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及其制作方法.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1278462
  • 上传时间:2018-04-12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361.2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03917.9

    申请日:

    2008.04.11

    公开号:

    CN101285237A

    公开日:

    2008.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00(2006.01); D04B1/14(2006.01); D02G3/04(2006.01); D06P3/85(2006.01); D06P1/38(2006.01)

    主分类号:

    D04B1/00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赖军; 漆小瑾; 李宁; 胡静; 雷宝玉; 黄小云; 吴玉峰

    地址:

    100088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北大街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德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及其制作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纺而成:摩黛尔30%,棉70%。编织时针槽:棉毛配置;第1路,上、下针均高板成圈,第2路,上、下针均低板成圈,第3路,下针全成圈,上针浮线,第4路,上针全成圈,下针浮线;进纱方式:每路进J40SM30/C70一种纱线,4路一循环的空气层组织结构;再通过染整和后处理工艺。本发明编织时正反面中间采用悬浮线交错连接,形成一个个小空气层结构,同时悬浮线如絮片增加保暖度;同时面料纹路清晰、柔软、强力好;具有贴肤、柔软舒适的感觉,还保持了色泽艳丽的优点;该面料层与层之间结合牢固,不会产生钩丝和起球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用紧密纺技术混纺而成:
    Modal    30%;棉    70%。

    2、
      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织时正反面中间采用形成一个个小空气层结构的悬浮线交错连接;编织方法如下:
    机器级别    24G双面机
    筒径        170CM
    三角配置方法:
    路数:    1    2    3    4
    上▲:    -    ∨   -    ∨
              ∨   -    -    ∨
    下▲      ∧   -    ∧   -
              -    ∧   ∧   -
    针槽:棉毛配置;
    第1路,上、下针均高板成圈,
    第2路,上、下针均低板成圈,
    第3路,下针全成圈,上针浮线,
    第4路,上针全成圈,下针浮线;
    进纱方式:每路进J40SM30/C70一种纱线,4路一循环的空气层组织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染整工艺步骤如下:
    入布→在60℃的条件下染色60~80分钟→取样→冷洗→热洗→皂洗→冷洗→柔软剂处理→后整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浴比为1∶10~14的条件下,下述各染料和助剂相对于织物重的百分比是:
    雷马素红3BS     0.1~0.2%,
    雷马素黄3RS     0.27~0.35%,
    活性深兰FBN     0.38~0.45%,
    纯碱            6.8~7.5%,
    元明粉          20~30%,
    冰醋酸          0.3~0.7%,
    皂粉            0.05~0.1%,
    柔软剂          1.5~2.2%。

    说明书

    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织内衣由于其具有柔软、舒适的特性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经过人们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针织内衣的发展已由单一的穿着性向舒适性、功能性、环保型方向发展。
    空气层组织针织面料是一种保暖性针织面料,这种面料保温性好,隔水隔油,利于清洗。
    纯棉小空气层针织面料与相同组织的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相比,强力低、保型性差,呆板,舒适度不够,色泽不艳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该面料手感柔软、光洁度好,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暖性和挺括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力。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它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采用紧密纺技术混纺而成:
    Modal    30%,棉    70%。
    该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既环保又节能,纺纱采用紧密纺技术。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重量百分比为30%Modal和70%棉的原料采用紧密纺技术混纺成纱线;
    2)编织
    编织时正反面中间采用悬浮线交错连接,形成一个个小空气层结构,储存空气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通过调整处在织物中间的悬浮纱线的长度达到如同絮片层的效果,增加保暖度;编织方法如下:
    机器级别     24G双面机
    筒径         170CM
    三角配置方法:
    路数:    1    2    3    4
    上▲:    -    ∨   -    ∨
              ∨   -    -    ∨
    下▲      ∧   -    ∧   -
              -    ∧   ∧   -
    针槽:棉毛配置;
    第1路,上、下针均高板成圈,
    第2路,上、下针均低板成圈,
    第3路,下针全成圈,上针浮线,
    第4路,上针全成圈,下针浮线;
    进纱方式:每路进J40SM30/C70一种纱线,4路一循环的空气层组织结构;编织成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所述J40SM30/C70是指精梳40sModal30%/棉70%。
    制得的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参数为:幅度:170Cm;强力:470N;干重:217.8G/M2;缩水(直向/横向):1.5/3.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染整工艺,由于面料的原料成份包含有湿模量较高、光泽艳丽的Modal和天然棉纤维,染色的繁杂过程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料的手感和质地,并且会造成大量染色残液的排放;这一方面会对能源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染整工艺为节能型短流程染色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减少了现有染整工艺中的漂底和烘干步骤,本发明的染整工艺步骤如下:
    入布→在60℃的条件下染色60~80分钟→取样→冷洗→热洗→皂洗→冷洗→柔软剂处理→后整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由于Modal纤维属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它与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大致相同,都可以用活性染料染色,但是,它们的上染的色量和颜色的明亮度有所不同,所以,在该面料的染色过程中,为了保证面料色泽的一致性、以及染色的内在质量,必须在国内外的活性染料生产商中的产品中,筛选出覆盖性能好、染色配伍性能优异的实用性染料;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采用dystar生产的中温型雷马素系列活性染料。
    在浴比为1∶10~14的条件下,下述各染料和助剂相对于织物重的百分比是:
    雷马素红3BS    0.1~0.2%
    雷马素黄3RS    0.27~0.35%
    活性深兰FBN    0.38~0.45%
    纯碱           6.8~7.5%
    元明粉    20~30%
    冰醋酸    0.3~0.7%
    皂粉      0.05~0.1%
    柔软剂    1.5~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面料采用紧密纺纺纱技术将Modal与棉两种生态原料混纺;编织时正反面中间采用悬浮线交错连接,形成一个个小空气层结构,同时悬浮线如同絮片增加保暖度;织制的面料纹路清晰、柔软、强力好;染整加工时采用特殊的节能型短流程染色工艺路线生态染整技术,面料不但具有贴肤、柔软舒适的感觉,还保持了色泽艳丽的优点;该面料层与层之间结合牢固,不会产生钩丝和起球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它是由重量百分比为30%Modal和70%棉的原料混纺而成;编织时正反面中间采用悬浮线交错连接,形成一个个小空气层结构,储存空气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通过调整处在织物中间的悬浮纱线的长度达到如同絮片层的效果,增加保暖度;编织方法如下:
    1)编织
    机器级别    24G双面机
    筒径        170CM
    三角配置方法:
    路数:    1    2    3    4
    上▲:    -    ∨   -    ∨
              ∨   -    -    ∨
    下▲      ∧   -    ∧   -
              -    ∧   ∧   -
    针槽:棉毛配置;
    第1路,上、下针均高板成圈,
    第2路,上、下针均低板成圈,
    第3路,下针全成圈,上针浮线,
    第4路,上针全成圈,下针浮线;
    进纱方式:每路进J40SM30/C70一种纱线,4路一循环的空气层组织结构。
    制得的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参数为:幅度:170Cm强力:470N  干重:217.8G/M2缩水(直向/横向):1.5/3.2;
    2)染整工艺,由于面料的原料成份包含有湿模量较高、光泽艳丽的Modal和天然棉纤维,染色的繁杂过程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面料的手感和质地,并且会造成大量染色残液的排放;一方面会对能源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染整工艺为:节能型短流程染色工艺路线,其步骤如下:
    入布→在60℃的条件下染色60分钟→取样→冷洗→热洗→皂洗→冷洗→柔软剂处理→后整理。
    由于Modal纤维属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它与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大致相同,都可以用活性染料染色,但是,它们的上染得色量和颜色的明亮度有所不同,所以,在该面料的染色过程中,为了保证面料色泽的一致性、以及染色的内在质量,采用dystar生产的中温型雷马素系列活性染料。
    在浴比为1∶10的条件下,下述各染料和助剂相对于织物重的百分比是:
    雷马素红3BS     0.1%
    雷马素黄3RS     0.27%
    活性深兰FBN     0.38%
    纯碱            6.8%
    元明粉          20%
    冰醋酸          0.3%
    皂粉            0.05%
    柔软剂          1.5%。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它是由重量百分比为30%Modal和70%棉的原料混纺而成;编织方法如下:
    1)编织
    机器级别    24G双面机
    筒径        170CM
    三角配置方法:
    路数:    1    2    3    4
    上▲:    -    ∨   -    ∨
              ∨   -    -    ∨
    下▲      ∧   -    ∧   -
              -    ∧   ∧   -
    针槽:棉毛配置;
    第1路,上、下针均高板成圈,
    第2路,上、下针均低板成圈,
    第3路,下针全成圈,上针浮线,
    第4路,上针全成圈,下针浮线;
    进纱方式:每路进J40SM30/C70一种纱线,4路一循环的空气层组织结构。
    制得的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参数为:幅度:170Cm;强力:470N;干重:217.8G/M2;缩水(直向/横向):1.5/3.2;
    2)染整工艺步骤如下:
    入布→在60℃的条件下染色70分钟→取样→冷洗→热洗→皂洗→冷洗→柔软剂处理→后整理。
    在浴比为1∶12的条件下,下述各染料和助剂相对于织物重的百分比是:
    雷马素红3BS     0.2%
    雷马素黄3RS     0.35%
    活性深兰FBN     0.45%
    纯碱      7.5%
    元明粉    30%
    冰醋酸    0.7%
    皂粉      0.1%
    柔软剂    2.2%。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它是由重量百分比为30%Modal和70%棉的原料混纺而成;编织方法如下:
    1)编织
    机器级别    24G双面机
    筒径        170CM
    三角配置方法:
    路数:    1    2    3    4
    上▲:    -    ∨   -    ∨
              ∨   -    -    ∨
    下▲      ∧   -    ∧   -
              -    ∧   ∧   -
    针槽:棉毛配置;
    第1路,上、下针均高板成圈,
    第2路,上、下针均低板成圈,
    第3路,下针全成圈,上针浮线,
    第4路,上针全成圈,下针浮线;
    进纱方式:每路进J40SM30/C70一种纱线,4路一循环的空气层组织结构。
    制得的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参数为:幅度:170Cm;强力:470N;干重:217.8G/M2;缩水(直向/横向):1.5/3.2;
    2)染整工艺步骤如下:
    入布→在60℃的条件下染色80分钟→取样→冷洗→热洗→皂洗→冷洗→柔软剂处理→后整理;
    在浴比为1∶14的条件下,下述各染料和助剂相对于织物重的百分比是:
    雷马素红3BS     0.15%
    雷马素黄3RS     0.3%
    活性深兰FBN     0.42%
    纯碱            7.1%
    元明粉          25%
    冰醋酸          0.5%
    皂粉            0.07%
    柔软剂          1.9%。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关 键  词:
    一种 生态 悬浮 式小空 气层 双面 及其 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及其制作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7846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