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移动传输系统.pdf

  • 上传人:Y948****062
  • 文档编号:1321386
  • 上传时间:2018-04-15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374.8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05372.9

    申请日:

    1999.04.27

    公开号:

    CN1233922A

    公开日:

    1999.11.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公开|||

    IPC分类号:

    H04Q7/24

    主分类号:

    H04Q7/24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古田健裕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

    优先权:

    1998.04.28 JP 119559/98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家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语音处理装置103通过第一数据线205和第二数据线207与交换控制站101和无线控制站102相连接,而且第一数据线205和第二数据线207相互独立。交换控制站101的CPU111、无线控制站102的CPU121和语音处理装置103的CPU131由总线控制线208相连。通过交换控制站101和无线控制站102控制语音处理装置103,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移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用来控制基站的无线信道的无线控制装置; 相互将所述无线控制站与公共电话网相连的交换控制装置;以及 语音处理装置,它与所述无线控制装置和所述交换控制装置相连,通过所述 无线控制装置和所述交换控制装置独立进行的控制,转换语音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处理装置通过 一总线型控制电路与无线控制装置和一交换控制装置相连。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控制装置通过 独立的数据线,或者与所述无线控制装置相连,或者与所述交换控制装置相连。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控制装置包 含: 第一变更装置,用来将从交换控制装置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基站,以 及将非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一语音处理装置; 第二变更装置,用来将从基站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语音处理装置,其 中,语音处理装置是在相同的基站中受到控制的,所述第二变更装置还用来将该 信号输出到交换控制装置,其中,语音处理装置是由交换控制站控制的;以及 第三变更装置,用来将从语音处理装置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基站,并 将非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交换控制装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控制装置包 含: 第四变更装置,用来将从公共电话网输入的非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在基站中 受到控制的语音处理装置,并且将该信号输出到语音处理装置受无线控制装置控 制的无线控制装置; 第五变更装置,用来将从无线控制装置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语音处理 装置,并将非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公共电话网;以及 第六变更装置,用来将从语音处理装置输入的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无线控制 装置,并将非编码语音信号输出到公共电话网。

    说明书


    移动传输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语音处理装置的移动传输系统。

        在传统的移动传输系统中,由于数据量因公共电话线中使用的普通语音信号是按照其本来那样使用的而大量增加,则在无线范围内,采用语音处理装置来将语音信号转换成编码语音以压缩进行无线传输的数据量。

        图1是传统移动传输系统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传统的移动传输系统主要由交换控制站11、无线控制站12、语音处理装置13和基站14组成。交换控制站11互相将多个无线控制站12与公共电话线的主网15相连。另外,无线控制站12控制基站14的无线信道。

        在传统的移动传输系统中,语音传输装置13与无线控制站12相连,其中,语音信号是通过控制无线控制站12来转换的。

        这里,由于移动传输的普及和移动传输技术进步,移动传输系统中出现了新的控制要求。一个要求是,将语音处理装置与交换控制站相连,其中的一个考虑是,使交换控制站控制语音处理装置,而分别与多个无线控制站相连的语音处理装置集中在一点处,以便提高语音处理的效率。

        然而,在现有的移动传输系统中,如果语音处理装置还与交换控制站相连,那么无线控制站处的语音处理装置是没有用的。另外,如果不使用无线控制站处的语音处理装置,则在因以后传输系统中的变化而需要在无线控制站处使用语音处理装置的情况下,这些语音处理装置是无法再使用的。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传输系统,这种传输系统能够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并且可以灵活地适应以后发生的变化。

        上述目地可以通过独立的数据线使语音处理装置与交换控制站和无线控制站相连、并且通过总线型控制线控制交换控制站或无线控制站的语音处理装置来实现。

        通过下文中结合附图以及一个例子的具体描述,读者将会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特征。其中:

        图1是传统移动传输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移动传输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通过按照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交换控制站控制的语音处理装置时传输线的方框图,

        图4是通过按照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交换控制站控制语音处理装置时移动传输系统的动作的程序图,

        图5是通过按照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无线控制站控制的语音处理装置时传输线的方框图,

        图6是通过按照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无线控制站控制语音处理装置时移动传输系统的动作程序图。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2是按照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移动传输系统的方框图。

        如图2所示,按照本发明的移动传输系统主要由交换控制站101、无线控制站102、语音处理装置103和基站104。

        交换控制站101通过第一站间线201与公共电话线的主网105相连,通过第二站间线202与多个无线控制站102相连。无线控制站102通过第三站间线203与多个基站104相连,并控制基站104中的无线信道。另外,为了描述的方便,只描述无线控制站102和基站104中的一个。

        交换控制站101配备有CPU111,该CPU111控制整个基站,交换控制站在第一站间线201的连接部分处还配备有交换机112(也称为“交换局”),在与第二站间线202的连接部分处有另一个交换机113。同时,站内线204连接交换机112和交换机113。交换机114连接在站内线104中。语音处理装置103通过第一数据线205与交换机114相连。交换机112、113和114根据CPU111的控制来变换线路。

        另外,交换机112、113和114是理论上的交换机。尽管为了描述的方便,这些交换机的描述是分开进行的,但在实际上,它们组成一个单独的交换部分。

        无线控制站102配备有控制整个基站的CPU121,并在与第二站间线202的连接部分处具有交换机122,并在第三站间线203的连接部分处有交换机123。同时,站内线206连接交换机122和交换机123。交换机124插在站内线206中。语音处理装置103通过第二数据线207与交换机124相连。这些交换机122、123和124根据CPU121的控制而变换线路。

        另外,交换机122、123和124是理论上的交换机。尽管为了描述的方便,它们是分开描述的,但实际上它们组成一个交换机部分。

        语音处理装置103将无线范围内使用的编码语音信号转换成主网105中使用的普通语音信号,以及反过来将普通语音信号转换成编码语音信号。语音处理装置103配备有控制整个系统的CPU131,以及转换语音信号的多个CODEC电路132。另外,为了描述的方便,仅描述一个CODEC电路132。

        无线控制站102配备有控制整个站的CPU121,并在与第二站间线202的连接部分处具有交换机122,在与第三站间线203的连接部分处具有另一交换机123。

        语音处理装置103配备有连接CODEC电路132和第一数据线205的CODEC电路132,以及连接CODEC电路132和第二数据线210的CODEC电路。这些交换机133和134根据CPU131的控制而变换线路。

        另外,交换机133和134是理论上的交换机。尽管为了描述的方便而描述的这些交换机,但实际上它们组成一个单独的交换机部分。

        控制线208是一个连接交换控制站101的CPU111、无线控制站102的CPU121和语音处理装置的CPU131的总线。

        下面参照图3到图6,描述按照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移动传输系统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3和图4,描述通过交换控制站的控制执行的语音处理。图3是由交换控制站控制语音控制装置传输线的方框图。图4是交换控制站控制语音处理装置的移动传输系统的动作的程序图。

        首先,交换控制站101通过第一站间线201从主网105接收接续指令。接着,在交换控制站101中,CPU111控制交换机112和114,连接第一站间线201和第一数据线205。同时,CPU111通过控制线208向语音处理装置103发送CODEC接续指令。

        语音处理装置103的CPU131控制交换机133,并将第一数据线205与CODEC132相连,从而使CODEC132开始进行语音处理。接着,语音处理装置103发送一个应答,表示通过控制线208与交换控制站101的CODEC接续。

        交换控制站101的CPU111在接收到CODEC接续应答以后控制交换机113和114,连接第一数据线205和第二站间线202。同时,其CPU向无线控制站102发送一个接续指令。

        无线控制站102的CPU121在接收到接续指令以后控制交换机122和123,从而使第二站线202和第三站线203相连,其中,CPU121向基站104发送一个接续指令。

        上述程序的结果是,以下述顺序建立起双向传输线路:主网105、第一站间线201、交换控制站101、第一数据线205、语音处理装置103、第一数据线205、交换控制站101、第二站间线202、无线控制站102、第三站间线203,以及基站104。

        下面参照图5和图6描述通过控制无线控制站进行的语音处理。图5是由无线控制站控制语音处理装置时传输线的方框图。图6是通过无线控制站控制语音处理装置时移动传输系统动作的程序图。

        首先,交换控制站101通过第一站间线201从主网105接收接续指令。接着,交换控制站101的CPU111控制交换机112和113,连接第一站间线201和第二站间线202。同时,CPU111向无线控制站102发送一个接续指令。

        无线控制站102的CPU121控制交换机122和124,连接第二站间线202和第二数据线207。同时,其CPU121通过控制线208向语音处理装置103发送一个CODEC接续指令。

        语音控制装置103的CPU131控制交换机134,并将第二数据线207与CODEC线132相连,从而使CODEC线132开始语音处理过程,接着,语音处理装置103通过控制线208向无线控制站102发送一个CODEC接续的应答。

        无线控制站102的CPU121在接收到CODEC接续应答以后控制交换机123和125,从而使第二数据线207和第三站间线203相连。同时,CPU121向基站104发送一个接续指令。

        上述动作程序的结果是,以下面的顺序建立起双向传输线:主网105、第一站间线201、交换控制站101、第二站间线202、无线控制站102、第二数据线207、语音处理单元103、第二数据线207、无线控制站102、第三站线203和基站104。

        如果接续指令是从基站104给出的,则上述动作程序正好反过来。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由于交换控制站和无线控制站共同拥有一个语音处理装置,所以,与语音处理装置是分开配置的情况相比,安装费用降低。

        另外,交换控制站和无线控制站是由总线型控制线连接起来的,所以语音处理装置可以独立地由交换控制站和无线控制站来控制。

        此外,由于语音处理装置是由独立的数据线分别与交换控制站和无线控制站相连,所以当改变从交换控制站到语音处理装置的线路时,不会对无线控制站的线路交换产生任何影响。另外,当改变从无线控制站到语音处理装置的线路时,不会对交换控制站的线路交换产生任何影响。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移动传输系统,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投资,并且灵活地适应于交换的设计变化。

        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各种变异和修改形式。

        本申请是基于日本专利申请HEI10-119559,其申请日是1998年4月28日,其全部内容在此引述供参考。

    关 键  词:
    移动 传输 系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移动传输系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32138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