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遮蔽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窗口遮蔽设备.pdf(2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4059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6.11CN203640590U(21)申请号 201320727397.5(22)申请日 2013.11.14E06B 9/32(2006.01)E06B 9/322(2006.01)E06B 9/262(2006.01)(73)专利权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中市南屯区五权西路2段236号19楼之1(72)发明人张智尧(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宋焰琴(54) 实用新型名称窗口遮蔽设备(57) 摘要一种窗口遮蔽设备,包括一上梁、一下梁与一遮蔽结构设置于该上梁与。
2、该下梁之间。二滑轮组相隔一距离地设置于该上梁内部,一绳组绕经各该滑轮组的一滑动件,该绳组具有一条控制拉绳与至少二条穿片拉绳,其中该控制拉绳的第一端穿出该上梁以供使用者抓握该控制拉绳,该控制拉绳的第二端连接该二穿片拉绳的一端,且穿片拉绳的另一端固接该下梁。由此,使用者仅需拉动该控制拉绳即可确保该下梁水平地升降而不至于倾斜;此外,该控制拉绳的该第二端在该遮蔽结构为展开或收合时皆位于该上梁内部使该绳组不易产生绳圈,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6页(10)授权公。
3、告号 CN 203640590 UCN 203640590 U1/1页21.一种窗口遮蔽设备,包含有一上梁、一下梁与一遮蔽结构,该遮蔽结构设置于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该遮蔽结构随着该下梁相对该上梁上下移动而为展开或收合,其特征在于:二滑轮组,相隔一距离地设置于该上梁内部,该二滑轮组各包含一滑动件,该滑动件设置于该上梁;一绳组,绕经该二滑轮组的滑动件,该绳组包含一条控制拉绳与至少二条穿片拉绳,其中该控制拉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穿出该上梁,该第二端与该二穿片拉绳的一端连接,该二穿片拉绳的另一端则各别穿出该上梁后再固接于该下梁;其中该控制拉绳外露于该上梁外,且该控制拉绳的该第二端在该遮蔽结。
4、构为展开或收合时皆位于该上梁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滑轮组各包含一架体,该滑动件通过该架体而设置于该上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滑轮组的架体具有一穿孔,该二穿片拉绳各别穿过各该滑轮组的架体的穿孔并穿出该上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拉绳与该至少二穿片拉绳是以复数条细绳经织造而连接呈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拉绳与该至少二穿片拉绳是以至少二条细绳经缝合而连接呈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拉绳的该第二端与该至少。
5、二穿片拉绳是以缝合的方式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绳组包含有一结合件,该控制拉绳的该第二端通过该结合件与该至少二穿片拉绳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件为一扣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遮蔽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绳组包含有一绳体,一该穿片拉绳结合于该绳体上且将该绳体区分为一第一绳段与一第二绳段,该第一绳段构成该控制拉绳,该第二绳段构成另一该穿片拉绳。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640590 U1/5页3窗口遮蔽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系与建筑物窗口的遮蔽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窗口遮蔽设备。背景技术0002 按,。
6、用于建筑物窗口遮蔽的窗帘结构大致包括一上梁、一下梁与复数窗帘叶片,且该些窗帘叶片为至少两条的穿片拉绳穿过而位于该上、下梁之间。为避免该下梁在升降过程中有倾斜情形发生,该窗帘结构是以至少两条的控制拉绳各别与对应的穿片拉绳连结,据以同时带动该下梁。又为便于轻松控制窗帘的展开或收合,该窗帘结构还在该上梁中装设有复数滑轮以提供上述拉绳绕设。0003 惟,上述窗帘结构的控制拉绳与穿片拉绳以一对一连结的方式,使得穿出上梁的拉绳为复数条,该情形容易在操控窗帘的展开或收合过程中发生交迭、缠绕,致生故障;甚而因多条控制拉绳容易形成绳圈而缠绕住儿童颈部,有造成使用安全的疑虑。其次,该至少两条的控制拉绳被同时拉动时。
7、,容易因受力不均而间接造成该下梁呈不当的倾斜;虽然有业者以增设线扣的方式而将多数控制拉绳合而为一,以期改善下梁倾斜及同时操控多数控制拉绳的不便,惟,该线扣与上梁之间的多条控制拉绳因被线扣收束而直接形成多数绳圈,徒增故障率及使用安全的疑虑。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口遮蔽设备,解决拉绳缠绕成圈的缺失,并可确保该下梁水平地升降。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窗口遮蔽设备,包含有一上梁、一下梁与一遮蔽结构,该遮蔽结构设置于该上梁与该下梁之间,该遮蔽结构随着该下梁相对该上梁上下移动而为展开或收合。该窗口遮蔽设备还包含二滑轮组与一绳组,其中,该二滑轮组相隔一距离地。
8、设置于该上梁内部,该二滑轮组各包含一滑动件,该滑动件设置于该上梁;该绳组系绕经该二滑轮组的滑动件,该绳组包含一条控制拉绳与至少二条穿片拉绳,其中该控制拉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穿出该上梁,该第二端与该二穿片拉绳的一端连接,该二穿片拉绳的另一端则各别穿出该上梁后再固接于该下梁;其中该控制拉绳的该第二端在该遮蔽结构为展开或收合时皆位于该上梁内部。0006 其中,该二滑轮组各包含一架体,该滑动件通过该架体而设置于该上梁。0007 其中,各该滑轮组的架体具有一穿孔,该二穿片拉绳各别穿过各该滑轮组的架体的穿孔并穿出该上梁。0008 其中,该控制拉绳与该二穿片拉绳是以复数条细绳经织造而连接呈一体。
9、。0009 其中,该控制拉绳与该二穿片拉绳是以二条细绳经缝合而连接呈一体。0010 其中,该控制拉绳的该第二端与该二穿片拉绳是以缝合的方式连接。0011 其中,该绳组包含有一结合件,该控制拉绳的该第二端通过该结合件与该二穿片拉绳连接。说 明 书CN 203640590 U2/5页40012 其中,该结合件为一扣环。0013 其中,该绳组包含有一绳体,一该穿片拉绳结合于该绳体上且将该绳体区分为一第一绳段与一第二绳段,该第一绳段构成该控制拉绳,该第二绳段构成另一该穿片拉绳。0014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可避免拉绳缠绕成圈,降低使用故障率,并具有换装便利性。附图说明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
10、施例的立体图。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滑轮组与绳组配置的立体图。0017 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0018 图4是一立体图,揭示另一角度的滑轮组与绳组。0019 图5是一立体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滑轮组的架体结构。0020 图6是图5的6-6方向剖视图。0021 图7是一侧视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与轴杆配置关系。0022 图8是一侧视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滑轮组与绳组的配置关系。0023 图9是一示意图,揭示上述实施例的绳组的结构。0024 图10是一立体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结构收合。0025 图11是一俯视示意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结构在展开状态下控制拉绳的第二端位于上。
11、梁中。0026 图12是一俯视示意图,揭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结构在收合状态下控制拉绳的第二端位于上梁中。0027 图13是一分解立体图,揭示上述实施例的角度调整结构。0028 图14是一立体图,揭示上述实施例的架体增设分隔件。0029 图15是一示意图,揭示绳组的一实施态样。0030 图16是一示意图,揭示绳组的一实施态样。0031 图17是一示意图,揭示绳组的一实施态样。0032 图18是一示意图,揭示绳组的一实施态样。0033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0034 图20是一立体图,揭示滚轮的另一实施态样。0035 附图中符号说明:0036 100窗口遮蔽设备,10上梁,20下。
12、梁,30遮蔽结构,32窗帘叶片,34梯绳,40滑轮组,42架体,42a容槽,42b承载部,42c穿孔,421上卡槽,422下卡槽,423左卡槽,423a开放端,423b封闭端,424右卡槽,424a开放端,424b封闭端,44滚轮,44a轮体,44b凸缘,44c半部轮面,44d轴孔,46轴杆,48分隔件,50绳组,52控制拉绳,52a第一端,52b第二端,54穿片拉绳,55绳组,552穿片拉绳,554控制拉绳,554a第二端,56绳组,562扣环,564控制拉绳,564a第二端,566穿片拉绳,57绳组,572绳体,572a第一绳段,572b第二绳段,574穿片拉绳,58绳组,582控制拉绳,。
13、584穿片拉绳,586细绳,60角度调整结构,62驱动单元,622从动件,624主动件,64固定芯,66连动杆,70拉绳固定器,200窗口遮蔽设备,80蜂巢帘,82滚轮,82a轮体,82b轴孔,82c凸缘,82d半部轮面,82e环缘。说 明 书CN 203640590 U3/5页5具体实施方式0037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0038 请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窗口遮蔽设备100,其包括一上梁10、一下梁20、一遮蔽结构30、二滑轮组40、一绳组50与一角度调整结构60。0039 该上梁10与该下梁20相隔一距离设置,该遮蔽结构30在。
14、本实施例中为多数窗帘叶片32所组成,该些窗帘叶片32受二梯绳34连结而平行地排列于该上梁10与该下梁20之间。该二滑轮组40彼此相隔一距离地设置于该上梁10内部,由于该二滑轮组40的组成相同,以其中一该滑轮组40为例说明,该滑轮组40包含有一架体42、一以滚轮44为例的滑动件与一轴杆46。0040 请配合图5与图6所示,该架体42前段具有一上、下、左、右的内壁所围绕界定出的一容槽42a,且于该上、下内壁设有四个第一卡槽,兹定义位于上内壁的二个第一卡槽为上卡槽421,位于下内壁的二个第一卡槽为下卡槽422,一该上卡槽421与一该下卡槽422为相面对设置。于该左、右内壁设有二个相面对的第二卡槽,兹。
15、定义位于左内壁的第二卡槽为左卡槽423,位于右内壁的第二卡槽为右卡槽424。该架体42后段设有凹窝状的一承载部42b,以及数个位于底部的穿孔42c(如图4所示)。0041 请再配合图7所示,该滚轮44具有两个并排的轮体44a,且于各轮体44a上环绕有一凸缘44b,各该凸缘44b将所对应轮体44a的轮面区分出左右两个半部轮面44c,且各该半部轮面44c为自该轮体44a的边缘朝该凸缘44b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该滚轮44另具有一贯穿该二轮体44a的轴孔44d。0042 该轴杆46穿设于该滚轮44的轴孔44d中,且该轴杆46的两端突出于该滚轮44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该轴杆46是随着该滚轮44自该架。
16、体42一侧摆入该容槽42a中。而为方便组装,该架体42的左卡槽423与右卡槽424各具有一开放端423a,424a与一封闭端423b,424b,且该开放端423a(424a)的槽宽大于该封闭端423b(424b)的槽宽,以便该轴杆46的两端快速对准各该开放端423a(424a)并进入该左、右卡槽423(424),且止于对应的封闭端423b(424b),即该轴杆46的两端伸至该左、右卡槽423(424)中,如此,该滚轮44即通过该架体44而设置于该上梁10中并可转动地位于该容槽42a内。组装后的该滚轮44的该二凸缘44b如图8所示的各别嵌入一对应的上、下卡槽421、422中,使得该滚轮44的转动。
17、平稳。然则,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该滑轮组40的轴杆46亦可在穿过该滚轮44后,再将两端直接固接于上梁10的内壁,而不需另由架体42支撑,同样也能达到使滚轮44可转动地被组设于上梁10内的目的。0043 复如图3及图8所示,该绳组50绕经该二滑轮组40的各该滚轮44的各半部轮面44c,并由凸缘44b的设置,使穿绕在各半部轮面44c的绳组50被限制在所绕经的半部轮面44c上,而不会跨入相邻的半部轮面44c;且该绳组50具有一条控制拉绳52与二条穿片拉绳54,其中,该控制拉绳52具有一第一端52a与一第二端52b(图9参照),该第一端52a穿过一设于该上梁10中的拉绳固定器70并穿出该上梁10而显露。
18、于外(参照图1),以便使用者抓握操控,而该拉绳固定器70可供固定或放松该控制拉绳52,以限制该控制拉绳52位移;该控制拉绳52的第二端52b则与该二穿片拉绳54的一端连接,该二穿片拉绳54的另一端再分别穿过各该滑轮组40的架体42的穿孔42c,以及穿过该上梁10的穿孔(图未示)说 明 书CN 203640590 U4/5页6后,再逐一穿过各该窗帘叶片32,终而固接于该下梁20。由此,使用者拉动该控制拉绳52即可通过该二穿片拉绳54以带动该下梁20升降,进而达成操控该该遮蔽结构30于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或图10所示的收合状态之间变化。0044 值得注意的是,请配合图11与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该控。
19、制拉绳52的该第二端52b在该遮蔽结构30为展开或收合时,皆保持位于该上梁10内部,以避免该二穿片拉绳54随该控制拉绳52的拉出,而有部分显露于该上梁10外并形成环圈,至此以强化使用上的安全性。0045 请续参图13所示,该角度调整结构60具有一驱动单元62、二固定芯64与一连动杆66,其中该驱动单元62包含有一从动件622与一主动件624,该从动件622与该主动件624啮合;该二固定芯64分别置放于该二架体42的承载部42b上,且各该固定芯64供所对应梯绳34的一端连接(图未示);该连动杆66连结该二固定芯64,且其中一端更突伸至该从动件622中。由此,当该主动件624受一转杆(图未示)驱使。
20、而连动该从动件622旋转时,将带动该二固定芯64同向转动,以使各梯绳34牵动并改变该些窗帘叶片32的摆设角度。0046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该控制拉绳52与该二穿片拉绳54是以复数条细绳经织造而连接呈一体,亦即,该控制拉绳52与该二穿片拉绳54之间无须通过任何的组件作为连接介质,故,经此织造方式制得一体的该绳组50具有良好的抗拉性;且因控制拉绳52与二穿片拉绳54之间并无其他连接介质存在,使拉动控制拉绳52升降下梁20时,绳组50在滚轮44上的滑动能更为顺畅,且不干涉相邻的控制拉绳52或穿片拉绳54。同时,使用者仅需拉动该控制拉绳52便可确保该下梁20水平地升降,解决公知复数条控制拉绳易因。
21、受力不均而造成该下梁呈倾斜的缺失。0047 其次,通过该滚轮44上的各该凸缘44b的设置,可避免该绳组50相邻的绳段在该处发生交迭情形,且该凸缘44b两侧的各该半部轮面44c为斜设,还可避免在该处的绳段落入该滚轮44与该架体42之间的缝隙里,进而确保该窗口遮蔽设备100于展开或收合时的顺畅,并降低使用故障率。再者,本实施例的该控制拉绳52与该二穿片拉绳54是呈扁平状,与该滚轮44的轮面有较多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该绳组50稳定地被拉动。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各该滚轮44是以模块化方式制作,以提供方便换装作业之效。0048 在实施上,该架体42还可如图14所示设置一分隔件48,该二穿片拉绳54分别通过。
22、该分隔件48的两侧,由此,可避免该二穿片拉绳54相互绞缠。0049 此外,在实施上,绳组亦可分别设计成如图15至图18所示的态样。在图15所示的态样中,该绳组55的该二穿片拉绳552是以缝合的方式缝固于该控制拉绳554的第二端554a。在图16所示的态样中,该绳组56还包含有一以扣环562为例的结合件,该控制拉绳564的该第二端564a是通过该扣环562与该二穿片拉绳566连接。在图17所示的态样中,该绳组57包括有一绳体572,一该穿片拉绳574结合于该绳体572上,将该绳体572区分为一第一绳段572a与一第二绳段572b,该第一绳段572a构成该控制拉绳,该第二绳段572b构成另一该穿片。
23、拉绳。在图18所示的态样中,该绳组58的控制拉绳582与穿片拉绳584是以二条细绳586经缝合而连接呈一体,该二细绳586被缝合的绳段形成控制拉绳582,而未缝合的绳段则形成穿片拉绳584。0050 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窗口遮蔽设备200,其具有大致相同于说 明 书CN 203640590 U5/5页7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该遮蔽结构30在本实施例中为蜂巢帘80,且该窗口遮蔽设备200未具有角度调整结构60及梯绳34。同样地,使用者拉动该控制拉绳52即可让该下梁20水平地升降,达到操控该窗口遮蔽设备200为展开或收合的目的。0051 上述各实施例的该些滑轮组40亦可采用。
24、如图20所示的一滚轮82,该滚轮82同样具有二轮体82a,以及贯穿该二轮体82a的轴孔82b。各该轮体82a上环绕有一凸缘82c,且各该轮体82a的轮面区分有二个半部轮面82d。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各该轮体82a的该二半部轮面82d非为倾斜,且该二半部轮面82d的边缘各环绕有一环缘82e。由凸缘82c及环缘82e的设置,使穿绕在各半部轮面82d的绳组50被限制在所绕经的半部轮面82d上,并且可避免在该处的绳段脱离所对应的半部轮面82d。0052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的该些滑轮组40除了以滚轮44、82作为滑动件外,亦可采用固定式的圆柱供绳组50绕过,此圆柱可与架体一体成型或另行接设于架体上,。
25、圆柱面上亦可增设如图7所示的凸缘44b限制绳组50于圆柱上穿绕的位置,利用圆柱的圆弧状表面让绕于圆柱上的绳组50的滑动能更为顺畅,重要的是,在相邻的控制拉绳52或穿片拉绳54之间亦可增设如图14所示的分隔件48分隔二穿片拉绳54,以避免绞缠。而穿片拉绳的数量不以二条为限,亦可依需求设置二条以上的穿片拉绳,重要的是仅有一条控制拉绳显露于上梁外。又,滑轮组亦可不需设置架体,直接将滑动件设置于该上梁,同样可以供绳组绕过。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3640590 U1/16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40590 U2/16页9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40590 U3/16页10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40590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