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线缆连接器.pdf

  • 上传人:111****112
  • 文档编号:1325504
  • 上传时间:2018-04-15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555.6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104225.8

    申请日:

    2004.12.17

    公开号:

    CN1667881A

    公开日:

    2005.09.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13/629申请日:20041217授权公告日:20080730终止日期:2013121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629; H01R13/631

    主分类号:

    H01R13/629; H01R13/631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杰利·吴

    地址: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2004.03.09 US 10/797,209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基座、与基座相配合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和盖体形成的空间内的端子模组,基座包括基座框及自基座框延伸出的对接框,其中,所述基座框和对接框的上端设有开槽,而盖体的前端对应设有收容于上述开槽内的凸肋。通过盖体的凸肋与基座的开槽的配合,形成由基座框、对接框及凸肋组成的可发生适当弹性膨胀的对接部,从而令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具有良好的对接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线缆连接器,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基座、与基座相 配合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和盖体形成的空间内的端子模组,其中,基座包括 基座框及自基座框延伸出的对接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框和对接框的上 端设有开槽,而盖体的前端对应设有收容于上述开槽内的凸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框和对接 框为一体结构且对接框的长度与宽度尺寸小于基座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于其前端设 有凸梁,所述凸肋自凸梁中部延伸而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包括位于 其前端的头部、与凸梁连接的尾部及连接头部与尾部的中间部,该头部的厚 度与基座的对接框的厚度相当,该中间部的厚度与基座的基座框的厚度相当。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中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体、设置于绝缘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自绝缘体前端 延伸并收容于对接框内的舌板。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于其顶 端设有收容凸肋尾部的凹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的凹槽 与基座的开槽相对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对 配合耳部,该配合耳部形成在基座框顶端的相对两侧并沿侧向向外延伸。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一对 自盖体前端的相对两侧延伸的凸出部,当盖体与基座结合时,该凸出部设置 在基座的配合耳部的下方。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 包括一拉杆。

    说明书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对接部的改良。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矩阵排列的导电元件的高密度线缆连接器在两个电子设备间建立大量信号的传输路径。这些高密度线缆连接器通常应用于需要高速数据处理及通讯领域的服务器、路由器及其它类似的内连接系统设备中。

        与本发明有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5,358,428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具有D形对接部的高密度线缆连接器。该对接部包括防电磁干扰的金属遮蔽体及交替组设在遮蔽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遮蔽体包括自线缆连接器前端延伸的上壁、下壁及相对具有一定角度的两侧壁,该上、下壁及两侧壁形成一不等边四边形且该不等边四边形结构具有防误插功能。然而,遮蔽体由刚硬的金属制成且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其难以发生弹性变形,这将导致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在与该线缆连接器对接时可能产生不利地变形,从而影响该线缆连接器与对接线缆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良好对接性能对接部的线缆连接器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对接性能的线缆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基座、与基座相配合的盖体及收容于基座和盖体形成的空间内的端子模组,基座包括基座框及自基座框延伸出的对接框,其中,所述基座框和对接框的上端设有开槽,而盖体的前端对应设有收容于上述开槽内的凸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盖体的凸肋与基座的开槽的配合后,基座框、对接框及凸肋组成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对接部。当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该对接部可沿侧向产生适当弹性膨胀,从而令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具有良好的对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基座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盖体的立体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端子模组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移除盖体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8是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包括基座10、与基座10相配合的盖体12、收容于基座10和盖体12形成的空间内的端子模组14、一对螺钉16、一拉杆17及一对弹性扣持臂18。其中,所述基座10与盖体12由诸如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压铸形成。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基座10包括基板101、自基板101相对两侧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02及由基板101和第一侧壁102形成的第一收容腔107。每一第一侧壁102设有第一槽道103,该第一槽道103自基座10的后端104向前端105延伸并穿透基座10顶部的配合面106。每一第一侧壁102于邻近其前端105处设有肩部108及第一凹口110,该肩部108及第一凹口110位于相应的第一槽道103的两侧。每一肩部108在其后端设有一垂直的狭槽109,在其内侧设有一阶梯结构的第一凸块111。

        所述基板101于肩部108与相应的第一凹口110之间设有第一凹陷部113。基座10于其前端105设有基座框114及自基座框114向前延伸出的对接框117。基座框114和对接框117为一体结构且对接框117的长度与宽度尺寸小于基座框114。一开槽115形成于基座框114和对接框117的上端中部。一对配合耳部1141自基座框114顶部的相对两侧并沿侧向向外延伸而成。在基座框114的相对两侧于配合耳部1141与基板101间设有一对配合空间1140。另,基座10还包括设于其后端104大致成半圆形的第一开口116和位于第一开口116相对两侧且由配合面106向上凸伸出的一对柱体118,每一柱体118包括设于其内的第一螺孔1180。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盖体12包括一盖板121、自盖板121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的第二侧壁122及由盖板121和第二侧壁122形成的第二收容腔127。其中,每一第二侧壁122包括与基座10的第一槽道103相对应的第二槽道123及与基座10的第一凹口110相对应的第二凹口126。盖板121设有与基座10的第一凸块111相对应的第二凸块124及与基座10的第一凹陷部113相对应的第二凹陷部125。一对凸出部130自盖板121前端的相对两侧向前平行延伸。一凸梁131横跨于盖板121前端并靠近第二凹陷部125。一凸肋132自凸梁131中部向前延伸而成并与凸梁131形成大致T形结构。该凸肋132包括基面1320、自基面1320中部凸伸而成的中间部1321、位于基面1320前端的头部1322及位于基面1320后端并与凸梁131连接的尾部1323,其中,基面1320与凸梁131的外表面平齐,中间部1321的外表面与盖体12的外表面平齐,头部1322的前端与凸出部130的前端平齐。另,盖板121还设有位于其后端并与基座10的第一开口116相对应的半圆形第二开口128。在第二开口128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二螺孔129,其孔径与基座10的柱体118的外径大致相当。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拉杆17和弹性扣持臂18相互结合。其中,拉杆17包括有操作部171、自操作部171两侧向前延伸的臂部172及位于臂部172前端的锁扣释放部173。每一锁扣释放部173具有自其外表面向外突伸的突块176。而弹性扣持臂18由金属片加工成型。每一弹性扣持臂18包括主体部181、位于主体部181前端的L形扣爪182、自主体部181后端向内延伸的U形扣爪183及形成于主体部181之间的间隙184。

        请参阅图4所示,端子模组14包括绝缘体141、自绝缘体141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46、组装至绝缘体141后端的印刷电路板142及设置于舌板146和绝缘体14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43。印刷电路板142于其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触点14及于其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触点145。每一导电端子143包括与印刷电路板142的第一触点144电性连接的接触部1432及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的对接部1430。另,一凹槽147形成于绝缘体141顶面中部,其凹陷的深度与盖体12凸肋132的尾部1323的厚度大致相当。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组装时,将端子模组14组入基座10,其舌板146收容在对接框117中,其印刷电路板142收容在基座10内的第一侧壁102间并位于第一凸块111的台阶上。其次,弹性扣持臂18分别安装于拉杆17的臂部172上,突块176穿过间隙184使锁扣释放部173与弹性扣持臂18前端的内表面抵靠。而后,将拉杆17与弹性扣持臂18一起组入基座10内。其中,臂部172收容在第一槽道103内,操作部171位于基座10后端104的外侧。U形扣爪183收容在狭槽109内并与肩部108配合以确保弹性扣持臂18与基座10可靠配合。锁扣释放部173收容在第一凹陷部113内。L形扣爪182则延伸入配合空间1140内用以锁扣释放对接连接器。

        请参阅图2至图9所示,最后将盖体12组设在基座10上。盖体12的凸出部130设置在基座10的配合耳部1141的下方。同时,盖体12的凸肋132收容在基座10的开槽115内,其尾部1323位于端子模组14的凹槽147内并与凹槽147的底面相抵靠。而后,盖体12的后部下旋直至其底面紧密抵靠在基座10顶部的配合面106上。盖体12的第二凸块124抵靠于电路板142的上表面,以将电路板142固定在基座10的第一凸块111的台阶上。基座10的柱体118延伸入盖体12的第二螺孔129内。所述螺钉16穿过盖体12的第二螺孔129并与基座10的第一螺孔1180相螺合以确保基座10和盖体12的紧密连接。其中,基座10的第一开口116与盖体12的第二开口128组合形成供线缆(未图示)穿过的线缆出口。如此,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即组装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通过盖体10的凸肋132与基座12的开槽115的配合,形成由基座框114、对接框117及凸肋132组成的对接部。当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该对接部可沿侧向产生适当弹性膨胀,从而令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具有良好的对接性能。

    关 键  词:
    线缆 连接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线缆连接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2550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