痛阈值。
    1.3检测指标
    观察记录小鼠给药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时在热板仪中首次出现添后足现象的时间。
    2.对冰醋酸致小鼠腹部扭体疼痛反应的影响
    2.1动物分组
    将雌雄各半小鼠50只,腹部脱毛,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复方牙痛贴膜高(约0.11g生药/㎝2)、中(约0.05g生药/㎝2)、低(约0.03g生药/㎝2)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解痉镇痛酊,0.24g/ml)。
    2.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天后,模型组以生理盐水腹部涂抹给药;解痉镇痛酊组按10ml/kg于腹部涂抹给药;膜剂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均按1㎝2/只贴于脱毛处皮肤上,每天贴敷2h,连续用药2天。第3天用药1h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8%的冰醋酸0.2ml,分别记录10min与20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及各组小鼠扭体抑制率。
    扭体抑制率:(模型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模型组扭体次数×100%
    2.3检测指标
    观察记录各组小鼠在注射冰醋酸后出现首次扭体反应的时间(潜伏期)与10min、20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
    3.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模型的影响
    3.1动物分组
    将雌雄各半小鼠50只,腹部脱毛,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复方牙痛贴膜膜高(约0.11g生药/㎝2)、中(约0.05g生药/㎝2)、低(约0.03g生药/㎝2)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解痉镇痛酊,0.24g/ml)
    3.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天后,模型组以生理盐水腹部涂抹给药;解痉镇痛酊组按10ml/kg于腹部涂抹给药;膜剂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均按1㎝2/只贴于脱毛处皮肤上,每天贴敷2h,连续用药2天。于第3天给药同时于小鼠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0.2ml。末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右耳两面滴加10μl二甲苯致炎,30min后处死小鼠,用9mm打孔器于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形耳片。称量左右耳片重量并记录。将右耳片剪碎放入盛有4ml35%丙酮溶液的EP管中。水浴38℃浸泡48h后取出浸出液,以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90nm波长处测吸光度OD值。
    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
    耳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肿胀均值-给药组肿胀均值)/模型组肿胀均值×100%
    3.3检测指标
    小鼠左右耳片重量、右耳片浸出液OD值。
    4.对大鼠后足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影响
    4.1动物分组
    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复方牙痛贴膜膜高(约0.11g生药/㎝2)、中(约0.05g生药/㎝2)、低(约0.03g生药/㎝2)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解痉镇痛酊,0.24g/ml),以上各组均雌雄各半。
    4.2实验方法
    实验前24h,用硫化钠溶液对大鼠左后大腿部脱毛,脱毛24h后,乙醚麻醉大鼠,并用打击器对大鼠左后腿外侧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视皮下出血为,数分钟触及有明显肿胀感为造模成功。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于红肿处涂抹给药;解痉镇痛酊组按10ml/kg于红肿处涂抹给药,涂抹面积以超过受损面积1/2为度;膜剂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均按2㎝2/只贴于受损处,每天用药一次后进行观擦,连续给药6天。对大鼠进行活动状态评分,外观评分。
    4.3检测指标

    5.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6.复方牙痛贴膜对小鼠足底疼痛的影响
    解痉镇痛酊组在给药1h后显示出较强镇痛作用,但在2h时作用有所下降。膜剂高、中、低剂量组在给药1h后作用明显,且至给药后2h时作用持续强烈,在给药1h时镇痛作用弱于解痉镇痛酊组,给药1.5h后镇痛作用优于解痉镇痛酊组。膜剂高、中、低剂量组随着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增强,且高、中、低剂量均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见表20。
    表20 各组小鼠热板法疼痛实验痛阈值的比较

    与给药前比较,*P<0.05,**P<0.01,***P<0.001;与阴性组比较,P<0.05,
    ▲▲P<0.01,▲▲▲P<0.001;与解痉镇痛酊组比较,#P<0.05,##P<0.01;n=10
    7.复方牙痛贴膜对小鼠扭体疼痛实验的作用
    解痉镇痛酊组与膜剂高、中剂量组均表现出较强的镇痛作用。膜剂三个剂量与其镇痛作用呈正相关,膜剂高剂量组镇痛强度与解痉镇痛酊组类似,膜剂中剂量组镇痛强度较解痉镇痛酊弱,膜剂低剂量组无明显镇痛作用。在潜伏期的比较中,解痉镇痛酊与阴性组有极为显著的差异,而其他各组差异不明显。见表21。
    表21 各组小鼠扭体次数的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解痉镇痛酊组比较,P<0.05,▲▲P<0.01,▲▲P<0.001;n=10
    8.复方牙痛贴膜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各用药组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均被明显抑制。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其中膜剂高剂量组作用最为强烈,肿胀抑制率为56.52%,高于解痉镇痛酊组(45.65%);膜剂中剂量组抑制率为36.96%;膜剂低剂量组抑制率为13.04%。表明复方牙痛贴膜随剂量增加抗炎作用增强。见表22。
    表22 各组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的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解痉镇痛酊组比较,P<0.05,▲▲P<0.01,▲▲P<0.001;n=10
    9.复方牙痛贴膜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炎症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各用药组与模型组小鼠耳廓伊文思兰染料渗出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极为显著意义(P<0.001)。各用药组对二甲苯所致炎症造成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染料渗出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膜剂高中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药物解痉镇痛酊活性近似,均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见表23。
    表23 各组小鼠耳廓染料渗出的吸光度值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n=10
    10.复方牙痛贴膜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影响
    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伤肢均出现明显肿胀,皮肤青色瘀斑及皮下淤血,出血或水肿,并呈跛行状态,造模后当天最为严重,随后伤势逐渐减轻,运动状态逐渐正常。复方牙痛贴膜给药后3d、4d、5d、6d对大鼠后肢活动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给药后4d、5d、6d大鼠软组织损伤局部外观有显著改善。评分结果见表24、表25
    表24 复方牙痛贴膜对大鼠软组织损伤活动障碍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表25 复方牙痛贴膜对大鼠软组织损伤局部外观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二、本发明实施例4复方牙痛酊药效学实验
    1.对热板仪诱发小鼠足底疼痛模型的影响
    1.1动物分组
    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复方牙痛酊高(0.08g/kg)、中(0.04g/kg)、低(0.02g/kg)剂量组、解痉镇痛酊组(0.1g/kg)。
    1.2实验方法
    昆明种类小鼠70只,雌性,体重18-22g。试验前筛选合格小鼠,选取在预热至55±0.5℃的恒温热板仪测得的基础痛阈值在5-30s之间的小鼠。重复测定两次,取两次痛阈平均值作为给药前基础痛阈值。将合格小鼠随机分组,予每只小鼠0.2ml涂抹双后足。给药后15、30、60、90、120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超过60s仍无反映者取出以60s计算。
    1.3检测指标
    观察记录小鼠给药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时在热板仪中首次出现添后足现象的时间。
    2.对冰醋酸致小鼠腹部扭体疼痛反应的影响
    2.1动物分组
    雌雄各半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复方牙痛酊高(0.08g/kg)、中(0.04g/kg)、低(0.02g/kg)剂量组、解痉镇痛酊组(0.1g/kg)。
    2.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天后,按10ml/kg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溶液后,立即腹部涂抹各组药物,分别记录10min与20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及各组小鼠扭体抑制率。扭体抑制率:(模型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模型组扭体次数×100%
    2.3检测指标
    观察记录各组小鼠在注射冰醋酸后出现首次扭体反应的时间(潜伏期)与10min、20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
    3.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模型的影响
    3.1动物分组
    雌雄各半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复方牙痛酊高(0.08g/kg)、中(0.04g/kg)、低(0.02g/kg)剂量组、解痉镇痛酊组(0.1g/kg)。
    3.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两天后,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涂抹给药;其余各组涂抹给药5min后,将二甲苯以20μl涂于小鼠右耳前后两面,使其耳廓两面致炎,给药20min后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兰10ml/kg,左耳廓为对照,20min后剪下双耳,用直径6mm打孔器打下两耳片,于电子天平分别称取两耳重量,以两耳的差值表示肿胀度指标。将右耳片浸泡于甲酰胺内,38℃水浴48h将染料渗出,于15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在722分光光度计590nm处比色测定吸光度A值。
    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
    耳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肿胀均值-给药组肿胀均值)/模型组肿胀均值×100%
    3.3检测指标
    小鼠左右耳片重量,吸光度值。
    4.对大鼠后足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影响
    4.1动物分组
    将wistar大鼠雌雄各半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复方牙痛酊高(0.08g/kg)、中(0.04g/kg)、低(0.02g/kg)剂量组、解痉镇痛酊组(0.1g/kg)。
    4.2实验方法
    实验前24h,用硫化钠溶液对大鼠左后大腿部脱毛,脱毛24h后,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并用打击器对大鼠左后腿外侧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视皮下出血为,数分钟触及有明显肿胀感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wist ar大鼠各组每天涂抹给药一次,涂抹面积以超过受损面积1/2以上为度,共给药9天。观察大鼠损伤后的活动度,局部外观,并予以每天计分比较。于第6d、9d处死大鼠各5只,取损伤部位4%甲醛固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肌肉组织,按照横纹肌组织病理观察标准记录。
    4.3检测指标

    5.对热板致小鼠痛阈值的影响
    解痉镇痛酊和复方牙痛酊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在涂抹给药后15mi n到90min痛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提示复方牙痛酊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见表26。
    表26 复方牙痛酊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6.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复方牙痛酊0.08g/kg、0.04g/kg、0.02g/kg三个剂量组能显著延长扭体出现的潜伏期,0.08g/kg剂量组显著降低小鼠的扭体次数。提示复方牙痛酊对化学刺激致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见表27。
    表27 复方牙痛酊对小鼠扭体疼痛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7.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实验结果提示,复方牙痛酊0.08g/kg、0.04g/kg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0.6%、28.6%;提示复方牙痛酊对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见表28。
    表28 复方牙痛酊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8.对耳廓炎症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影响
    结果如下所示。复方牙痛酊0.08g/kg、0.04g/kg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见表29。
    表29 复方牙痛酊对炎症耳廓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9.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影响
    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伤肢均出现明显肿胀,皮肤青色瘀斑以及皮下淤血,出血或水肿,并呈跛行状态,造模后当天最为严重,随后伤势逐渐减轻,运动状态逐渐正常。复方牙痛酊给药后第2d、3d、5d、6d、7d、8d、9d对大鼠后肢活动障碍及外观有明显改善作用,结果见表30-33。
    表30 复方牙痛酊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活动障碍的影响(1~6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表31 复方牙痛酊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活动障碍的影响(7~9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表32 复方牙痛酊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局部外观的影响(1~6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表33 复方牙痛酊对大鼠软组织损伤的局部外观的影响(7~9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试验例5 筛选提取工艺的药效学实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589-(ZD-0589)-2002]公开的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的复方牙痛酊处方中4味药材,除宽叶缬草按原工艺提取,宽叶缬草药渣和凤仙花等由原浸泡改为渗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渗漉工艺进行优选,以小鼠足底痛阈值、扭体次数、耳廓肿胀实验结果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路线。因素水平表见下表:
    宽叶缬草水蒸汽蒸馏工艺正交试验

    药渣渗漉工艺正交试验

    凤仙花、红花、樟木渗漉工艺正交试验

    1.采用热板仪诱发小鼠足底疼痛模型
    1.1小鼠足底疼痛实验
    1.1.1动物分组
    将小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解痉镇痛酊组(约0.24g生药/ml)、九种实验中间品(约0.4g生药/kg)共九组,以上各组均为雌性小鼠。
    1.1.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24h后,热板仪预热至55℃,每只小鼠置于热板仪中测试其给药前痛阈值并记录,喜跳跃者剔除,以10-50s间为合格小鼠。实验当日每只小鼠左右后足底部用1ml注射器涂抹给药,各用药组给药剂量为10ml/kg,模型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给药后30、60、90、120min后痛阈值,并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
    1.1.3检测指标
    观察记录小鼠给药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时在热板仪中首次出现添后足现象的时间。
    1.2热板法足底疼痛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2.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
    2.1小鼠扭体疼痛实验
    2.1.1动物分组
    将小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解痉镇痛酊组(约0.24g生药/ml)、九种实验中间品(约0.4g生药/kg)共九组,以上各组均雌雄各半。
    2.1.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24h后,冰醋酸按0.8%-0.6%浓度梯度递减注射备用鼠,以小鼠产生扭体但不死亡为冰醋酸浓度标准,确定用于造模的冰醋酸浓度。实验当日给予每只小鼠整个腹部涂抹对应药物,给药剂量为10ml/kg,阴性组给以生理盐水,给药20min后,对小鼠左下腹腔注射0.2ml冰醋酸溶液,并开始计时观测记录。
    2.1.3检测指标
    观察记录各组小鼠在注射冰醋酸后出现首次扭体反应的时间(潜伏期)与10min、20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
    2.2扭体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3.采用以二甲苯与伊文思兰制备炎症动物模型
    3.1小鼠耳廓肿胀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
    3.1.1动物分组
    将小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解痉镇痛酊组(约0.24g生药/ml)、九种实验中间品(约0.4g生药/kg)共九组,以上各组均雌雄各半。
    3.1.2实验方法
    小鼠适应性喂养24h后,按10min/kg的给药剂量对各组小鼠左右耳涂以对应药物,阴性组涂以等量生理盐水,并于小鼠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0.2ml,给药20min后,用移液枪于小鼠右耳正反两面各滴加10μl二甲苯至炎。给药1h后,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沿耳廓基部剪下双耳,用9mm打孔器于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形耳片,于电子天平上称同一小鼠左右耳片重量并记录,将右耳片剪碎放入盛有4ml35%丙酮溶液的EP管中。水浴38℃浸泡48h后取出浸出液,以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90nm波长处测吸光度A,计算实验组小鼠耳廓染料渗出的抑制率。
    3.1.3检测指标
    3.1.3.1动物模型耳廓炎症肿胀的观察耳肿胀度、耳肿胀抑制率
    3.1.3.2浸出液吸光度。
    3.2炎症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筛选提取工艺的药效学实验结果
    1.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工艺筛选
    1.1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足底疼痛实验的作用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足底疼痛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延长小鼠痛阈值方面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中间品在延长小鼠痛阈值方面与对照组以及给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足底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34)
    表34 小鼠热板足底疼痛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给药前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
    1.2足底疼痛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足底疼痛实验给药后90min痛阈值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35、表36)
    表35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36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足底疼痛实验给药后90min痛阈值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A>B>C,即蒸馏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1B3C3
    1.3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扭体疼痛的影响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扭体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中间品在减少扭体次数方面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阳性组解痉镇痛酊在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方面的作用与阴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扭体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37)
    表37 小鼠扭体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1.4扭体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扭体疼痛实验20min内扭体次数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38、表39)
    表38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39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扭体实验20min内扭体次数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C>A>B,即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加水量,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2B1C3
    1.5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抑制小鼠炎症耳廓肿胀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中间品在抑制耳廓肿胀方面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阳性组药物和部分中间品在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方面的作用与阴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扭体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40)
    表40 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1.6耳廓肿胀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耳廓肿胀度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41、表42)
    表41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42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血虚实验的RBC指标改变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A>B>C,即蒸馏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2B3C1
    1.7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炎症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成绩显示:阳性药物解痉镇痛酊与所有中间品在抑制小鼠因耳廓炎症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抑制炎症导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有关药效作用均有直接影响。(见表43)
    表43 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耳廓染料渗出液的A值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1.8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炎症耳廓渗出染料吸光度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44、表45)
    表44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45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的耳廓渗出染料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C>A>B ,即蒸馏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3B1C3
    1.9药效学实验筛选出的最佳提取条件
    综合以上4个药效学实验所得结果可优选出宽叶缬草水蒸气蒸馏最佳提取工艺:A2B3C3,即为:加8倍量水,浸泡2h,水蒸气蒸馏提取5h。
    2.药渣渗漉工艺的筛选
    2.1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足底疼痛实验的作用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足底疼痛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延长小鼠痛阈值方面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中间品在延长小鼠痛阈值方面与对照组及给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足底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46)
    表46 小鼠热板足底疼痛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给药前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
    2.2足底疼痛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足底疼痛实验给药后90min痛阈值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47、表48)
    表47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48 方差分析

    *示P<0.05
    足底疼痛实验中90min痛阈值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B>C>D>A,即加醇量>流速>浸泡时间>乙醇浓度,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3B3C3D2
    2.3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扭体疼痛的影响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扭体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中间品在减少扭体次数方面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阳 性组解痉镇痛酊和部分中间品在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方面的作用与阴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扭体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
    (见表49)
    表49 小鼠扭体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2.4扭体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扭体疼痛实验20min内扭体次数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50、表51)
    表50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51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扭体实验的扭体次数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A>B>D>C,即乙醇浓度>加醇量>浸泡时间>流速,且因素A对扭体次数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A2,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2B3C1D3
    2.5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抑制小鼠炎症耳廓肿胀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大部分中间品在抑制耳廓肿胀方面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阳性组药物和部分中间品在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方面的作用与阴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扭体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52)
    表52 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2.6耳廓肿胀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耳廓肿胀度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53、表54)
    表53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54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的肿胀度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A>B>C>D,即乙醇浓度>加醇量>流速>浸泡时间,且因素A、B、C对肿胀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A2、B2、C1,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2B2C1D2
    2.7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炎症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成绩显示:阳性药物解痉镇痛酊与大部分中间品在抑制小鼠因耳廓炎症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或者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抑制炎症导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有关药效作用均有直接影响。(见表55)
    表55 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耳廓染料渗出液的A值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2.8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炎症耳廓渗出染料吸光度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56,表57)
    表56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57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的渗出染料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A>D>B>C,即乙醇浓度>浸泡时间>加醇量>流速,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2B2C3D2
    2.9药效学实验筛选出的最佳提取条件
    综合以上4个药效学实验所得结果可优选出宽叶缬草药渣最佳提取工艺:A2B2C1D2,即为:加15倍量75%乙醇浸泡1h后,以1Bv/h的流速进行渗漉。
    3.凤仙花、红花、樟木渗漉工艺的筛选
    3.1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足底疼痛实验的作用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足底疼痛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延长小鼠痛阈值方面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中间品在延长小鼠痛阈值方面与对照组及给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足底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58)
    表58 小鼠热板足底疼痛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给药前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
    3.2足底疼痛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足底疼痛实验给药后90min痛阈值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59、表60)
    表59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60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足底疼痛实验中90min痛阈值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D>B>A>C,即浸泡时间>加醇量>乙醇浓度>流速,且因素D对痛阈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D2,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3B2C2D2
    3.3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扭体疼痛的影响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扭体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中间品在减少扭体次数方面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阳性组解痉镇痛酊与部分中间品在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方面的作用与阴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扭体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61)
    表61 小鼠扭体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3.4扭体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扭体疼痛实验20min内扭体次数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62、表63)
    表6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63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扭体实验的扭体次数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D>C>B>A,即浸泡时间>流速>加醇量>乙醇浓度,且因素B、C、D对扭体次数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B2、C2、D2,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3B2C2D2
    3.5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
    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给药后,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成绩显示:不同工艺实验中间品对于抑制小鼠炎症耳廓肿胀的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但所有中间品在抑制耳廓肿胀方面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阳性组药物在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方面的作用与阴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小鼠扭体疼痛的有关药效作用有直接影响。(见表64)
    表64 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结果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3.6耳廓肿胀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耳廓肿胀度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65、表66)
    表65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66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的肿胀度为评价指标,通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C>B>A>D,即流速>加醇量>乙醇浓度>浸泡时间,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3B2C1D1
    3.7九组工艺实验中间品对小鼠炎症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成绩显示:阳性药物解痉镇痛酊与所有中间品在抑制小鼠因耳廓炎症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抑制炎症导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有关药效作用均有直接影响。
    (见表67)
    表67 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耳廓染料渗出液的A值

    组别动物数量(n)A值阴性组100.0144±0.0039解痉镇痛酊组100.0061±0.0013***1号药100.0102±0.0049*2号药100.0086±0.0050**3号药100.0089±0.0064*4号药100.0100±0.0044*5号药100.0075±0.0059**6号药100.0103±0.0042*7号药100.0078±0.0049**8号药100.0078±0.0042**9号药100.0092±0.0061*

    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为显著(P<0.001)
    3.8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以小鼠炎症耳廓渗出染料吸光度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见表68、表69)
    表68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69 方差分析

    *示P<0.05
    以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的渗出染料吸光度为评价指标,通过进 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大小依次为B>C>A>D,即加醇量>流速>乙醇浓度>浸泡时间,且因素A、B、C对吸光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故选择A3、B2、C2,由直观分析确定提取工艺为A3B2C2D2
    3.9 药效学实验筛选出的最佳提取条件
    综合以上4个药效学实验所得结果可优选出凤仙花等三味药材最佳提取工艺:A3B2C2D2,即为:加15倍量70%乙醇浸泡12h后,以2Bv/h的流速进行渗漉。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牙痛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434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