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每逢月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头痛,经净后头痛消失称为“经行头痛”。头痛严重者伴恶心呕吐等不适。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亦可见于更年期尚未绝经者。西医治疗经行头痛多采用镇痛药物进行治疗,虽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存在易复发的不足。
中医认为,经行头痛系因素体血虚,血不上荣,或情志内伤,瘀血内阻,阳络不通,导致每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经行头痛的发病机理,采用益气健脾、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活血调经、散瘀止痛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西医治疗经行头痛存在见效快,但易复发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钩藤10-30份、新塔花5-25份、月季花5-25份、刺五加10-30份、茺蔚子5-25份、茜草5-25份、薄荷5-25份、乌金草5-20份、谷精草5-20份、远志5-25份、葛根5-20份、柏子仁5-25份、西红花2-8份、七叶莲5-20份、红花5-25份、木通5-20份、熟地黄5-25份、兰石草果5-20份、桑叶5-25份、酸枣仁5-25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钩藤20份、新塔花15份、月季花15份、刺五加20份、茺蔚子15份、茜草15份、薄荷15份、乌金草10份、谷精草10份、远志15份、葛根10份、柏子仁15份、西红花5份、七叶莲10份、红花15份、木通10份、熟地黄15份、兰石草果10份、桑叶15份、酸枣仁15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新塔花具有疏散风热、清抻头目、安神强壮的功效;月季花具有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的功效;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茺蔚子具有活血调经、清肝明目的功效;茜草具有凉血止血、化瘀通经的功效;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解毒、疏肝解郁的功效;乌金草具有平肝阳、养心安神、养血调经的功效;谷精草具有祛风散热、明目退翳的功效;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镇惊、行气散郁的功效;葛根具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的功效;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西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七叶莲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木通具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通经下乳的功效;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兰石草果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酸枣仁具有养肝敛汗、宁心安神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益气健脾、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活血调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对经行头痛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6%,治愈率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钩藤20g、新塔花15g、月季花15g、刺五加20g、茺蔚子15g、茜草15g、薄荷15g、乌金草10g、谷精草10g、远志15g、葛根10g、柏子仁15g、西红花5g、七叶莲10g、红花15g、木通10g、熟地黄15g、兰石草果10g、桑叶15g、酸枣仁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钩藤15g、新塔花25g、月季花10g、刺五加30g、茺蔚子5g、茜草25g、薄荷10g、乌金草15g、谷精草5g、远志20g、葛根12g、柏子仁25g、西红花2g、七叶莲15g、红花5g、木通20g、熟地黄10g、兰石草果15g、桑叶5g、酸枣仁20g、甘草12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钩藤25g、新塔花10g、月季花20g、刺五加15g、茺蔚子25g、茜草10g、薄荷20g、乌金草5g、谷精草15g、远志10g、葛根20g、柏子仁5g、西红花6g、七叶莲20g、红花5g、木通15g、熟地黄5g、兰石草果20g、桑叶10g、酸枣仁25g、甘草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钩藤10g、新塔花20g、月季花5g、刺五加25g、茺蔚子10g、茜草20g、薄荷5g、乌金草20g、谷精草12g、远志25g、葛根5g、柏子仁20g、西红花4g、七叶莲12g、红花20g、木通5g、熟地黄25g、兰石草果12g、桑叶20g、酸枣仁5g、甘草8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钩藤30g、新塔花5g、月季花25g、刺五加10g、茺蔚子20g、茜草5g、薄荷25g、乌金草12g、谷精草20g、远志5g、葛根15g、柏子仁10g、西红花8g、七叶莲5g、红花25g、木通12g、熟地黄20g、兰石草果5g、桑叶25g、酸枣仁10g、甘草15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经行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75例,年龄15~50岁。
二、诊断标准:
1、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2次以上者;
2、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右,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顶部。痛如锥刺,或掣痛,或绵绵作痛;
3、须与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站位性病变的头痛相鉴别。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四、疗效标准:
1、治愈:经行头痛消失,无周期发作;
2、有效:经行头痛减轻,或头痛消失后3个月经周期内又有复发;
3、无效:经行头痛无变化。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5个疗程,痊愈64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8例,无效3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商某,19岁。自述经期,头痛如锥刺,并伴有恶心呕吐、心烦失眠、胸闷、乳房胀痛等症。诊见:舌淡苔薄,脉细。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期间,自觉头痛逐渐减轻,恶心呕吐、心烦失眠等症消失;继续服用1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治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
鲍某,42岁,自述生育后经前头痛剧烈,痛如锥刺。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色紫有块,伴小腹疼痛。舌暗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期间,小腹疼痛显著减轻,头痛减轻,经量变多,颜色微暗;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所有症状消失,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