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说,属于一种多杆本体多螺母的组合式螺栓。
背景技术
在振动等工作环境中,螺栓中的螺母往往变松,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螺母松动脱落的螺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本发明的结构如下:
1、本发明属于一种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其特征为:
至少包括两段直径不相等的杆本体及其匹配螺母,即至少包括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其中:
所述杆本体段一4距离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更近,所述杆本体段二7距离杆本体尾更近;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与所述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此两段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也可以把二者的旋转方向对调成“杆本体段一螺纹向左旋同时杆本体段二螺纹向右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其特征为:
所述杆本体段一4与所述杆本体段二7二者为共用一个旋转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其特征为:
还包括一个螺母阻转机构16。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其特征为:
所述螺母阻转机构16为一个螺母阻转插销18。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其特征为:
所述螺母阻转机构16为一个非圆形的螺母套筒阻转19。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其特征为:
所述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属于一个两端螺栓2,共包括左半套件和右半套件,其中:
左半套件包括:
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螺母阻转插销18,其中:
所述杆本体段一4距离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更近,所述杆本体段二7距离杆本体尾更近;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与所述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此两段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也可以把二者的旋转方向对调成“杆本体段一螺纹向左旋同时杆本体段二螺纹向右旋”;
右半套件包括:
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螺母阻转筒19,其中:
所述杆本体段一4距离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更近,所述杆本体段二7距离杆本体尾更近;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与所述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此两段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也可以把二者的旋转方向对调成“杆本体段一螺纹向左旋同时杆本体段二螺纹向右旋”。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其特征为:
所述杆本体阶梯减径的抗松螺栓属于一个两端螺栓2,共包括左半套件和右半套件,其中:
左半套件包括:
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杆本体段三10、杆本体段三右旋螺纹11、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杆本体段四13、杆本体段四左旋螺纹14、杆本体段四匹配螺母15、螺母阻转机构16、螺母阻转筒19,其中:
从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向杆本体尾方向依次排列着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三10;
所述杆本体段四13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此四段杆本体上的螺纹的旋转方向依次为右旋、左旋、右旋、左旋,也可以同时更改成左旋、右旋、左旋、右旋;
右半套件包括:
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杆本体段三10、杆本体段三右旋螺纹11、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杆本体段四13、杆本体段四左旋螺纹14、杆本体段四匹配螺母15、螺母阻转机构16、螺母阻转插销18、平垫片20、调距筒21,其中:
从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向杆本体尾方向依次排列着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三10;
所述杆本体段四13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此四段杆本体上的螺纹的旋转方向依次为右旋、左旋、右旋、左旋,也可以同时更改成左旋、右旋、左旋、右旋。
另外,本发明的结构也可能从下面的“制造工艺”角度来描述,举例描述如下: 1、步骤一:取一个单端螺栓1,杆本体长度为100毫米,其表面均为右旋螺纹。
2、步骤二:用车床、铣床等工具把所述杆本体尾端的一段长度为30毫米的杆本体加工令其直径变小,加工完成后,所得的长度为30毫米的一段杆本体的外直径小于原有匹配螺母的内径(以螺纹牙顶计算),此时,所述一段30毫米长的杆本体可以笔直地自由地穿过原有匹配螺母。
3、步骤三:在加工所得的的一段长度为30毫米的杆本体上加工出左旋螺纹,并加工出其配合的螺母。
二、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1、首先套入所述平垫片20、调距筒21,如不需要则省略此步骤。
2、拧紧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必须保证其外侧位于杆本体段二7的上方。
什么是上方?就是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在径向方向上的正投影必须落在所述杆本体段二7上。假如不达此要求,由增加调距筒21、平垫片20等等。
为什么是如此规定?理由如下:
本发明就是利用“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与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此二者形成对顶来实现抗松的目的,因此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的外侧必须凸出到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上方。
3、最后拧紧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
由于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与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此二者的螺纹属于右旋与左旋关系,二者在振动工作环境中形成对顶,故不会变松脱落。
说明: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要注意的是,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的外直径绝对不能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的内径,否则,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无法与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形成对顶,也无法阻止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脱落到整个杆本体之外。
为了更加有利于所述螺母阻转机构16的防止转动功能的发挥,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与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此二者的内径虽然不允许相同,但二者的外径(即外直径)最好是完全相同,其他螺母亦然。
从是可知,本发明具有防止螺母变松脱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及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及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螺母阻转机构16和螺母销孔17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及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单端螺栓1、两端螺栓2、螺头3、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杆本体段三10、杆本体段三右旋螺纹11、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杆本体段四13、杆本体段四左旋螺纹14、杆本体段四匹配螺母15、螺母阻转机构16、螺母销孔17、螺母阻转插销18、螺母阻转筒19、平垫片20、调距筒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共公开了三个实施例,分别阐述如下:
一、实施例一 ―――两段杆本体螺栓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主要由单端螺栓1、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调距筒21构成,其中:
1、所述杆本体段一4距离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更近,所述杆本体段二7距离杆本体尾更近;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与所述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此两段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
2、所述杆本体段一4与所述杆本体段二7二者的连接处属于断崖式断面。
3、实施例一不包括有螺母阻转机构16.
4、为了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的外侧位于杆本体段二7的上方,实施例一包括了一个调距筒21和两片平垫片20。
二、实施例二
―――三段杆本体螺栓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主要由单端螺栓1、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杆本体段三10、杆本体段三右旋螺纹11、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构成,为了简便,部分构件未绘出,其中:
1、从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向杆本体尾方向依次排列着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
2、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三10。
3、所述杆本体段一4与所述杆本体段二7二者之间连接处为斜坡缓变式,这与实施例一有所不同。
同样的所述杆本体段二7与所述杆本体段三10二者之间连接处也为斜坡缓变式。
三、实施例三
―――四段杆本体螺栓
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三主要由两端螺栓2、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杆本体段三10、杆本体段三右旋螺纹11、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杆本体段四13、杆本体段四左旋螺纹14、杆本体段四匹配螺母15、螺母阻转机构16、螺母销孔17、螺母阻转插销18、螺母阻转筒19、平垫片20、调距筒21几个部分共同构成,其中:共包括左半套件和右半套件,其中:
左半套件包括:
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杆本体段三10、杆本体段三右旋螺纹11、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杆本体段四13、杆本体段四左旋螺纹14、杆本体段四匹配螺母15、螺母阻转机构16、螺母阻转筒19,其中:
从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向杆本体尾方向依次排列着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三10;
所述杆本体段四13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此四段杆本体上的螺纹的旋转方向依次为右旋、左旋、右旋、左旋,也可以同时更改成左旋、右旋、左旋、右旋;
右半套件包括:
杆本体段一4、杆本体段一右旋螺纹5、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杆本体段二7、杆本体段二左旋螺纹8、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杆本体段三10、杆本体段三右旋螺纹11、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杆本体段四13、杆本体段四左旋螺纹14、杆本体段四匹配螺母15、螺母阻转机构16、螺母阻转插销18、平垫片20、调距筒21,其中:
从整个杆本体的中心点向杆本体尾方向依次排列着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一4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一匹配螺母6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二7;
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二7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二匹配螺母9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三10;
所述杆本体段四13的牙顶直径小于所述杆本体段三10的牙底直径,以保证所述杆本体段三匹配螺母12能够笔直地自由地穿过所述杆本体段四13;
所述杆本体段一4、所述杆本体段二7、所述杆本体段三10、所述杆本体段四13此四段杆本体上的螺纹的旋转方向依次为右旋、左旋、右旋、左旋,也可以同时更改成左旋、右旋、左旋、右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