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缆索电梯.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1360803
  • 上传时间:2018-06-10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93.3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814166.5

    申请日:

    2000.10.05

    公开号:

    CN1378518A

    公开日:

    2002.11.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B66B11/00

    主分类号:

    B66B11/00

    申请人: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发明人:

    岑诺·鲍尔

    地址:

    瑞士赫尔基斯威尔

    优先权:

    1999.10.11 EP 99810923.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仲贤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设置在电梯竖井内的缆索电梯主要由一电梯轿厢(5)和一设置在轿厢旁侧的配重(7)构成,轿厢和配重悬挂在承载索(16)上并由一在配重(7)的运行路径的上方的竖井顶部的驱动单元(12)通过一主动轮(13)驱动。驱动单元(12)安装在一支承结构(15)上,所述支承结构固定在两根配重导轨和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上。带有主动轮(13)的驱动单元(12)以及配重的承载滚(8)与相邻的轿厢壁斜向地设置在支承结构上,从而实现由配重装置和驱动单元(12)构成的结构组占用的最小的侧空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缆索电梯,所述电梯具有一个轿厢(5)和一个配重(7),
    轿厢和配重悬挂在承载索(16)上并沿导向轨(9、10、22)在电梯竖井
    (1)内相互反向移动,其中由两根轿厢导轨(9、22)构成的轿厢导向
    平面与轿厢前端面平行并大致穿过轿厢重心伸展,其中电梯被带有主动
    轮(13)的驱动单元(12)驱动,所述驱动单元在配重(7)运行路径上
    方的竖井的顶部(2),从而轿厢上部可以达到高于该驱动单元的在竖井
    内的位置并且其中承载索(16)由一在竖井顶部的位于配重侧的竖井侧
    壁范围内的第一缆索固定点(17)开始向下,并且绕过一个或两个配重
    (7)的承载滚(8),接着向上并绕过驱动单元(12)的主动轮(13),
    然后重新向下并且水平/对角地在轿厢(5)下方的两个承载滚(18)下
    穿过并且最后又向上伸展到位于轿厢侧竖井壁(20)上的第二缆索固定
    点(19),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12)利用一支承结构(15)固定在两
    根配重导轨(9)和轿厢(5)配重侧的导轨(10)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索电梯,其特征在于,至少驱动单元(12)
    的主动轮(13),大多数情况也包括配重承载滚(8)与竖井壁成斜向地
    设置,从而使配重的重心低于配重承载滚(8)中心,由于驱动单元的尺
    寸,所以可以使配重比采用主动轮(13)与配重承载滚(8)平行于配重
    设置可以实现的情况更接近于竖井壁。
    3.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索电梯,其特征在于,由主动轮(13)
    垂直向第一轿厢承载滚(18)伸展的承载索段位于竖井壁与轿厢-侧壁之
    间的自由竖井区段内,该竖井区段并未被配重(7)运行路径占用并且被
    导轨固定卡箍(11)环围。
    4.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索电梯,其特征在于,第一缆索固定点
    (17)位于固定在三根导向轨(9、10)上的驱动单元(12)的支承结构
    (15)上。
    5.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索电梯,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12)
    是一个蜗轮/蜗杆传动装置,所述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带有一基本垂直设置
    的驱动电机(14)。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索电梯,其特征在于,从轿厢前端面看,
    配重(7)设置在轿厢(5)的旁侧并且其由两根配重导轨(9)构成的导
    向平面与轿厢-侧壁平行。

    说明书

    缆索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索电梯。

    背景技术

    所述电梯具有一个轿厢和一个配重,所述轿厢和配重悬挂在承重缆
    索上并在竖井内沿竖井导轨相互反向移动,其中由两根轿厢导轨构成的
    轿厢导向平面与轿厢前端面平行并大致穿过轿厢重心伸展,其中用带有
    一主动轮的驱动单元对电梯进行驱动,所述驱动单元位于配重运行路径
    上方的竖井顶部,从而使轿厢的上部可以达到在竖井内高于该驱动单元
    的位置,并且其中承载索从配重侧的竖井侧壁范围内的位于竖井顶部的
    固定点向下,并且绕过一个或两个配重的承载滚,接着向上并绕过驱动
    单元的主动轮,然后重新向下并且水平/对角地在轿厢下方的两个承载滚
    下穿过并且最后又向上伸展到轿厢侧的竖井侧壁上的第二缆索固定点
    上。

    在DE19712626A1中披露了一种无机房缆索电梯,其带有主动轮的
    驱动单元设置在突伸到电梯竖井内的混凝土基座上。但这种方案具有一
    定的缺点。电梯竖井和/或楼层地板出于强度的考虑必须在建议的混凝土
    基座范围内的设计满足由于电梯运行在驱动单元上出现的最大应力的要
    求。对这种混凝土基座的必要的建筑设计势必导致在否则将非常简单的
    六面方形空间中付出很大的代价。当未按图纸对基座施工时势必在安装
    电梯时会出现问题和迟滞施工进度。

    发明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方案,采用该方案在克服上述缺点
    的同时可以实现对驱动单元有益的设置。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特征得以实现。采
    用推荐的将支承结构固定在三根导轨上的固定方案可以将作用于驱动的
    原动力和重力主要通过导轨直接传递给电梯竖井的地基上,此点可以大
    幅度地降低对竖井壁的强度的要求。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对本发明的有益的设计和进一步设计做了表述。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的设计通过对带有主动轮的的驱动单元和大多数
    情况还包括配重的承载滚的斜向设置可以实现配重的重心低于配重承载
    滚的中心,由于主动轮与竖井壁之间的间隔是由驱动单元的尺寸决定的,
    所以可以使配重比采用主动轮与承载滚平行于配重设置可以实现的情况
    更接近于竖井壁。采用此方式可以节省空间地设置配重,因而可以采用
    具有尽可能大的宽度的轿厢。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设计是采取如下方式实现的,由主动轮垂直向
    第一轿厢承载滚伸展的承载索段位于竖井壁与轿厢-侧壁之间的自由竖井
    区段内,该自由竖井区段并未被配重运行路径占用并且该区段被导轨-固
    定箍环围。与作为已有技术给出的承载缆索的设置的区别是,其中后者
    的承载缆索段在环围配重的运行路径的导轨-固定卡箍与轿厢侧壁之间穿
    过,而在此建议的承载缆索的优选设置不会以损失掉轿厢安装空间为代
    价。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的所述缆索段的振动可能会很大并因此需要围
    绕缆索段有较大的自由空间时,此点尤其是有益的。

    在驱动单元的支承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缆索固定点,此点也属于本发
    明的有益的设计。因此节省了在安装设备时在竖井壁上设置第一缆索固
    定点的时间和费用并避免了可能的故障源。

    在本发明的缆索电梯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是一个蜗
    轮/蜗杆传动装置,其中为了减少占用空间将驱动电机垂直设置。

    配重位于轿厢旁侧并且配重的由两根配重导轨构成的导向平面与轿
    厢的侧壁平行,此点同样也属于本发明的优选设计。一方面因此可以实
    现对竖井空间的最佳的利用,这是因为在竖井门开启时需要在轿厢侧有
    一自由空间之故。另一方面驱动单元在必要时利用在大多数情况可供利
    用的竖井的前端面上的观察窗和/或辅助门可对驱动单元进行观察和接
    触。

    附图说明

    在图1至4中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在下面将对此实施例做进
    一步的说明。图中示出:

    图1为安装在电梯竖井内的缆索电梯的侧视图;

    图2为安装在电梯竖井内的缆索电梯的与前端面平行的剖面图;

    图3为电梯设备的水平截面图;和

    图4为安装在竖井内的缆索电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个带有竖井顶部2的电梯竖井1、一个带有楼层-竖井门
    4的最高层入口-竖井开口3。用5标示侧视图中的轿厢,出于可以看到
    位于其后的驱动装置的目的,轿厢的上部被切除掉,并且轿厢具有一个
    在图中示意示出的轿厢门6。在图中的下面部分示出一带有配套的配重
    承载滚8的配重7以及两根配重导轨9。图中还示出轿厢配重侧的轿厢
    导轨10。配重导轨9和轿厢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被多个分布在整个竖
    井高度上的导轨-固定卡箍11固定在配重侧的竖井壁上。在竖井顶部2
    范围内示出一个带有主动轮13和电机14的驱动单元12,所述驱动单元
    12安装在支承结构15上,支承结构15由一异型框架15.1和一安装板15.2
    构成并固定在配重导轨9和轿厢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上。图中还可见承
    载索16的伸展,其中仅示出多根平行设置的缆索16中的一根。缆索的
    引出点是一个在配重侧竖井壁的范围内设置在驱动单元12的支承结构15
    上的第一缆索固定点17。从此处开始承载缆索首先向下和绕过配重承载
    滚8,接着向上并绕过驱动单元11的主动轮12,接着又向下并水平/对
    角地从轿厢5下面的两个轿厢承载滚18下穿过和最后重新向上到达在轿
    厢侧竖井壁20(在该侧视图中看不见19、20)的第二缆索固定点19上。

    在由主动轮13向下至轿厢承载滚18伸展的承载索段的范围内,支
    承结构15的安装板15.1具有一个切口21,以便使该承载索段与轿厢侧
    壁有充分的间隔,而不必因此必须增大轿厢与配重设施之间的间隔。

    图2为视角从入口侧的电梯竖井1和电梯轿厢5的垂直剖面图,其
    中剖面位于轿厢门和轿厢前端面之间。从图中可见,视角从轿厢前端面
    的电梯轿厢5、配重7的窄侧及配重承载滚8、配重导轨9、配重侧的轿
    厢导轨10、导轨固定卡箍11、带有主动轮13和垂直设置的电机14的与
    竖井壁斜向设置的驱动单元12。而且从该视角还可以看到,驱动单元12
    的支承结构15是如何固定在两根配重导轨9以及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
    上的。

    同时还可以看到由轿厢下面环绕的承载索16的伸展。另外在图中还
    示出设置在轿厢侧竖井壁20上的第二缆索固定点19以及固定在该壁上
    的右侧的轿厢导轨22。

    图3示出电梯轿厢5和配重设置的水平截面。驱动单元及其支承结
    构在该截面的上方,所以在图中看不到。图中示意示出轿厢入口,该入
    口具有一入口-竖井开口3、一楼层-竖井门4和一轿厢门6。图中还可以
    看到配重7和配重承载滚8。同时还可以看到环绕配重设置的固定在竖
    井壁上的导轨-固定卡箍11,所述固定卡箍11分布在竖井高度上并固定
    在竖井壁上,并且两根配重导轨9以及配重侧的轿厢导轨10被该固定卡
    箍固定。在这三根一直延伸到竖井地基的导轨的竖井顶部段上固定有驱
    动单元的支承结构(图中未示出)。在图的右侧还可以看到固定在轿厢侧
    竖井侧壁20上的右侧的轿厢导轨22。

    图4为电梯竖井1的俯视图(去掉了竖井顶盖)。在图的左侧可见固
    定在竖井顶部两根配重导轨和配重侧轿厢-导轨10上的驱动单元12的支
    承结构15。与竖井壁斜向地将驱动单元15及其主动轮13设置在该支承
    结构上,从而与配重承载滚8的斜向设置配合使悬挂的配重8的重心低
    于配重承载滚的中心,由于驱动单元的尺寸,所以可以使配重比采用主
    动轮与承载滚平行于配重设置可以实现的情况更接近于竖井壁。图中还
    示出,由主动轮13垂直向第一轿厢承载滚18伸展的承载缆索段设置在
    竖井壁与轿厢侧壁之间的并未被配重的运行路径占用的竖井空间段内并
    且该空间段被导轨固定卡箍环绕,因而可以实现对最大轿厢宽度的竖井
    空间的最佳利用。通过图中所示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形式的驱动单元了
    解到,对电机的垂直设置就所述的空间利用而言也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在图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设置在电梯轿厢下面的轿厢承载滚18、两个缆
    索固定点17和19以及承载缆索16。该承载缆索由设置支承结构15上
    的第一缆索固定点17向位于下面的配重承载滚伸展并围绕配重承载滚旋
    转180°,然后向上面的主动轮13伸展并围绕主动轮旋转180°,接着向
    下和然后水平/对角地由轿厢5下面的的两个承载滚18下穿过并且最后
    重新向上,向位于轿厢侧的竖井侧壁20上的第二缆索固定点19伸展。
    这样一种承载缆索的设置在空载和在对称加载的轿厢中不会产生导向系
    统必须加以补偿的倾覆力矩。

    在安装特别宽的配重时,将多个顺序设置相互对齐的承载滚替代配
    重承载滚,所述顺序设置的相互对其的承载滚的作用与一个大直径的承
    载滚相同。

    关 键  词:
    缆索 电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缆索电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6080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