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1353846
  • 上传时间:2018-05-06
  • 格式:PDF
  • 页数:32
  • 大小:1,014.5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76895.X

    申请日:

    2007.10.11

    公开号:

    CN201128948Y

    公开日:

    2008.10.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1/18申请日:20071011授权公告日:20081008终止日期:20111011|||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18(2006.01); E04B1/98(2006.01)

    主分类号:

    E04B1/18

    申请人:

    刘志鹏

    发明人:

    刘志鹏

    地址:

    中国台湾宜兰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月玲;武玉琴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提供适合全球主要区域运用的创新中低层建筑结构,包括在中低楼层适合使用的基础、阻尼器、钢料、墙体、版体的搭配及组构方式;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钢骨混凝土结构方式所组成的构件及既成施作方式,在中低层建筑运用方面的局限,具体提出“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的运用方式,以提供更快速、经济且性能良好,具高度竞争力及取代传统中低层建筑结构方式的建筑结构。本实用新型以运用轻质钢构及轻质混凝土的构材特性,再经隔制震减少建筑结构物地震外力影响下,建筑本体力求减少赘体,以二元结构方式来建构主体结构的一个建筑结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基础;
    多个梁、柱,其设置于该等基础上;
    多个阻尼器,其连接于基础与柱之间;以及
    多个版体、墙体,该版体包含有钢承板嵌入梁中,该版体内部填充轻质混凝土,该墙体具有骨架及轻钢墙,该等版体、墙体结合于该等梁、柱。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础包含有基座及连接该基座的地面底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础的基座包含有多个主筋、多个箍于该等主筋外围的箍筋、多个设置于该等主筋及箍筋内部的预埋螺杆、一连接于该等主筋上端的基座钢板,在主筋、箍筋及预埋螺杆之间灌置有混凝土,该柱固定于该基座钢板的顶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柱与该基座钢板之间连接有三角加劲板。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地面底板上设置有一基盘,该基盘包含有多个钢筋及灌置于该等钢筋的间的混凝土,该基盘连接于基座与柱之间。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础的基座包含有一角钢及灌置于该角钢内部及外围的混凝土,该柱固定于该角钢的上端,在柱与角钢之间焊接有三角加劲板。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础包含有基桩,该基桩连接有该阻尼器,再以绞接方式连接刚性地面底板,该阻尼器连接于该基桩与该柱之间。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础包含有单板基盘与刚性地下室结构,以混凝土基桩连接该单板基盘。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梁及柱之间、梁及梁之间,焊接有角钢。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梁及柱之间、梁及梁之间,以螺栓锁接有加劲板。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版体的轻质混凝土上面配以钢筋,并填充细料混凝土。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版体的轻质混凝土上面填充水泥砂浆。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含有多个作为骨架的立柱、多个穿设于该等立柱的横支杆及组装于该等立柱上的轻钢墙,并于其内部浇筑有轻质混凝土,外部设有水泥粉刷。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内部浇筑有轻质混凝土,外部设有水泥粉刷及粉面层。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的轻质混凝土添加有防水粉。

    16、
      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基础;
    多个梁、柱,其设置于该等基础上;
    多个阻尼器,其连接于基础与柱之间;以及
    多个版体、墙体,该版体及墙体以营建结构用耐燃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板与点焊钢筋网,以桁架方式组构而成,并浇置有水泥砂浆,该等版体、墙体结合于该等梁、柱。

    说明书

    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尤指一种提供更快速、经济且性能良好,具高度竞争力及取代传统中低层建筑结构方式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在历经九二一大地震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及传统木结构、RC加强砖造或砖造等结构物,均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因而引发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对现有的结构方式加以研讨,并企图创作取代的动机。
    此外,中国台湾气候潮湿、多雨,加上台风、地震,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也考验钢筋混凝土材质的特性,如渗水、壁癌、隔热差等问题,而目前台湾普及使用的钢骨混凝土结构,则因为混凝土的自重过重,使得钢骨的用量大,造价高,接头处理复杂,收边困难、效果差,所以中低楼层很难普及,而钢骨混凝土的复合结构所具有的良好特质,并未能充分的发挥运用。
    随着机械设备及建材的进步,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已有相当大的空间,一般目前运用的传统钢骨混凝土结构方式有下列情形:
    1、框架式梁柱结构,采重质混凝土,自重大,断面大,耗材多,不经济,不环保。
    2、柱梁接头,因为弯矩、扭力大,应力集中,所以接头强度要求高、复杂,施工质量维持不易。
    3、主体钢骨断面大,刚性高,相对于所连结的墙体,刚性差距大、协调性差,连结处易产生破坏。
    4、楼版通常以钢承版置于钢梁上方,再以剪力钉连结,施工麻烦,成本高,容易受地震水平力破坏。
    5、大型梁柱占掉部分平面空间,并压低楼层净高度,在造型处理上也较为困难,效果差。
    6、所需的机具大型,设备费高,加工复杂、成本高。
    7、重质混凝土填充墙壁时困难,易产生蜂窝现象。
    8、备料及施工难以系统化及预组化。
    9、水电管路施工不易,埋设于版内,不利于结构强度,并影响工期安排。
    10、多被局限运用于厂房或造型简单的办公商场,很难在中低层住宅工程运用。
    因此,由上可知,上述传统的钢骨混凝土结构,在实际运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
    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适用,在现有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结构系统”论述基础中,具体提出一套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将现有的钢骨混凝土结构方式所组成的构件及既成施作方式,在中低层建筑运用方面的局限,以“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为基础,进一步就工法组合及其运用方式,具体提出适合使用的基础、阻尼器、钢料、墙体、版体的搭配及组构方式,以提供更快速、经济且性能良好,具高度竞争力及取代传统中低层建筑结构方式的建筑结构与工法。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包括:多个基础;多个梁、柱,其设置于该等基础上;多个阻尼器,其连接于基础与柱之间;以及多个版体、墙体,该版体包含有钢承板嵌入梁中,该版体内部填充轻质混凝土,该墙体具有骨架及轻钢墙,该等版体、墙体结合于该等梁、柱。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包括:多个基础;多个梁、柱,其设置于该等基础上;多个阻尼器,其连接于基础与柱之间;以及多个版体、墙体,该版体及墙体以营建结构用耐燃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板与点焊钢筋网,以桁架方式组构而成,并浇置有水泥砂浆,该等版体、墙体结合于该等梁、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套精进的结构概念及组装方式,包括有“结构概念”、“调配精简的基础、阻尼器及柱、梁组构及构件方式”、“版体、墙体的组构及构件方式”;意即以结构概念的调整,使梁柱结构的行为定义重组,就可以运用模块简单,但是运用简便的钢料,来组合成主要的结构构件。
    这个整体架构的组成,使得建筑结构与空间的组成更为良好,而且可以进入系统化、模块化,此外,其施工快速、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少气候影响工期,减少技术工种及作业冲突外,更具环保及多元发展运用的优点。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础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础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础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础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柱、梁接合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柱、梁及斜梁接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梁及斜梁接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柱、梁接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版体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版体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版体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墙体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墙体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墙体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骨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外观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版体、墙体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1   基础
        11  基座
            111主筋          112箍筋
            113预埋螺杆      114基座钢板
            115混凝土        116角钢
            117混凝土        118三角加劲板
        12  地面底板
        13  基盘
            131钢筋          132混凝土
        14  基桩
        15  阻尼器
            151抗压板体    152高分子橡胶
            153螺栓
        16  底梁
        17  单板基盘
        18  基桩
    2   梁
    2’ 斜梁
    3   柱
        31  角钢
        32  螺栓
        33  加劲板
    4   版体
        41  镀锌钢承板
        42  轻质混凝土
        43  钢筋
        44  细料混凝土
        45  水泥砂浆
        46  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板
        47  点焊钢筋网
        48  水泥砂浆
    5  墙体
        51  立柱
        52  横支杆
        53  轻钢墙
        54  轻质混凝土
        55  水泥粉刷
        56  粉面层
        57  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板
        58  点焊钢筋网
        59  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以下就结构概念及组装方式两部分加以说明:
    (一)在“结构概念”部分:
    传统建筑结构以刚性结构,依赖建筑构材强度的组成,以硬碰硬的方式来对抗地震力、风力等外力的概念,也因此形成一味的以发展高强度的钢料及混凝土为重心,然而相对的这样的方式会造成沉重的赘体情形,在现今全球发展绿建筑的主轴中,这种浪费资源的方式是亟须加以调整的。
    “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结构系统”在概念上,将建筑结构区分为下部及上部二部分;下部结构有别于一般仅考虑结构的支承及倾倒的功能,而是更纳入思考基础降低地震能量的冲击,及下部结构往上能量传递的方式,由刚支承调整为绞支承,并依照建筑区位的需求弹性的配置阻尼装置,在这样的概念下进一步的发展具体的工法组合及其运用内容。
    一般梁柱框架式结构以强柱弱梁方式设计,在基础不具减震隔震及内应力调整的情形下,必须仰仗重质钢构或钢筋混凝土来形成高刚性的结构,因为本身自重大,梁柱断面相对比较大,很自然产生较大弯矩、扭力等内应力,并且产生柱梁结合处的应力集中情形;“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结构系统”的上部结构论述则有别于一般梁柱框架式结构,在运用轻质混凝土减少结构重量后,以轻型钢构以行为桁架的方式,组成笼型骨架作为主体结构的骨架方式,这样以轻量构材的有效串组来匀称的分担自重及活载重的方式,将可大量的节省构材并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这样的结构系统将跳脱大型柱梁断面的构成方式,而具体改变为以小型钢骨断面来组成的特性,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概念调整。
    以一般钢骨混凝土的结构情形来分析,其基础的结构型式不外乎为筏式基础或连续基础,在大型刚性基盘上方以刚性方式衔接大形断面立柱,以承受上部传递而下的应力,并接受下方上传的反力,因此施工作业上必须先挖土方后排筋,然后填充混凝土再立柱,最后再回填表土夯实;这样的构筑方式除了耗时外,全部的结构体将会直接的面临地震力的直接冲击。
    一般钢骨混凝土以型钢通过剪力钉连接箍筋,再经过模板填充混凝土的构筑方式,作业相当繁复,耗材多、造价昂贵,尤其重型机械依赖度高,工种多,作业粗重且危险。再者,一般钢骨混凝土所使用的重质混凝土,因在含水率、热传透率高,所以在节能及壁面物理性方面,包括渗水、壁癌、隔热、保温等方面相当不好,甚至因为反潮所形成的壁癌粉末及墙体油漆涂装的甲醛,还有闷湿环境产生的尘螨,更导致呼吸道疾病、风湿、关节炎等居住健康问题。
    (二)、在精进的“组装方式”部分:
    当前述的结构行为条件调整后,在中低层建筑结构时,不需要大型断面的柱梁,可以依据建筑楼层空间跨矩需求,来精确选配适当的柱梁构件;请参阅图1至图19,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基础1、阻尼器15、梁2、柱3、版体4及墙体5,主要提供“调配精简的主要基础1、阻尼器15及柱3、梁2组构及构件方式”、“墙体5、版体4的组构方式”、“墙体5填充及防水方式”等,以下将详细说明各构件及其组合:
    1、基础:
    因应不同地震区、基地地形、地下室结构需求、及造价,本实用新型提供几种组合模式。
    a.在轻度地震以下地区及资源贫困或是经费拮据地区,无地下室时,以现地简易基座11连接地面底板12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来构成简易而经济的基础1方式(因上部结构减重且柱为支承点增加,平均分散柱轴力,因此各基座11的荷重及支承反力需求大幅降低,这样便无需再施作传统基脚的翼板,如此可减少地面开挖范围,亦可以地面层底板来取代原有的地梁,这样的方式是相当经济,且大幅减少工期及工料使用)。
    如图1所示,该基础1的基座11包含有多个主筋111、多个箍于该等主筋111外围的箍筋112、多个设置于该等主筋111以及箍筋112内部的预埋螺杆113、一连接于该等主筋111上端的基座钢板114,并于该等主筋111、箍筋112及预埋螺杆113之间灌置有混凝土115,该等预埋螺杆113的上端穿出该基座钢板114的顶面,以便配合螺帽(图略)螺接于该等预埋螺杆113的上端予以锁固。以热轧型钢制成的柱3置放及焊接固定于该基座钢板114的顶面,并于柱3与基座钢板114之间焊接多个三角加劲板118,用以增加强度。该地面底板12上设置有一基盘13,该基盘13包含有多个钢筋131及灌置于该等钢筋131之间的混凝土132,该基盘13连接于基座11与柱3之间。
    如图2所示,该基础1的基座11、地面底板12及基盘13等结构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仅部分构件的尺寸规格不同。
    如图3所示,该基础1的基座11包含有一角钢116及灌置于角钢116内部及外围的混凝土117。将以高周波型焊钢制成的柱3置放及焊接固定于该角钢116的上端,并于柱3与角钢116之间焊接有三角加劲板118。
    b.在中度地震以上地区,无地下室时,以混凝土或钢骨基桩14连接阻尼器15(如图4所示),再以绞接方式连接刚性地面底板(图略)的方式,阻尼器15连接于基桩14的上端与柱3的下端的底梁16之间。同样因为上部结构减重且柱3为支承点增加,平均分散柱轴力,因此各基座(基桩14)的荷重及支承反力需求大幅降低,但在考虑地震力的传递行为影响,运用预铸的混凝土或钢骨基桩14以摩擦桩的方式施作,然后连接阻尼器15,通过阻尼器15改变地震周期或是以弹性收缩方式,或是以能量转换方式阻尼,减少上传能量,并以绞接模式让上传能量减少弯矩、扭力、剪力,而转换成影响较小的水平力及垂直型态的轴力方式,然后通过架高的地面刚性基盘来整体串组,以调和不均匀的荷重、地质等情形;这样的方式施做快速且有效降低地震力影响。
    c.在中度地震以上地区,有地下室时,以单板基盘17与刚性地下室结构组成(如图5所示),以混凝土基桩18连接该单板基盘17,在上部结构减重下,地下室基盘17的反力减少无须传统双版筏式基础及大型地梁,除了减少地下开挖的深度外,也较为经济快速。2、阻尼器:
    一般建筑结构的阻尼器,主要在考虑地震破坏所需求的阻尼效果及回复性能还有衰减期,因此属较高阶的科技产品,在原有重质结构下,要配置阻尼器是昂贵的情形;在前述整体概念的调整下,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阻尼器15,将是有别于以往动辄数百吨荷重昂贵的阻尼器,而是3-30吨间的轻量型阻尼器为主,而且在中低结构更新期短的情形下,更可以弹性的运用类似高分子橡胶阻尼器或机械油压阻尼器的组合方式(在轻量化下可经济的搭配运用各类型的阻尼器)。
    如图6所示,该阻尼器15包含有二抗压板体151及至少一高分子橡胶152,该二抗压板体151利用螺栓153与上部结构物(例如柱)及下部结构物(例如基桩)连结。
    3、柱、梁组构及构件:
    柱3、梁2的组构设置于该基础1上,在下部上传应力降低及结构静载重大幅减少下,梁2、柱3构件的组合上(如图7至图10所示),运用钢骨在螺栓或焊接高自由度的组装能力,以行为桁架的观念,搭配墙体骨架组成笼型框架结构的方式。
    如图7至图10所示,梁2、柱3及斜梁2’利用焊接或螺接方式予以接合,另于梁2及柱3之间、梁2及梁2之间并焊接有角钢31,以及于梁2及柱3之间、梁2及梁2之间以螺栓32锁接多个加劲板33,用以增加接合强度。
    a.二层楼以下跨距五公尺左右的建筑,以H型钢150*100*6*9及H型钢100*100*6*8、倒T型钢125*125*5*8小梁来构成主要梁2、柱3。
    b.四层楼以下跨距六公尺左右的建筑,以H型钢200*150*6*9、H型钢150*100*6*9及H型钢100*100*6*8小梁来构成主要梁2、柱3。
    c.五层以上则按实际建筑高度跨距选配适当的钢骨断面搭配H型钢100*100*6*8小梁。
    d.视建筑结构使用年限的需求,可以将钢构构材以镀锌方式处理并以全螺栓的方式加以组装,这样的方式可以运用在高级结构方面。
    在传统钢构刚性的要求中,大型钢构的自重及断面大(一般四层以下以340*250*9*14及390*300*10*16),对建筑造型、平面格局及建筑高度都有相当的影响;在兼顾隔间弹性,适度增加梁柱下,经过精确的钢构分析,选配适中的钢骨断面,这样整体的构材使用会经济许多。
    4、版体组构及构件:
    一般楼层版体的主要功能在承载活载重,部分则有分担梁结构延伸的弯矩;在建筑的整体支承由笼形框架来负责后,楼层版体的功能则以承受该区块自重及活载重为主,因此考虑的问题为隔音、隔热、防火及版体与梁的有效结合。本实用新型版体组构及构件可搭配二种方式,一种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以镀锌钢承板41嵌入梁中2,内部并填充轻质混凝土42,上面配以钢筋43再填充数公分厚的细料混凝土44,借此构成版体4。如图13所示,其以镀锌钢承板41嵌入梁2中,内部填充轻质混凝土42,上面再填充数公分厚的水泥砂浆45,借此构成版体4。
    镀锌钢承板41施工便利,一方面替代模板,一方面形成作业平台,而轻质混凝土42重量轻、吸水率低、隔音断热良好,作为底层可减少重量并增加隔音及防火,上面的钢筋43及细料混凝土44则可连结不同区块的版体4并承受轻质隔间的承压,用以改善一般重质混凝土版体自重大,且模板组装困难、耗材多的情形。
    另一方式如图19所示,以营建结构用耐燃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板(EPS)46与点焊钢筋网47,以桁架方式组构而成的3D版(以下简称为3D版),上面浇置水泥砂浆48的方式构成。该3D版以EPS作为轻量及断热的目的,其管路配设简便,也可以于施工时铺设后即可作为作业平台,其模具与预组的特性,可大幅缩短工期,后续版面与版底的面层喷浆作业对施工而言亦非常简便。
    5、墙体组构及构件:
    如图14及图15所示,该墙体5包含有多个作为骨架的立柱51、多个穿设于该等立柱51的横支杆52及组装于该等立柱51上的轻钢墙(包含版体钢筋及镀锌扩张网)53,并于其内部浇筑轻质混凝土(图略),并于外部设有水泥粉刷55。如图16所示,该墙体5用于隔间的墙,包含有轻钢墙53,并于其内部浇筑有轻质混凝土54,并于外部设有水泥粉刷55及粉面层56,该墙体5上、下端连接于梁2及版体4。该等立柱51与轻钢墙53的组合作业中,可以很轻易地将轻钢墙53及3D板铁件以火药击钉或自攻螺丝来组装,并经过设置多个横支杆52或斜撑对象、钢索与立柱51来连结,构成完整的笼形框架。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构成除了具有高度的匀称性和协调性外,梁2、柱3等构成的主体骨架与墙体5、版体4的组合,可由同一工种施作,减少工种外,并且水电可同时施作不会造成施工冲突,用以取代传统以模板及钢筋所组成的墙体施工方式,施工作业毋须粗重的劳力,就工期、质量、工程管理及水电配管施作都有相当的帮助。
    如图19所示,墙体5以营建结构用耐燃泡沫聚苯乙烯隔热板(EPS)57与点焊钢筋网58,以桁架方式组构而成的3D版,上面浇置水泥砂浆59的方式构成。
    6、墙体填充及防水:
    版体与壁体若采用2W-DEC铝锌钢承板及轻钢墙体系统,在填充方面选择搭配轻质混凝土54工作性佳,所使用的机具小,且重量轻、吸水率低、隔音断热良好的特性,填充于轻钢墙53统内构成良好的内外墙结构,然因为轻钢墙53搭配轻质混凝土54,虽然吸水率较一般混凝土低,但填充空隙不具防水能力,所以必须搭配正确的防水处理。在轻钢墙体填充轻质混凝土54后的水泥砂浆打底作业,必须添加防水粉,将水泥砂浆孔隙加以堵塞,以排除一般水泥砂浆虹吸吸水的情形,并且在浴厕、露台及窗框外缘,以弹性水泥或其它防水材料涂布加强防水的方式,来构成整体的有效防水系统。
    一般重质混凝土除了自重大、热传透率高外,因为含水率高,受气候变化形成结露、反潮的情形非常严重,容易形成壁癌及室内空间湿度过大的状况,且重质混凝土本身亦无法达到全面防水的要求,因此将墙体5在隔音、隔热、防火与防水方面的功能加以分开,也就是隔音、隔热、防火方面由轻质混凝土54来处理,而另增加防水系统来解决防水问题。版体与壁体若采用3D版时,则搭配防水水泥砂浆,以喷浆作业方式来构成面层,其吊挂及防水功能亦可以有相当良好的效能;借助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至少具有优点如下:
    1、结构安全性、健康性及舒适性效能良好。
    2、自重轻,材料经济,可以节省天然资源3/5,具环保性。
    3、使用市场通用建材,具普及性。
    4、整体骨架系统,可进行精准的施工计划及品管,具系统性完整性。
    5、主体结构70%以上可先行备料,缩短工址施工的工期,具竞争性。
    6、组装过程中受气候影响的情形大幅减少,具稳定性。
    7、可由当地现有的营建公司或工人参予,具商业拓展性。
    8、可运用既有钢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钢构的结构分析,并经简易的调整后符合全球各地法令规定。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特此说明。

    关 键  词:
    钢骨 混凝土 二元 建筑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轻质钢骨混凝土二元建筑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5384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