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1356838
  • 上传时间:2018-05-06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32.6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85166.0

    申请日:

    2007.12.25

    公开号:

    CN201137112Y

    公开日:

    2008.10.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5/50申请日:20071225授权公告日:20081022终止日期:20111225|||授权

    IPC分类号:

    E02D5/50(2006.01); E02D5/48(2006.01); E02D5/44(2006.01)

    主分类号:

    E02D5/50

    申请人:

    姚健生

    发明人:

    陈宁华; 姚健生

    地址:

    315032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葛家工业区繁升塑料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丛;何学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工程中的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它的结构为:上段设置为钢管,钢管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和下插筋,下段预制桩身内设有上插筋和预埋下插筋,下段预制桩身的上插筋与上段钢管的下插筋相搭接,再通过上现浇砼底座将上段钢管和下段预制桩身锚固连成一体,上段钢管和下段预制桩身的连接处设置稳固筋,底座的中心与桩身中心同轴,下段预制桩身的下端设有现浇砼底座,上段钢管和下段预制桩身的截面为圆形。它适用范围宽、明显提高了稳固性、材料强度利用率,并增强了桩身的承载力。

    权利要求书

    1、  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结构构成:上段设置为钢管(4),上段钢管(4)的内部设有混凝土和下插筋(6),下段预制桩身(3)内设有上插筋(9)和预埋下插筋(10),下段预制桩身的上插筋(9)与上段钢管的下插筋(6)相搭接,再通过上现浇砼底座(2)将上段钢管(4)和下段预制桩身(3)锚固连成一体,上段钢管(4)和下段预制桩身(3)的内部设置交叉型稳固筋(11),下段预制桩身(3)的下端设有现浇砼底座(1),现浇砼底座(2)和现浇砼底座(1)的中心与下段预制桩身(3)和上段钢管(4)中心同轴,上段钢管(4)和下段预制桩身(3)的截面为圆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段钢管中混凝土的横截面为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其特征在于设置为至少两节桩身。

    说明书

    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扩底桩,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工程中的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高层建筑及承载力要求高的建筑地基的桩基工程一般采用沉管扩底桩、预制桩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三种。其中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最高,但其造价昂贵、工效低,而且施工时污染严重;预制桩的质量好、承载力也较高,但目前预制桩的造价也高,一般用于安全等级较高的建筑。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沉管扩底桩,该桩的桩身为现浇钢砼,桩头为预制;在施桩时,先将沉管的预制桩头埋入地基中的硬土层,然后灌砼浇注成桩;但是由于地壳形成的土质年代不同,软土地基随地壳层深度的增加通常软、硬土层呈交替状态,这样在连续打桩施工时,在后的施桩会对土层产生挤压,就会影响到在先灌注而尚未完全凝固的桩,尤其在软土层与硬土层的交界处尤其严重,往往出现断桩、缩颈现象,从而导致约有20%左右的沉管灌注桩的质量达不到要求,迫使设计人员降低单桩承载力的标准,致使下桩密布,引起土体严重变形,甚至危及桩身的质量;该桩的另一个缺点是承载力低,为增大承载力,一般采用在灌砼浇注桩身后加压扩底的办法,但因其利用加压扩底方式使其形状大小不确定和规范,使其应用受到局限。本发明人已申请的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桩身的连接处存在着承载力和抗冲击力较弱、稳固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桩身的连接处存在着承载力和抗冲击力较弱、稳固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段设置为钢管,钢管的内部设置有混凝土和下插筋,下段预制桩身内设有上插筋和预埋下插筋,下段预制桩身的上插筋与上段钢管的下插筋相搭接,再通过上现浇砼底座将上段钢管和下段预制桩身锚固连成一体,上段钢管和下段预制桩身的内部连接处设置交叉型稳固筋,下段预制桩身的下端设有现浇砼底座,现浇砼底座和现浇砼底座的中心与下段预制桩身和上段钢管中心同轴,上段钢管和下段预制桩身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上段钢管中混凝土的横截面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节桩身和两个以上扩底座,由于上底座的对下底座承载力的发挥产生良好影响,各底座的设置对各段桩身摩阻力的发挥有利,使桩始终处于经济合理的状态下工作,明显提高单桩的承载力和材料强度的利用率,增强了稳固性,容易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同时适用范围广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建筑、安全等级和地基土质情况都能组合成与其相匹配的沉管预制多级扩底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现浇砼底座;2、上现浇砼底座;3、下段预制桩身;4、上段钢管;5、混凝土;6、上段钢管的下插筋;9、下段预制桩身的上插筋;10、预埋下插筋,11、稳固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桩身现浇砼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上段设置为钢管,上段钢管4的内部设有混凝土5和下插筋6,混凝土填充在钢管中的横截面为梯形;下段预制桩身3内设有上插筋9和预埋下插筋10,下段预制桩身的上插筋9与上段钢管的下插筋6相搭接,再通过上现浇砼底座2将上段钢管4和下段预制桩身3锚固连成一体,上段钢管4和下段预制桩身3的内部连接处设置交叉型稳固筋11,下段预制桩身3的下端设有现浇砼底座1,现浇砼底座2和现浇砼底座1的中心与下段预制桩身3和上段钢管4中心同轴,上段预制桩身4和下段预制桩身3的截面为圆形。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可以按照常规工艺进行施工。

    关 键  词:
    冲击力 建筑 基础 施工 扩底桩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抗冲击力建筑基础施工扩底桩.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5683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