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锚藨草海棠保健酱油的酿制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酱油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花锚藨草海棠保健酱油的酿制方法。
背景技术
红腰豆属一年生豆科植物,性温,味甘,具补血益气,提高免疫力,降糖消渴,抗衰抗辐射之功效,红腰豆原产于南美洲,是乾豆中营养最丰富的一种。红腰豆煲稔后可以加在沙律中或菜内,也可用它煮有味饭、炆咖喱或做蔬菜浓汤,营养丰富。
花锚,为龙胆科花锚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直立,高20-70厘米。根具分枝、黄色或褐色。茎近四棱形,具细条棱,从基部起分枝。基生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0.5-0.8厘米,先端圆或钝尖,基部楔形、渐狭呈宽扁的叶柄,柄长1-1.5厘米,通常早枯萎;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有时粗糙密生乳突,叶片上面幼时常密生乳突,后脱落,叶脉3条,在下面沿脉疏生短硬毛,无柄或具极短而宽扁的叶柄,柄长1-3毫米,两边疏被短硬毛。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平肝利胆。中药治胁痛,胃痛,肝炎,胆囊炎,头痛头晕,脉管炎,外伤出血。
藨草,莎草目莎草藨草属植物。挺拔直立,色泽光雅洁净,主要用于水面绿化或岸边、池旁点缀,较为美观,也可盆栽庭院摆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观赏用。全草入药,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等症;秆可代替细麻绳包扎东西。莲座状叶丛榄绿色。叶面有横向银灰色条斑,叶背有白粉,缘有小锯齿,复穗状花序从叶丛中伸出,小花序扁平。抗寒耐湿,为湿生植物。喜生于潮湿多水之地,常于沟边塘边、山谷溪畔或沼泽地,成片出现藨草占优势的群落。《新华本草纲要》:具有健胃的功效。用于食积气滞、呃逆饱胀。
山海棠,多年生瘦弱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细长,斜出,略有须根;茎细,无毛,不分枝或下部偶有分枝,生4~6叶。单叶互生,上部叶渐变小,长卵形,长3~6.5厘米,基部宽2~3厘米,渐尖头或近尾尖,基部心脏形,稍歪斜,边缘有不整齐钝牙齿,上下两面绿色,无毛,膜质;叶柄长3~5厘米,纤细。《云南中草药》载:根、果:辛,温。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的功效。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
以红腰豆、花锚、玉竹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白螺蛳壳、藨草、藏鮡骨、草灵芝、云南小草蔻、豹皮樟、黄芩、白芍、蒲公英、山海棠为辅料酿制的酱油,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红腰豆、花锚、玉竹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了红腰豆、花锚和玉竹的营养价值,并添加白螺蛳壳、藨草、藏鮡骨、草灵芝、云南小草蔻、豹皮樟、黄芩、白芍、蒲公英、山海棠等中药成分,所用原料协同增效,达到了温中健脾、理气养胃的保健功效,填补了目前国内使用这类原料酿造酱油这项空白。
本发明是如此实现的:
一种花锚藨草海棠保健酱油的酿制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原料处理:选优质红腰豆,倒入缸或池中用温水浸泡,洗净沥干,送入蒸料锅内蒸熟,制成红腰豆熟料;
取生长旺盛期新鲜花锚全草,清洗干净后用切草机切成长1-2厘米的碎段,制得花锚碎段;
取生长旺盛期新鲜花锚全草,清洗干净后用切草机切成长1-2厘米的碎段,置不锈钢容器中,加入花锚全草重1-3倍的水、0.4-1%的果胶酶、0.6-1.2%的纤维素酶、0.5-0.9%的半纤维素酶,保持温度为40-42℃,时间为50-90分钟,后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制得花锚水解泥;
玉竹洗净后,切成0.5-1cm见方的丁,送入蒸料锅内蒸熟,制成玉竹熟料;
取中药材白螺蛳壳、藨草、藏鮡骨、草灵芝、云南小草蔻、豹皮樟、黄芩、白芍、蒲公英、山海棠,加入纯净水煎煮后,再过滤得到中药煎煮液;
2),接种:取红腰豆熟料55-60重量份、花锚碎段15-20重量份、玉竹熟料10-15重量份、小麦粉15-35重量份、米曲霉1-3重量份,混合均匀,制成豆料;
3),制曲: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后,送入室内制曲,通过通风翻曲控制料温,至曲料疏松,孢子丛生,无夹心,具有正常曲香,无其他异味即制得为成曲;
4),第一次发酵:将成曲堆积,喷入适量纯净水,用塑料薄膜覆盖,经过6-7小时,待白色菌丝逐渐长出;料温适中,豆料有特殊的清香味,即可进入第二次发酵;
5),第二次发酵: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豆曲添加步骤1)中制得的中药煎煮液、花锚水解泥10-15重量份、白酒2-3重量份,入发酵罐中,加入食盐与适量水,调整料液盐水浓度为13-20波美度,经过2-3个月发酵,制成熟酱醪;
6),淋油:将成熟的将醪,分2次兑入盐水浸泡淋油,淋出的酱油液汁浓粘,色泽红棕,味道香甜;
7),配制成品:淋出的酱油经15-25天沉淀、过滤、灭菌,并检验合格后即制得成品酱油。
发明中,步骤1)中原料中药材比例为:白螺蛳壳0.4-0.5重量份、藨草0.2-0.4重量份、藏鮡骨0.3-0.5重量份、草灵芝0.2-0.4重量份、云南小草蔻0.1-0.3重量份、豹皮樟0.1-0.2重量份、黄芩0.2-0.3重量份、白芍0.3-0.5重量份、蒲公英0.1-0.3重量份、山海棠0.2-0.3重量份。
发明中,步骤3)中的制曲详细工艺为:接种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后,送入30-35摄氏度室温的室内制曲,经过9-11小时后料温上升,此时应通风,将料温下降至31-35度,最适温度为33度,经过16到18小时后米曲霉孢子发芽和菌丝繁殖,此时应将料翻拌一遍,称为翻曲,以交换新鲜空气,散发热量和二氧化碳,再经过7-8小时翻第二次曲,经过75-80小时后,曲料疏松,孢子丛生,无夹心,具有正常曲香,无其他异味即制得为成曲。
发明中,在第一次发酵前进行洗霉处理,具体步骤是:将成曲分装于筐箩内,通过喷淋洗去孢子,洗涤后的成曲表面无菌丝,豆身油润不脱皮。
发明中,第一次发酵时喷入适量纯净水,具体是将成曲含水量调整至45-50%。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藨草:开胃消食;清热利湿,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藏鮡骨:健脾开胃、利水消肿;白螺蛳壳:和胃、敛疮、治反胃、吐酸;草灵芝:主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云南小草蔻:食欲不振、胃脘胀痛;豹皮樟:温中止痛、主治胃脘胀痛;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红腰豆:健脾和胃、补血益气;花锚: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山海棠:行气止痛,活血祛瘀。利用以上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固达温中健脾、理气养胃的功效。
本发明采用红腰豆、花锚、玉竹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了红腰豆、花锚和玉竹的营养价值,并添加白螺蛳壳、藨草、藏鮡骨、草灵芝、云南小草蔻、豹皮樟、黄芩、白芍、蒲公英、山海棠等中药成分,通过浸泡、蒸煮、接种、制曲、洗霉、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发酵、淋油、沉淀、过滤、灭菌、检验等工序制成酱油,充分利用了红腰豆和玉竹的营养价值,所用原料与所添加中药成分协同增效,使得本发明的酱油不仅具有原料的既有营养成份,更具有温中健脾、理气养胃之保健功效,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制备方法科学、易行,可操作性强,成品酱油色泽棕艳、香醇适口、营养丰富、沁香宜人,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发明中,以花锚全草碎段替代传统酱油酿造采用的麸皮或稻壳,还将花锚全草进行多种酶联合水解,分两次加入,在充分利用花锚保健价值的同时,节本增效。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花锚藨草海棠保健酱油的酿制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1),原料处理:选优质红腰豆,倒入缸或池中用温水浸泡,洗净沥干,送入蒸料锅内蒸熟,制成红腰豆熟料;
取生长旺盛期新鲜花锚全草,清洗干净后用切草机切成长1-2厘米的碎段,制得花锚碎段;
取生长旺盛期新鲜花锚全草,清洗干净后用切草机切成长1-2厘米的碎段,置不锈钢容器中,加入花锚全草重2倍的水、0.6%的果胶酶、0.8%的纤维素酶、0.5%的半纤维素酶,保持温度为40-42℃,时间为70分钟,后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制得花锚水解泥;
玉竹洗净后,切成0.5-1cm见方的丁,送入蒸料锅内蒸熟,制成玉竹熟料;
取中药材白螺蛳壳0.4千克、藨草0.5千克、藏鮡骨0.4千克、草灵芝0.2千克、云南小草蔻0.15千克、豹皮樟0.2千克、黄芩0.2千克、白芍0.4千克、蒲公英0.3千克、山海棠0.5千克,加入纯净水30千克,用中药材煎煮机煎煮后,再过滤得到中药煎煮液;
2),接种:取红腰豆熟料60千克、花锚碎段18千克、玉竹熟料12千克、小麦粉20千克、米曲霉1千克,混合均匀,制成豆料;
3),制曲:接种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后,送入室内制曲,通过通风翻曲控制料温,至曲料疏松,孢子丛生,无夹心,具有正常曲香,无其他异味即制得为成曲;
4),第一次发酵:将成曲堆积,喷入适量纯净水,用塑料薄膜覆盖,经过7小时,待白色菌丝逐渐长出;料温适中,豆料有特殊的清香味,即可进入第二次发酵;
5),第二次发酵: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豆曲添加步骤1)中制得的中药煎煮液、花锚水解泥10千克、白酒2千克,入发酵罐中,加入食盐与适量水,调整料液盐水浓度为15波美度,经过3个月发酵,制成熟酱醪;
6),淋油:将成熟的将醪,分2次兑入盐水浸泡淋油,淋出的酱油液汁浓粘,色泽红棕,味道香甜;
7),配制成品:淋出的酱油经25天沉淀、过滤、灭菌,并检验合格后即制得成品酱油。
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得的成品,经31位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的消费者,每日摄取量15毫升,连续食用15天之后,症状明显改善者22位,有效率为71%,每日摄取量15毫升,连续摄入30天之后,症状明显改善者26位,有效率为84%。
实施例2,一种花锚藨草海棠保健酱油的酿制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1),原料处理:选优质红腰豆,倒入缸或池中用温水浸泡,洗净沥干,送入蒸料锅内蒸熟,制成红腰豆熟料;
取生长旺盛期新鲜花锚全草,清洗干净后用切草机切成长1-2厘米的碎段,制得花锚碎段;
取生长旺盛期新鲜花锚全草,清洗干净后用切草机切成长1-2厘米的碎段,置不锈钢容器中,加入花锚全草重2倍的水、0.8%的果胶酶、0.6%的纤维素酶、0.6%的半纤维素酶,保持温度为40-42℃,时间为60分钟,后放入打浆机中打浆,制得花锚水解泥;
玉竹洗净后,切成0.5-1cm见方的丁,送入蒸料锅内蒸熟,制成玉竹熟料;
取中药材心叶大黄0.3千克、藨草0.4千克、藏鮡骨0.3千克、草灵芝0.3千克、云南小草蔻0.25千克、豹皮樟0.35千克、塔黄0.4千克、白芍0.3千克、绿萝花0.35千克、山海棠0.5千克,加入纯净水33千克,用中药材煎煮机煎煮后,再过滤得到中药煎煮液;
2),接种:取红腰豆熟料70千克、花锚碎段20千克、玉竹熟料15千克、小麦粉30千克、米曲霉1.5千克,混合均匀,制成豆料;
3),制曲:接种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后,送入室内制曲,通过通风翻曲控制料温,至曲料疏松,孢子丛生,无夹心,具有正常曲香,无其他异味即制得为成曲;
4),第一次发酵:将成曲堆积,喷入适量纯净水,用塑料薄膜覆盖,经过6小时,待白色菌丝逐渐长出;料温适中,豆料有特殊的清香味,即可进入第二次发酵;
5),第二次发酵: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豆曲添加步骤1)中制得的中药煎煮液、花锚水解泥12千克、白酒2千克,入发酵罐中,加入食盐与适量水,调整料液盐水浓度为16波美度,经过3个月发酵,制成熟酱醪;
6),淋油:将成熟的酱醪,分2次兑入盐水浸泡淋油,淋出的酱油液汁浓粘,色泽红棕,味道香甜;
7),配制成品:淋出的酱油经30天沉淀、过滤、灭菌,并检验合格后即制得成品酱油。
心叶大黄:消积健胃、祛瘀止血;藨草: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藏鮡骨:健脾开胃、利水消肿;草灵芝:主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云南小草蔻:食欲不振、胃脘胀痛;豹皮樟:温中止痛、主治胃脘胀痛;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红腰豆:健脾和胃、补血益气;塔黄: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绿萝花: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山海棠:行气止痛,活血祛瘀。利用以上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肝的升发,肺的肃降,促进脾的健运,固达温中健脾、理气养胃的功效。
本发明的实施例2制得的成品,经39位食欲不振、胃脘胀痛的消费者,每日摄取量20毫升,连续摄入15天之后,症状明显改善者30位,有效率为77%,每日摄取量20毫升,连续摄入30天之后,症状明显改善者34位,有效率为87%。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