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134440
  • 上传时间:2018-01-28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315.6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8446.6

    申请日:

    2014.08.08

    公开号:

    CN104145793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31/00申请日:20140808|||公开

    IPC分类号:

    A01G31/00

    主分类号:

    A01G31/00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陈金艳; 侯远瑞; 黄志玲; 黄坤; 李开祥; 曾祥艳

    地址:

    53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邕武路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代理人:

    邹超贤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包括种子处理、沙床密播、基质配制、容器选择、幼苗切根及移植和苗期管理工序,将处理后的任豆种子进行沙床密播,待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切根,移植到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通过苗期管理得到优质的任豆苗木。本发明是任豆育苗技术的一次突破,所培育的任豆苗木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育苗基质轻便,减轻了造林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造林效率;育苗容器材料绿色环保有利于保护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处理、沙床密播、基质配制、容器选择、幼苗切根及移植和苗期管理工序,将处理后的任豆种子进行沙床密播,待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切根,移植到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通过苗期管理得到优质的任豆苗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种子处理:选用饱满的任豆种子,将任豆种子放入热水中浸泡,待热水自然冷却后换用清水浸泡种子10 h,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从清水中捞出种子,沥干水;
    (2)沙床密播:将沥干水后的任豆种子均匀密集撒播于沙床上;
    (3)容器选择:选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为育苗容器;
    (4)基质配制:用黄坭与椰糠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基质,并装入育苗容器中,将育苗容器摆放成畦;
    (5)幼苗切根及移植:当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将幼苗从沙床取出,进行切根处理,将切根后的幼苗移植于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
    (6)苗期管理:幼苗移植后淋足定根水,同时用遮光度为70~80 %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15天后开始施肥,选择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 cm以上的任豆苗木出圃造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热水的温度为65~75℃,浸泡种子的用水量为任豆种子与热水的重量比1: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密播是将任豆种子均匀密集撒播在常规的沙床上,播种时,每1m2播种100 g任豆种子,再覆盖一层1~2 cm厚的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无纺布育苗袋其规格为10 cm×12 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黄坭与椰糠的体积比为1:1~3。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切根处理是用小竹签从沙床上将任豆幼苗轻轻撬起,取出,然后切断幼苗主根,保留主根长为3~5 c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施肥是淋施复合肥水溶液,第一次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 %;每隔半个月淋施1 次,随后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至1.5 %,直至苗木出圃造林。

    说明书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又名任豆树、任木、翅荚木、砍头树,属苏木科翅荚木属落叶大乔木,树高达30 m,胸径1 m以上,是中国特有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任豆天然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任豆的根系穿透力强,能在岩石缝隙间生长,极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萌芽力强,砍伐后可多代萌芽更新;任豆的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中国南方林业生态建设和工业原料林建设的理想树种。20世纪80年代起,任豆作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造林树种在广西、广东、贵州等地的喀斯特地区大面积推广造林,之后作为速生树种被引种到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四川等地,在岩溶石山推广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社会上大面积造林采用的任豆苗木均为在大田培育的1年生裸根苗。但是,该育苗方法占用苗圃地面积大,苗木出圃时根系损伤严重,造林技术粗放,成活率不高。近年来有少量培育容器苗造林的报导,但是大多使用黄心土,塘坭等育苗基质,育苗容器采用塑料薄膜袋,所培育的任豆苗根系不够发达,基质的重量大,造林时必须去除容器,在岩溶石山上造林的劳动强度大,造林效率低,并且大量的塑料薄膜袋被丢弃在山上,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我院经过实施“十二五”石漠化治理科技攻关项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初步总结出了一种适合石漠化地区造林的任豆育苗新方法。在当前大力推进石漠化治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创新一种任豆的育苗技术方法,破解当前任豆造林成活率不高,石山造林劳动强度大,造林效率低等技术难点问题,建立并完善任豆苗木培育技术体系,为广阔的石山地区提供优质的任豆苗木,加快石漠化治理,建设秀美山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质轻便易得,苗木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方便的任豆切根育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处理、沙床密播、基质配制、容器选择、幼苗切根及移植和苗期管理工序,将处理后的任豆种子进行沙床密播,待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切根,移植到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通过苗期管理得到优质的任豆苗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种子处理:选用饱满的任豆种子,将任豆种子放入热水中浸泡,待热水自然冷却后换用清水浸泡种子10 h,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从清水中捞出种子,沥干水;
    (2)沙床密播:将沥干水后的任豆种子均匀密集撒播于沙床上;
    (3)容器选择:选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为育苗容器;
    (4)基质配制:用黄坭与椰糠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基质,并装入育苗容器中,将育苗容器摆放成畦;
    (5)幼苗切根及移植:当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将幼苗从沙床取出,进行切根处理,将切根后的幼苗移植于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
    (6)苗期管理:幼苗移植后淋足定根水,同时用遮光度为70~80 %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15天后开始施肥;选择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 cm以上的任豆苗木出圃造林。
    以上步骤(1)中所述的热水的温度为65~75℃,浸泡种子的用水量为任豆种子与热水的重量比1:8。
    以上步骤(2)中所述的密播是将任豆种子均匀密集撒播在常规的沙床上,播种时,每1m2播种100 g任豆种子,再覆盖一层1~2 cm厚的沙。
    以上步骤(3)中所述的无纺布育苗袋其规格为10 cm×12 cm。
    以上步骤(4)中所述的黄坭与椰糠的体积比为1:1~3。
    以上步骤(5)中所述的切根处理是用小竹签从沙床上将任豆幼苗轻轻撬起,取出,然后切断幼苗主根,保留主根长为3~5 cm。
    以上步骤(6)中所述的施肥是淋施复合肥水溶液,第一次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 %;每隔半个月淋施1 次,随后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至1.5 %,直至苗木出圃造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任豆切根育苗方法是任豆育苗技术的一次突破,所培育的任豆苗木根系发达,苗木质量优良,造林成活率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本发明的育苗基质依据任豆生理特性配制而成的,取材方便、易于配制、操作简便、耗材少、成本低,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造林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本发明所用的育苗容器的材料为可降解的无纺布,造林时可免去剥除育苗容器,省时省力,并且利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选用饱满的任豆种子,将任豆种子放入温度为65℃的热水中浸泡,浸泡种子的用水量为任豆种子与热水的重量比1:8;待热水自然冷却后换用清水浸泡种子10 h,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从清水中捞出种子,沥干水。将沥干水后的任豆种子均匀密集撒播在常规的沙床上,播种时,每1m2播种100 g任豆种子,再覆盖一层1~2 cm厚的沙。选用规格为10 cm×12 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为育苗容器。用黄坭与椰糠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配制基质,并装入育苗容器中,将育苗容器摆放成畦。当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用小竹签从沙床上将任豆幼苗轻轻撬起,取出,然后切断幼苗主根,保留主根长为3 cm,将切根后的幼苗移植于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幼苗移植后淋足定根水,同时用遮光度为70 %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7天后打开遮阳网,15天后开始施肥;施肥是淋施复合肥水溶液,第一次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 %;每隔半个月淋施1 次,随后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至1.5 %,直至苗木出圃造林。选择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 cm以上的任豆苗木出圃造林。
    实施例2: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选用饱满的任豆种子,将任豆种子放入温度为70℃的热水中浸泡,浸泡种子的用水量为任豆种子与热水的重量比1:8;待热水自然冷却后换用清水浸泡种子10 h,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从清水中捞出种子,沥干水。将沥干水后的任豆种子均匀密集撒播在常规的沙床上,播种时,每1m2播种100 g任豆种子,再覆盖一层1~2 cm厚的沙。选用规格为10 cm×12 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为育苗容器。用黄坭与椰糠按体积比为1:2的比例混合配制基质,并装入育苗容器中,将育苗容器摆放成畦。当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用小竹签从沙床上将任豆幼苗轻轻撬起,取出,然后切断幼苗主根,保留主根长为4 cm,将切根后的幼苗移植于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幼苗移植后淋足定根水,同时用遮光度为75 %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8天后打开遮阳网,15天后开始施肥;施肥是淋施复合肥水溶液,第一次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 %;每隔半个月淋施1 次,随后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至1.5 %,直至苗木出圃造林。选择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 cm以上的任豆苗木出圃造林。
    实施例3:
    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选用饱满的任豆种子,将任豆种子放入温度为75℃的热水中浸泡,浸泡种子的用水量为任豆种子与热水的重量比1:8;待热水自然冷却后换用清水浸泡种子10 h,使其充分吸水膨胀,再从清水中捞出种子,沥干水。将沥干水后的任豆种子均匀密集撒播在常规的沙床上,播种时,每1m2播种100 g任豆种子,再覆盖一层1~2 cm厚的沙。选用规格为10 cm×12 cm的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为育苗容器。用黄坭与椰糠按体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配制基质,并装入育苗容器中,将育苗容器摆放成畦。当任豆幼苗长出2~3片叶时,用小竹签从沙床上将任豆幼苗轻轻撬起,取出,然后切断幼苗主根,保留主根长为5 cm,将切根后的幼苗移植于装有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幼苗移植后淋足定根水,同时用遮光度为80 %的遮阳网搭盖小拱棚遮荫,10天后打开遮阳网,15天后开始施肥;施肥是淋施复合肥水溶液,第一次淋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 %;每隔半个月淋施1 次,随后喷施的复合肥水溶液的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至1.5 %,直至苗木出圃造林。选择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 cm以上的任豆苗木出圃造林。

    关 键  词:
    一种 育苗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任豆的切根育苗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444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