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222182866.1 (22)申请日 2022.08.18 (73)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镇海路 上古街10号 (72)发明人 苏群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5232 专利代理师 廖吉保 (51)Int.Cl. A61M 5/32(2006.01) A61M 5/15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 器盒, 包括盒体和。
2、夹闭元件; 所述盒体顶端设有 供针头插入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向 所述盒体内部轴向延伸出台阶; 所述夹闭元件为 环形, 上部套设于所述台阶, 下部逐渐收缩, 构成 尺寸小于针头最大直径的弹性结构; 所述下部的 端头处形成抵靠针头的卷边。 本实用新型当针头 插入第一开口时, 穿过夹闭元件, 夹闭元件下端 嵌入针头与针筒的连接处, 端头处的卷边抵靠针 头, 注射器向上拔起时, 针头由于被夹闭元件抵 靠而无法活动, 从而脱离针筒, 使针头和针头分 离。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8890013 U 2023.04.21 CN 218890013 U 1.一种方便取下针。
3、头的利器盒, 其特征在于: 包括盒体和夹闭元件; 所述盒体顶端设有 供针头插入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向所述盒体内部轴向延伸出台阶; 所述夹闭 元件为环形, 上部套设于所述台阶, 下部逐渐收缩, 构成尺寸小于针头最大直径的弹性结 构; 所述下部的端头处形成抵靠针头的卷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闭元件包括固 定端、 第一弯折和第二弯折, 所述固定端套设于所述台阶, 所述固定端下部向外延伸形成第 一弯折, 所述第二弯折从所述第一弯折下端向内弯折形成, 所述第二弯折的下端外扩形成 所述卷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
4、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边的下端端面 到所述第一开口侧壁顶部的距离小于等于3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在所述第一 开口周围, 向盒体内部方向形成与针筒端部锥型配合的凹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闭元件为不锈 钢材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吸附元件, 所 述吸附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底部, 将所述盒体与放置面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密封盖, 所述 密封盖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盒体, 转动后密封所述第一开口。 。
5、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顶端还设有 方便放入整副注射器的第二开口。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8890013 U 2 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废物处置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背景技术 0002 利器盒是一种用于收集指定类型医疗废物的专用容器, 常见的注射器上的针头、 输液管和其他一次性使用物品的针头等, 都需要按规定弃置于利器盒中; 现有的利器盒, 在 盒子顶部设置一个开口, 使用时将注射器插入开口, 然后使用开口的边沿作为撬板, 将注射 器上的针头撬下并落入盒内, 这种方式。
6、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将注射器原样拔出, 有安全隐 患; 也有采用在插入口设置剪断装置, 之间将针头剪断脱离注射器, 这种方式会增加利器盒 的结构复杂度, 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 本实 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在针头插入处, 设置一弹性夹闭元件, 当注射器插入时, 夹闭元件嵌入针头和针筒之间的连接处, 并抵靠于针头; 当注射器拔起 时, 针头由于被夹闭元件抵靠无法活动, 从而脱离针筒, 使针头和针头分离。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包括 。
7、盒体和夹闭元件; 所述盒体顶端设有供针头插入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向所述 盒体内部轴向延伸出台阶; 所述夹闭元件为环形, 上部套设于所述台阶, 下部逐渐收缩, 构 成尺寸小于针头最大直径的弹性结构; 所述下部的端头处形成抵靠针头的卷边。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由于所述盒体顶端设有供 针头插入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向所述盒体内部轴向延伸出台阶; 所述夹闭元 件为环形, 上部套设于所述台阶, 下部逐渐收缩, 构成尺寸小于针头最大直径的弹性结构; 所述下部的端头处形成抵靠针头的卷边; 针头插入时, 穿过弹性结构, 夹闭元件下端嵌入针 头与针筒。
8、的连接处, 卷边抵靠针头, 注射器向上拔起时, 针头由于被夹闭元件抵靠而无法活 动, 从而脱离针筒, 使针头和针头分离。 0006 另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还可以具 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 可选地, 所述夹闭元件包括固定端、 第一弯折和第二弯折, 所述固定端套设于所述 台阶, 所述固定端下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弯折, 所述第二弯折从所述第一弯折下端向内弯 折形成, 所述第二弯折的下端外扩形成所述卷边。 0008 进一步, 所述卷边的下端端面到所述第一开口侧壁顶部的距离小于等于3毫米。 0009 可选地, 所述盒体在所述第一开口周围, 向盒体内部方。
9、向形成与针筒端部锥型配 合的凹陷。 0010 可选地, 所述夹闭元件为不锈钢材质。 0011 可选地, 还包括吸附元件, 所述吸附元件设于所述盒体底部, 将所述盒体与放置面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8890013 U 3 固定。 0012 可选地, 还包括密封盖, 所述密封盖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盒体, 转动后密封所述第一 开口。 0013 可选地, 所述盒体顶端还设有方便放入整副注射器的第二开口。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视图; 0015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0016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闭元件结构图。 0017。
10、 标号说明: 盒体1、 第一开口11、 台阶111、 夹闭元件2、 固定端21、 第一弯折22、 第二 弯折23、 卷边24、 密封盖3、 第二开口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0019 本实用新型由于盒体顶端设有供针头插入的第一开口, 第一开口的侧壁向盒体内 部轴向延伸出台阶; 夹闭元件为环形, 上部套设于台阶, 下部逐渐收缩, 构成尺寸小于针头 。
11、最大直径的弹性结构; 下部的端头处形成抵靠针头的卷边; 针头插入时, 穿过弹性结构, 夹 闭元件下端嵌入针头与针筒的连接处, 卷边抵靠针头, 注射器向上拔起时, 针头由于被夹闭 元件抵靠而无法活动, 从而脱离针筒, 使针头和针头分离。 0020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 性实施例。 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然而应当理解, 可以以各种形式 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相反, 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 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1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
12、述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地实施方式对上 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2 图1至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取下针头的利器盒, 包括盒体1和 夹闭元件2; 盒体1顶端设有供针头插入的第一开口11, 第一开口11的侧壁向盒体1内部轴向 延伸出台阶111; 夹闭元件2为环形, 上端套设于台阶111, 下端逐渐收缩, 构成尺寸小于针头 最大直径的弹性结构; 下端的端部处形成抵靠针头的卷边24。 0023 可选地, 夹闭元件2包括固定端21、 第一弯折22和第二弯折23, 固定端21套设于台 阶111, 固定端21下部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弯折22, 第二弯折23从第一弯折22。
13、下端向内弯折形 成, 第二弯折23的下端外扩形成卷边24。 卷边24的下端端面到第一开口11侧壁顶部的距离 小于等于3毫米。 0024 可选地, 盒体1在第一开口11周围, 向盒体1内部方向形成与针筒端部锥型配合的 凹陷。 0025 可选地, 夹闭元件2为不锈钢材质。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8890013 U 4 0026 现有的利器盒, 为了简化制造过程, 通常将针头和针筒的分离结构设置为一水滴 型开口, 将针筒插入水滴型开口的大头位置, 然后移动针筒至小头的一端, 此时小头处的直 径小于针头, 拔起针筒使针头被卡落掉入利器盒; 这种方式由于针筒在水滴型的开口处始 终可以自由活动。
14、, 如果拔起针筒时角度不对, 会导致针头没有形成足够的阻挡, 被一并带 出, 这就对医护人员在进行此类操作的过程中, 提出了经验要求。 0027 本实用新型, 在盒体1的供针头插入的第一开口11处, 向内形成突起的台阶111, 台 阶111连接夹闭元件2, 夹闭元件2可有多个弯折, 通过弯折构成空间弹性结构, 当针头穿过 弯折构成的夹闭元件2时, 由于针筒和针头连接处的直径最小, 因此夹闭元件2会卡入其中, 这一过程会给使用者带来直接反馈, 使其意识到针头已经插入到位, 此时使用者向上拔其 针筒, 由于夹闭元件2已经阻挡了针头, 且第一弯折22和第二弯折23构成的开放三角形, 使 夹闭元件2在。
15、受到针头向上的挤压时, 不会向两侧张开, 避免了针头被带出。 本实用新型通 过改变以往利器盒上, 分离针头和针筒的装置结构, 使其在使用时, 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难度, 减少了不必要的风险, 且结构简单, 不会增加太多制造成本。 0028 通过第一和第二弯折23, 整个夹闭元件2形成了类似弹簧的结构, 为了使其能够准 确的卡入针筒与针头之间的缝隙, 根据对常用的多种注射器的测量后, 确定弯折下端, 也就 是接触针头上端的位置, 到第一开口11侧壁的顶部, 也就是针筒端面的位置, 之间的距离在 4mm以内, 具体位置参考图3中L的长度标识; 考虑到各个元件加工装配时的误差, 将卷边24 下端到。
16、第一开口11顶部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等于3毫米能够符合使用要求。 0029 使用不锈钢材质做夹闭元件2, 使本实用新型在回收时更简单, 可以按普通的利器 盒回收流程处置, 也可以用弹性塑料、 硅胶等材质制成夹闭元件2, 一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效果。 0030 可选地, 还包括吸附元件, 吸附元件设于盒体底部, 将盒体与放置面固定。 本利器 盒由于采用了夹闭元件2抵靠针头的方式使其与针筒分离, 因此在使用中会有向上提起的 力, 在利器盒内容物较少的时候, 这个力可能会带动利器盒移位, 因此通过在利器盒底部设 置吸附元件, 使利器盒能够有效的固定于放置面, 这个吸附元件优选吸盘, 也可以是磁性。
17、材 料, 或二者结合; 吸盘适合利器盒放置于地面时使用, 结合医院常用的表面光滑的PVC地板, 能有效固定其位置; 磁性材料适合于不锈钢台面, 由于医用不锈钢桌面往往带有弱磁性, 因 此可以被磁性元件吸附于其上。 0031 可选地, 还包括密封盖3, 密封盖3可转动的设于盒体, 转动后密封第一开口11。 可 选地, 盒体顶端还设有方便放入整副注射器的第二开口4。 利器盒要求密封后集中处置, 因 此密封盖3是单向关闭的, 关闭后不可再打开, 对于一些注射器, 针头和针筒一体化设计, 无 法分离的, 采用整体置于利器盒内, 因此设置第二开口4。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
18、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 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内” 、“外” 、“顺 时针” 、“逆时针”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 或之 “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
19、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8890013 U 5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 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 例” 、 或 “一些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
20、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 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 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35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 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 修改、 替换和变型。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8890013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8890013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8890013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8890013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