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1284688
  • 上传时间:2018-04-12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577.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50635.7

    申请日:

    2016.10.27

    公开号:

    CN106482433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D 19/00申请日:20161027|||公开

    IPC分类号:

    F25D19/00

    主分类号:

    F25D19/00

    申请人: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越; 李大伟; 丁剑波; 成俊亮; 彭灿; 张天鹏

    地址: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1号海尔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代理人:

    周永刚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热端换热器和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机壳,所述压缩机、所述热端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中,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端换热器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压缩机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热端换热器采用蓄热式换热器,所述蓄热式换热器具有冷媒管路和换热水管路;所述室内储物柜中设置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送风通道中设置有循环风扇和所述冷端换热器。实现提高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并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和体验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系统和风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热端换
    热器、节流装置和冷端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机壳,所述压缩机、所述热端换热器
    和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中,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端换热器之间,
    所述风机和所述压缩机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热端换热器采用蓄热式换热器,所述蓄热式
    换热器具有冷媒管路和换热水管路;所述室内储物柜中设置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设
    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送风通道中设置有循环风扇和所述冷端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所述风机和
    所述冷凝器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壳的上表面形
    成有坡面,所述风机与所述室外机壳之间设置有风罩,所述风罩与所述室外机壳的底面、两
    侧壁和坡面构成所述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风道沿所述风机至所述压缩机方向依次形成有风道渐扩段和风道渐缩段;其中,沿所
    述风机至所述压缩机方向,所述风道渐扩段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风道渐缩段的截面
    面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渐扩段和所述风
    道渐缩段的长度比为1:(3-5)。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储物柜
    分为浅低温储物柜和深低温储物柜,所述冷端蒸发器分为浅低温蒸发器和深低温蒸发器,
    所述浅低温储物柜中设置有所述浅低温蒸发器,所述深低温储物柜中设置有所述深低温蒸
    发器;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
    回热器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回热器中设置有相互热交换的所述第一毛细管和第一回热
    管,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和所述热
    交换器的第一换热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毛细管与所述深低温蒸发器
    的进口连接,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管与所述浅低温蒸发器的进口
    连接,所述浅低温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换热通道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
    和所述深低温蒸发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回热管,所述第一回热管连接所述压缩机的
    进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回热器,所述第二
    回热器中设置有相互热交换的所述第二毛细管和第二回热管,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和所述深
    低温蒸发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回热管,所述第二回热管与所述第一回热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浅低温蒸发器包括多个并
    联设置的多个浅低温子蒸发器,或者,所述浅低温蒸发器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多个浅低温
    子蒸发器;所述深低温蒸发器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多个深低温子蒸发器,或者,所述深低温
    蒸发器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多个深低温子蒸发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制冷设备采用混合
    制冷剂,所述混合制冷剂包括多种制冷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600a和
    R29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600和R29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
    R600a和R60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600a和R17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
    冷剂为R290和R17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600a、R290和R170的混合物。

    说明书

    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冰箱、冷柜等)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家用制
    冷设备采用单箱体结构,箱体被分为储物间室和机仓,压缩机、冷凝器和风扇等部件设置在
    机仓中,储物间室用于储藏待冷冻或冷藏的物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机仓中的压缩机运行
    将产生噪声和热量,导致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的用户使用舒适性和体验性较差;同时,储物
    间室均设置在同一箱体中,用户在不同房间需要配置多个独立的制冷设备以满足制冷储物
    需要,导致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实现提高分体式
    制冷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并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和体验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热端换热器和
    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机壳,所述压缩机、所述热端换热器和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
    室外机壳中,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端换热器之间,所述风机和所述压缩机
    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热端换热器采用蓄热式换热器,所述蓄热式换热器具有冷媒管路和
    换热水管路;所述室内储物柜中设置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
    述送风通道中设置有循环风扇和所述冷端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的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通过采用分体式结构分为室外机壳和多个独
    立的室内储物柜,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部件设置在室外机壳中,由于室外机壳设置
    在室外侧,压缩机产生的噪音和热量不会对室内侧产生影响,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的使用
    舒适性和体验性;并且,由于采用多个独立的室内储物柜,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室内
    储物柜放置在不同的房间中,实现提高分体式制冷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和通用性。另外,将压
    缩机、冷凝器和风机设置在同一风道,可以充分的利用风机产生的风同时对压缩机和冷凝
    器进行散热,总体提升压缩机和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提高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提高能源利
    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室内储物柜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
    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
    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
    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室外机壳
    101和多个独立的室内储物柜102,室外机壳101放置在墙壁100的外侧,而室内储物柜102放
    置在墙壁100的内侧,其中,制冷系统的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装置和风机(未图示)等部件
    设置在室外机壳101中,而制冷系统的冷端蒸发器设置在对应的室内储物柜102中。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压缩机1设置在
    外部的室外机壳101中,压缩机1运行产生的噪音和热量不会对室内侧产生影响,可以有效
    的提高用户在室内使用的舒适性,提高用户体验性。同时,由于采用多个独立的室内储物柜
    102,室内储物柜102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不同的房间中使用,实现单个压缩机1满足不同房
    间冷冻或冷藏物品的需求。根据用户需要,所述室内储物柜102可以为卧式柜体、或立式柜
    体、或壁挂式柜体。优选的,优选的,为了充分利用热端换热器2的冷凝热,热端换热器2采用
    蓄热式换热器,热端换热器2中设置有蓄热材料20,并且,热端换热器2具有冷媒管路21和换
    热水管路22,其中,冷媒管路21连接在制冷回路中输送冷媒,而换热水管路22则与外部的供
    水端连接,外界水进入到换热水管路22中进行热交换形成热水,实现充分利用冷凝的热能,
    提高能源利用率;而由于热端换热器2中设置有蓄热材料20,在停机时,蓄热材料20依然能
    够提供热量加热水。

    其中,对于室内储物柜102中设置有送风通道1020,送风通道1020具有出风口1021
    和进风口1022,所述送风通道1020中还设置有循环风扇103,利用循环风扇103可以实现室
    内储物柜102内的空气循环流动,以提高室内储物柜102内的温度分布均匀性。

    另外,对于室外机壳101、压缩机1、冷凝器2和风机10构成热回收型制冷设备用室
    外机,所述压缩机1、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风机10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101中,所述风机10设
    置在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冷凝器2之间,所述风机10和所述压缩机1之间设置有风道(未标
    记)。具体的,压缩机1、冷凝器2和风机10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风机10从冷凝器2侧吸风吹
    向压缩机1,既考虑了风机的扬程问题,又能保证压缩机和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达到节能目
    的。风机10位于冷凝器2和压缩机1之间,风机2吸风时给冷凝器2散热,同时,风机10可从冷
    凝器2的外围吸风,则吹出的风温较低,送给压缩机1后的散热效果较好。进一步的,所述室
    外机壳101的上表面形成有坡面1011,所述风机10与所述室外机壳101之间设置有风罩
    1012,所述风罩1012与所述室外机壳101的底面、两侧壁和坡面1011构成所述风道,优选的,
    所述风罩1012为圆弧形结构,所述风道沿所述风机10至所述压缩机1方向依次形成有风道
    渐扩段(未标记)和风道渐缩段(未标记);其中,沿所述风机10至所述压缩机1方向,所述风
    道渐扩段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风道渐缩段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风道渐扩段的
    长度W2和所述风道渐缩段的长度W1比为1:(3-5)。具体的,风道将风量的横截面先变大使风
    扩散到整个风道截面上,然后风道横截面缩小,此时风速逐渐上升而吹到压缩机1表面时,
    风速大于风机10出口的风速,增大了压缩机1表面的换热系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高和制冷性能,扩大制冷温度区
    间以提高通用性,所述室内储物柜102分为浅低温储物柜和深低温储物柜,冷端蒸发器分为
    浅低温蒸发器4和深低温蒸发器5,所述浅低温储物柜中设置有所述浅低温蒸发器4,所述深
    低温储物柜中设置有所述深低温蒸发器5;而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3、第一回热
    器7和热交换器6;所述第一回热器7中设置有相互热交换的第一毛细管71和第一回热管72,
    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进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出气口和所述热
    交换器6的第一换热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二毛细管82与所述深低温蒸发器5
    的进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管71与所述浅低温蒸发器4的进
    口连接,所述浅低温蒸发器4的出口与所述热交换器6的第二换热通道连接,所述第二换热
    通道和深低温蒸发器5的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回热管72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连接。具体
    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1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过热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2进
    行冷凝,利用制冷剂中高低沸点制冷剂的露点温度不同,制冷剂气体冷凝后形成富含高沸
    点制冷剂液体和富含低沸点制冷剂气体的两相制冷剂,该制冷剂进入气液分离器3进行分
    离。富含高沸点制冷剂的液相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3的出液口输出,经由第一毛细管71节流
    后,进入到浅低温蒸发器4进行换热后形成两相制冷剂进入热交换器6中进一步换热成饱和
    制冷剂气体,随后制冷剂气体进入第一回热器7中的第一回热管72,第一回热管72与第一毛
    细管71进行换热;气相制冷剂先进入热交换器6吸收浅低温蒸发器4输出的制冷剂的冷量后
    形成液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经过第二毛细管81节流后进入深低温蒸发器5换热后形成气
    体制冷剂流入到第一回热管72中,最终,第一回热管72中的制冷剂气体输送回压缩机1。优
    选的,本实施例多温区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回热器8,所述第二回热器8中设置有相互
    热交换的所述第二毛细管81和第二回热管82,所述深低温蒸发器5的出口和第二换热通道
    分别通过第二回热管82与第一回热管72连接。具体的,深低温蒸发器5换热后形成的气体制
    冷剂和第二换热通道输送的制冷剂进入到第二回热器8的第二回热管82中,第二回热管82
    与第二毛细管81进行换热后,能够更加有的降低深低温蒸发器5所能制冷的温度,获得更加
    低温的制冷效果,并且更有效的利用能耗,提高能效。具体的,两个蒸发器配置有对应的回
    热器,回热器能回收利用回气中制冷剂的冷量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也不需要复杂的控
    制程序,保证产品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性能。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浅低温蒸发器4用于冷藏或常规的冷冻,而对于深低温蒸发器
    5除了能够用于常规的冷冻外,还可以实现深度冷冻,配合不同的制冷剂能够实现大跨度温
    度范围的制冷,本实施例多温区制冷循环系统采用混合制冷剂,所述混合制冷剂包括多种
    制冷剂,例如: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600a和R29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600和
    R29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600a和R60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
    R600a和R17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剂为R290和R170的混合物;或者,所述混合制冷
    剂为R600a、R290和R170的混合物。通过不同的非公沸混合制冷剂可形成不同的储藏温区,
    工质对R600a/R290:可实现-18~-30℃储藏温区和-30~-40℃储藏温区;工质对R600/R290:
    可实现-6~-18℃储藏温区和-30~-40℃储藏温区;工质对R600/R600a:可实现0~9℃储藏温
    区和-6~-12℃储藏温区;工质对R600a/R170:可实现-18~-30℃储藏温区和-40~-60℃储藏
    温区;工质对R290/R170:可实现-20~-40℃储藏温区和-40~-60℃储藏温区等。

    其中,根据不同数量温区的设定,浅低温蒸发器4和深低温蒸发器5均可以采用多
    个子蒸发器构成,而子蒸发器之间可以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合使用。另外,有关热交换
    器6其表现实体可以采用板式热交换器、或套管式换热。

    通过将气液分离器中气态和液态的制冷剂分别输送至不同的蒸发器中,气态制冷
    剂将经过热交换器输送到深低温蒸发器中进行深低温的制冷,而液态制冷剂经过毛细管节
    流后进入到浅低温蒸发器中进行浅低温的制冷,而为了有效的拉大温差范围,从浅低温蒸
    发器中输出的制冷剂通过换热与进入到浅低温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浅
    低温蒸发器的制冷温度更低,实现多温区制冷的效果,并且无需采用复杂的控制程序,而热
    交换器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实现提高分体式制冷设备能源利用率高和制冷性
    能,扩大制冷温度区间以提高通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关 键  词:
    风冷 体式 制冷 设备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8468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