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可自动上锁的门锁.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1356762
  • 上传时间:2018-05-06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642.0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309584.6

    申请日:

    2007.12.29

    公开号:

    CN201137363Y

    公开日:

    2008.10.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5B 63/14申请日:20071229授权公告日:20081022终止日期:20141229|||授权

    IPC分类号:

    E05B63/14(2006.01); E05B15/12(2006.01)

    主分类号:

    E05B63/14

    申请人:

    一德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忠良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市安南区工业三路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应;吴兰柱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包含:一锁壳,其具有一前端;一内把手,其组装在该锁壳的外侧面;第一锁栓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可受该内把手的操作而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锁栓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该内端连结一弹力装置用以提供该第二锁栓可自动向外伸出的弹压势能,第二锁栓在第二位置时受一定位件固定;及一个辅助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包含:一锁壳,其具有一前端;一内把手,其组装在该锁壳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
    第一锁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可受该内把手的操作而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锁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该内端连结一弹力装置用以提供该第二锁栓可自动向外伸出的弹压势能,又该第二锁栓在第二位置时受一定位件固定;及
    一个辅助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个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弹力装置包含设在该锁壳内的一弹簧座,该弹簧座的一侧具有插入该第二锁栓的内端的至少一导杆,该导杆组装有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锁壳内枢设有一拨钮,该拨钮具有一凸插销,该第二锁栓的内端延伸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上具有一槽孔及一缺口,该槽孔供凸销插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上安装一用以提供该定位件可自动复位的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栓的外端形成有斜角,且在靠近该辅助栓的内端处套装有提供自动复位的弹簧。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锁壳内设有可受该内把手操作而带动的一连杆及可受该连杆带动而作摆动的摆臂。

    7、
      一种可自动上锁的门锁,该门锁组装在一门板的一侧边挖设的锁栓孔内,且该门锁包含:一锁壳,其具有一前端;一内把手,其组装在该锁壳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
    第一锁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可受该内把手的操作而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锁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该内端连结一用以提供该第二锁栓可自动向外伸出的弹力装置,第二锁栓在第二位置时受一定位件固定;
    一个辅助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及
    一扣板,其设在一门框的侧柱上,且该扣板的外表面设有一凹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弹力装置包含设在该锁壳内的一弹簧座,该弹簧座的一侧具有插入该第二锁栓的内端的至少一导杆,该导杆组装有弹簧。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锁壳内枢设有一拨钮,该拨钮具有一凸插销,该第二锁栓的内端延伸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上具有一槽孔及一缺口,该槽孔供凸销插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上安装一用以提供该定位件在该锁壳内移动之后可自动复位的弹簧。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在靠近该辅助栓的内端处套装有提供自动复位的弹簧。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锁壳内设有可受该内把手操作而带动的一连杆及可受该连杆带动而作摆动的摆臂。

    说明书

    可自动上锁的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上锁的具有至少二锁栓的防盗门锁。
    背景技术
    为了居家的安全,于门户上通常要装设锁具用以防盗。关于使用在大门上的习用盒状防盗门锁,通常是设有二锁栓来提供双重的锁定功能,其一为具有斜角的斜面锁栓,另一为长方条形的静栓(锁定栓)。
    在习用技术上,关于该静栓的伸缩移位一般由门内侧所设的旋钮或是利用钥匙的转动来完成。当要加强门锁的锁固效果时,使用者需要操作该长方条形的静栓伸入于门框侧柱上的栓槽内。因而,使用者若是没有将该静栓上锁,该门锁就无法提供双重的锁定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自动上锁的门锁,该门锁具有二锁栓,其一为具有斜角的斜面锁栓,另一为长方条形的静栓,当门关上时,该二锁栓都会自动上锁以提供双重的锁定效果,使得使用者不需额外操作静栓来上锁且不用担心静栓未上锁;又当操作该门锁的内把手时,该二锁栓都会内缩形成开锁状态,因而能兼具操作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可自动上锁的门锁,包含:一概呈盒体状的锁壳,其具有一前端;一内把手,其组装在该锁壳的外侧面;一第一锁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可受该内把手的操作而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第二锁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而该内端连结一弹力装置用以提供该第二锁栓可自动向外伸出的弹压势能,又该第二锁栓在第二位置时受一定位件固定;及一辅助栓,其收纳在该锁壳内部,且具有一外端及一内端,该外端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该辅助栓移到内缩的第二位置时,该辅助栓会推开该定位件以解除其对第二锁栓的卡定,使得该第二锁栓会自动向外伸出至第一位置;又当操作该门锁的内把手时,该第一锁栓与该第二锁栓会内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锁栓为一具有斜角的斜面锁栓,而该第二锁栓为一长方条形的静栓。
    在一实施例中,该弹力装置包含设在该锁壳内的一弹簧座,该弹簧座的一侧具有插入该第二锁栓的内端的至少一导杆,该导杆组装有弹簧,当该第二锁栓内缩时,该弹簧受压缩。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锁栓的内端延伸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上具有一槽孔及一缺口,该槽孔可提供一拨钮上具有的一凸销插入,使得该第二锁栓可受该拨扭带动,又该缺口系可提供该定位件的一前端卡入而使该第二锁栓定位于内缩位置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定位件上安装一弹簧用以提供该定位件在该锁壳内移动之后可自动复位的弹力。
    在一实施例中,该辅助栓的外端形成有斜角,且在靠近该辅助栓的内端处套装有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该锁壳内设有可受该内把手操作而带动的一连杆及可受该连杆带动而作摆动的摆臂,且该摆臂摆动时,该拨钮会受带动,使得操作该内把手时,该第二锁栓会由伸出的第一位置位移到缩入的第二位置而形成开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成的门锁,当门板关上时,该第二锁栓会自动上锁以提供的锁定效果,因而使用者不需额外操作第二锁栓(静栓)来上锁且不用担心该第二锁栓未上锁;又当操作该门锁的内把手时,该二锁栓都会内缩形成开锁状态,在操作上相当便利,故本实用新型已能达成预期的设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构成的门锁的组件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组件组合后的一平面图;
    图3为显示操作图2的内把手使第一锁栓内缩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图2的辅助栓内缩以解除定位件对第二锁栓的卡定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显示图4的辅助栓前伸到一第三位置且该第二锁栓伸出闭锁的示意图;
    图6为显示图2的门锁组装于门板上且该门板上未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7为显示图6的门板关闭使该辅助栓接触一门框侧柱的示意图;及
    图8为显示图7的门板完全关上之后,该辅助栓抵在该扣板外表面的一凹部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现将仅为例子但非用以限制的实施例并参照所附图式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结构内容说明如下:
    所附图式系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教导而已,图式中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系属业界技能。
    在不同图式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前”、“内”、“端”、“部”、”侧″等等及类似用语仅用于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
    请参阅图1、图2及图8,显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构成的门锁1,该门锁1可组装在一门板2的非枢接一侧边21挖设的锁栓孔211内,并通过至少一面板3锁合到该门板侧边21,使该门锁1定位在该锁栓孔211内。
    该门锁1包含一概呈矩形盒体状的锁壳71、装设在该锁壳71内的第一锁栓72、一第二锁栓73、一辅助栓74及组装在该锁壳71外侧的一内把手总成5及一外把手总成6,该二把手总成5、6个别具有组装在该门板2内侧与外侧的内把手51与外把手61。
    该锁壳71具有一前端711,所述的面板3设置于前端111上,该面板3上具有三个开口712、713、714用以分别提供该第一锁栓72、第二锁栓73及该辅助栓74对应地穿过,又在该锁壳71的一开放的侧面以一盖板719盖合。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锁栓72为一具有斜角的斜面锁栓,其具有位在该锁壳71内的一栓柄721及可通过该对应开口712的三角状栓头722,该栓柄721套装一弹簧723,且该栓柄721上具有一概成U状的托架724,该托架724可提供一驱动板75与至少一驱动件76来推动,使得该第一锁栓72可在伸出该锁壳前端711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711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该驱动板75可转动地安装在该锁壳71内的一枢柱751上,且该驱动板75可受设在该锁壳71内的一驱动部754来带动,即若以钥匙插入钥匙孔750中转动时,该驱动部754会旋转(未图示)而带动该驱动板75逆时针转动,进而拉退该第一锁栓72内缩以形成开锁状态。
    该驱动件76上具有一凸耳761,且该驱动件76可受内把手51带动而转动,如图3所示,当内把手51转动时,该驱动件76的凸耳761会拉退该第一锁栓72内缩以形成开锁状态。另于该锁壳71内设有一闭锁块77、与该闭锁块77连结的一连动板84及可带动该连动板84位移的一拨钮83,当操作该拨钮83时,该连动板84会受带动而作上下位移,进而带动该闭锁块77作左右位移;当闭锁块77右移闭锁时(未图示),就无法经由外把手61的操作来拉退该第一锁栓72内缩。
    该第二锁栓73与该辅助栓74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锁栓73为一长方条形的静栓(dead bolt),其具有一外端731及一内端732,如图4所示,该外端731可通过该对应开口713而在伸出该锁壳71前端711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711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又该内端732连结一弹力装置79用以提供该第二锁栓73可自动向外伸出的弹压势能,在本实施例中,该弹力装置79包含设在该锁壳71内的一弹簧座791,该弹簧座791的一侧具有插入该第二锁栓73的内端732的二导杆792,各导杆792组装一弹簧793,当该第二锁栓73内缩时,该弹簧793受压缩。
    在该第二锁栓73的内端732并延伸有一连接板733,该连接板733上具有一槽孔734及一缺口735,该槽孔734可提供该拨钮83上具有的一凸销831插入,使得该第二锁栓73系可受该拨扭83带动,又该缺口735可提供一定位件81卡入而使该第二锁栓73定位于内缩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件81为一枢接在该锁壳71内的一片体,其具有可对应卡入该缺口735的前端811,并在该定位件81上安装一弹簧82用以提供该定位件81在该锁壳71内移动之后可自动复位的弹力。
    该辅助栓74具有一外端741及一内端742,在本实施例中,该辅助栓74的外端741形成有斜角,且该外端741可通过该对应开口714而在伸出该锁壳前端711的一第一位置与缩入该锁壳前端711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在靠近内端742处套装有弹簧743用以使该辅助栓74具有自动向外伸出的弹压势能;又在该辅助栓74的内端742延伸有一脚部744,如图4所示,当该辅助栓74向内位移至该内缩的第二位置时,该脚部744会接触该定位件81的前端811,而将该定位件81推离对该第二锁栓73的卡定。
    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成的门锁1在实施上,请先参看图2及图6所示,当门板2未关闭时,该第一锁栓72及该辅助栓74位于伸出该锁壳前端711的第一位置,而该第二锁栓73位于缩入该锁壳71内的第二位置,且该第二锁栓73的缺口735受该定位件81的前端811卡入使得该第二锁栓73定位于该缩入位置。
    再请参看图4及图7所示,当关上门板2使该第一锁栓72的三角状栓头722及该辅助栓74的外端741接触一门框侧柱4上的扣板41时,该第一锁栓72及该辅助栓74会移到内缩的第二位置,一旦该辅助栓74移到内缩的第二位置时,如上所述,该辅助栓74的脚部744会推开该定位件81以解除其对第二锁栓73的卡定,再通过该弹力装置79的弹力,该第二锁栓73将会自动向外伸出至第一位置。
    再请参看图5及图8所示,当门板2完全关上之后,该第一锁栓72及该第二锁栓73都会位移至伸出该锁壳前端711的第一位置并卡入该侧柱4内具有的一栓槽412内而形成双重锁定,而该辅助栓74的外端741则会抵在该扣板41的外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该扣板41的外表面设有一可供该辅助栓74的外端741对应纳入的凹部411,使得该辅助栓74在门板2完全关上之后会略为伸出一部分而位移至一第三位置,当该辅助栓74位在该第三位置时,将会解除对于该定位件81的推压,因而,该定位件81将会恢复至图2所示的位置,而能用以卡掣第二锁栓73。
    当门板2关上之后,若是操作内把手51时,如图3所示,驱动件76驱使第一锁栓72一起后退,且驱使连杆78带动及一摆臂85会受该连杆78带动而作摆动,当该摆臂85摆动时,与该第二锁栓73有连结关系的拨钮83会受带动,进而使得该第二锁栓73会一并缩入且受该定位件81卡定而形成开锁状态。
    当门板2关上之后,若是在门外侧要开锁,可通过钥匙来解除该第二锁栓73的锁定,即以钥匙插入钥匙孔750中转动时,该驱动部754会旋转(未图示)并带动该拨钮83旋转,进而可拉退该第二锁栓73内缩以形成可开锁的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关 键  词:
    自动 上锁 门锁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可自动上锁的门锁.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567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