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球面轴承及其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232430
  • 上传时间:2018-04-07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941.4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35920.5

    申请日:

    2007.07.31

    公开号:

    CN101542141A

    公开日:

    2009.09.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C11/06; B21K1/05

    主分类号:

    F16C11/06

    申请人:

    THK株式会社

    发明人:

    西出哲弘; 诸熊昭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6.9.27 JP 262208/200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 洋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不用铸造就可将内侧部件(1)的球部(10)封入到外侧部件(2)的内部、且提高外侧部件(2)和内侧部件(1)的结合强度、实现小型化的球面轴承及其制造方法,该球面轴承包括:具有金属球部(10)的内侧部件(1);覆盖该内侧部件(1)的球部(10)并与该球部(10)滑动接触的树脂衬套(3);在该树脂衬套(3)的外侧由锻造加工成形的外侧部件(2),其不与上述内侧部件(1)接触地与上述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紧密接触,不能脱离地包覆保持该树脂衬套(3)。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金属球部(10)的内侧部件(1);覆盖该内侧部件(1)的球部(10)并与该球部(10)滑动接触的树脂衬套(3);外侧部件(2),该外侧部件(2)由锻造加工形成,与上述内侧部件(1)不接触而与上述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紧密接触,以不能脱离的方式包覆保持该树脂衬套(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衬套(3)形成为大致一定的厚度,其外周面形成为凸球面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部件(1)是在柄(11)的末端形成有上述球部(10)的球柄(1)。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柄(11)焊接在上述球部(10)上。

    5.
      一种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该球面轴承包括具有金属球部(10)的内侧部件(1)、覆盖该内侧部件(1)的球部(10)并与该球部(10)滑动接触的树脂衬套(3)、不与上述内侧部件(1)接触地以不能脱离的方式包覆保持上述树脂衬套(3)的外侧部件(2),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内侧部件(1)的球部(10)作为芯插入到模内的状态下进行注射成形,成形出覆盖该球部(10)的树脂衬套(3);
    将具有中空部(21)的金属制的原材料体(20)安放在模内,同时在上述中空部(21)内收容与上述树脂衬套(3)一体化的内侧部件(1),由锻造加工成形与上述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紧密接触的外侧部件(2);
    在完成上述锻造加工后,借助内侧部件(1)的球部(10)对覆盖该球部(10)的树脂衬套(3)进行加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锻造加工后且上述树脂衬套(3)的加热前,限制内侧部件(1)相对上述树脂衬套(3)的转动。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与树脂衬套(3)接触的一对滑动销(50、60)从上下覆盖球部(10)的球面的状态下,进行上述外侧部件(2)的锻造加工。

    说明书

    球面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面轴承,其摆动或转动运动自由地将装有成为联杆机构摆动中心的球部的内侧部件和包覆保持该内侧部件的外侧部件连结起来,主要用于机动车的稳定器联杆或转向机构的转向横拉杆端部、联合收割机的切刀驱动部等的联杆运动机构等。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这种球面轴承已知包括具有球部的内侧部件、和包覆保持该内侧部件的球部而与该内侧部件相对摆动或转动运动自由地连结的外侧部件的产品。上述外侧部件即使在对内侧部件作用负荷的情况下,也必须抵抗该负荷地以不能脱离的方式包覆保持球部。因此,在球面轴承中,利用怎样的结构将上述球部封入外侧部件的内部、且确保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的自由摆动及转动运动成为问题。
    作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球面轴承的结构之一,已知的是通过将球部作为芯子铸造外侧部件而将这样的球部直接封入到外侧部件内的结构(WO2004/092598)。对于该球面轴承,首先对成为球部的轴承用钢球用注射成形覆盖树脂衬套,将球部与树脂衬套一起放在金属模具内后,用锌合金或铝合金压铸铸造外侧部件。树脂衬套相对铸造的外侧部件烧结,使两者成一体化。另外,由于铸造的外侧部件相对内侧部件的球部紧固树脂衬套,球部相对树脂衬套的转动变沉,但在外侧部件的铸造后再加热树脂衬套时,照样维持球部和树脂衬套的接触状态,这两者的接触面压被减轻,就能以极轻的力使球部相对树脂衬套滑动接触。
    另外,作为其它的球面轴承的结构已知的是,对内侧部件的球部覆盖合成树脂制的轴承座,另外在外侧部件上设置嵌合上述轴承座的收纳部,对这样的收纳部使内侧部件的球部和轴承座一起嵌合(日本特开2000-110826、日本特开2004-278736、日本特开2002-161911)。在该结构的球面轴承中,将轴承座嵌合在外侧部件的收纳部中后,对收纳部的开口缘实施敛缝加工,防止轴承座与外侧部件脱离,将内侧部件的球部和轴承座一起封入外侧部件的收纳部中。
    专利文献1:WO2004/09259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0826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78736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161911
    但是,在这些现有的球面轴承中,在铸造了外侧部件的球面轴承中不能完全防止在铸造时发生内部缺陷,存在为了实现品质均匀化而必须检查所有产品的问题。另外,根据同样的理由,还存在不能用于如机动车的悬架部件那样的重要保安部件的问题。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110826等所公开的现有的球面轴承中,由于将覆盖球部的轴承座嵌合在外侧部件的收纳部中,同时只利用敛缝加工将上述轴承座固定在收纳部内,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即,与铸造的外侧部件封入内侧部件的球部的前述的球面轴承相比额定负荷小,对相同的负荷条件球面轴承容易大型化。另外,由于将轴承座固定在外侧部件的收纳部中,虽然在该收纳部的开口缘进行敛缝加工,但在进行该加工时,若轴承座弹性变形,则还存在轴承座相对球部的接触面压变高、内侧部件相对外侧部件的摆动或转动运动变沉的问题。因此,轴承座相对外侧部件的固定强度大多不足,从确保固定强度的观点出发也存在球面轴承容易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面轴承及其制造方法,不采用铸造就能够将内侧部件的球部封入外侧部件的内部,而且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结合强度高,可以谋求小型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球面轴承包括:具有金属球部的内侧部件,覆盖该内侧部件的球部并与该球部滑动接触的树脂衬套,在该树脂衬套的外侧由锻造加工成形、与上述内侧部件不接触、与上述树脂衬套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紧密接触、不能脱离地包覆保持该树脂衬套的外侧部件。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球面轴承中,在与内侧部件的球部滑动接触的树脂衬套的外侧通过锻造加工使外侧部件成形。具体地,由模锻成形外侧部件,在该成形时将内侧部件的球部和树脂衬套一起封入外侧部件的内部。在上述模锻中将成为外侧部件的金属制的原材料体配置在模内,通过压缩或打击该原材料体进行外侧部件的成形,原材料体在打击时在模内流动而紧贴树脂衬套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因此,成形的外侧部件和树脂衬套的间隙被完全排除,这两者紧贴成一体。由此,能将覆盖有树脂衬套的内侧部件的球部牢固地封入外侧部件的内部。
    在上述锻造加工时,上述树脂衬套存在于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球部之间,作为减轻从外侧部件作用于球部的按压力的缓冲材料起作用。假设树脂衬套在锻造加工中由外侧部件压碎而断开的话,外侧部件相对内侧部件的球部将会直接接触,在球部的球面发生损伤。因此,构成上述树脂衬套的树脂材料在压缩强度方面良好是重要的。
    作为外侧部件的材料,可以根据外侧部件所必需的机械特性适当选择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等。另外,在锻造加工由这些材料组成的原材料体时,根据外侧部件所需的表面精加工状态、机械强度、尺寸精度等可以任意选择冷锻造、温热锻造、热锻造。但在锻造加工外侧部件时,由于在原材料体的中空部内存在覆盖树脂衬套的内侧部件,所以必须在不损坏树脂衬套的性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锻造加工。
    另外,在本发明的球面轴承中,锻造加工的外侧部件和树脂衬套成为一体,内侧部件的球部相对该树脂衬套滑动接触。但是,由于外侧部件只向着球部紧固树脂衬套,所以在作用于树脂衬套和内侧部件的球部之间的摩擦力大的情况下,树脂衬套有可能相对外侧部件发生转动。因此,若从可靠防止树脂衬套相对外侧部件转动的观点出发,最好在树脂衬套的外侧设置作为止转件的突起,构成为锻造加工后的外侧部件与上述突起啮合。
    进而,上述树脂衬套只要是在外侧部件锻造加工前覆盖内侧部件的球部就可以,也可以在成形后的环状的树脂衬套嵌入球部,还可以将球部作为芯子在其外侧注射成形树脂衬套。若从排除球部的球面和树脂衬套的间隙的观点出发,后一种方法是理想的。
    进而,在锻造加工外侧部件时若从该外侧部件均匀包覆保持内侧部件的球部的观点出发,则树脂衬套形成大致一定的厚度、其外周面形成与球部的球面吻合的凸球面状的是理想的。若使树脂衬套形成这样的形状,从锻造加工的外侧部件将会对树脂衬套及内侧部件的球部作用均匀的按压力,可以可靠地排除这两者间的间隙,并可以提高内侧部件的额定负荷。
    另一方面,锻造外侧部件,在该锻造时使外侧部件紧贴树脂衬套的话,造成外侧部件向内侧部件按压树脂衬套的结果,在刚锻造出外侧部件后,球部相对树脂衬套的转动变沉,内侧部件相对外侧部件难以轻快运动。为了在外侧部件锻造加工后使内侧部件可以轻快地运动,经由内侧部件的球部加热该覆盖球部的树脂衬套的方法是有效的。由于树脂衬套包覆保持球部,与其紧密接触,所以只要加热球部,其热能就会传递给树脂衬套,树脂衬套也会被加热到某一程度的温度。此时,树脂衬套升温,只要加热到玻璃转移点Tg附近,该树脂衬套的弯曲弹性率等机械强度缓慢下降,这样,树脂衬套就容易变形为与球部的大小吻合的形状,若在该加热后树脂衬套被冷却,则外侧部件借助树脂衬套施加给球部的按压力减轻。另外,由于加热的球部膨胀,所以该球部也可以发挥扩压树脂衬套的效果,由此,球部冷却后具有树脂衬套和球部的压接状态被减轻的倾向。因此,若这样在外侧部件锻造后借助内侧部件的球部加热树脂衬套,可以使树脂衬套和球部的压接状态缓和,可以使球部相对树脂衬套顺利地转动。
    另外,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球面轴承,由于可以利用外侧部件的锻造加工使该外侧部件、树脂衬套及内侧部件的球部无间隙地接触,能完全排除球部相对外侧部件的松动,所以即使在经长期的使用中,也可以在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之间高精度地进行负荷的传递及运动的传递。最好由锻造加工成形的外侧部件在内部封入内侧部件,外侧部件、树脂衬套及内侧部件的球部无隙间地紧贴在一起,所以即使现有的球面轴承和球部的尺寸相同也可以将额定负荷设定大,对于相同的负荷条件可以谋求球面轴承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球面轴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中在球部安装了树脂衬套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中将球部及树脂衬套收容在铝合金制的原材料体中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中将球部安放在模锻的模内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中锻造保持架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中由锻造加工成形的保持架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中对被保持架包覆保持的球部焊接柄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球面轴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中在锻造外圈后加热内圈的工序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安装在球部上的树脂衬套的另一例子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球柄(内侧部件);2保持架(外侧部件);3树脂衬套;10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球面轴承。
    图1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球面轴承的第一实施方式。该球面轴承由在末端装有球部的作为内侧部件的球柄1和包覆保持该球柄1的球部10的作为外侧部件的保持架2构成,上述球柄1及保持架2自由摆动或转动运动连结在一起。
    上述球柄1通过对成为球部10的圆球度高的轴承用钢球焊接棒状的柄11而形成,在该柄11的根部形成用于固定联杆等被安装体的六角座面12。另外,在该柄11的末端形成阳螺纹13,通过在该阳螺纹13上螺合螺母,可以将被安装体夹持固定在与上述六角座面12之间。
    另外,上述保持架2通过模锻铝合金形成大致圆筒状,构成与联杆等被安装体的贯通孔嵌合使用的状态。在该保持架2中包覆保持球部10的球面并埋入环状的树脂衬套3,球柄1的球部10只与该树脂衬套3相接。树脂衬套3厚度为1mm左右,覆盖该球部10的包含赤道的大致2/3程度的球面,以使球部10不能脱离,在该树脂衬套3的内侧形成与球部10的球面大致一致的凹球面状的滑动接触面30。另外,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形成为与球部10的球面吻合的凸球面状,与保持架2紧贴而由该保持架不能转动地包覆保持着。由此,球柄1以球部10为摆动中心,相对与保持架2一体化的树脂衬套3形成可以自由摆动或转动运动的状态。
    另外,在该保持架2上朝着相反的方向形成露出球部10的一对开口部22、23,借助一个开口部22使上述柄11与球部10接合,另外,在另一个开口部23上安装盖部件24,该盖部件24的内侧形成油槽25。在这些开口部22、23的周缘和球部10之间露出上述树脂衬套3的一部分,构成保持架2的合金与球部10不直接接触。另外,各开口部22、23的周缘被树脂衬套3的端面覆盖,形成保持架2牢固地包入树脂衬套3的结构。
    在保持架2上形成的各开口部22、23的内径形成得比球柄1的球部10的直径稍小。如上所述,树脂衬套3覆盖球部10的包含赤道的大致2/3程度的球面,同时该树脂衬套3由保持架2包入,所以原本球部10就不会从保持架2脱离。但是,在相对球柄1作用过大的轴向负荷的情况下,也可以想象会造成压坏树脂衬套3而使得球部10从保持架2脱离的故障。因此,譬如形成各开口部22、23的内径比球部10的直径稍小,以使树脂衬套3即使被压坏,球部10也不脱离保持架2。
    进而,在上述保持架2的外周缘和球柄1的柄11之间安装保护密封罩4,防止尘埃或杂质等侵入球柄1的球部10和保持架2的开口部22的间隙,另外,形成收容润滑脂等润滑剂的密封袋40。在此,所述保护密封罩4的球柄1侧的端部41利用其弹性紧贴于柄11,另一方面,保持架2侧的端部42由卡止环夹入在与保持架2的外周缘之间,即使由于球柄1的摆动或转动运动也不会脱离。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球面轴承的具体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该实施例的球面轴承的保持架2如前所述,由铝合金模锻形成。在该模锻中,将成为球柄1的球部10的钢球及树脂衬套3收容在铝合金制的原材料体内部,从该状态起打击原材料体来成形保持架2。因此,首先有必要在成为球部10的轴承用钢球上安装树脂衬套3。图2是表示对钢球安装了树脂衬套3的状态的主视图。该树脂衬套3成形为具有适合球部10外径的内径的环状,以覆盖球部10的赤道的方式安装于该球部10。在该树脂衬套3中使用玻璃转移点151℃、熔点343℃的聚醚醚酮(VICTREX公司制/商品名:PEEK),形成厚度约1.0mm。
    这样的树脂衬套3通过将球部10作为芯而嵌入模内的注射成形制作,照原样装在球部。即,在将形成球部10的钢球嵌入金属模内的状态下进行合成树脂的射出成形,用一个工序进行树脂衬套3的成形和向球部10的安装。若这样进行树脂衬套3的成形,则可以省略向球部10的安装工时,另外树脂衬套3的内周面可以形成与圆度高的轴承用钢球的球面基本一致的凹球面状,可对球部10无间隙地安装该脂衬套3。
    上述树脂衬套3的形状不限于图2所示的形状,如图10所示,例如也可以在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的多处形成突起31。这样,在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上形成突起31,在下面工序中用锻造加工使保持架2成形时,树脂衬套3的突起31就会咬入保持架2,所以可卡止树脂衬套3相对保持架2的转动,能使保持架2和树脂衬套3更牢固地成为一体。
    接着,这样在成为球部10的轴承用钢球上安装完树脂衬套3后,接着模锻上述保持架2。在该模锻时,首先,准备利用模锻成形为保持架2的铝合金制的原材料体。如图3所示,该原材料体20具有中空部21形成大致圆筒状,在该中空部21内收容安装了上述树脂衬套3的球部10。上述中空部21贯通原材料体20形成,但为了在中空部21内保持球部10,卡止上述树脂衬套3的台阶部22在中空部21的内周面突出。该台阶部只与树脂衬套3接触,与球部10保持为非接触。
    另外,在图3所示例中,中空部21的内周面描绘与台阶部22连接的舒缓的圆弧,形成近似于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的形状,这是考虑了模锻时原材料体20的流动,而中空部21的形状并不限于此。
    在上述原材料体20的中空部21内若收容了球部10及树脂衬套3,将该原材料体20放在模内进行锻造加工。图4表示在模内安装了原材料体20的状态。该模由上模5及下模6构成,原材料体20安装在下模6中。另外,在上模5及下模6中设置锻造加工时预先覆盖球部10的球面的滑动销50、60,防止由锻造加工成形的保持架2与球部10的球面接触。在这些滑动销50、60的末端形成覆盖球部10的球面的凹球面,另外,通过在该凹球面的周缘上形成与上述树脂衬套3接触的平坦面,由这些滑动销50、60从上下夹入球部10及树脂衬套3,可以防止锻造加工成形的保持架2与球部10接触。
    在上述下模6中若安放了原材料体20,接着使上述滑动销50、60前出,在该原材料体20的中空部21中从上下夹持球部10及树脂衬套3(参照图4)。之后,从该状态起使上模5向下模6下降,在打击原材料体20的同时如图5所示,紧固上模5和下模6,通过模锻进行保持架2的成形。当使上模5下降打击原材料体20时,该原材料体20被压坏而扩大,充满由上模5和下模6形成的腔内,成形为保持架2的形状。此时,原材料体20在腔内流动,紧贴树脂衬套3的外周面,同时,向球部10按压树脂衬套3,完全排除成形后的保持架2、树脂衬套3及球部10的间隙。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滑动销50、60与球部10和树脂衬套3抵接,所以成形后的保持架2没有覆盖在球部10的球面上。而且,虽然从腔中溢出的原材料体20的余量在上模5及下模6的对接面上作为毛边产生,但在锻造加工结束后被切掉。
    由此,如图6所示,成形由上述铝合金包裹球部10及树脂衬套3的保持架2。这样在该锻造加工的保持架2上,在与滑动销50、60对应的部位形成开口部22、23,球部10只从这些开口部22、23露出。另外,装在球部10上的树脂衬套3成为埋入在由锻造加工成形的保持架2中的状态,牢固地固定在该保持架2上。由于上述滑动销50、60从上下夹入树脂衬套,所以锻造加工的保持架2不与球部10接触。进而,锻造加工的保持架2覆盖树脂衬套3的端面的一部分,该保持架2包围树脂衬套3。由此,树脂衬套3与保持架2牢固地形成一体。
    接着,在包覆保持在保持架2中的球部10上焊接柄11。在该焊接中使用凸焊,如图7所示,对从借助保持架2的开口部22露出的球部10的球面用规定的力F压接柄11的端面,另外,使电极8与借助开口部23露出的球部10的球面抵接,在这些柄11及电极8中使焊接电流通电。在电极8和球部10之间存在大的通电电阻时,由于球部10的电极抵接处溶融,所以在该电极8上形成沿球部10的球面的凹面座80,相对球部10的球面形成紧密的面接触。
    另外,这样当该凸焊结束时,如图1所示,球部10被包覆保持在保持架2中的球柄1完成。
    另外,这样的柄11相对球部10的焊接也兼改善球部10和树脂衬套3的滑动接触状态的操作。即,用如前述的锻造加工成形保持架2时,在该加工时流动的铝合金将树脂衬套3强力按压向球部10,所以在球部10和树脂衬套3之间作用大的摩擦阻力,可能使球部10相对树脂衬套3转动困难。实际上用锻造加工试制保持架2后,即使用手指转动由保持架2包覆保持的球部10,也不能转动。
    但是,如上所述,将柄11焊接在球部10上时,焊接时的热通过球部传递给树脂衬套,可以减轻由树脂衬套3作用于球部10的按压力,在柄11焊接之后能以较轻的力使球柄相对保持架摆动。这一点与WO2004/092598中公开的技术相同。
    即,在锻造保持架2后通过加热球部10,与该球部10相接的树脂衬套3的温度上升到玻璃转移点Tg以上时,由于形成树脂衬套3的树脂材料其物性值开始变化,弯曲弹性率或剪切弹性率缓慢下降,所以可使该树脂衬套3与球部10的大小吻合地变形。此时,由于球部10自身也发生热膨胀,比常温下直径稍稍变大,所以球部10会稍微膨胀地扩压树脂衬套3。由此,减轻或除去树脂衬套3对球部10的按压力,能使球部10相对树脂衬套3自由地转动。
    在将柄11焊接在球部10上时,该焊接部位被加热到1200~1500℃程度,与球部10相接的树脂衬套3也被加热到玻璃转移点Tg以上的温度。因此,在铸造保持架2后在球部10上焊接柄11时,在之前紧固球部10的树脂衬套3变形而与该球部10吻合,可以减轻或去除该树脂衬套3按压球部10的力。
    此时,虽然球部10和树脂衬套3无间隙地接触,但是由于形成为不发生任何应力的理想接触状态,球柄1可以相对保持架2极顺利地进行以球部10为中心的摆动运动或者绕柄11的轴的转动运动。而且,由于树脂衬套3和球部10之间的间隙被完全排除,所以不会产生球柄1相对保持架2的松动,即使经过长期的时效使用也能充分地维持其性能。
    另外,最后在柄10和保持架2的外周缘之间安装前述的保护密封罩3,在该保护密封罩3形成的密封袋30中填充润滑脂等润滑剂。另外,在保持架2的开口部23上安装前述的盖部件24。本实施例的球面轴承完成。
    接着,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方法制造的球面轴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该球面轴承由作为外侧部件的外圈101和作为内侧部件的内圈102及夹装在这些内圈102和外圈101之间的树脂衬套103构成,内圈102形成可以相对保持在外圈101上的树脂衬套103自由地摆动运动或转动运动的形态。上述内圈102具有用于插入联杆机构的杆104的贯通孔105而形成环状,外周面106被精加工成与上述树脂衬套103滑动接触的凸状球面。另外,作为上述树脂衬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聚醚醚酮,其厚度为1.0mm。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也与前述的第一的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的制造方法大致相同。首先,将内圈102作为芯,装入铸型模内进行树脂衬套103的注射成形,在内圈102的球面106上安装该树脂衬套103。接着,将安装了树脂衬套103的内圈102收容在铝合金制的原材料体中,对该原材料体实施模锻,进行上述外圈101的成形。由此,锻造用铝合金包围内圈102的外圈101。此时,安装在内圈102上的树脂衬套103其外周面紧贴所锻造的外圈101,与该外圈101牢固地形成一体。
    另外,为了减轻或除去树脂衬套103在锻造加工完成后按压内圈102的力,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同样,必须在外圈101锻造后借助内圈102加热树脂衬套103。对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球面轴承,如图9所示,对内圈102的贯通孔105插入连接在高频交流电源107上的线圈108,使该内圈102通过高频加热从贯通孔105的内部加热。内圈的加热温度约为1500~1600℃,加热时间约为0.2~0.5sec。
    另外,这样加热内圈102时,由于与内圈102接触的树脂衬套103也被加热到玻璃转移点Tg以上的温度,所以之前按压内圈102的树脂衬套103变形而与该内圈102吻合,可以减轻或去除该树脂衬套103按压内圈102的力。由此,内圈102可以相对与外圈101一体化的树脂衬套103自由地转动,固定在内圈102的贯通孔105上的杆104相对外圈101可以极顺利地进行以内圈102为中心的摆动运动或绕自身轴的转动运动。

    关 键  词:
    球面 轴承 及其 制造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球面轴承及其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324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