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压式自动吹气心肺苏醒急救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压式自动吹气苏醒急救器,属于医疗器具,特别适于患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突然发生心跳停止、呼吸全无时急救使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一千二百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如此,还有发病率高,且正在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当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停止,呼吸全无的状况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心肺苏醒术。通常的做法是先迅速使患者平躺在较硬的平板上,解开上衣使胸部裸露后,以双手叠放于俗称心窝部位,用力连续按压五次后,而另一个人则捏紧患者鼻孔以口对口的方式向患者吹一口气,然后放开鼻孔,使患者鼻孔和嘴能够自由呼吸畅通无阻,如此,周而复始不停的施救直至患者苏醒为止,这样传统的急救方式繁琐落后、消耗体力大、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其动作连贯、配合协调,往往因此导致患者苏醒慢,甚至怡误急救时机,存活率低;还容易造成接触传染和急救后的诸如半身不遂和类植物人等后遗症发生。从而可见传统的急救式与当今时代形成极大的反差,有进一步改进之必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易学、急救动作配合紧密连贯谐调,以促使患者能快速苏醒、消除接触传染与以往急救后的后遗症。并能提高急救成功率、体力消耗小的手压式自动吹气心肺苏醒急救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包括一个高度可调的框架、一个与手压杆联动地压气装置,底部通过单向阀与贮气槽相连,吸盘设于压气装置上的支撑架的下方,贮气槽通过一侧的接咀与空气控制阀相接,空气控制阀通过软管与分别置于患者口鼻上的口鼻呼吸器的进气端相连。
所述的压气装置,包括一个伸缩的气囊,其上下设有上盖板与底板,上盖板下接一支撑架,其上设有只允许空气进入伸缩气囊的单向阀,以螺杆与手压杆下端相连,通过底板装于框架上。
所述的空气控制阀,包括一个棘轮,尾端与其内开有一空气通道的圆柱形阀芯相衔接,圆柱形阀芯装入阀体内,棘爪片设于棘轮的外侧,卡齿与其相对设于棘轮内侧的支撑架上。
所述的口鼻呼吸器,包括一端与连接套管相连的空气转向导流壳,其中心开有通气孔,侧壁上开有转向口,通过联接节与口呼吸器壳体的进气端相连,双向开闭塞装入空气转向导流壳内,端面封闭通气孔,另侧上的台锥体与装于一端的鼻呼吸器壳体中心的通气孔相对应,鼻呼吸器壳体端壁上开有鼻呼吸孔,另一端与鼻孔三通管相连,口呼吸器壳体壁上开有呼吸孔,口衔器设在口呼吸器壳体的一端,软管的一端伸进口衔器中,并与联接节相连。
所述的手压杆的杆体是由多节组合而成。
所述的棘轮是由沿圆周均布的五个棘齿构成。
所述的上盖板上还设有与氧气源相连的单向阀。
所述的吸盘内腔设有指示灯,是由电池盒,电池、灯泡及开关组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与手压杆联动的压气装置通过单向阀与贮气槽相连,贮气槽通过空气控制阀与口鼻呼吸器相连,口鼻呼吸器分别置于患者口、鼻上,吸盘与患者胸口凹下的部位相接触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并经几例实践急救临床证明有操作简单易学,患者家属稍加培训都能熟练掌握、每推压患者心肺五次即自动吹气一次,两者之间能配合协调、紧密连贯、促使患者尽快苏醒,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同时消除接触传染与以往急救的后遗症,急救人员体力消耗小。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手压杆、压气装置、空气控制阀及吸盘之分解示意图。
图3是空气控制阀的外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空气控制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6是框架中脚架的齿条啮合与脱开结构示意图。
图7是脚架与活动升降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口鼻呼吸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未向患者口中吹气时,患者通过口鼻向外呼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向患者口中吹气时,双向开闭塞堵塞鼻呼吸系统及软管在口衔器内膨胀而堵住口部呼吸系统的状态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框架4的横梁两端与伸进脚架1内的活动升降架3相连,相对而设的平行齿条32装入脚架1中,倒T形连杆30下部装入倒U形齿条31开口端两侧开有长形斜槽内,上端与控制杆2铰接,倒U形齿条31与平行齿条32以棘齿相互卡合,内外侧盖板对装在一起后形成活动升降架3与脚架1组合,,以多节组合而成的手压杆8,下端穿过框架4上之圆套管后与伸缩气囊6、上盖板10上的螺杆16相连,伸缩气囊6通过底板17装于框架4上,上盖板10上设有只允许空气进入伸缩气囊6内的单向阀7和与氧气源相连的单向阀9,下边与支撑架5相连,支撑架5为自由端,底部通过单向阀18与设在框架4横梁之间的贮气槽12相连,其内腔设有由灯泡24、电池盒27、电池23、开关25构成的指示灯的吸盘15设在支撑架5的下边,贮气槽12通过一侧的接咀19与空气控制阀20上的接口29相连,其内开有空气通道28的圆柱形阀芯21装进阀体,另一端与具有五个棘齿的棘轮26的尾端衔接,棘爪片22设在棘轮26的一侧,卡齿11与其相对设于棘轮26的另一侧的支撑架5上,其在侧向受力时上端可向内收缩,空气控制阀20通过软管13与口鼻呼吸器14的进气端相连,空气转向导流壳一端与连接套管相连,其隔板上开有通气孔40,以弹性材料制成的双向开闭塞39装入空气转向导流壳内,鼻呼吸器壳体41装于空气转向导流壳一端,另一端与鼻孔三通管35相连,其上开有鼻呼吸孔36,通气孔45与双向开闭塞39上的台锥体38相对应,空气转向导流壳的侧壁上开有转向口42,并通过联接节44与口呼吸器壳体46的进气端相连,其上壁上开有鼻呼吸孔36,口衔器34设于一端,软管33穿过口衔器34与联接节44相连,固定带43的一端固定在口呼吸器壳体46的两侧,另一端设有搭扣,口衔器34、软管33及鼻孔三通管35因使用时均接触患者口鼻,属一次性使用件。
本发明使用时,因经出厂前已调整好,并经检验合格之产品,将框架4调整到高位,同时把手压杆8及吸盘15拉开到最高点待用。施救时,先迅速使患者平躺在较硬的平板上,解开上衣使胸部裸露,然后将急救器框架4横跨架设在患者胸部上,使吸盘15正好对正患者胸口凹部即俗称心口窝处,或点燃指示灯,使之吸盘15对准所需部位,接着将鼻孔三通管35、口衔器34分别塞进患者两个鼻孔和口中,调整好后以固定带43环绕患者头部并拉紧贴合固定之,施救者双手紧握手轮由上向下推压,手压杆8与上盖板10同时推压伸缩气囊6,内部压力增大,单向阀7关闭,同时将通往贮气槽12的单向阀18打开,伸缩气囊6内部之空气全部经单向阀18进入贮气槽12内,紧接着把手压杆8向上拉起,此时上盖板10、伸缩气囊6、吸盘15随之一起向上移动,单向阀18关闭、单向阀7打开,伸缩气囊6内又充满空气,如此循环五次,当连续上拉下压五次也就是空气控制阀20正好旋转一圈,阀开启一次,即将贮气槽12内的空气释放出来一次,而经口鼻呼吸器14送入患者口中。与此同时双向开闭塞39被推向前移动使通气孔40开,台锥体38将通往鼻呼吸器的通气孔45堵塞,则空气只有经转向口42,联接节44,通过软管33吹进患者肺部;吸盘15如此向下推压直达患者心肺深处,迫使心脏内之血液经循环大动脉向全身各个部位的微血管输送。当急救者把手压杆8由下向上拉起时,其被吸盘15吸附部位之皮肤亦随之向外拉张而且隆起,于是患者心脏压力瞬间消失,并同时增加心脏对静脉管和肺静脉管的回流量,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患者苏醒过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