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固定件输送装置以及使用该输送装置的液体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固定件输送装置以及具备上述输送装置的液体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在液体固定装置的固定部内用于吸引保持记录媒介的技术。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液体固定装置,例如在输送记录媒介的喷墨式打印机中,例如在记录媒介上记录如同β图像等那样喷出许多墨粒的图像的情况下,该记录媒介吸收许多墨水后膨胀成波纹状,即,存在发生所谓波皱现象,该波皱发生后,记录媒介上浮,记录媒介和记录头的间隔(纸张间隔)变得狭小并由于墨粒飞溅距离散乱而产生记录斑驳,或者记录媒介与记录头接触而有受污染的不良状况。
近年来的主要提案有,在记录媒介的输送面上,形成具有吸引孔的凹凸状导向部,并通过在凸部上设置的多个吸引(贯通)孔,用吸引泵等吸引记录媒介的装置(参考特开平11-208045号公报)。这就是,作为消除由上述波皱所至上浮的机构,通过凸条的上面以及凹部的吸引孔,在台板等处将记录媒介吸引乃至吸附,防止记录媒介上浮地装置。
然而,在于输送面上的凹凸部上开设吸引孔进行吸引的构造中,在记录部内只能吸引在整个记录媒介上所发生波皱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吸引力弱小,故很难防止记录媒介上浮。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课题是在液体固定装置上抑制由被固定件波皱所至的上浮,可以设定适当的纸张间隔,从而可以获得被固定件的高画质记录。
为达到上述课题的目的,本发明之1的被固定件输送装置,具备在被固定件输送面上保持吸引被固定件的吸引部件,和将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上从上述吸引部件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上述被固定件的被固定件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上沿主扫描方向形成多个比周围凹入的凹部,同时在上述凹入处形成凹部内吸引孔,并且在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的上的至少在主扫描方向的上述凹入处之间形成凹部外吸引孔。
通过吸引部件的吸力,从与固定面相反的面上的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保持吸引被固定件。被固定件通过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上的凹部外的吸引孔而被吸附,然后,在被固定件上发生波皱的下底部落到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上的凹部中,通过凹部底部的吸引孔成为密闭空间状态,进而以负压吸引、吸附。即,通过凹部在副扫描方向上被隔开而形成密闭空间,并可提高被固定件和上述凹部的密闭率,所以使被固定件紧密接触在被固定件输送面上。
由此,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被固定件输送装置,能够沿吸引部件形状的样子矫正在被固定件上发生的波皱,由于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被固定件上由发生的波皱所至的被固定件上浮,所以能够设置适当的纸张间隔,从而可以得到向被固定件的高图质的记录。
本发明之2的被固定件输送装置,上述凹部具有从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朝向该凹部的底部下降的斜面,在吸收墨水时,在上述被固定件上形成沿发生的波皱的弯曲形状,由于提高了凹部和上述被固定件之间的密闭率,吸引效果变高,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由波皱所至的被固定件上浮。
本发明之3的被固定件输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斜面上具有吸引孔,被固定件与斜面接触而具有使吸引效果增加的效果,所以能够进而有效地防止由波皱所至的被固定件上浮。
本发明之4的被固定件输送装置,其特征为,将上述凹部在副扫描方向上至少具有一个比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低的隆起部(隔离壁)。由此,输送在上述凹部上所吸引、吸附的上述被固定件,在经过上述隆起部上空时,不妨碍上述被固定件的输送,而且防止上述被固定件的上浮,进一步具有得到强吸引力的作用和效果。
本发明之5的被固定件输送装置,其特征为,将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的上述凹部形成为曲面,在上述被固定件上以沿发生波皱形状可提高凹部和被固定件之间的密闭率,所以吸引效果变高。
本发明之6的被固定件输送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被固定件输送面上的上述吸引孔,将孔的边缘上的至少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形成倒角,具有不妨碍上述被固定件的输送的作用和效果。
本发明之7的液体固定装置,其特征为,具备被固定件输送装置。根据本发明之7所述的液体固定装置,能够得到由上述的本发明之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明的作用和效果。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主要部分构成图,(a)为俯视图,(b)为其b-b线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作为对照例子的以往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图。
图6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图。
图7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图。
图8是表示第6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概略图,(a)为俯视图,(b)在b-b线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一实施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一实施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其他实施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2是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其他实施例的概略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输送以液体固定的记录媒介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各实施例。
首先,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主要构成图,(a)、(b)分别是其俯视图和剖面图。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引部件100被形成为由上段的吸引部101和下段的吸引力发生部104构成的上下2段的中空箱状。吸引部101如图1(a)、(b)所示,具有形成在内部的减压室102,和在记录媒介的输送面107上分别形成有略呈矩形凹部的多个吸引室106,和使这些吸引室106与每个减压室102连通的多个吸引孔32。然后,把相当于以前吸引构造上的吸引孔的记录媒介的输送面与减压室102连通的吸引孔31设置在主扫描方向(图中的D方向)的凹部与凹部之间、即每个相邻的吸引室106之间。吸引力发生部104具有通过连通孔111与吸引部101的减压室102连通、并在内部设置有离心风扇的泵112。另外,还可以在输送面107上的副扫描方向(图中的E方向)同样形成吸引室106、吸引孔32以及吸引孔31。
其结果,首先作为基本构造,除了相当于以前吸引构造上的吸引孔的吸引孔31之外,还在吸引室106处形成有吸引孔32,并且通过小口径贯通孔形成吸引孔32。然后在记录时,对于记录媒介所发生的波皱,在吸引室106以及吸引孔32处吸引、吸附波皱的下部并且在吸引孔31处可以吸引、吸附波皱的上部,能够发挥更大的吸引力。即,吸引室106通过吸附记录媒介,在其周围的输送面107上密布该记录媒介,由此成为密闭空间,通过其密闭空间的负压,对记录媒介发生大的吸引力。
下面继续参考图2至图6,阐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其他实施例的吸引部件100的基本构造因为和上述的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故在同样部分处赋予同样参考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针对其他实施例的吸引部件100的作用效果,继续比较上述的第1实施例以及以前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2是作为比较例,表示以前例子的吸引部件100的作用效果的图;图3是作为比较列表示第1实施例的吸引部件100的作用效果的图;图4至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吸引部件100的作用效果的图。
首先,对于以前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吸引力被表为ΔP·A1(ΔP=P0-P)。这里,ΔP表示发生的负压,A1表示吸引室的面积,P0表示外部压力(这里指大气压),P表示吸引孔的静压。ΔP,虽然和第1以及其他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相同,但是为了使面对吸引孔31的记录媒介的面的面积(截面积)A1为最小而吸引力变小。
然后,记录媒介10,在吸收过浓图像等多量的墨水时,如图2所示,记录媒介10,在吸引孔31的上部被吸引、吸附的吸引孔31以外部分和记录媒介10之间,由于向下压的吸引力弱,结果上浮很多,无法进而有效地防止由波皱所至的媒体上浮。
下面,对于第1实施例的吸引部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主扫描方向(图中的E方向),在相邻的吸引孔31之间形成比周围更低凹陷的吸引室106,在吸引室106处形成吸引孔32。进一步将这些吸引室106、吸引孔32、吸引孔31也大致同样地配置在副扫描线方向(图中的D方向)上多个。该吸引室106部的吸引力被表为ΔP·A2(ΔP=P0-P)。这里,A2是吸引室106部的面积。ΔP=P0-P虽然是与以前以及其他实施例的吸引部件100相同,但是由于面对记录媒介10面的面积(截面积)A2变得比以前例的大,所以吸引室106的吸引力也变大。
然后,当记录媒介10被送到输送面107上时,首先用输送面107上的吸引孔31吸引。接着,在吸收过浓图像等、多量的墨水时,由于记录媒介10在吸引孔31被吸引、吸附,故所发生的波皱落入吸引室106。由于记录媒介10向下落入、在成为密闭空间的吸引室106进一步通过其负压被强力吸附,作为结果波皱的上部未上浮,并且波皱的形状被矫正为沿着吸引部件形状的效果。由此,由于将吸引部件的形状做小,所以可以将波皱的波纹本身明显缩小。确认了吸引孔31以及吸引孔32的形状即便用近似圆、多角形也有效果。另外,吸引室106内的吸引孔32也可以形成多个。
接着,对图4至图8所示的第2至第6实施例的吸引部件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与第1实施例同样,虽然形成有比周围凹陷的近似矩形的凹部,但是如图那样用向凹陷底部下降斜面上形成该吸引室106的侧面。然后,记录媒介10,在吸收过浓图像等多量的墨水时,如图4所示,与第1实施例同样,在输送面107上的空间部分用比吸引室106弱的吸引力进行吸引,所产生的波皱,通过记录媒介10向下落入、在成为密闭空间的吸引室106处进而通过其负压被强力吸附,得到了波皱的形状被矫正成沿吸引部件100形状的效果。这里,通过将吸引室106的侧面做成上述斜面,沿波皱的形状提高了记录媒介10和吸引部件100的密闭率,具有吸引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的效果。
如图5所示,对于被形成为平坦的输送面107,在副扫描方向E上连续形成的吸引室106之间的隔离壁119,比输送面107形成得低。由此,当紧贴着输送面107、吸引室106的记录媒介10被输送向副扫描方向E时,不会妨碍其输送,并且防止从输送面107的浮动,可以得到所谓提高记录媒介10和吸引部件100密闭率的作用和效果。
如图6所示,与第1实施例同样,把上述凹陷的吸引室106的侧面形成为斜面,而且在其斜面上形成吸引孔33。然后,当记录媒介10吸收过浓图像等多量的墨水时,如图6所示,记录媒介10与第1实施例同样,由于在吸引室106的上部被吸引、吸附,波皱变得容易降到吸引室106中。然后,在斜面上所形成的吸引孔33辅助性地吸引波皱,将波皱导向吸引室106底面的吸引孔32处。所以,波皱的上部不会上浮,而且波皱的形状被矫正成沿吸引部件100形状的样子。
如图7所示,与第1实施例相同,虽在输送面107处形成凹陷的吸引室106,但把该凹陷连续形成为凹曲面。该凹陷具有与在记录媒介10上发生的波皱的类似形状,由于形成与波皱类似的形状,如图7所示,提高了向记录媒介10的吸引部件100的紧贴率,具有波皱不会上浮的作用和效果。
图8是吸引孔31的输送面107上的形状的示意图,(a)是其俯视图,(b)是截面图。如图8所示,在凹陷外吸引孔31的边缘中,以对记录媒介输送方向的副扫描方向E下游的表面实行倒角,当记录媒介通过输送面107的吸引孔31上方时,不会挂住记录媒介的前端而得到输送的作用效果。另外,在吸引室106内的吸引孔32中,也同样地以形成倒角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图9表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一实施例的概略俯视图,图10表示其立体图。
如图9所示,该喷墨式打印机基本上具有以下结构,把倾斜地装入在打印机本体200上的自动给纸(ASF)单元202被打印纸箱212中收纳的记录用纸10`、通过在记录时沿输送方向D输送的记录媒介输送装置50、向由记录头18以及位于在该记录头18下方的吸引部件100构成的记录部14送入,并且将记录后的记录用纸10`排到打印机本体200之外。但是,在打印机本体200的背面侧形成有未图示的手动给纸口204(参考图10),从该手动给纸口204也可将被插入给纸的记录用纸10`,同样地通过在记录时记录媒介输送装置50,向记录部14送入,并且将记录后的记录用纸10`排到打印机本体200之外。还有,作为记录用纸10`还可以使用喷墨式打印机专用纸、普通纸,以及OHP胶片、绘图纸、明信片等。
记录媒介输送装置50,具有在记录时保持吸引记录用纸10`的吸引部件100,和将记录用纸10`从吸引部件100上游侧输送到下游侧的记录媒介输送单元。
记录媒介输送单元,具有将被收入在打印纸箱212中的记录用纸10`按单页抽出并送出的供纸辊221,和将记录用纸10`送入记录头18以及吸引部件100之间的送纸辊12和其从动辊12a,和将记录后的记录用纸10`排向记录部14之外的排出辊16和作为其从动辊的带齿辊16a。另外,在图10中,带箭头的线L表示通过记录媒介输送装置50而被输送的记录用纸10`的输送路径。
记录头18被安装在平行于沿与记录用纸10`的输送方向E(送纸方向或者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D(主扫描方向)所设置的导向辊51上可以滑动地被支撑的台架230上,该台架230,由通过台架驱动电机40驱动的同步皮带在导向辊51上滑动。然后,记录头18按颜色具有例如由96个等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由可装卸地安装在台架230上的墨盒233,将按颜色供给的墨水对应印刷数据从上述多个喷嘴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极小的颗粒向记录用纸10`上喷出。
吸引部件100夹住记录用纸10`的输送路径L被配置在与记录头18对面的位置上,并形成为由上段的吸引部101和下段的吸引力发生部104构成的上下2段结构的中空箱状。吸引部101如图10所示,具有在内部形成的减压室102,和在记录用纸10`的输送面107上分别作为类似矩形凹陷而形成的多个吸引室106(截面积S3),和使这些吸引室106分别与减压室102连通、并朝向上下方向的多个吸引孔32(截面积S1)。在本实施例中,吸引室106被形成为对着记录用纸10`的吸引面的面积S3比吸引孔32的截面积S1大。吸引力发生部104通过连通孔111与吸引部101的减压室102连通,并具有在内部具备离心风扇的离心泵112。泵112以通过连通孔111连通减压室102的状态被安装在减压室102的下方规定位置上,离心风扇在记录时工作。在该实施例中,吸引部件100的泵112处于经常运转状态,泵112的吸气力通过连通孔111以及减压室102,对吸引孔32和吸引室106,然后对吸引孔31进行作用而成为吸气吸引状态。
然后,当通过未图示的主计算机等输入对于收在打印纸箱212中的记录用纸10`的记录命令时,ASF单元202的给纸辊221旋转驱动,将收在打印纸箱212中的记录用纸10`按页抽出并送出,进而送纸辊12等通过步进电机等的旋转驱动力进行旋转驱动,为将记录用纸10`送入记录头18和吸引部件100之间而进行输送。
接着,被送入记录部14内的记录用纸10`被吸引、吸附在吸引部件100的记录媒介输送面107上,在保持密接状态下进行输送。与此同时,记录头18一边使记录用纸10`在主扫描方向(图中的D方向)上移动,一边对记录用纸10`喷出墨水粒,进行图像记录。在该图像记录结束后的记录用纸10`,通过排纸辊16和作为从动辊的带齿辊16a等,从记录部14送出后,或者通过吸引部件100的移动从记录部14送出后,向打印机外部排出。此时,由于如上述的记录纸10`不会因波皱而上浮,所以即使使用带齿辊16a,也不带受压痕迹。
作为其他实施例,通过将吸引部件100形成为向排出方向移动的构造,可以不设图9和10中的排纸辊16和带齿辊16a而能够进行排纸。在图11和12中,出示了也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其他实施例。图11是表示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概略俯视图,图12是其侧视图。另外,对于作为上述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第1实施例和说明重复部分,标有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作为记录媒介输送装置的打印机本体200,具有作为将所记录的记录用纸10`排出的机构、并可以移动的吸引排纸单元1。吸引排纸单元1由固定台21,和可移动台22,和作为减压机构、在内部备有离心风扇的泵112,和喷出喷嘴20构成,通过该吸引排纸单元1,记录用纸10`向副扫描方向E被移动、排出。
固定台21具有呈中空构造的第1减压室121,以固定在记录媒介输送装置50本体上的状态配置,在其底部配置泵112。用第1连通孔108连通泵112和第1减压室121。通过泵112的旋转,第1减压室121内的空气在以符号H所表示的箭头方向被吸气,第1减压室121内被减压。另外,在固定台21上面形成有与第1减压室121连通的第2连通孔109。
可动台22具有呈中空构造的第2减压室122,沿副扫描方向E以能够在固定台21上滑动的状态被配置。另外在可动台22的底面形成有与第2减压室122连通的第3连通孔111。进而在可动台22的上面,除了与第2减压室122连通的吸引孔31,还在吸引室106内形成吸引孔32,通过小口径贯通孔形成吸引孔32。然后,第2连通孔109和第3连通孔111以如符号I箭头所示的连通状态,在可动台上的吸引孔31、吸引孔32处以如符号J箭头所示吸引记录用纸10`,在可动台22的上面保持吸附记录用纸10`。
喷出喷嘴20形成在未图示的流路上、放出用泵112吸进空气,通过从喷出喷嘴20喷出的空气流,可将可动台22上的记录后的记录用纸10`向未图示的排纸托盘等排出。
在给纸辊221和送纸辊12之间,设置有以前技术中的公知技术的纸张检测装置63。纸张检测装置63,具有被赋予自我复原位的立姿的习性、并且以仅向记录纸输送方向转动的向记录用纸10`输送路径内突出的状态进行轴支撑的杆,当该杆前端被记录用纸10`按压时杆开始转动,所以它是具有检测记录用纸10`的结构的检测器。
记录用纸10`通过记录纸输送机构,在副扫描方向E上以规定输送量被输送。然后,在记录用纸10`的终端经过记录纸输送机构的时刻,在对记录纸未结束记录时,记录纸通过排纸装置继续在副扫描方向E上按规定输送量输送。另外,由于纸张检测装置63被设置在记录执行领域的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所以在记录纸的终端经过纸张检测装置63后,经过记录纸输送机构。从而,纸张检测装置63检测出记录纸的终端,在经过纸张检测装置63的时刻,或者经过纸张检测装置63后,在输送规定量的记录纸后开始排纸动作,这样记录纸的终端在经过记录纸输送机构时,记录纸不会变成自由状态而能够切实在排纸装置上继续进行记录纸的输送。
另外,记录媒介输送装置50没有设置与记录头18对向、并规定记录头18的面与记录用纸10`的间隔的台板,可动台22也能作为台板发挥功能。
下面说明执行在记录用纸10`上的记录、排纸。
通过由台架驱动电机40驱动的同步皮带,台架233一边沿主扫描方向D往返移动,一边交替执行对记录纸10`的喷墨动作和通过送纸辊12以及其从动辊12a的副扫描方向E的记录纸10`的输送,对记录纸10`进行记录。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泵112以时常旋转的状态持续吸引可动台22上的记录用纸10`,所以可动台22上的记录用纸10`经常被吸引孔31以及吸引孔32所吸引,被保持吸附在可动台22上。由此,记录用纸10`一边被吸引在可动台22上,一边在可动台22上滑动同时被输送,所以能够防止由波皱等所至的记录用纸10`上浮,由此,能够经常地保持记录用纸10`和记录头18的头面之间的距离一定。
记录用纸10`的终端首先经过纸张检测装置63,随后在从送纸辊12及其从动辊12a处离开的时刻,可动台22开始在副扫描方向E上移动。该时刻能够从记录用纸10`的终端经过纸张检测装置63的检测时刻和从纸张检测装置63到送纸辊12及其从动辊12a的距离来确定。然后,记录用纸10`通过可动台22继续在副扫描方向E上间歇地被输送,执行记录用纸10`的剩余记录。
记录用纸10`一边通过可动台22在副扫描方向E上被输送,一边在其终端附近执行记录。这时,在记录用纸10`的终端无空白地执行记录的情况下,在固定台11的上面所配置的墨水吸收剂19,一边吸收多余的墨水,一边执行向记录用纸10`终端的记录。由此,由于可以吸收在宽区域上的墨水,所以在向记录用纸10`终端执行无空白地记录的情况下,能够对从记录头18的所有喷嘴列喷出的墨水进行记录。这样,可以使向记录用纸10`终端实行无空白地记录时的工作量提高。
可动台22进一步移向副扫描方向E,第2连通孔109的一部分成为向外部开口的状态。由此,由于能够吸引在由记录头18执行记录区域的空气中游动着的墨水、即雾状墨水,所以可以防止通过墨水雾附着在记录用纸10`的记录面上的记录质量的降低。
结束对记录用纸10`的记录后,可动台22进而通过移向副扫描方向E,第2连通孔109和第3连通孔111的连通被切断。因此,停止从吸引孔31以及吸引孔32的吸引,记录用纸10`在可动台22的上未被保持吸附,仅呈被放置状态。接着从喷出喷嘴20对记录用纸10`将从泵112吸引的空气按符号G的箭头所示方向喷出,通过其空气压力,将可动台22上的记录用纸10`送向未图示的排纸托盘等中。然后,使可动台22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成为可以执行下次记录的状态。
另外,即使在执行记录当中也可从该喷出喷嘴20继续喷出空气,这样,由于能够使从记录面侧向可动台22推动记录用纸10`的力起作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记录用纸10`上浮。然后停止从吸引孔31以及吸引孔32的吸引,在记录用纸10`在可动台22的上处于未被保持吸引状态时刻,通过从喷出喷嘴20的喷出空气流,把记录用纸10`向未图示的排纸托盘等排出。
由此,本发明的喷墨式记录装置50由于包括具有不与记录用纸10`的记录面接触而可以排出记录用纸10`的结构的吸引排纸单元1,所以能够减少损伤记录面的记录质量的担心。
还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范围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当然那些都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在凹部外的吸引孔可得到强的吸引力,有效地防止由记录媒介的波皱所至的上浮。
另外,为能防止记录媒介的上浮,通过能够缩小纸张间隔,可以提高印刷精度,在不易发生波皱的专用纸上,能够得到非常高质量的图质。
进而,波皱的形状被矫正成沿吸引部件形状的样子,能够明显缩小波皱的波纹本身。
还有,由于使记录媒介不上浮而至少可以使其下凹,所以不用把记录媒介压向带齿辊,其结果(即便使用带齿辊),在该记录媒介上也无加压痕迹。
通过以上所述,在记录装置上抑制由记录媒介的波皱所至的上浮,可设定适当的纸张间隔,以至向记录媒介的高质量图质的记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