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5849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5849A21申请号201410354492422申请日20140724A01K57/0020060171申请人宿迁王氏蜜蜂园有限公司地址223700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凤凰苑商1108号72发明人王安兵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代理人张惠忠54发明名称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57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包括箱盖、箱体、隔板,所述箱盖设置在箱体一端出口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口;所述箱体另一端出口处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与箱体是活动式连接;所述箱体上设置隔板的一端出口处还设置蜜蜂出。
2、口,隔板设置在箱体与蜜蜂出口之间。本申请提供的蜂蜜分蜂控制收捕器,符合蜜蜂生理、生活习性具有安装方便,携带方便,便于收捕分蜂蜂群。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5849ACN104145849A1/1页21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1)、箱体(2)、隔板(3),所述箱盖(1)设置在箱体(2)一端出口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口;所述箱体(2)另一端出口处设置隔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与箱体(2)是活。
3、动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上设置隔板(3)的一端出口处还设置蜜蜂出口(4),隔板(3)设置在箱体(2)与蜜蜂出口(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为喇叭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为隔王栅。权利要求书CN104145849A1/2页3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技术领域0001本申请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背景技术0002蜜蜂是高级社会昆虫,以群体为单位过着社会性生活。蜜蜂的存在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营养丰富的滋。
4、补保健性蜂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蜜蜂授粉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及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0003中华蜜蜂是我国乃至亚洲土生土长的蜂种,至今已有几亿年的历史,无论是野生还是家养都为农业和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自从西方蜜蜂引入我国,中华蜜蜂的数量锐减,平原和浅山区已很少有大面积饲养的蜂场。中华蜜蜂的蜂箱饲养在我国占得比例只有10左右,主要是因为采用各种木制蜂箱,还不能适应中华蜜蜂的生活习性,蜂群的蜂势小于原始壁洞、桶式饲养,产量提高也不大,并且中国蜜蜂不适宜转地放养。所以,原始壁洞,桶式饲养数量占90,属于我国中华蜜蜂饲养方式的主流。0004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和扩大。
5、生产的一项基本方法,它能按照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获得新蜂群。由于壁洞,桶式饲养的蜂群,蜂脾与桶、洞相连,无法取出,无法查找蜂王,蜂蜜分蜂不能采用人工分蜂法,只能等蜂蜜自然分蜂,收捕飞出巢外的蜂群;但蜜蜂自然分蜂,蜂群没有固定的停留场所,无法控制,常常远飞,无法找到,造成损失;还有的飞入附近蜂群巢内,进行夺巢行为,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研究一种能控制蜜蜂分蜂远飞,便于收捕的装置,十分重要的必要。发明内容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装、携带方便,便于收捕分蜂蜂群的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解决了分蜂过程中收捕难的问题。0006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包括箱盖、箱体、隔板,所述箱盖。
6、设置在箱体一端出口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口;所述箱体另一端出口处设置隔板。0007本申请所述隔板与箱体是活动式连接。0008本申请所述箱体上设置隔板的一端出口处还设置蜜蜂出口,隔板设置在箱体与蜜蜂出口之间。0009本申请所述箱体为喇叭状结构。0010本申请所述隔板为隔王栅。0011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蜂蜜分蜂控制收捕器,符合蜜蜂生理、生活习性具有安装方便,携带方便,便于收捕分蜂蜂群。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4145849A2/2页40012图1为本申请所述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盖;2、箱体;3、隔板;4、蜜蜂出口。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
7、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面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0014如图1所示,本申请所述的一种中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包括箱盖1、箱体2、箱盖1设置在箱体2一端出口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口。0015优选地,本申请所述箱体2的结构为喇叭状,箱体2的箱身为棱台结构或者圆台结构。如此,箱盖1设置在箱体2的较大端口处,而箱体2的较小端口处设置隔板3。0016对于桶式蜂巢饲养的蜜蜂,可将箱体2制作成箱身为圆台结构的,使用时,将箱盖1打开,将整个收捕器固定在桶式蜂箱上蜜蜂分蜂群出口处,在桶式蜂巢出口处形成一个闭合空腔,等待分捕工作的完成。0017对于壁洞式蜂巢饲养。
8、的蜜蜂,可将箱体2制作成箱身为棱台结构的。0018优选地,本申请所述隔板3与箱体2是活动式连接。0019分蜂群收捕完成后,可将收捕器翻转将其内全部蜜蜂从箱盖1处抖落到新蜂箱,亦可将隔板3抽出,而不用翻转收捕器,从隔板3所在端口处抖落至新蜂箱。0020优选地,所述箱体2上设置隔板3的一端出口处还设置蜜蜂出口4,隔板3设置在箱体2与蜜蜂出口4之间。0021分蜂群收捕完成后,可不用翻转收捕器,将隔板3抽出,将其内全部蜜蜂从蜜蜂出口4处抖落到新蜂箱。分蜂群从箱盖1口处飞入箱体2中,蜂团会被隔板3阻挡,此时,工蜂通过隔王栅在空中盘旋、觅巢,而蜂王由于隔王栅的作用,滞留在分蜂控制收捕器的箱体2内,飞出的工。
9、蜂由于没有蜂王跟随,在空中盘旋几分钟后,便返回寻找蜂王,并在蜂王身边聚集,集结成团,此时就可以抽出隔板3将整个蜂团抖落到新的蜂箱中,即完成收捕任务。本申请提供的蜜蜂分蜂收捕器,符合蜜蜂生理,生活习性,具有安装容易,携带方便,便于收捕分蜂蜂群等特点。0022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说明书CN104145849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4584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