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1396949
  • 上传时间:2018-06-13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189.6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70687.3

    申请日:

    2007.11.21

    公开号:

    CN101438740A

    公开日:

    2009.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D 9/02申请日:20071121|||公开

    IPC分类号:

    A23D9/02; A23D9/04

    主分类号:

    A23D9/02

    申请人:

    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陈 慧; 郑 伟; 陆 洋; 瞿俊勇; 陆 娅

    地址:

    200136上海市居家桥路955弄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杨秀刚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海蓬籽首先经过清理、轧胚后进行焙炒,然后压榨、萃取和精炼,得到的油脂进行共轭转化工艺,得到高含量共轭亚油酸油脂,经过精炼后包装成为产品。焙炒工艺是在温度110-130℃、时间15-25分钟焙炒;精炼工艺时采用10~12波美度低浓度的液碱,共轭转化工艺为在180-200℃、用碱作为催化剂的共轭化反应。采用本发明生产的海蓬子油可以达到95%以上的产品得率。

    权利要求书

    1.  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海蓬籽首先经过清理、轧胚后进行焙炒,然后压榨、萃取和精炼,得到的油脂进行共轭转化工艺,得到高含量共轭亚油酸油脂,经过精炼后包装成为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焙炒工艺是在温度110-130℃、时间15-25分钟焙炒;精炼工艺时采用10~12波美度低浓度的液碱,共轭转化工艺为在180-200℃、用碱作为催化剂的共轭化反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共轭转化工艺中碱用量为2.5~3.5:1,反应时间为3~5小时,反应温度为180~20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是:精炼过程中还采用脱色过程密闭、氮气保护,高纯氮气低温脱臭工艺。

    说明书

    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简称CLA)是一种在9-11位或10-12位含有顺式或反式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脂肪酸,是我们日常见到的亚油酸的同分异构体。在CLA异构体分子结构中的共同特征是分子中的两对双键直接通过一个碳—碳单键连接,中间相隔两个碳原子(—C=C—C=C—)。因此,在CLA分子中的两对双键构成了标准的共轭体系。共轭亚油酸具有多种的生理功能,如对癌症的抑制作用,抗II型糖尿病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降低身体脂肪含量。
    目前,从海蓬籽提取共轭亚油酸还没有相应的报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海蓬籽首先经过清理、轧胚后进行焙炒,然后压榨、萃取和精炼,得到的油脂进行共轭转化工艺,得到高含量共轭亚油酸油脂,经过精炼后包装成为产品。
    本发明碱用量为2.5~3.5:1,反应时间为3~5小时,反应温度为180~200℃,在此条件下可以达到95%以上的转化率,有效提高了产品得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参见图1。
    本发明使用的原料海蓬籽是植物海蓬子(Salicornia)的种子,含油量25~28%,油脂中亚油酸的含量为74%以上,其中含有少量的CLA。海蓬籽颗粒细小,种子外面还有一层种衣。
    海篷籽除杂后经过110-130℃、15-25分钟焙炒、压榨提取海篷子油,油饼残油率≤7%。对油饼实施了萃取工艺,进一步降低油饼含油量,提高出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经过萃取工艺后油饼的残油量降低至0.6-1.2%,有效提高了产品得率。
    刚提取出来的海蓬子毛油呈特殊的墨绿色,含有较多的杂质、胶质、色素等,具有特殊的气味。由于海蓬子油中含有CLA,其共轭双键更容易氧化,采用传统工艺对其加工会导致成品中CLA含量明显降低,因此,采用比一般大宗油脂“柔和”得多的精炼条件:碱炼时采用10-12波美度低浓度的液碱,以及多种物理保护措施(脱色过程密闭、氮气保护,99.9%高纯氮气140~180℃下低温脱臭),保证了海蓬子油在精炼过程中保持品质,其中的CLA不会在精炼过程中明显流失、氧化、破坏。
    由于海蓬子油中除了含有少量CLA外,还有大量的亚油酸,因此,本发明将这些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转化工艺为在150-200℃、用碱作为催化剂的共轭化反应。本发明用不同的条件配比做了正交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共轭转化反应正交实验
     

    实验组碱用量(W/W)反应时间(h)反应温度(℃)转化率(%)12:111807.022:1319051.432:1520091.943:1119056.053:1320095.663:1518053.574:1120079.784:1318026.194:1519063.7

    由表1结果显示:本正交实验条件下的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时间,最小的是碱用量即最佳碱用量(油脂与碱的重量比)为2.5~3.5:1,反应时间为3~5小时,反应温度为180~200℃,在此条件下可以达到95%以上的转化率。
    采用本发明生产的经过精制的海蓬子油外观清澈、透明,呈淡黄色。试生产产品经上海市粮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产品主要性能指标
     CLA含量(%)酸价(mgKOH/g)过氧化值(meq/Kg)黄曲霉素B1(μg/kg)细菌总数(个/g)大肠菌群(个/100g)霉菌(个/g)致病菌72.20.0761.3<5<1<327.0未检出

    各项性能指标显示,本产品具有相当高的CLA含量,且达到高质量卫生指标要求。

    关 键  词:
    含有 天然 共轭 油酸 油脂 生产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9694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