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9

锁具.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129050
  • 上传时间:2018-01-27
  • 格式:PDF
  • 页数:39
  • 大小:983.3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3084.1

    申请日:

    2000.02.23

    公开号:

    CN1310278A

    公开日:

    2001.08.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E05B27/02

    主分类号:

    E05B27/02

    申请人:

    骆金林;

    发明人:

    骆金林

    地址:

    马来西亚爱森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汤保平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锁具,主要包括有锁心和外套筒,其特征是锁心的中心锁孔侧缘设径向的多个并联的容置孔及对位孔,分别容置多个并联的顶推锁柱及对位锁柱,锁心外缘设有轴向的横槽,每一顶推锁柱下端设内凹孔以容置弹性元件,于多个对位锁柱外缘设有卡制孔,各卡制孔形成高低位差,当钥匙进入锁心的中心锁孔推动顶推锁柱及对位锁柱位移,使每一对位锁柱上的卡制孔均分别与锁心的横槽对位,横槽中的卡制件能嵌入各卡制孔所排列成的长槽中,使锁心可在外套筒内转动呈解锁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锁具,主要包括有锁心和外套筒,其特征在于: 该锁心中心锁孔侧缘设有多个径向容置孔及对位孔,外缘设有轴向的 容置卡制件的横槽,该横槽底部贯通各对位孔; 该外套筒套设在锁心外缘,内缘在相对尖于锁心所容置的卡制件的位 置设有能使卡制件顶部得以嵌入的卡槽; 该卡制件呈长条状,容置于横槽内,底部设有弹性元件顶持,使其顶 部凸露于锁心外缘; 多个对位锁柱,容置于对位孔内,各对位锁柱侧缘与横槽交接处设有 位置不一的卡制孔; 多个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呈并联状连接,位于容置孔内,受弹性元 件顶持使各对位锁柱及其卡制孔呈交错排列; 一钥匙进入该锁心内推动该顶推锁柱,使各对位锁柱位移而令各卡制 孔整齐排列,该锁心受力旋转,该卡制件即得以向内嵌入各卡制孔排列成 的长槽,该锁心与该外套筒脱离卡制状态呈解锁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顶推锁柱下方设有容置 弹性元件的内凹孔。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对位锁柱上的卡制孔为 圆孔状,该卡制件底部相对于圆孔位置则设有圆杆,该圆杆可以卡圆孔状 的卡制孔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件底部相对于对位 锁柱的卡制孔设嵌合板,解锁状态下该嵌合板卡入卡制孔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锁心的中心锁孔插入的 钥匙上的对位齿孔抵压住顶推锁柱的上方。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之 间以条板连接,锁心上的容置孔及对位孔也呈相同的形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顶推锁柱呈杆状横向设 于对位锁柱侧边上方,钥匙上相对于顶推锁柱的位置设有引道,钥匙进入 该锁心,该杆状顶推锁柱在钥匙的引道中位移,并带动对位锁柱位移呈解 锁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对位锁柱下方设有凸块, 凸块上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卡杆,在卡杆上套置有伸张弹簧,藉由该 伸张弹簧使对位锁柱呈交错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锁心上设有两排各为并 联状的容置孔及对位孔,以分别容置两排对位锁柱及顶推锁柱,其中一排 对位锁柱与顶推锁柱侧缘并联而成一体,钥匙进入该锁心的中心锁孔,该 钥匙上的对位齿孔恰顶压住顶推锁柱的上方;另一排顶推锁柱呈杆状横向 设于对位锁柱侧边上方,钥匙上相对于该杆状顶推锁柱的位置设有引道。

    说明书


    锁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涉及一种更具安全性和牢固性的锁具。

        锁,是普遍使用的负固工具,在任何需要防范、防止、限制的位置或空间,都会使用锁具做锁固,避免限制区域被侵入或受破坏,锁具对于保护、防卫有极重要的功能,也因此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会有许多使用锁具的机会,锁具也一起存在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锁具中最主要的结构,在于锁心、锁壳、锁珠、锁栓或锁柱等结构,而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锁具,是在锁心及锁壳中设有两相叠置的锁柱,锁柱为直柱式,然此种锁具的设计,锁壳上必须有较大的空间容置锁柱,所以锁壳上会有凸起的方形体,不但使制造上相当麻烦,锁匠装设锁具时也相当困难;且,锁柱与锁柱间相互顶持也会相互磨擦,锁柱也因而产生磨损,增加日后启闭锁具地不便。

        再者,锁柱有极大部份的柱体露在锁心的锁洞处,因钥匙经常穿入锁洞中,会碰撞锁柱,也会造成锁柱偏移或歪斜的情形,间接造成锁具损坏,影响锁具的启闭。

        本发明人因有鉴于锁具是极重要的锁固工具,对各种需要锁固之处,均必须使用锁具,因此锁具的使用则收关被锁固物体的安全、防卫、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发明人遂研发出全新的锁具结构,以并连式锁柱的设计,配合卡制件的卡制作用,达到锁固的目的。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锁具,具有使用方便,并能有效防止外力不当破坏。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锁具,能增加锁具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锁具,能增强锁固效果。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锁具,能减少锁具外套筒体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锁具,主要包括有锁心和外套筒,其特征在于:

        该锁心中心锁孔侧缘设有多个径向容置孔及对位孔,外缘设有轴向的容置卡制件的横槽,该横槽底部贯通各对位孔;

        该外套筒套设在锁心外缘,内缘在相对尖于锁心所容置的卡制件的位置设有能使卡制件顶部得以嵌入的卡槽;

        该卡制件呈长条状,容置于横槽内,底部设有弹性元件顶持,使其顶部凸露于锁心外缘;

        多个对位锁柱,容置于对位孔内,各对位锁柱侧缘与横槽交接处设有位置不一的卡制孔;

        多个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呈并联状连接,位于容置孔内,受弹性元件顶持使各对位锁柱及其卡制孔呈交错排列;

        一钥匙进入该锁心内推动该顶推锁柱,使各对位锁柱位移而令各卡制孔整齐排列,该锁心受力旋转,该卡制件即得以向内嵌入各卡制孔排列成的长槽,该锁心与该外套筒脱离卡制状态呈解锁状。

        该顶推锁柱下方设有容置弹性元件的内凹孔。

        该对位锁柱上的卡制孔为圆孔状,该卡制件底部相对于圆孔位置则设有圆杆,该圆杆可以卡圆孔状的卡制孔中。

        该卡制件底部相对于对位锁柱的卡制孔设嵌合板,解锁状态下该嵌合板卡入卡制孔中。

        该锁心的中心锁孔插入的钥匙上的对位齿孔抵压住顶推锁柱的上方。

        该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之间以条板连接,锁心上的容置孔及对位孔也呈相同的形状。

        该顶推锁柱呈杆状横向设于对位锁柱侧边上方,钥匙上相对于顶推锁柱的位置设有引道,钥匙进入该锁心,该杆状顶推锁柱在钥匙的引道中位移,并带动对位锁柱位移呈解锁状。

        该对位锁柱下方设有凸块,凸块上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卡杆,在卡杆上套置有伸张弹簧,藉由该伸张弹簧使对位锁柱呈交错状。

        该锁心上设有两排各为并联状的容置孔及对位孔,以分别容置两排对位锁柱及顶推锁柱,其中一排对位锁柱与顶推锁柱侧缘并联而成一体,钥匙进入该锁心的中心锁孔,该钥匙上的对位齿孔恰顶压住顶推锁柱的上方;另一排顶推锁柱呈杆状横向设于对位锁柱侧边上方,钥匙上相对于该杆状顶推锁柱的位置设有引道。

        本发明以并联式顶推锁柱、对位锁柱的设计配合卡制件,装设在锁具的锁心中,在对位锁柱位移至与锁心的横槽对位后,让卡制件嵌入对位锁柱的卡制孔内,使锁心可在外套筒内转动作用。

        该顶推锁柱及对位锁柱在锁心中受到容置孔及对位孔的两处限制,使顶推锁柱及对位锁柱正确定位不会偏移。

        该各个对位锁柱上的卡制孔位置不一,必须全部位移至正确位置方能让卡制件卡入。

        该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间可直接接合,或者以直板连接,而在顶推锁柱及对位锁柱间形成一平面。

        该卡制件的卡制端直接卡制在外套筒的卡槽中,呈直板状大面积接触,卡固的效果佳。

        该顶推锁柱呈杆状横向设于对位锁柱侧边上方,藉由杆状顶推锁柱可伸入钥匙的引道中,让引道带引对位锁柱位移至适当位置,使对位锁柱上的卡制孔与锁心的横槽对位,而能让卡制件嵌卡入卡制孔中,锁心即可在外套筒中转动。

        该对位锁柱侧边下端可设有凸块,凸块上设有活动式卡杆及伸张弹簧,藉以当对位锁柱位移后,以伸张弹簧将对位锁柱推回原位。

        该对位锁柱下端的凸块可在底部设有凹孔,凹孔中置有张力弹簧,当对位锁柱被推移后,可藉张力弹簧将对位锁柱推回原位。

        本发明结构简单、新颖、使用方便,藉由并联锁柱配合卡制件,在锁心中移动,并以卡制件在外套筒的卡槽中卡制,而具有较佳的锁具效果。并联锁柱的设计,使外套筒上方不需设置容置锁柱的空间,从而缩减了外套筒的体积和增强了结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图1A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及对位锁柱并联方式示意图;

        图2是图1锁心结构A-A剖面图;

        图3是图1锁心结构B-B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锁心上横槽结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锁具结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钥匙插入锁心带动顶推锁柱位移动作图;

        图7是本发明的钥匙插入锁心后对位锁柱位移动作图;

        图8是本发明的钥匙插入锁心后对位锁柱与锁心横槽对位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锁心顺时针转动方式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锁心逆时针转动方式示意图;

        图11是图1锁具结构C-C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二实施例图;

        图12A是图12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结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三实施例图;

        图13A是图13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结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四实施例图;

        图14A是图14的卡制件局部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五实施例图;

        图15A是图15的卡制件局部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六实施例图;

        图16A是图16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结构图;

        图17是图16的锁心结构E-E剖面图;

        图18是图16的锁心结构D-D剖面图;

        图19是图16的锁心结构与对位锁柱位置图;

        图20是图16的E-E剖面以钥匙插入锁心结构剖面图;

        图21是图16的D-D剖面以钥匙插入锁心结构剖面图;

        图22是图16以钥匙插入锁心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6的锁具结构剖面图一;

        图24是图16的锁具结构剖面图二;

        图25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七实施例图;

        图25A是图25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结构图;

        图26是图25实施例装配上外套筒的结构剖面图一;

        图27是图25实施例装配上外套筒和钥匙的结构剖面图二;

        图28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八实施例图;

        图28A是图28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结构图;

        图29是图28实施例装配外套筒的结构剖面图一;

        图30是图28实施例装配外套筒和钥匙的结构剖面图二;

        图31是本发明的锁具结构第九实施例;

        图32是图31的结构剖面图一;

        图33是图31的结构剖面图二;

        图34是图31的结构剖面图三;

        图35是图31的结构剖面图四;

        图36是图31的结构H-H剖面图;

        图37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十实施例图;

        图38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十一实施例图;

        图39是本发明的顶推锁柱与对位锁柱第十二实施例图;

        图40是图39的锁心结构平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的锁具10是由锁心20、顶推锁柱25、对位锁柱26、卡制件27、外套筒30等所构成;其中:

        锁心20,其中心锁孔21侧缘设有多个径向容置孔22及对位孔23,外缘设有轴向的容置卡制件27的横槽24,该横槽24底部贯通各对位孔23(如图3、4所示)。

        卡持件27(如图1、5所示),概呈长条状,容置于锁心20的横槽24内,底部设有张力弹簧271顶持,使其顶部274下周露于锁心20外缘。

        外套筒30,套设在锁心20外缘,内缘在相对应于锁心20所容置的卡制件27的位置设有卡槽31,使卡制件27顶部274得以嵌入。

        多个对位锁柱26,容置在锁心20的对位孔23内,各个对位锁柱26与横槽24交接处设有高低位置不一的卡制孔261。

        多个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呈并联状连接(如图1A所示),位于锁心20的容置孔22内,受弹性元件252顶持于顶推锁柱25的内凹孔251内,使各对位锁柱26及其卡制孔261呈参差排列(如图3、4所示)。

        当以钥匙40进入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内(如图1、6所示),以钥匙40的对位齿孔42推动顶推锁柱25上方时,可同时使各个对位锁柱26位移而令卡制孔261整齐排列(如图7、8所示),并与锁心20侧缘的横槽24对位,施力旋转锁心20时(如图8、9所示),卡制件27的底部275即得以向内嵌入各卡制孔261所排列的长槽,使锁心20横槽24内的卡制件27的顶部274与外套筒30的卡槽31脱离卡制状态而解锁,使锁心20可在外套筒30中顺时针旋转(如图9所示),或者逆时针旋转(如图10所示)。

        锁心20在旋转时会推动卡制件27,使卡制件27的顶部274弧圆受到挤压而顺卡槽31的弧度往锁心20内位移,渐渐让卡制件27的底部275移入对位锁柱26的卡制孔261中,并与外套筒30的卡槽31完全脱离;而欲呈锁固状态时,将锁心20的横槽24转回与外套筒30的卡槽31对位,横槽中的卡制件27即受张力弹簧21的顶推(如图11所示),使卡制件27的顶部274再顶卡入卡槽31中,锁心20便不得于外套筒30中转动,呈锁固状态。

        请参阅图12、12A所示,是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的另一种实施例图,其中该顶推锁柱25及对位锁柱26之间可用衔接条板29连接,则锁心20上的容置孔22及对位孔23也呈与顶推锁柱25及对位锁柱26相同的形状;另,对位锁柱26可呈直板状连接于顶推锁柱25侧边(如图13、13A所示),则锁心20上的容置孔22及对位孔23也呈与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相同的形状。

        请参阅图14、14A所示,是对位锁柱26与卡制件27的另一种实施例,该顶推锁柱25并联的对位锁柱26外缘的卡制孔261可呈圆孔状,相对于对位锁柱26的圆孔形卡制孔261,于卡制件27上设有圆杆272以让卡制件27上的圆杆272得以嵌卡入对位锁柱26的圆孔形卡制孔261;如图15、15A所示,则为对位锁柱26与卡制件27的再一种实施例图,卡制件27的底部上设有凹陷状的嵌合板273,解锁时藉由嵌合板273卡入对位锁柱26上的卡制孔261中。

        另请参阅图16、16A所示,是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另一种结构实施例图,该顶推锁柱25’呈杆状横向设于对位锁柱26’侧边上方,钥匙40上相对于杆状顶推锁柱25’的位置而设有引道41,当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置入锁心20的容置孔22’及对位孔23’内,并与外套筒30结合后(如图23所示),对位锁柱26’是落至于锁心20对位孔23’与外套筒30的交接处(如图17、18所示),而对位锁柱26’上的卡制孔261’则与锁心20的横槽24呈交错状(如图19所示)。

        当以钥匙40插入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内(如图20所示),钥匙40上的引道41即带引杆状的顶推锁柱25’,使顶推锁柱25’及对位锁柱26’一同位移(如图21所示),而使对位锁柱26’上的卡制孔261’与锁心20的横槽24’对位(如图22所示),以钥匙40转动锁心20时(如图23、24所示,横槽24’中的卡制件27’受到挤压而顺着卡槽31’转动,并往内移位,使卡制件27’底部275’卡入对位锁柱26’的卡制孔261’中,让锁心20可以在外套筒30中转动,呈解锁状态。

        如图25、25A所示,当顶推锁柱25’呈杆状横设于对位锁柱26’侧边上方时,在对位锁柱26’侧边下方可设有凸块28,于该凸块28下缘设有凹孔284,凹孔284中容置有顶推弹簧285,该对位锁柱26’置入锁心20的对位孔23’后(如图26所示),与外套筒30结合,对位锁柱26’受顶推弹簧285的顶推,使对位锁柱26’上的卡制孔261’与锁心20的横槽24’错开,而以钥匙40插入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时(如图17所示),钥匙40上的引导41则带动顶推锁柱25’下压,同时让对位锁柱26’下压,使对位锁柱26’上的卡制孔261’与锁心20的横槽24’对位,转动锁心20时,卡制件27’受到锁心20转动的挤压,卡制件27’顺着外套筒30的卡槽31’弧度往内缩移,进而卡入对位锁柱26’的卡制孔261’,呈解锁状态。

        如图28、28A所示,当顶推锁柱25’呈杆状横设于对位锁柱26’侧边上方时,在对位锁柱26’侧边下方可设有凸块28,于该凸块28中设有通孔281,该通孔281供卡杆282卡入,卡杆282上套置有伸张弹簧283,将对位锁柱26’与杆状的顶推锁柱25’、卡杆282一同置入锁心20的容置孔22’及对位孔23’中(如图29所示),并一同置于外套筒30内部,当钥匙40插入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时(如图30所示),钥匙40上的引导41及带动圆杆状顶推锁柱26’位移,与对位锁柱26’并联的对位锁柱25’下方凸块28上的伸张弹簧283即被压缩,使对位锁柱26’呈交错状,而对位锁柱26’外缘的卡制孔261’位移至与锁心的横槽24’对位,转动锁心20时,横槽24’中的卡制件27’受锁心20转动的挤压力,使卡制件27’随外套筒30内卡槽31’的弧度往内位移,卡制件27’底部即嵌入对位锁柱26’的卡制孔261’内,即可转动锁心20呈解锁状态。

        请参阅图31所示,锁心20于中心锁孔21外缘设有两排并联状的容置孔22、22’及对位孔23、23’,以分别容置两排顶推锁柱25、25’与对位锁柱26、26’,其中一排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侧缘并联而成一体,钥匙40进入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时(如图32所示),钥匙40的对位齿孔42恰顶压住顶推锁柱25上方;另一排顶锁柱25’呈杆状横向设于对位锁柱26’侧边上方(如图31所示),钥匙40上相对于圆杆状顶推锁柱26’设有引导41,在钥匙40插入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时(如图33所示),钥匙40的引道41带动顶推锁柱26’往上位移;如图31所示,于锁心20外缘相对于两排对位锁柱26、26’的卡制孔261、261’设有两横槽24、24’,两横槽24、24’中分别置设有卡制件27、27’,两卡制件27、27’分别于两端抵压有张力弹簧271,使两卡制件27、27’的顶部274、274’分别凸露于锁心20外,并分别卡入外套筒30内的两卡槽31、31’中(如图34、35所示)。

        如图32、33所示,钥匙40插入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后,钥匙40的对位齿孔42抵压于一排顶推锁柱26上方,钥匙40上的引导41则供另一排圆杆状顶推锁柱26’伸入,即以钥匙40同时带动两排顶推锁柱25、25’与对位锁柱26、26’位移,使两排对位锁柱26、26’上的卡制孔261、261’分别与锁心20的两横槽24、24’对位,转动锁心20时,两横槽24、24’中的卡制件27、27’均受到锁心20的挤压,两卡制件27、27’即在卡槽31、31’的弧度往内移位,使两卡制件27、27’底部275、275’分别嵌卡入两对位锁柱26、26’的卡制孔261、261’中,让锁心20在外套筒30中转动,达到解锁状态。

        将锁心20的两横槽24、24’转回与外套筒30内的两卡槽31、31’对位,即可将钥匙40由锁心20的中心锁孔21中抽出,两横槽24、24’中卡制件27、27’分别受张力弹簧271的张力推顶(如图36所示),使两卡制件27、27’顶部再嵌卡入外套筒30的两卡槽31、31’中,即呈锁固状态。

        请参阅图37所示,锁心20中的两排对位锁柱26、26’外缘的卡制孔261、261’为圆孔状,相对于两排对位锁柱26、26’的圆孔状卡制孔261、261’,在两卡制件27、27’上分别设有圆杆272、272’,使两卡制件27、27’的圆杆272、272’可嵌卡入两排对位锁柱26、26’的圆孔状卡制孔261、261’中。

        如图38所示,在两卡制件27、27’上分别设有凹陷状的嵌合板273、273’,以藉该嵌合板273、273’穿过锁心20的横槽24、24’卡入两排对位锁柱26、26’的卡制孔261、261’中。

        再请参阅图39、40所示,锁心20中的两排顶推锁柱25、25’与对位锁柱26、26’,可分别具有不同的外形,如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并联成一体如图40中的a、或者在顶推锁柱25与对位锁柱26之间以条板29连接如图40中的b、亦可将对位锁柱26呈直板状与顶推锁柱25连接如图40中的c;也可让顶推锁柱25’成杆状横向设于对位锁柱26’侧边上方如图40中的d;或者对位锁柱26’下方设有凸块28,凸块28下缘设有凹孔284,且在凹孔284中置设有顶推弹簧285如图40中的e;或者在凸块28中设有通孔281,通孔281中置入卡杆282,卡杆282上套设有伸张弹簧283如图40中的f;藉由各个不同的顶推锁柱25、25’与对位锁柱26、26’的形状,于锁心20外缘设有相对形状的容置孔22、22’与对位孔23、23’,使各种形状的顶推锁柱25、25’与对位锁柱26、26’可在相应的容置孔22、22’与对位孔23、23’中位移。

        本发明藉由并联锁柱配合卡、制件,在锁心中移动,并以卡制件在外套筒的卡槽中卡制,达到锁固的目的,并联锁柱设计,使外套筒上方不需设置容置锁柱的空间,而能缩减外套筒的体积,为锁具的新创设,完全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要件,故依法提请发明专利申请。

    关 键  词:
    文档关键词暂无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锁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90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