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气动闸板阀.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1280670
  • 上传时间:2018-04-12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51.4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16194.2

    申请日:

    2010.10.22

    公开号:

    CN101984276A

    公开日:

    2011.03.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K 3/02申请日:20101022|||公开

    IPC分类号:

    F16K3/02; F16K3/18; F16K3/30; F16K3/312; F16K27/04

    主分类号:

    F16K3/02

    申请人:

    兰州奇正粉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月鲤; 王守东; 冯治聪; 王彦江

    地址: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高新开发区张苏滩57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张建纲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闸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闸板阀的闸板腔呈方形,在同一工作行程的情况下,出料量是圆形闸板阀的数倍,同时,在所述阀体外部对应闸板腔的三个侧壁上设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吹扫进气口;在所述闸板腔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侧壁上的第四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到达第一吹扫进气口处、第一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到达第二吹扫进气口处、第二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到达第三吹扫进气口处,第三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再次回到第一侧壁上,由于所述气流沿流向方向在物料通道外围形成了一个循环气流,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闸板阀吹扫进气的孔和孔之间存在死角的问题,能够彻底清除闸板腔内的物料,提高闸板阀的密封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气动闸板阀, 包括缸体 (1)、 以及位于所述缸体 (1) 内的活塞 (3), 用于复位所 述活塞 (3) 的偏压力部件 (4) ; 在所述活塞 (3) 下方的缸体 (1) 上设置有动力介质进出口 (2) ; 阀体 (5), 与所述缸体 (1) 连接设置, 在所述阀体 (5) 靠近所述缸体 (1) 的一端具有一 个阀腔 (10), 在所述阀体 (5) 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闸板腔 (16) ; 进料口 (6) 和出料口 (7), 设置在所述阀体 (5) 上, 所述进料口 (6) 和所述出料口 (7) 实现连通形成落料空腔 (17), 所述落料空腔 (17) 和所述闸板腔 (16) 相垂直设置并连通 ; 拉杆 (8), 所述拉杆 (8) 设置在所述阀腔 (10) 内 ; 所述拉杆 (8) 的一端与所述活塞 (3) 相连接, 另一端与闸板 (9) 相连接, 所述闸板 (9) 适于插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对所述落料 空腔 (17) 进行完全隔断 ;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闸板腔 (16) 呈方形, 在所述阀体 (5) 外部对应的闸板腔 (16) 的三个侧壁处分别 设置有吹扫进气口, 所述吹扫进气口与所述闸板腔 (16) 相连通 ; 其中, 在所述第一侧壁 (1111) 上、 靠近与所述第一侧壁 (1111) 相邻的第二侧壁 (1112) 的转角处设置有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 在所述第二侧壁 (1112) 上、 靠近与所述第二侧壁 (1112) 相邻的第三侧壁 (1113) 的转角处设置有第二吹扫进气口 (112) ; 在所述第三侧壁 (1113) 上、 且位于所述落料空腔 (17) 和所述阀腔 (10) 之间设置有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 所述第一、 第二、 第三吹扫进气口均朝向其所在侧壁的正对面设置 ; 在所述第一侧壁 (1111) 上、 且位于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正对面和所述阀腔 (10) 之间设置有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所述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具有一个曲形进气通道, 所 述曲形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二侧壁 (1112) 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闸板腔 (16) 呈长方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形为 形。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设 置在靠近所述阀腔 (10) 处。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闸板腔 (16) 的上侧壁开设 有气密封槽 (12), 在所述气密封槽 (12) 内部设置有对所述闸板 (9) 进行固定限位的气密封 装置, 所述气密封槽 (12) 与设置在所述阀体 (5) 上的气密封进气口 (14) 相连通 ; 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气密封槽 (12) 靠近所述阀腔 (10) 的开 口槽的开口延伸区域内。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的中轴 线位于所述气密封槽 (12) 靠近所述阀腔 (10) 反方向的开口槽的开口延伸区域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封装置为气密封圈 (13), 所述气密封圈 (13) 在非工作状态时, 与所述气密封槽 (12) 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密封槽 (12) 为圆环形槽。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5 或 6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闸板腔 (16) 的 一侧开设有可嵌入刮除装置的凹槽, 所述刮除装置和所述闸板 (9) 的朝向所述进料口 (6) 的一侧壁相接触。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除装置为密封条 (15)。 2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气动闸板阀,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为圆环形槽。

    说明书


    气动闸板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闸板阀,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灰系统中的气动闸板阀。技术背景 闸板阀是输送管路中常用的一种阀门, 用于接通和截断物料的排放, 闸板阀中的 启闭件就是闸板, 通过所述闸板的提起或者降落实现对闸板阀的开启和关闭 ; 传统技术中 的闸板阀在使用时, 由于物料是堆积在闸板阀上并经闸板阀开启后落料的, 这样在闸板阀 打开的过程中, 一小部分的物料会随着闸板阀的打开而附着在闸板上随之移动, 进而使得 物料移动到阀腔内进而沉积, 长期累积会导致闸板在关闭状态时与阀腔之间存在缝隙, 影 响了闸板阀的密封效果, 严重时还会导致闸板阀的阀腔出现堵塞而导致闸板阀无法关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 CN2690682Y 就公开了一种设有用于对阀腔内 部残留物料进行吹扫的新型吹扫装置的闸板阀, 该闸板阀由气缸、 控制组件、 阀体组件构 成, 所述阀体组件中的闸板与活塞杆相连, 在所述阀体的周边对称设置若干个吹扫孔, 管路
         通过三角接头和直角接头经所述吹扫孔与阀腔相连, 并通过单向阀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 所述控制组件与控制电源及压缩空气气源相连, 在所述控制组件的作用下, 当所述闸板阀 处于开启状态时, 所述压缩空气通过吹扫孔进入阀腔对所述阀腔进行吹扫。
         上述技术所述的闸板阀, 尽管吹扫孔是在所述阀体的周边对称设置的, 但由于所 述压缩气体经过吹扫孔后是呈辐射状喷出的, 所以压缩气体在阀腔内无法形成一个循环的 吹扫气流, 从而只能实现对阀腔局部空间的沉积物料进行清除, 而在所述阀腔内位于相邻 两个吹扫孔之间仍存在辐射状气流吹扫不到的死角, 这样位于死角处的沉积物料就无法被 清除, 这些沉积物料同样会影响到闸板的关闭, 导致闸板的密封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闸板阀的吹扫装置的设置位置是沿 所述阀体的周边对称设置, 该设置方式存在吹扫时的死角, 无法实现对位于死角处的沉积 物料的清除, 从而影响了闸板阀的密封性, 进而提供了一种可对闸板阀空腔内的沉积物料 进行彻底清除的气动闸板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动闸板阀, 包括缸体、 以及位于所述 缸体内的活塞, 用于复位所述活塞的偏压力部件 ; 在所述活塞下方的缸体上设置有动力介 质进出口 ;
         阀体, 与所述缸体连接设置, 在所述阀体靠近所述缸体的一端具有一个阀腔, 在所 述阀体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闸板腔 ;
         进料口和出料口, 设置在所述阀体上, 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实现连通形成落 料空腔, 所述落料空腔和所述闸板腔相垂直设置并连通 ;
         拉杆, 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阀腔内 ; 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接, 另一端与 闸板相连接, 所述闸板适于插入所述闸板腔内对所述落料空腔进行完全隔断 ;
         所述闸板腔呈方形, 在所述阀体外部对应的闸板腔的三个侧壁处分别设置有吹扫 进气口, 所述吹扫进气口与所述闸板腔相连通 ;
         其中, 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靠近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的转角处设置有 第一吹扫进气口 ; 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靠近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的第三侧壁的转角处设置 有第二吹扫进气口 ; 在所述第三侧壁上、 且位于所述落料空腔和所述阀腔之间设置有第三 吹扫进气口 ; 所述第一、 第二、 第三吹扫进气口均朝向其所在侧壁的正对面设置 ;
         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且位于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正对面和所述阀腔之间设置有第 四吹扫进气口, 所述第四吹扫进气口具有一个曲形进气通道, 所述曲形进气通道的进气口 朝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所述闸板腔呈长方形。
         所述曲形为 形。
         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阀腔处。
         在所述闸板腔的上侧壁开设有气密封槽, 在所述气密封槽内部设置有对所述闸板 进行固定限位的气密封装置, 所述气密封槽与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气密封进气口相连通 ;
         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气密封槽靠近所述阀腔的开口槽的开口 延伸区域内。
         所述第一吹扫进气口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气密封槽靠近所述阀腔反方向的开口槽 的开口延伸区域内。
         所述气密封装置为气密封圈, 所述气密封圈在非工作状态时, 与所述气密封槽的 顶部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气密封槽为圆环形槽。
         在所述闸板腔的一侧开设有可嵌入刮除装置的凹槽, 所述刮除装置和所述闸板的 朝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壁相接触。
         所述刮除装置为密封条。
         所述凹槽为圆环形槽。
         本发明所述的气动闸板阀具有以下优点 :
         (1) 本发明提供的气动闸板阀, 在所述阀体外部对应闸板腔的三个侧壁上设置有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吹扫进气口。在所述闸板腔内, 沿气流的流动方向, 第一侧壁上的第 四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到达第一吹扫进气口处、 第一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到达第二吹扫进气口 处、 第二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到达第三吹扫进气口处, 第三吹扫进气口的进气再次回到第一 侧壁上, 气流沿其流向方向在物料通道的外围形成一个环绕的循环气流, 因此不会存在任 何的死角, 能够彻底清除附着在闸板腔内的物料颗粒。 此外, 本发明设置所述第三吹扫进气 口在靠近阀腔的位置, 这样更能够加大对所述闸板腔的清扫范围。
         (2) 本发明提供的气动闸板阀, 将所述闸板腔设置成长方形, 这样在同一工作行程 的情况下, 出料量可以是圆形闸板阀的数倍。
         (3) 本发明提供的气动闸板阀, 在所述闸板腔的一侧开设有气密封槽, 所述气密封 槽与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气密封进气口相连通, 在所述气密封槽内部设置有对所述闸板进 行固定限位的气密封圈。当所述闸板阀关闭时, 通过气密封进气口向所述气密封圈和气密 封槽之间的气室充入压缩空气, 在所述压缩空气的压迫作用下, 推动所述气密封圈与所述闸板相抵触, 对所述闸板阀进行固定限位, 当所述闸板阀开启时, 再通过所述气密封进气口 泄掉压缩空气, 所述气密封圈与所述闸板之间重新产生缝隙, 通过所述气动装置拉动所述 闸板开启所述闸板阀, 这种密封方式提高了闸板阀的密封性, 也避免了传统闸板阀中阀体 与闸板之间由于硬性接触而导致的磨损现象, 延长了闸板阀的使用寿命。
         此外, 所述气动闸板阀设置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气密封槽靠近 所述阀腔的开口槽的开口延伸区域内 ; 设置所述第一吹扫进气口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气密封 槽靠近所述阀腔反方向的开口槽的开口延伸区域内。 是因为当对所述气密封槽的气室进行 泄压后, 所述气密封装置会收缩进所述气密封槽中, 此时打开闸板会导致物料存积在所述 气密封装置的表面, 这样当再次推动所述闸板关闭闸板阀时, 会将存积的物料带下并推至 所述闸板与阀体抵触的部位, 导致所述闸板与阀体之间的物料被压实, 即使使用吹扫进气 也难以清除, 因此, 本发明将气密封槽沿所述吹扫进气口形成的气流的方向设置, 当所述闸 板阀开启时对所述气密封槽进行及时的清扫, 避免出现物料存积的现象。
         (4) 本发明提供的气动闸板阀, 在所述闸板阀的一侧开设有可嵌入刮除装置的凹 槽, 所述刮除装置和所述闸板的一侧壁相接触。 在所述闸板阀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 所述刮 除装置会刮落所述闸板上的物料, 防止所述闸板上的大量物料进入四周的阀腔, 进一步保 证了闸板和气密封圈之间不会存有物料颗粒, 保证了闸板阀的密封性, 增强了闸板阀工作 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 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 1 所示是本发明所述气动闸板阀的结构图 ;
         图 2 所示是本发明所述设置有吹扫进气口的局部阀体俯视的剖视图 ;
         图 3 所示是本发明所述设置有气密封装置的气动闸板阀的结构图 ;
         图 4 所示是图 3 中 A-A 面的剖视图 ;
         图 5 所示是本发明所述设置有刮除装置的气动闸板阀的结构图 ;
         其中, 附图标记为 : 1- 缸体 ; 2- 动力介质进出口 ; 3- 活塞 ; 4- 偏压力部件 ; 5- 阀 体; 6- 进料口 ; 7- 出料口 ; 8- 拉杆 ; 9- 闸板 ; 10- 阀腔 ; 111- 第一吹扫进气口 ; 112- 第二吹 扫进气口 ; 113- 第三吹扫进气口 ; 114- 第四吹扫进气口 ; 1111- 第一侧壁 ; 1112- 第二侧壁 ; 1113- 第三侧壁 ; 12- 气密封槽 ; 13- 气密封圈 ; 14- 气密封进气口 ; 15- 密封条 ; 16- 闸板腔 ; 17- 落料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如图 1 所示是本发明所述气动闸板阀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动闸板阀包括 缸体 1、 以及位于所述缸体 1 内的活塞 3, 用于复位所述活塞 3 的偏压力部件 4 ; 在所述活塞 3 下方的缸体 1 上设置有动力介质进出口 2, 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 2 连接有外接气源 ;
         与所述缸体 1 连接设置有阀体 5, 在所述阀体 5 靠近所述缸体 1 的一端具有一个阀 腔 10, 在所述阀体 5 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闸板腔 16 ;在所述阀体 5 上设置有进料口 6 和出料口 7, 所述进料口 6 和所述出料口 7 实现连 通形成落料空腔 17, 所述落料空腔 17 和所述闸板腔 16 相垂直设置并连通 ;
         在所述阀腔内设置有拉杆 8, 所述拉杆 8 的一端与所述活塞 3 相连接, 另一端与闸 板 9 相连接, 所述闸板 9 适于插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对所述落料空腔 17 进行完全隔断 ;
         所述闸板腔 16 呈方形, 在所述阀体 5 外部对应闸板腔 16 的三个侧壁处分别设置 有吹扫进气口, 所述吹扫进气口与所述闸板腔 16 相连通, 所述吹扫进气口的设置方式如图 2 所示 ;
         其中, 在所述第一侧壁 1111 上、 靠近与所述第一侧壁 1111 相邻的第二侧壁 1112 的转角处设置有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 在所述第二侧壁 1112 上、 靠近与所述第二侧壁 1112 相邻的第三侧壁 1113 的转角处设置有第二吹扫进气口 112 ; 在所述第三侧壁 1113 上、 在所 述落料腔 17 和所述阀腔 10 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本实施例中选择设置第 三吹扫进气口在靠近所述阀腔 10 的位置 ; 所述第一、 第二、 第三吹扫进气口均朝向其所在 侧壁的正对面设置 ;
         在所述第一侧壁 1111 上、 位于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正对面和所述阀腔 10 之 间设置有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所述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具有一个曲形进气通道, 所述曲形 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朝向所述第二侧壁 1112 设置, 本实施例中选择设置所述曲形进气通道 为 形。 所述吹扫进气口连接有空气压缩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动闸板阀的工作过程为 :
         初始状态时, 所述闸板阀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闸板 9 插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对所述 落料空腔 17 进行完全隔断, 开启所述闸板阀时, 外接气源通过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 2 将气 体压入所述缸体 1, 推动所述活塞 3 向远离阀体 5 的方向移动, 并通过所述拉杆 8 带动所述 闸板 9 移动, 所述闸板阀开启 ;
         闸板阀开启后, 在给所述闸板阀关闭信号前, 压缩空气通过与吹扫进气口相连接 的空气压缩机, 喷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 ; 在所述闸板腔 16 内, 沿气流的流动方向, 从第一侧壁 1111 上的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的进气到达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处、 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的 进气到达第二吹扫进气口 112 处、 第二吹扫进气口 112 的进气到达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处, 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的进气再次回到第一侧壁 1111 上, 与从所述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喷出 的气流相交, 从而对所述闸板腔 16 进行彻底的清扫。
         落料结束之后, 通过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 2 对所述缸体 1 进行排气泄压, 所述活塞 3 在所述偏压力部件 4 的拉动作用下向着朝向阀体 5 的方向移动, 并通过所述拉杆 8 带动所 述闸板 9 移动进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 关闭所述闸板阀, 等所述闸板阀完全关闭后关闭吹扫 进气口的压缩空气。
         实施例 2
         如图 3 所示是本发明所述的设置有气密封装置的气动闸板阀的结构图, 与实施例 1 中所述的气动闸板阀相比, 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闸板腔 16 为长方形 ;
         所述闸板腔 16 的上侧壁开设有气密封槽 12, 在所述气密封槽 12 内部设置有对所 述闸板 9 进行固定限位的气密封装置, 所述气密封槽 12 与设置在所述阀体 5 上的气密封进 气口 14 相连通 ; 所述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气密封槽 12 靠近所述阀腔 10
         的开口槽的开口延伸区域内 ; 所述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的中轴线位于所述气密封槽 12 靠近 所述阀腔 10 反方向的开口槽的开口延伸区域内 ;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密封装置为气密封 圈 13, 所述气密封圈 13 在非工作状态时, 与所述气密封槽 12 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 形成一 个气室 ; 其中, 所述非工作状态是指所述气密封圈 13 没有受到所述空气压缩机充入的压缩 空气挤压时的平衡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动闸板阀的工作过程为 :
         初始状态时, 所述闸板阀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闸板 9 插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对所述 落料空腔 17 进行完全隔断, 所述气密封圈 13 在所述气密封槽 12 内的压缩空气的挤压作用 下紧密抵触在所述闸板 9 上, 增强了所述闸板阀的密封效果, 开启所述闸板阀时, 所述气密 封进气口 14 连接的空气压缩机对所述气密封槽 12 内的气室进行排气泄压, 消除对所述密 封圈的挤压作用, 所述密封圈离开所述闸板 9, 与所述闸板 9 之间产生缝隙, 同时所述外接 气源将气体压入所述缸体 1, 推动所述活塞向远离阀体 5 的方向移动, 并通过所述拉杆 8 带 动所述闸板 9 移动, 开启所述闸板阀 ;
         闸板阀开启后, 在给所述闸板阀关闭信号前, 压缩空气通过与吹扫进气口相连接 的空气压缩机, 喷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 ; 在所述闸板腔 16 内, 沿气流的流动方向, 从第一侧壁 1111 上的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的进气到达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处、 第一吹扫进气口 111 的 进气到达第二吹扫进气口 112 处、 第二吹扫进气口 112 的进气到达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处, 第三吹扫进气口 113 的进气再次回到第一侧壁 1111 上, 与从所述第四吹扫进气口 114 喷出 的气流相交, 从而对所述气密封圈 13 所在区域进行清扫, 保证闸板腔 16 内部不存物料。 落料结束之后, 通过所述动力介质进出口 2 对所述气缸进行排气泄压, 所述活塞 3 在所述偏压力部件 4 的拉动作用下向着朝向阀体 5 的方向移动, 并通过所述拉杆 8 带动所 述闸板 9 移动进入所述闸板腔 16 内, 关闭所述闸板阀。
         当所述闸板回复到初始状态后, 所述气密封槽 12 上的气密封进气口 14 连接的空 气压缩机向所述气密封槽 12 的气室内充入压缩空气, 挤压所述气密封圈 13 向所述闸板 9 移动, 使所述密封圈紧密抵触在所述闸板 9 上, 对所述闸板 9 进行挤压限位, 确保所述闸板 阀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等所述闸板阀完全关闭后关闭吹扫进气口的压缩空气。
         实施例 3
         如图 5 所示是本发明所述设置有刮除装置的闸板阀的结构图, 在该实施例中, 其 在前述实施例 1 或实施例 2 的结构基础上, 在所述闸板阀的一侧开设有可嵌入刮除装置的 凹槽 ; 本实施例中选择设置所述凹槽为圆环形槽 ; 所述刮除装置和所述闸板 9 的一侧壁相 接触, 在这里, 所述闸板 9 的一侧壁是指所述闸板阀朝向所述进料口 6 的一侧 ;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刮除装置选择设置为密封条 1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动闸板阀在工作时, 所述密封条 15 在与所述闸板 9 相对抵触 滑动的过程中, 会刮落所述闸板 9 上的物料颗粒, 避免所述物料颗粒随所述闸板 9 进入所述 阀体 5 内部。
         以上所述, 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所属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 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关 键  词:
    气动 闸板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气动闸板阀.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8067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