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1387922
  • 上传时间:2018-06-12
  • 格式:PDF
  • 页数:25
  • 大小:982.9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80054061.X

    申请日:

    2006.03.29

    公开号:

    CN101443228A

    公开日:

    2009.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D 41/00公开日:20090527|||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D41/00; B60R21/00; G01D9/00; G08G1/00

    主分类号:

    B62D41/00

    申请人:

    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永井孝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赵淑萍;南 霆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可详细地进行事故调查的信息的记录装置。FeRAM等记录部(11)以预定的记录间隔记录表示车辆的当前状态的车辆信息,事故级别判定部(12)根据由冲撞检测部(20)检测的对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当判定为事故时,记录控制部(13)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小的记录间隔向记录部(11)中记录车辆信息。由此,能够利用所记录的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后的车辆信息来更加详细地进行事故调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记录装置,被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部,以预定的记录间隔记录车辆信息,该车辆信息表示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
    事故级别判定部,根据由冲撞检测部检测的对所述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以及
    记录控制部,当判定为事故时,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小的所述记录间隔向所述记录部中记录所述车辆信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冲撞时没有判定为事故的情况下,所述记录控制部与检测到冲撞前的记录间隔相同的所述记录间隔向所述记录部进行记录,并且在所述记录部的剩余记录容量用完后,从最老的所述车辆信息开始依次以覆盖的方式记录新的所述车辆信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冲撞时判定为事故的情况下,所述记录控制部将事故发生前的固定时间内的所述车辆信息设为禁止覆盖。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将事故发生前的所述记录间隔设为1秒,将事故发生后的所述记录间隔设为0.1秒。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冲撞时判定为事故的情况下,所述记录控制部根据检测到冲撞时的所述车辆的速度来设定事故发生后的所述记录间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基于所述速度来设定所述记录间隔,以便所述车辆每行进2m至3m时记录所述车辆信息。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根据所述车辆的速度来设定在判定为事故之前的所述记录间隔。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基于所述速度来设定所述记录间隔,以便所述车辆每行进3m至5m时记录所述车辆信息。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冲撞时判定为事故以后再次检测到冲撞的情况下,所述记录控制部不改变所述记录间隔,并将受冲撞的位置作为所述车辆信息记录到所述记录部中。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是FeRAM。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以所述记录间隔向所述记录部中记录通过电子钟而检测到的当前时刻。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以所述记录间隔向所述记录部中记录通过所述车辆的座位上所具有的检测部而检测的重量的信息。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控制部在判定为事故后,一旦事故发生后的所述车辆信息的记录结束,就将所述记录部设为禁止写入。

    14.
      一种记录装置,被安装在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部,以预定的记录间隔记录车辆信息,该车辆信息表示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
    事故级别判定部,根据由冲撞检测部检测的对所述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以及
    记录控制部,根据所述车辆的速度来设定在判定为事故之前的所述记录间隔。

    15.
      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预定的记录间隔向记录部中记录车辆信息,该车辆信息表示车辆的当前状态;
    根据由冲撞检测部检测的对所述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并且
    当判定为事故时,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小的所述记录间隔向所述记录部中记录所述车辆信息。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冲撞时判定为事故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到冲撞时的所述车辆的速度来设定事故发生后的所述记录间隔。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速度来设定所述记录间隔,以便所述车辆每行进2m至3m时记录所述车辆信息。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车辆的速度来设定在判定为事故之前的所述记录间隔。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速度来设定所述记录间隔,以便所述车辆每行进3m至5m时记录所述车辆信息。

    20.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冲撞时判定为事故以后再次检测到冲撞的情况下,不改变所述记录间隔,并将受冲撞的位置作为所述车辆信息记录到所述记录部中。

    说明书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辆上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尤其涉及用于收集调查事故发生时的状况所需的数据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发生事故时的信息的装置,一般有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飞行记录仪,但近年来也已知有安装在车辆(汽车、火车等)上并收集用来分析交通事故原因的车辆信息的记录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例如每隔10秒记录驾驶员的驾驶动作以及车辆的举动等,并且一旦受到固定程度以上的冲撞就停止记录。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在碰撞事故中记录并保存所述碰撞发生前后的车辆周围和车内的图像。具体地说,每隔10秒~60秒的时间间隔更新所记录的图像,并在察觉到冲撞后经过2秒~30秒之后停止记录动作和更新。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在使汽车发动机运行的同时非易失性存储器开始录像,并在察觉到某种固定程度以上的冲撞时,或者在察觉到某种固定程度以上的冲撞开始经过固定时间之后停止录像。在该技术中,记录装置在记录容量已满时依次删除老的图像信号,或者只记录期望期间的图像,并在经过期望期间之后依次删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第特开平9-1238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第特开平2000-256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第特开平6-237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记录装置中,由于一旦受到固定程度以上的冲撞就停止记录,因此存在无法取得事故发生后的信息的问题。例如,也存在某汽车被其他汽车撞倒后改变前进的路线从而发展成重大事故的案例。此时,如果没有事故刚发生后的信息,就难以详细地调查事故。
    此外,在专利文献2、3中,摄录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后的图像,并根据该图像来进行事故调查,但存在由于周围环境或天气而无法精确地进行分析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可详细地进行事故调查的信息的记录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可详细地进行事故调查的信息的记录方法。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记录装置,如图1所示,该记录装置10的特征在于,包括:记录部11,以预定的记录间隔记录车辆信息,该车辆信息表示车辆的当前状态;事故级别判定部12,根据由冲撞检测部20检测的对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以及,记录控制部13,当判定为事故时,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小的记录间隔向记录部11中记录车辆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记录部11以预定的记录间隔记录表示车辆的当前状态的车辆信息,事故级别判定部12根据由冲撞检测部20检测的对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记录控制部13在判定为事故时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小的记录间隔向记录部11中记录车辆信息。
    此外,还提供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记录部,以预定的记录间隔记录车辆信息,该车辆信息表示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事故级别判定部,根据由冲撞检测部检测的对所述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以及,记录控制部,根据所述车辆的速度来设定在判定为事故之前的所述记录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记录部以预定的记录间隔记录表示所述车辆的当前状态的车辆信息;事故级别判定部,根据由冲撞检测部检测的对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以及,记录控制部,根据车辆的速度来设定在判定为事故之前的记录间隔。
    另外还提供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预定的记录间隔向记录部中记录车辆信息,该车辆信息表示车辆的当前状态;根据由冲撞检测部检测的对所述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并且,当判定为事故时,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小的所述记录间隔向所述记录部中记录所述车辆信息。
    根据上述方法,以预定的记录间隔向记录部中记录表示车辆的当前状态的车辆信息;根据由冲撞检测部检测的对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并且,当判定为事故时,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小的记录间隔向记录部中记录车辆信息。
    发明效果
    本发明由于记录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后的表示车辆当前状态的车辆信息,因此能够从各种状况详细地调查如何发展成事故的。此外,由于使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短于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因此能够在有限容量的记录部中更多地记录对于调查受冲撞后的车辆举动很重要的事故刚发生后的信息。
    此外,由于根据车辆的速度来设定判定为事故之前的记录间隔,因此在速度慢时设为长的记录间隔,从而能够在有限容量的记录部中更多地记录对于调查受冲撞后的车辆举动很重要的事故刚发生后的信息。此外,由于省去了多余的记录,因而能够延长记录部的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结合作为本发明的示例而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进行的说明,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在车辆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的结构图;
    图2是安装了行驶记录仪的汽车的示意图;
    图3是行驶记录仪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以某一速度在某段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以某一速度在某段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的图;
    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记录在FeRAM中的车辆信息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在车辆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的结构图。
    记录装置10被安装在汽车等的车体上,并包括记录部11、事故级别判定部12、以及记录控制部13。
    记录部11例如是FeRAM(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铁电随机存储器),其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隔1秒)记录表示车辆的当前状态的车辆信息。车辆信息例如是冷却器温度、发动机的状态、加速度、冲撞的大小、车门的开闭、雨刮器的开关、档位、前照明、方向指示灯的开关、制动压力、制动器有无锁定、有无滑行、访问开度、速度、发动机转速、方向盘转向角度、位置信息等。
    事故级别判定部12根据由安装在车体上的冲撞检测部20检测的对车辆的冲撞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事故。
    记录控制部13对车辆信息向记录部11中的记录进行控制。并且,当通过事故级别判定部12判定出发生了事故时,使记录部11以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短的记录间隔记录车辆信息。例如,当将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设为1秒时,将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例如设为0.1秒。此外,禁止覆盖事故发生前的固定时间内的车辆信息。当没有判定为事故时,以与检测到冲撞前的记录间隔相等的记录间隔记录车辆信息,并且在记录容量已满时从最老的车辆信息开始依次以覆盖的方式记录新的车辆信息。
    下面说明记录装置10的动作。
    记录部11在记录控制部13的控制下,例如从车辆刚进行新车登记之后每隔1秒记录车辆信息。并且,一旦记录容量已满,就从最老的车辆信息开始依次以覆盖的方式记录新的车辆信息。当冲撞检测部20检测到对车辆的冲撞时,记录装置10的事故级别判定部12根据该冲撞大小来判定是否发生了事故。这里,当没有判定为事故时,记录控制部13使记录部11以与检测到冲撞前的记录间隔相等的记录间隔(1秒)进行车辆信息的记录。并且,在记录部11的剩余记录容量用完时,从最老的车辆信息开始依次以覆盖的方式记录新的车辆信息。
    另一方面,当由事故级别判定部12判定出发生了事故时,与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相比,记录控制部13缩短记录部11的记录间隔,例如设为0.1秒。同时将事故发生前的固定时间内的车辆信息设为禁止覆盖,以便留下即将发生事故之前的信息。
    根据这种记录装置10,由于记录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后的表示车辆当前状态的车辆信息,因此能够从各种状况详细地调查如何发展成事故的。此外,由于使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短于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因此能够在有限容量的记录部11中更多地记录对于调查受冲撞后的车辆举动很重要的事故刚发生后的信息。
    以上,对记录控制部13缩短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以使其短于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车辆的速度来设定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从而在速度慢时设定为长的记录间隔,并在有限容量的记录部11中更多地记录对于调查受冲撞后的车辆举动很重要的事故刚发生后的信息。此外,由于省去了多余的记录,因而能够延长记录部的寿命。对此,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说明记录装置的详细情况。
    以下以在汽车上安装记录装置(以下称为行驶记录仪)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
    图2是安装了行驶记录仪的汽车的示意图。
    行驶记录仪100被设置在汽车车体200的内部。而且,在车体200的多个位置配置了用于检测冲撞的冲撞传感器110。
    图3是行驶记录仪的一个示例的结构图。
    行驶记录仪10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1、FeRAM 10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3、I/F(接口)104,这些部分经由总线105彼此相连。
    CPU 101根据存储在ROM 103中的程序来控制行驶记录仪100的各部分。
    FeRAM 102在CPU 101的控制下,记录各种车辆信息。
    ROM 103记录有由CPU 101运行的程序。
    I/F(接口)104通过车载总线133而与检测冲撞的冲撞传感器110-1、110-2、...、110-n、控制汽车各部分的电子控制器111、取得位置信息(位置或前进方向等)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112等设置在行驶记录仪100外部的装置相连接。
    下面说明图3所示的行驶记录仪100的动作。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行驶记录仪100中,CPU 101在车辆刚进行新车登记之后开始向FeRAM 102记录车辆信息(步骤S1)。车辆信息经由I/F104从连接在车载总线113上的冲撞传感器110-1~110-n、电子控制器111、GPS装置112被记录到FeRAM 102中。车辆信息是冷却器温度、发动机的状态(液压、发动机的开关)、加速度、有无冲撞、冲撞位置、冲撞的大小、车门的开闭、雨刮器的开关、档位、前照明、方向指示灯的开关、方向指示器的朝向、制动压力、制动器有无锁定、有无滑行、访问开度、速度、发动机转速、方向盘转向角度、位置信息等。虽可以在车辆上设置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等来取得图像数据,但优选数据大小小的信息。这样的车辆信息不管在汽车停止还是行驶时都在CPU 101的控制下每隔1秒被记录在FeRAM 102中。
    在车辆信息开始记录后直到由冲撞传感器110-1~110-n检测出冲撞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1的处理(步骤S2)。当由冲撞传感器110-1~110-n检测出冲撞时,CPU 101根据冲撞的大小来判定该冲撞是否为事故级别(事故レベル)(步骤S3)。当不是事故级别时,不将该冲撞判定为事故,并重复进行从步骤S1开始的处理。当所检测的冲撞达到事故级别时,CPU 101作出发生了事故的判断,并禁止覆盖检测到事故发生前的例如10分钟的记录来保护即将发生事故前的信息(步骤S4)。并且将车辆信息向FeRAM 102中记录的间隔从1秒改为0.1秒(步骤S5)。由此,在事故发生后,车辆信息每隔0.1秒被记录到FeRAM 102中。在事故发生前10分钟前的可覆盖的区域中也记录事故发生后的信息,并直到FeRAM102记录满为止重复进行步骤S5的处理(步骤S6)。一旦FeRAM 102记录满,CPU 101使写入结束,并进行数据输出(步骤S7)。
    在写入结束后,为了防止非法写入,也可以将FeRAM 102设为禁止写入。并且也可以将该信息例如显示在显示汽车的发动机状态等的显示器上。此外,即便停止了从电池向行驶记录仪100的供电,FeRAM 102的记录数据也被保持。
    通过使用如上记录的车辆信息,能够根据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发生后的车辆信息来进行事故调查,从而能够详细地分析是人为事故还是由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此外,不是仅用图像数据来进行事故分析,而是能够从各种状况详细地调查如何导致事故的。
    此外,由于将设定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设为0.1秒,即,使其短于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1秒),因此能够在有限容量的记录部11中更多地记录对于调查受冲撞后的车辆举动很重要的事故刚发生后的信息。此外,在车辆停止时发生了事故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事故发生时所记录的车辆信息使用于保险交涉等中。
    此外,由于记录存储器使用FeRAM 102,所以能够应对0.1秒的瞬时写入,同时具有1012~14的改写耐久性,因此可持续10年左右的长时间进行记录的改写和写入。此外,比使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时抗冲撞能力强而且体积也小,因此易于保护存储器自身不受冲撞或热的影响。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特点是根据车辆的速度来设定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行驶记录仪的具体结构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以下,使用图3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步骤S10~S13的处理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步骤S1~S4的处理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在步骤S14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同样地将车辆信息的记录间隔设定得比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短,但不是一律设定为0.1秒,而是根据检测到冲撞时的速度来进行设定。速度越快,就越缩短记录间隔,速度越慢,就越延长记录间隔。这是因为在低速的情况下即便缩短记录间隔也不能获得有意义的信息的缘故。具体地说,CPU 101例如基于来自电子控制部111的汽车的速度信息来设定记录间隔,以便汽车每行进2m~3m时记录车辆信息。
    图6是示出以某一速度在某段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的图。
    利用上述附图进行研究的结果可知,当汽车每行进2m~3m就要记录一次车辆信息时,在时速小于2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3秒~0.5秒;在时速大于等于20Km且时速小于5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15秒~0.29秒;在时速大于等于50Km且时速小于10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06秒~0.14秒;在时速大于等于10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1秒以下。
    事故发生后的车辆信息以如上设定的记录间隔被记录到FeRAM 102中。以下的步骤S15、S16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相同。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除了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可获得能够记录汽车每行进2m~3m所发生的事故刚发生后的详细举动的效果。此外,在低速的情况下能够设定长的记录间隔,因此省去了多余记录,能够延长FeRAM 102的寿命。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
    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特点是,不仅对于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对于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也根据汽车的速度来进行设定。行驶记录仪的具体结构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以下,使用图3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行驶记录仪100中,CPU101在车辆刚进行新车登记之后开始向FeRAM 102记录车辆信息(步骤S20)。在开始记录后,CPU101根据汽车的速度来改变记录间隔(步骤S21)。速度越快,就越缩短记录间隔,速度越慢,就越延长记录间隔。这是因为在低速的情况下即便缩短记录间隔也不能获得有意义的信息的缘故。具体地说,CPU 101例如基于来自电子控制部111的汽车的速度信息来设定记录间隔,以便汽车每行进3m~5m时记录车辆信息。
    图8是示出以某一速度在某段时间内行进的距离的图。利用上述附图进行研究的结果可知,当希望汽车每行进3m~5m就记录一次车辆信息时,在时速小于1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1秒以下;在时速小于2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8秒以下;在时速小于4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6秒以下;在时速小于5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4秒以下;在时速小于9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25秒以下;在时速大于等于90Km的情况下,可将记录间隔设为0.1秒。此外,停止时,例如设为30秒。
    以下的步骤S22~S27的处理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步骤S11~S16的处理相同。
    如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除了可获得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可获得如下效果,即:在事故发生前,能够在低速的情况下设定长的记录间隔,从而能够在有限容量的FeRAM 102中更多地记录对于调查受冲撞后的车辆举动很重要的事故刚发生后的信息。并且,由于省去了多余记录,因而能够延长FeRAM 102的寿命。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中,对根据速度来设定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同样地将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例如固定为0.1秒。
    接下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
    这里,对发生事故发生后再次受到冲撞的情况进行说明。行驶记录仪的具体结构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以下,使用图3对第四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动作的流程图。
    步骤S30~S34的处理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步骤S1~S5的处理相同。第四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的特点是,当在发生事故发生后再次受到冲撞时(步骤S35),将受冲撞的位置存储到FeRAM102中(步骤S36)。而没有再次受到冲撞时,则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相同的处理。
    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图10是示出记录在FeRAM中的车辆信息的一部分的图。
    如图10所示,在FeRAM 102中从记录地址“1”开始依次记录了速度、有无滑行、有无对车辆的冲撞、检测到冲撞的冲撞传感器110-1~110-n的位置(冲撞位置)。假定在某个时间点发生了冲撞,并且此时的车辆信息例如被记录在FeRAM 102的记录地址“10”中。当在步骤S32的处理中判定出该冲撞达到事故级别时,通过步骤S33的处理,将事故发生前的记录地址“1”~“9”的车辆信息设定为禁止覆盖。并且以在步骤S34的处理中变更后的记录间隔向FeRAM 102中记录车辆信息。这里,当再次检测到冲撞时,不管冲撞大小如何,都不改变记录间隔,也不改变覆盖禁止区域,并通过步骤S36的处理来如记录地址“20”、“31”那样记录受冲撞的位置。
    当使用图10那样的车辆数据进行事故调查时,可得出以下事实。
    事故调查例:该事故如下:汽车首先从后方被接触,并因此发生了滑行而从行车道跑出去,然后与对面驶来的车辆发生了接触。而且此后发生了旋转,并从左侧受冲撞后停了下来。
    如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除了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可获得即便在多次受冲撞的情况下也能够详细地调查事故状况的的效果。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中,将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和比其小的事故发生后的记录间隔分别设定成固定值(1秒和0.1秒),但也可以与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同样地根据事故发生前或事故发生后的车辆速度来设定记录间隔。
    以上,使用附图对四个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汽车上设置原子钟(電波時計)并将该原子钟的时间作为车辆信息来记录。通过参考该时刻和GPS装置112的位置信息,例如能够利用于肇事逃逸等事件分析中。就是说,当发生了肇事逃逸时,由冲撞传感器110-1~110-n检测出冲撞,并由CPU 101判断事故级别。由于在FeRAM 102中记录了时间和位置信息,因此能够确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发生了事故。此时,当在受到事故级别的冲撞后完成写入时,优选禁止FeRAM 102的写入来防止非法行为。
    此外,也可以在汽车座位上设置用于检测人体重的传感器,并将该信息作为车辆信息来记录。由此,能够调查在发生事故发生后人有没有被抛出车外以及在什么时间被抛出了车外。
    以上在判定出事故级别后,将事故发生前的固定时间(例如,10分钟)内的数据设定为禁止覆盖,但也可以将在事故发生前车辆行进了固定距离(例如,200m以上)的期间内所记录的车辆信息设定为禁止覆盖。这适于根据速度来设定事故发生前的记录间隔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行驶记录仪。
    此外,以上对使用了FeRAM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等。但是,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从实现例如1秒这样的短的写入间隔并保证多的写入次数的角度来说,优选FeRAM。或者,在不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情况下,也可以用DRAM等取得数据(例如取得1M的信息并在该1M的信息已满时将数据送到HDD中),并在固定时间之后写入HDD中。
    此外,当发生了一次事故级别的状况从而出现无法再向FRAM中进行记录的状况时,也可以在驾驶位的仪表部显示出存储器更换的显示灯。
    此外,以上对将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应用在车辆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火车、船舶或飞行器等中。
    以上仅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作出许多变形、变更,而且应当认为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所示或说明的准确的结构以及应用例,其所对应的所有的变形例以及等同物都将被包含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中。
    标号说明
    10  记录装置
    11  记录部
    12  事故级别判定部
    13  记录控制部
    20  冲撞检测部

    关 键  词:
    记录 装置 以及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8792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