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模组.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2501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2501ACN102032501A21申请号200910178812422申请日20090925F21S8/00200601F21V19/00200601F21V5/00200601F21V17/00200601G02F1/13357200601F21Y103/0020060171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72发明人魏肇治徐理智傅世泽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代理人寿宁张华辉54发明名称背光模组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底座、多个灯管、至少一固定模组。
2、以及光学板。固定模组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具有配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基座与配置于第一基座上且分别夹持灯管的其中之二的两第一灯管夹持部。两第一灯管夹持部沿着一垂直于灯管延伸的方向的第一轴线排列。第二固定件具有配置于底座上的第二基座与配置于第二基座上且分别夹持灯管其中之二的两第二灯管夹持部。两第二灯管夹持部沿着一垂直于灯管的延伸的方向的第二轴线排列。第二轴线平行第一轴线且相距一距离,两第一灯管夹持部夹持的灯管其中之一位于两第二灯管夹持部所夹持的两灯管之间。光学板配置于底座上且位于灯管之上。上述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较佳。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
3、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032504A1/1页2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多个灯管,配置于该底座上且实质上平行排列,各个灯管沿着一方向延伸;至少一固定模组,包括一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基座与两第一灯管夹持部,该第一基座配置于该底座上,上述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配置于该第一基座上且分别夹持上述这些灯管的其中之二,上述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沿着一第一轴线排列,该第一轴线实质上垂直于该方向;以及一第二固定件,具有一第二基座与两第二灯管夹持部,该第二基座配置于该底座上且邻近该第一基座,上述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配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分别夹持上述这些灯管的其中之二,上述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沿着。
4、一第二轴线排列,该第二轴线平行该第一轴线且相距一距离,上述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所夹持的上述这些灯管的其中之一位于上述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所夹持的上述这些灯管之间;以及一光学板,配置于该底座上且位于该多个灯管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件更具有一第一支撑部,配置于该第一基座上且支撑该光学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件更具有一第二支撑部,配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支撑该光学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板为一扩散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反射片,配置于该底座上,上述这些灯管与该固定模组配置于该。
5、反射片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座接触该第一基座。权利要求书CN102032501ACN102032504A1/3页3背光模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一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S,LCDS发展迅速,体积重量越来越轻便化而功能及显示效果逐步提升,在各种领域得到的广泛的应用。由于液晶显示面板自身并不能直接发出光线,因此液晶显示器中需要使用专门的背光模组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0003背光模组分为侧边式与直下式两种。在侧边式背光模组中,光源例如一灯管配置在导光板的一侧面。
6、,光源发出的光线从该侧面入射导光板。为了提升光线利用效率还可在光源周围设置反射罩用以反射向背离导光板方向散射的光线至导光板内。侧边式背光模组具有较低的厚度。然而由于侧边式背光模组的灯管数目较少使得侧边式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较低,所以侧边式背光模组通常仅适合应用于小尺寸应用,例如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的显示器中。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光源直接设置于一扩散板的底部,其发出光线经扩散板后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使用。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管数目较多使得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较高,因此适合应用在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中。0004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多根灯管通常相互平行设置,而且为了固定支撑灯管,通常还要采用专门的固定座进。
7、行固定。请参考图1,其为一种常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直下式背光模块100包括一底座10、多个灯管11、多个固定结构12图1仅示意地绘示一个与一扩散板未绘示。这些灯管11配置于底座10上,扩散板配置于这些灯管11上。各个固定结构12包括一灯管固定座121、多个形成在灯管固定座121上的灯管夹爪122与一形成在灯管固定座121上支撑部123。每个灯管夹爪122夹持一相应的灯管11,且各个固定结构12的这些灯管夹爪122位于一轴线124上。各个轴线124与各个灯管11的延伸方向垂直。各个固定结构12的支撑部123支撑扩散板。0005由于直下式背光模块100轻薄化的需要,所以各个灯管11与扩散板。
8、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然而,当各个灯管11与扩散板之间距离过于靠近时,亮度衰退的现象将发生于扩散板之对应于这些灯管夹爪122的区域,使得扩散板上会显现黑色直线暗影的缺陷,导致直下式背光模块100的出光均匀性变差。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光更加均匀的背光模组。0007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8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底座、多个灯管、至少一固定模组以及一光学板。这些灯管配置于底座上且实质上平行排列,各个灯管沿着一方向延伸。固定模组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与一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基座与两第一灯管夹持部。第一基座配置于底座上,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配。
9、置于第一基座上且分别夹持这些灯管的其中之二。这些第一灯说明书CN102032501ACN102032504A2/3页4管夹持部沿着一第一轴线排列,第一轴线实质上垂直于各个灯管的延伸方向。第二固定件具有一第二基座与两第二灯管夹持部。第二基座配置于底座上且邻近第一基座,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配置于第二基座上且分别夹持这些灯管的其中之二。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沿着一第二轴线排列,第二轴线平行第一轴线且相距一距离。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所夹持的这些灯管的其中之一位于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所夹持的这些灯管之间。光学板配置于底座上且位于这些灯管之上。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更具有一第一支撑部,配置于第一基座上且。
10、支撑光学板。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更具有一第二支撑部,配置于第二基座上且支撑光学板。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板为一扩散板。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片,配置于底座上,这些灯管与固定模组配置于反射片上。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座接触第一基座。0014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各个固定模组具有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的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与第二固定件的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分别位于两相互平行且间隔一段距离的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上,且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所夹持的两根灯管的其中之一位于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所夹持的两根灯管之间。因此,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
11、出光的均匀性可较不受到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与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的影响而降低。换言之,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出光的均匀性较佳。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16图1为一种常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0018图3为图2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12、,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0020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2,背光模组200包括底座20、多个灯管21、多个固定模组22、光学板23与一反射片26。0021反射片26配置于底座20上。这些灯管21设置在底座20上而位于反射片上方且这些灯管21实质上相互平行排列。各灯管21沿一方向211延伸。本实施例当中各个灯管21可为一冷阴极荧光灯COLDCATHODFLUORESCENTLAMP,CCFFL。0022图3为图2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请参阅图2与图3,各个固定模组22包括第说明书CN102032501ACN。
13、102032504A3/3页5一固定件24及第二固定件25。各个固定模组22的第一固定件24具有一第一基座241、两个第一灯管夹持部242与一第一支撑部243。各个固定模组22中,第一基座241配置于底座20上且固定于反射片26上。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242配置于第一基座241上且分别夹持两个灯管21,并且第一支撑部243配置于第一基座241上。各个固定模组22的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241沿着一第一轴线244排列,第一轴线244实质上垂直于各个灯管21的延伸的方向211。0023各个固定模组22的第二固定件25具有一第二基座251、两第二灯管夹持部252与一第二支撑部253。各个固定模组22中,第。
14、二基座251配置于底座20上且固定于反射片26上,并且第二基座251邻近第一基座241。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252配置于第二基座251上且分别夹持两根灯管21,并且第二支撑部253配置于第二基座251上。各个固定模块22的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252沿着一第二轴线254排列。各个固定模块22中,第二轴线254平行第一轴线244且相距一距离D1。0024各个固定模块22中,第一基座241与第二基座251可相互接触。各个固定模块22中,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242所夹持的两根灯管21的其中之一位于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252所夹持的两根灯管21之间。0025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包括多个固定模组22例如四个固。
15、定模组22。每个固定模组22夹持4根灯管,四个固定模组22将多根灯管21分成四组,每组四根。为了使这些固定模组22对背光模组200运作时的出光影响降低,这些固定模组22在各个灯管21的延伸的方向211上依次间隔一段距离,其可以等间距设置,但不以此为限。0026光学板23可为一扩散板,其配置于底座20上且位于灯管21之上。这些第一支撑部243与这些第二支撑部253支撑光学板23,使得光学板23与各个灯管21之间维持一恰当距离。0027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的各个固定模组22具有第一固定件24与第二固定件25,第一固定件24的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242与第二固定件25的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252分别。
16、位于两相互平行且间隔一段距离的第一轴线244与第二轴线254上,且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242所夹持的两根灯管21的其中之一位于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252所夹持的两根灯管21之间。因此,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出光的均匀性可较不受到这些第一灯管夹持部242与这些第二灯管夹持部252的影响而降低。换言之,与习知技术相较,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00出光的均匀性较佳。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2032501ACN102032504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32501ACN102032504A2/2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325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