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一般民用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中不承重的隔断墙(不论其到顶与否)的创新做法。它也可用于一些工业建筑之中。 建筑中的隔断墙在目前工程界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A:粘土砖墙厚120mm,两面抹砂浆。
B:个别墙用立砖砌,厚53mm、两面抹砂浆;对较高的墙须在砂浆层内挂铁丝网。
C:空心砖墙120mm,两面抹砂浆
D:加气混凝土墙厚80~120mm,两面抹砂浆。
E:常规的双孔小空心混凝土砌块(基本尺寸为390×190×90mm,壁厚20mm)以及炉渣砌块等,皆双面抹砂浆。
F:木隔断、石膏板隔断、灰板条隔断。
G:玻璃隔断。
以上这些类型的隔断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类型A~E自重嫌大,其中特别以A为最大,约达280kg/m2,类型F、G造价嫌高。类型B在强度及刚度方面令人担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套新的隔断墙构造,使其造价低,自重轻、强度可靠、刚度合适、施工简便、加快工期。使其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特别是居住建筑)中能得到好的效益。
本发明目的的实施是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完成的
一、在工厂生产满足以下三种特性的、新型的系列砌块;
1.规整-块型尺寸精度高,误差不大于1mm。
2.薄壁-空心块(以下的A、B类型块)壁厚一般9~12mm。
3.类型配套齐全-一般应具备以下六种类型。
A类:为双肋块。其基本型A1如图3所示;其它型号则因尺寸a、b、h值的变动而有不同。A1的标志尺寸为a=b=40~62mm,c=125~175mm,h=80~200mm,d=80~120mm。
B类:为单肋块。其基本型B1如图4所示;其它型号则因a、b、h值的变动而有不同。B1标志尺寸为a=b=40~84mm,h=80~120mm,d同A1型仍为80~120mm。
C类:为平板块。其基本型C1如图5所示;其它型号则因尺寸a、h值地变动而有不同。C1标志尺寸为a=250,h=10,d=80~120mm。
D类:为锚块。其基本型D1如图6所示
E类:为铰连块。其基本型E1如图7所示
F类:为长条块。用作过梁。
以上这些砌块既可采用一般的细石混凝土生产,也可采用工业废渣或级配砾、粗砂为骨料的混凝土来生产,还可以采用塑性粘土挤出成型,干燥后焙烧而成。
二、在现场(建筑物主体结构已完工的场所内或改变隔墙布局的室内)按下列工艺完成隔断墙的施工。
1、在图1所示混凝土楼(地)面8划出隔墙的定位线当根据上下支承情况计算需要设置钢丝(一般可用直径3mm镀锌钢丝)时,按要求位置在楼(地)面钻孔9;用环氧水泥砂浆将钢丝端头锚牢于其中。
2、在地面找平的条件下,分层砌筑砌块,砌筑时一般仅对砌块的纵向边肋布浆。门洞口处按要求设置过梁(长条块)。
3、待锚钢丝的环氧水泥砂浆强度及砌块间胶浆强度达到要求之后(一般可为一日之后)即可对钢丝7进行简便的张拉(施加部分予应力)而后锚固(由于隔断墙不是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故对其张拉锚固可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最终按设计要求将墙的顶部及侧边用C类平板块堵严即完成。如贴壁纸可事先将灰缝括平。
4、当隔墙到顶允许做为铰结构造时应设置与上下粘牢的铰连块10及弯折成型的配套T形钢或V形钢。
由于本发明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的承重墙构造概念-以壁厚10mm的薄壁块替代厚壁(20mm以上)块,以1mm的薄缝铰浆替代10mm的砖(块)缝砂浆;以块型尺寸误差的严要求替代了前后墙的砂浆抹面,以空腔内设细钢丝简单予应力手段替代了厚重墙的稳定效果;这样就使隔断墙的构造做法从传统承重墙的构造做法中分离了出来。因此,本发明与现有多种隔墙做法相比就具有以下优越性能
1、自重轻,每m2墙重约70kg,远低于目前常用的半砖墙抹面自重280kg/m2。
2、造价低,与目前常用的半砖墙抹面做法相比,由于新做法的用料量仅与旧做法的抹面用料相同,故其造价约可节约30%以上。
3、由于省略了抹灰工序,使施工大为简便,故能加快工期。
4、具有较好的强度与刚度,可用于外围护墙。
5、由于墙薄,增大建筑室内有效使用面积,与常规的半砖隔墙比可增大3~4%。
6、为今后住宅建筑设计中采用大开间灵活隔断方案提供了最为方便的条件。甚至可以允许居民在购到商品房之后,自行灵活设置室内隔断。这样将有利于商品房价格的进一步降低。
7、当用于外墙,做内外两道,相互拉接,中填高效保温材料时,其热阻值可大辐提高,有利于节约建筑能耗。
8、与国家节约耕地、节约能源的墙体改革大方针完全吻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补充描述
图1及A-A,B-B剖面图为悬臂(不到顶)隔断墙的组装图。图中标注对应内容为:1-B类基本型块,2-B类块,3-D类(锚块),4-c(平板块),5-A类块,6-A类基本型块,7-施加部份予应力的钢丝,8-楼(地)面,9-楼(地)面上用于插锚钢丝的钻孔,10-铰连块,11-T形钢。
对钢丝7的下料长度以及底端锚入深度应严格控制。钢丝7的张拉工艺为:
1、首先将钢丝7的顶端套入锚块3的钢丝槽内(如尺寸不足可将锚块3转90度角沉入A类基本型块6的孔(空腔)中将钢丝7就位。
2、用专用夹具夹牢锚块3的侧平面,而后以测力杠杆将夹具撬起。
3、当杠杆施力达到要求后,在锚块1之下垫入平板块4。平板块的规格应按空隙尺寸进行组配。所垫平板块皆需在前后两边布以薄层胶浆,使其有利于传力。
图2所示为T形钢11,系在一矩形钢板上切缝呈形后,将缝左右板反向弯折90度而形成。T形钢11与铰连块10配合形成隔断墙顶端的铰接构造。具体作法是把T形钢11的腹部插入铰连块10的槽口中,在T形钢11的翼缘顶及铰连块的底与侧边涂以环氧水泥胶浆后,使分别与T形钢11顶部的混凝土楼板及与铰连块相接的隔墙块分别粘牢;这样即可有效地传递水平剪力,达到铰结点的效果。
图3为双肋的基本型块6。
图4为单肋的基本型块1。
图5为平板块。
图6为锚块,在其中部三面设有钢丝槽。
图7为铰连块10,在其上部设有槽口以配合T形钢或V形钢形成铰接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