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件及使用其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以及覆盖物 部件的连结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下的固定件及使用其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以及覆盖物部 件的连结固定方法, 例如, 在散步道、 公园设施中设置的长凳、 桌子、 八方桥 ( 八ツ橋 )、 木板 路之外, 还在竞技场看台、 或阳台、 凉台的直铺式覆盖物 ( デツキ ) 中, 将作为精加工材料而 使用的合成树脂、 合成木材、 天然木材制覆盖物部件固定在例如托梁部件 ( 根太材 ) 等被固 定部上。
背景技术 以往、 作为将覆盖物部件固定在托梁部件 ( 被固定部 ) 的连结结构, 在覆盖物部件 之间安装可嵌着覆盖物部件的一部分的安装金属零件, 在使一个覆盖物部件固定在安装金 属零件之后, 使另一个覆盖物部件在托梁部件上滑动而嵌着于安装金属零件, 进而将安装 金属零件安装, 这样, 依次进行将覆盖物部件固定在托梁部件上的方法, 工序简便, 从能切 实地进行覆盖物部件的安装, 从这些方面来看, 能够良好地使用。
作为用于这样的方法中的覆盖物部件的固定件, 例如, 具有专利文献 1 中公开那 样的覆盖物部件安装金属零件。 该覆盖物部件安装金属零件是用于将在长度方向的两侧面 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槽状部而成的多个长条状的覆盖物部件在施工面上并列状地配置 的部件, 夹设在所述紧邻的覆盖物部件的相向的侧面之间, 在具有可安装在所述施工面的 安装部的金属零件体中, 设有分别可插入在该紧邻的一个覆盖物部件的侧面形成了的槽状 部及在另一个覆盖物部件的侧面形成了的槽状部的相互地相反朝向的插入部, 并且, 在该 插入部设有可与该槽状部的至少内底面弹性接触的弹性部件。 这样构成的覆盖物部件安装 金属零件, 通过将固定螺钉拧入形成于安装部的安装孔, 从而与托梁部件固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8-106556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 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那样的以往的固定件中, 存在以下问题点 : 将覆盖 物部件安装金属零件的一个插入部插入于在紧邻的一个覆盖物部件的侧面形成的槽状部 之后, 将螺钉拧入形成于安装部的安装孔, 将覆盖物部件安装金属零件固定在托梁部件, 接 着, 将在与上述覆盖物部件紧邻的另一个覆盖物部件的侧面形成了的槽状部插入到上述覆 盖物部件安装金属零件的另一个插入部, 将另一个覆盖物部件载置在托梁部件上, 将下一 个覆盖物部件安装金属零件插入在下一个紧邻的覆盖物部件的侧面形成了的槽状部而用 螺钉固定在托梁部件, 重复上述操作, 将覆盖物部件并列状地配置在施工面上, 因此, 一旦 并列状地配置覆盖物部件, 则即使在进行修补等局部地拆卸覆盖物部件的情况下, 全部拆
卸从施工面的端部到规定的部位的多个覆盖物部件是非常麻烦的, 并且, 也很难说施工性 良好。
另外, 为了能够使覆盖物部件安装金属零件的插入部插入到在覆盖物部件的侧面 形成了的槽状部, 需要使槽状部和覆盖物部件下表面之间的尺寸、 覆盖物部件安装金属零 件的安装部和插入部之间的尺寸正确地一致, 因此要求相当的尺寸精度, 因此覆盖物部件 安装金属零件的加工·检点需要时间。
本发明是鉴于该方面而做出的, 其目的为提供改善施工性及加工性的固定件及使 用其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以及连结固定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 本发明为如下的构成。
- 固定件
有关本发明的固定件, 其配置在多个覆盖物部件的端部之间, 该多个覆盖物部件 并列设置在被固定部上, 在该多个覆盖物部件的两端部具备在入口具有端肋的大致 C 字型 的燕尾槽, 所述固定件连结相紧邻的上述覆盖物部件彼此, 并且固定在上述被固定部上。
该固定件包括攻丝螺钉和通过该攻丝螺钉被固定在上述被固定部的固定件主体。 上述固定件主体具备 : 贯穿设置了插入上述攻丝螺钉的螺钉孔的矩形的平板 ; 从 该平板相向的 2 组边之中的一组边分别垂下的相互高度大致相等的第 1 纵壁及第 2 纵壁 ; 和从另一组的边分别垂下的相互高度不同的第 3 纵壁及第 4 纵壁。
在上述第 1 纵壁及第 2 纵壁, 分别从其下端的中央部, 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规定上述 覆盖物部件的并列设置间隔的舌片。
上述第 3 及第 4 纵壁中任一个纵壁的高度设定得比上述第 1 及第 2 纵壁高, 另一 方面, 另一个纵壁的高度设定得比第 1 及第 2 纵壁低。
这样构成的固定件, 在连结固定上述覆盖物部件时, 上述第 3 及第 4 纵壁之中高度 高的纵壁的下端被插入卡定到一个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 并且, 高度低的纵壁的下端被配 置在另一个覆盖物部件的上述端肋上, 并且, 上述两舌片配置在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之间。
在所述的固定件中, 在上述螺钉孔, 也可以在其内周缘设有插入上述攻丝螺钉的 螺钉牙 ( ねじ山 ) 之间并使该攻丝螺钉与上述固定件主体独立的卡定片。
在所述的固定件中, 也可以与上述固定件主体的平板平行的辅助片在该平板的下 方位置从上述第 3 及第 4 纵壁的任一个纵壁延伸出, 并且, 在该辅助片, 辅助孔与上述螺钉 孔形成于同轴上, 在上述螺钉孔及辅助孔中的任一个, 在其内周缘设有插入上述攻丝螺钉 的螺钉牙之间并使该攻丝螺钉与上述固定件主体独立的卡定片。
优选设置于上述螺钉孔或辅助孔的卡定片, 通过去除朝向该孔的内方以 90 度的 间隔突出设置的 4 个卡定片之中的 1 个而形成 3 个。
在所述的固定件中, 也可以在上述第 1 和第 2 纵壁的下端, 形成咬入上述覆盖物部 件的端肋的锯齿状的咬入部。
- 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
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是多个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 该 多个覆盖物并列设置在被固定部, 在该多个覆盖物的两端部具备在入口具有端肋的大致 C 字型的燕尾槽, 其特征在于, 在被固定部并列设置上述多个覆盖物部件, 在相紧邻的覆盖物
部件的端部之间配置有关技术方案 1 ~ 4 中任一项的发明的固定件的固定件主体, 固定件 主体的第 3 及第 4 纵壁之中高度高的纵壁的下端被插入卡定于一个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 并且, 高度低的纵壁的下端被配置在另一个覆盖物部件的上述端肋上, 并且, 通过上述两舌 片配置在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之间, 规定覆盖物部件的并列设置间隔, 将插入上述固定件 主体的螺钉孔的攻丝螺钉拧入上述被固定部, 因此连结多个覆盖物部件彼此, 并且固定到 被固定部。
另外, 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是多个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 构, 该多个覆盖物并列设置在被固定部, 在该多个覆盖物的两端部具备在入口具有端肋的 大致 C 字型的燕尾槽, 其特征在于, 在被固定部并列设置上述多个覆盖物部件, 在相紧邻的 覆盖物部件的端部之间配置有关技术方案 5 的发明的固定件的固定件主体, 在固定件主体 的第 3 及第 4 纵壁之中高度高的纵壁的下端被插入卡定于一个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 并且, 高度低的纵壁的下端被配置在另一个覆盖物部件的上述端肋上, 进而在固定件主体的第 1 及第 2 纵壁的下端形成了的咬入部咬入覆盖物部件的端肋, 并且, 通过上述两舌片配置在 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之间, 规定覆盖物部件的并列设置间隔, 将插入上述固定件主体的螺 钉孔的攻丝螺钉拧入上述被固定部, 因此连结多个覆盖物部件彼此, 并且固定到被固定部。
- 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方法
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方法是连结多个覆盖物部件彼此并且将其 固定在被固定部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方法, 该多个覆盖物部件在两端部具备在入口具 有端肋的大致 C 字型的燕尾槽, 其特征在于, 上述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方法包括 : 固定件 主体卡定工序, 其使所述的固定件的固定件主体中的第 3 及第 4 纵壁之中高度高的纵壁的 下端, 插入卡定在配置于上述被固定部的第 1 块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中 ; 覆盖物部件邻接 配置工序, 其经由上述固定件主体的舌片使配置于上述被固定部的第 2 块覆盖物部件与上 述第 1 块覆盖物部件邻接, 并且, 使该第 2 块覆盖物部件的上述端肋位于上述固定件主体中 的第 3 及第 4 纵壁之中高度低的纵壁的下端正下 ; 固定件拧紧工序, 其用上述固定件的攻丝 螺钉使配置于上述第 1 块和第 2 块覆盖物部件之间的上述固定件的固定件主体被拧紧到上 述被固定部, 通过以固定件主体卡定工序、 覆盖物部件邻接配置工序、 固定件拧紧工序的顺 序重复上述 3 个工序, 连结多个覆盖物部件彼此, 并且固定在被固定部上。
在所述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方法中, 另外,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件主体卡 定工序中, 还可以包括使卡定在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中的固定件主体用固定件的攻丝螺钉 暂时固定在上述被固定部的固定件主体暂时固定工序, 此时, 通过以固定件主体卡定工序、 固定件主体暂时固定工序、 覆盖物部件邻接配置工序、 固定件拧紧工序的顺序重复上述 4 个工序, 连结多个覆盖物部件彼此并且固定在被固定部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 产生以下的效果。
即, 通过在第 1 和第 2 纵壁的中央部设置的舌片, 能够使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空开 规定的宽度, 整齐地并列设置。
另外, 在固定件主体的第 3 及第 4 纵壁之中高度高的纵壁的下端被插入卡定于一 个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 并且, 高度低的纵壁的下端被配置在另一个覆盖物部件的端肋上, 因此, 在局部地更换覆盖物部件的情况下, 通过仅仅拆卸更换对象的覆盖物部件的周围的固定件就能够更换覆盖物部件。从而, 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施覆盖物部件的更换操作。
另外, 在固定件主体的螺钉孔中, 卡定片朝向内方地突出设置的情况下, 能够使该 卡定片插入攻丝螺钉的螺钉牙之间, 使该攻丝螺钉与固定件主体独立, 因此, 在被固定部配 置固定件并将攻丝螺钉拧入而由固定件固定被固定部的操作中, 不需要在攻丝螺钉加上手 进行拧进。 另外, 能够使攻丝螺钉与固定件主体独立, 因此能够预先将攻丝螺钉插入固定件 主体的螺钉孔及辅助孔而预先将攻丝螺钉安装在固定件主体。从而, 使预装有攻丝螺钉的 状态的固定件插入、 卡定于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之后, 在配置相邻的覆盖物部件时, 能够经 由攻丝螺钉支撑固定件主体, 因此, 能够高效地进行覆盖物部件的配置操作。除此之外, 攻 丝螺钉在其头部从覆盖物部件和覆盖物部件之间自覆盖物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 态下独立, 因此, 没有瞄准配置在覆盖物部件彼此之间的内部的固定件主体的螺钉孔而插 入 ( 拧入 ) 攻丝螺钉的麻烦, 能够高效地进行攻丝螺钉的紧固操作。
另外, 在固定件主体的第 3 及第 4 纵壁中任一个纵壁上设置辅助片, 并且, 在该辅 助片上, 辅助孔与螺钉孔形成于同轴上的情况下, 螺钉孔或辅助孔的任一个成为独立的攻 丝螺钉的导向件, 能够相对于被固定物, 笔直地拧入攻丝螺钉。
另外, 在将设置于螺钉孔或辅助孔的卡定片通过去除向该孔的内方以 90 度的间 隔突出设置的 4 个卡定片之中的 1 个卡定片而成为 3 个的情况下, 通过 3 个卡定片支撑形 成为螺旋状的攻丝螺钉的谷部, 并且, 能够在去除了 1 个卡定片的部分避开攻丝螺钉的螺 钉牙。 由此, 能够使攻丝螺钉大体上直立, 能够有效率地实施拧入攻丝螺钉而固定被固定部 的操作。 另外, 在固定件主体的第 1 和第 2 纵壁的下端形成咬入覆盖物部件的端肋的锯齿 状的咬入部的情况下, 咬入部咬入到覆盖物部件的端肋, 因此, 能够将覆盖物部件牢固地固 定在被固定部上。
另外, 固定件主体仅使其第 3 及第 4 纵壁的任一个插入卡定到覆盖物部件的燕尾 槽, 而使另一个配置在覆盖物部件的燕尾槽的端肋即可, 因此不需要上述以往的覆盖物部 件安装金属零件程度的高尺寸精度。从而, 不需要花费相应的固定件的加工· 检点的时间, 能降低成本。
另外, 在用固定件的攻丝螺钉将固定件主体暂时固定在被固定部的情况下, 载置 于被固定部的第 1 块覆盖物部件被暂时固定, 因此, 在使第 2 块覆盖物部件载置在被固定部 上而邻接时, 即使假如有第 2 块覆盖物部件直接或经由固定件主体迅猛地碰上第 1 块覆盖 物部件那样的情况,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也不会在托梁部件上错位。由此, 能够将全部的覆盖 物部件载置在被固定部上的规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的固定件的固定件主体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 2 是从背侧所看到的图 1 所示的固定件主体的立体图。 图 3 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固定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 4 是图 3 的 A-A 截面放大图。 图 5(a) ~ (c) 分别是相当于表示卡定片的变型例的图 4 的截面放大图。 图 6 是表示构成有关本发明的固定件的固定件主体的另一实施方式, 是从背侧所看到的固定件主体的立体图。
图 7 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 8 是使用有关本发明的固定件而固定覆盖物部件的说明图。
图 9 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的主视图。
图 10 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的覆盖物部件的拆卸程序 的主视图。
图 11 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的覆盖物部件的拆卸程序 的主视图。
图 12 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的覆盖物部件的拆卸程序 的主视图。
图 13 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结构的覆盖物部件的拆卸程序 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 固定件的说明
图 7 ~图 9 所示那样, 有关本发明的固定件 P 是如下的部件, 其配置在多个覆盖物 部件 4 的端部之间, 连结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4 彼此, 并且固定于被固定部 5, 该多个覆盖物 部件 4 并列设置在被固定部 5 上, 在该多个覆盖物部件 4 的两端部具备在入口具有端肋 44 的大致 C 字型的燕尾槽 43。
图 1 ~图 3 所示那样, 固定件 P 包括攻丝螺钉 2 和通过攻丝螺钉 2 被固定在被固 定部 5 的固定件主体 1。
固定件主体 1 具备 : 贯穿设置了插入攻丝螺钉 2 的螺钉孔 10 的矩形的平板 11, 从 该平板 11 相向的 2 组边之中的一组边分别垂下的相互高度 H 大致相等的第 1 纵壁 12 及第 2 纵壁 13, 和从另一组的边分别垂下的相互高度不同的第 3 纵壁 14 及第 4 纵壁 15。
在第 1 纵壁 12 及第 2 纵壁 13, 分别从其下端的中央部, 向下方延伸设置有规定覆 盖物部件 4 的并列设置间隔的舌片 16。
第 3 纵壁 14 的高度设定得比第 1 纵壁 12 及第 2 纵壁 13 的高度 H 高, 另一方面, 第 4 纵壁 15 的高度设定得比第 1 纵壁 12 及第 2 纵壁 13 的高度 H 低。
在所述的固定件 P 中, 在以比攻丝螺钉 2 的外径大的直径贯穿设置的螺钉孔 10 中, 在其内周缘, 设有插入到攻丝螺钉 2 的螺钉牙 21 之间 ( 攻丝螺钉 2 的谷部 22) 并使攻 丝螺钉 2 与固定件主体 1 独立的卡定片 3。在该实施方式中, 所述卡定片 3 通过去除朝向 螺钉孔 10 的内方并以 90 度的间隔突出设置的 4 个卡定片 3 之中的 1 个卡定片 3 而成为 3 个。在此, 使卡定片 3 插入到攻丝螺钉 2 的螺钉牙 21 之间, 用 3 个卡定片 3 支撑形成为螺 旋状的攻丝螺钉 2 的谷部 22, 并且, 通过在如同去除了 1 个卡定片 3 那样的形状的部分 3X 避开攻丝螺钉 2 的螺钉牙 21, 能够使攻丝螺钉 2 大体上直立。
再有, 卡定片 3 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例子。即, 也可以如图 5(a) 所示那样地, 以 180 度的间隔设置 2 个卡定片 3。另外, 也可以如图 5(b) 所示那样地, 以 120 度的间隔设 置 3 个卡定片 3。或者, 也可以如图 5(c) 所示那样地, 设置将局部切口了的 1 个卡定片 3。
总而言之, 只要避开攻丝螺钉 2 的螺钉牙 21 的部分 3X 最少在 1 个部位, 就不对卡定片 3 的 个数进行限定。
另外, 在螺钉孔 10 的周围, 形成使平板 11 圆形状地向下方凹下的凹陷部 20。 这是 因为通过设有凹陷部 20, 比就是平坦的平板 11 强度得到提高。通过设置该凹陷部 20, 在拧 进攻丝螺钉 2、 攻丝螺钉 2 用头按压了螺钉孔 10 周边的平板 11 的状态下, 平板 11 不向下方 弯曲, 因此不多余地拧进攻丝螺钉 2, 就能够牢固地固定后述的覆盖物部件 4。
在所述的固定件 P 中, 如图 2 所示那样地, 与固定件主体 1 的平板 11 平行的辅助 片 18 在平板 11 的下方位置从第 3 纵壁 14 延伸出。在该辅助片 18, 辅助孔 19 与螺钉孔 10 形成于同轴上。
再有, 虽然在该实施方式中, 在螺钉孔 10 形成卡定片 3, 但也可以如图 6 所示那样 地, 将辅助孔 19 作为螺钉孔 10, 在辅助孔 19 形成卡定片 3。
另外, 虽然将第 3 纵壁 14 的高度设置成比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高度 H 高, 第 4 纵壁 15 的高度比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高度 H 低, 但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设置。总而言 之, 只要是第 3 或第 4 纵壁 14、 15 的一个被设置得比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高度 H 高, 而 另一个低即可。另外, 将第 3 纵壁 14 的中央部与平板 11 平行地折曲而形成辅助片 18, 但也 可以如图 6 所示那样地, 将第 4 纵壁 15 的中央部与平板 11 平行地折曲而形成辅助片 18。 在所述的固定件 P 中, 在第 1 纵壁 12 和第 2 纵壁 13 的下端形成用于咬入到覆盖 物部件 4 的端肋 44 的锯齿状的咬入部 17。
如上构成的固定件 P, 如图 7 ~图 9 所示那样地, 在连结固定覆盖物部件 4 时, 第3 纵壁 14 的下端被插入卡定在一个覆盖物部件 4 的燕尾槽 43, 并且, 第 4 纵壁 15 的下端被配 置在另一个覆盖物部件 4 的端肋 44 上, 且两舌片 16、 16 被配置在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4、 4 之间。
- 覆盖物部件的连结固定方法
对使用所述固定件 P 而将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4 彼此连结并且相互地并列设置多 个覆盖物部件 4、 4、……并固定在托梁部件 ( 被固定部 )5 而形成覆盖物 D 的方法进行说 明。 在此, 覆盖物部件 4 形成为中空平板状左右对称形状, 在长度方向设置上下的平坦部 41 和 4 个纵肋 42, 还在覆盖物部件 4 的两端部形成燕尾槽 43。
作为覆盖物部件 4 的连结固定方法的实施方式, 例举有以下 4 个模式。下面, 对各 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 第 1 模式 >
首先, 将攻丝螺钉 2 插入到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及辅助孔 19 而将攻丝螺钉 2 预先安装在固定件主体 1。
接着, 在将预安装有攻丝螺钉 2 的状态的固定件 P 的固定件主体 1 的第 3 纵壁 14 挂在配置于托梁部件 5 上的覆盖物部件 (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燕尾槽 43 之后, 使相紧 邻的覆盖物部件 ( 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载置在托梁部件 5 上并相邻接。
而且, 若固定件 P 的攻丝螺钉 2 从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贯通辅助孔 19 而拧 入托梁部件 5, 则位于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舌片 16 的两侧的咬入部 17、 17 咬入到覆盖 物部件 4 的端肋 44, 以固定件主体 1 的舌片 16 的宽度 W 的量隔开间隔地, 牢固地连结相紧 邻的覆盖物部件 4 彼此。
下面, 通过依次重复上述操作, 相互地并列设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形成 覆盖物 D。此时, 以舌片 16 的宽度 W 量的间隔, 等间隔地整齐地配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因此, 形成外观美观的覆盖物 D。另外, 通过咬入部 17 牢固地固定端肋 44, 因此, 能够抑制因设置地点的空气温度的差所产生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伸缩。
在为该模式的情况下, 能够经由攻丝螺钉 2 支撑固定件主体 1, 因此能够高效地进 行覆盖物部件 4 的配置操作。另外, 攻丝螺钉 2, 在其头部从覆盖物部件 4 和覆盖物部件 4 之间自覆盖物部件 4 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独立, 因此, 没有瞄准配置于覆盖物部 件 4 彼此之间的内部的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而插入 ( 拧入 ) 攻丝螺钉 2 的麻烦, 能够 高效地进行攻丝螺钉 2 的紧固操作。从这样的方面来看, 该模式 1 与后述的模式 2 ~ 4 相 比是最优选的实施方式。
< 模式 2>
首先, 在配置于托梁部件 5 上的覆盖物部件 (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燕尾槽 43 中挂上固定件主体 1 的第 3 纵壁 14 之后, 将攻丝螺钉 2 插入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接着, 使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 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载置在托梁部件 5 上并邻接。 此时, 如图 8 所示, 能够将第 3 纵壁 14 插入·卡定在燕尾槽 43 中而暂时安放固定件 P, 因 此, 在配置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期间, 不需要用手支撑固定件 P, 能够有效率地实施操作。
而且, 若将固定件 P 的攻丝螺钉 2 从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贯通辅助孔 19 而 拧入托梁部件 5, 则位于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舌片 16 的两侧的咬入部 17、 17 咬入到覆 盖物部件 4 的端肋 44, 以固定件主体 1 的舌片 16 的宽度 W 的量隔开间隔地, 牢固地连结相 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4 彼此。
下面, 通过依次重复上述操作, 相互地并列设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形成 覆盖物 D。此时, 以舌片 16 的宽度 W 量的间隔, 等间隔地整齐地配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因此, 形成外观美观的覆盖物 D。另外, 通过咬入部 17 牢固地固定端肋 44, 因此, 能够抑制因设置地点的空气温度的差所产生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伸缩。
在为该模式的情况下, 在固定件主体 1, 如上所述地, 在螺钉孔 10 设有自该螺钉孔 10 的周缘朝向内方地突出设置的卡定片 3, 因此, 若使攻丝螺钉 2 稍微转动并且插入于螺钉 孔 10, 则卡定片 3 被插入到攻丝螺钉 2 的螺钉牙 21 之间, 据此攻丝螺钉 2 独立, 因此, 能够 高效地进行攻丝螺钉 2 的紧固。
< 模式 3>
首先, 在配置于托梁部件 5 上的覆盖物部件 (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燕尾槽 43 中, 预先挂上固定件主体 1 的第 3 纵壁 14。
接着, 使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 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载置在托梁部件 5 上并邻接。 此时, 如图 8 所示, 能够将第 3 纵壁 14 插入·卡定在燕尾槽 43 而暂时安放固定件 P, 因此, 在配置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期间, 不需要用手支撑固定件 P, 能够有效率地实施操作。
而且, 若从覆盖物部件 4 彼此的间隙使固定件 P 的攻丝螺钉 2 插入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并且, 使辅助孔 19 贯通而拧入托梁部件 5, 则位于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舌 片 16 的两侧的咬入部 17、 17 咬入覆盖物部件 4 的端肋 44, 以固定件主体 1 的舌片 16 的宽 度 W 的量隔开间隔地, 牢固地连结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4 彼此。
下面, 通过依次重复上述操作, 相互地并列设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形成覆盖物 D。此时, 以舌片 16 的宽度 W 量的间隔, 等间隔地整齐地配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因此, 形成外观美观的覆盖物 D。另外, 通过咬入部 17 牢固地固定端肋 44, 因此, 能够抑制因设置地点的空气温度的差所产生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伸缩。
< 模式 4>
首先, 在使攻丝螺钉 2 插入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及辅助孔 19 而将攻丝螺钉 2 预先安装在固定件主体之后, 将预安装有该攻丝螺钉 2 的状态的固定件 P 挂在配置于托 梁部件 5 上的覆盖物部件 (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燕尾槽 43 中。或者, 在配置于托梁部 件 5 上的覆盖物部件 (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燕尾槽 43 中挂上固定件主体 1 之后, 将攻 丝螺钉 2 插入于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接着, 在将攻丝螺钉 2 的先端部少许拧入托梁部件 5 而暂时固定固定件主体 1 之 后, 使相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 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载置在托梁部件 5 上而邻接。
而且, 若使固定件 P 的攻丝螺钉 2 从固定件主体 1 的螺钉孔 10 贯通辅助孔 19 而 拧入托梁部件 5, 则位于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舌片 16 的两侧的咬入部 17、 17 咬入到覆 盖物部件 4 的端肋 44, 以固定件主体 1 的舌片 16 的宽度 W 的量隔开间隔地, 牢固地连结相 紧邻的覆盖物部件 4 彼此。 下面, 通过依次重复上述操作, 相互地并列设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形成 覆盖物 D。此时, 以舌片 16 的宽度 W 量的间隔, 等间隔地整齐地配置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 因此, 形成外观美观的覆盖物 D。另外, 通过咬入部 17 牢固地固定端肋 44, 因此, 能够抑制因设置地点的空气温度的差所产生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伸缩。
在该模式的情况下, 通过使固定件主体 1 如上所述地暂时固定,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4 被暂时固定在托梁部件 5 上, 因此, 在将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载置在托梁部件 5 上而邻接 时, 即使假如有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直接或经由固定件主体 1 迅猛地碰上第 1 块覆盖物部 件 4 那样的情况,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5 也不会在托梁部件 5 上错位。由此, 能够将全部的覆 盖物部件 4 载置在托梁部件 5 上的规定的位置。再有, 所述的暂时固定可以至少对卡定在 第 1 块覆盖物部件 4 的固定件主体 1 进行。
即使在以上说明的 4 个模式中的任一个, 第 4 纵壁 15 的高度都比第 1 和第 2 纵壁 12、 13 的高度 H 低, 因此, 在将第 2 块覆盖物部件 4 载置在托梁部件 5 上并朝向第 1 块覆盖 物部件 4 在托梁部件 5 上滑动地配置时, 第 4 纵壁 15 的下端定位在位于燕尾槽 43 的入口 的端肋 44 的上端的上方, 因此, 第 4 纵壁 15 并不碍事, 能够高效地实施操作。
再有, 即使在所述的任一的模式中, 关于配置覆盖物部件 4 的间隔, 即, 舌片 16 的 宽度 W, 只要是能够插入在拧入固定件 P 的攻丝螺钉 2 时所使用的工具 ( 例如, 电动钻的钻 头 ) 的间隔即可, 可以研究覆盖物 D 的外观适当设计。
- 覆盖物部件的拆卸方法
说明将如上述那样地连结固定的多个覆盖物部件 4、 4、……之中的一个覆盖物部 件拆卸的程序。
首先, 如图 10 所示那样地, 将存在于要拆卸的预定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两端的固定 件 P 的攻丝螺钉 2 从托梁部件 5 及固定件主体 1 经由覆盖物部件 4 彼此的间隙拔出。
接着, 将要拆卸的预定的覆盖物部件 4 保持水平姿势不变地向上方拉起。这样, 存 在于覆盖物部件 4 的两端的固定件主体 1 分别保持挂在各个覆盖物部件 4 的两端的端肋 44
上的状态, 因此与覆盖物部件 4 一起存在于其两端的固定件主体 1 也被向上方拉起, 如图 11 所示那样, 不久固定件主体 1 与邻接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上侧的端肋 44 碰上, 固定件主体 1 的舌片 16 从邻接的覆盖物部件 4 之间拔出。
接着, 若拉起覆盖物部件 4 的一端侧, 换言之, 若拉起挂有固定件主体 1 的第 4 纵 壁 15 一方的端肋 44 所存在的侧, 则如图 12 所示那样地, 固定件主体 1 向邻接的覆盖物部 件 4 一方倾斜, 第 4 纵壁 15 离开覆盖物部件 4 的端肋 44。
之后, 如图 13 所示那样地, 进一步将覆盖物部件 4 的一端侧拉起之后, 抽出覆盖物 部件 4, 完成拆卸。
再有, 在拆卸之后, 为了安装其他的覆盖物部件 4, 在该其他的覆盖物部件 4 的另 一端侧 ( 在图 13 中为左侧 ) 的燕尾槽 43 中预先挂上固定件主体 1 的第 3 纵壁 14 之后, 这 次将该覆盖物部件 4 的一端侧比另一端侧放低, 在与邻接的覆盖物部件 ( 在图 13 中为托梁 部件 5 上的右侧的覆盖物部件 )4 的燕尾槽 43 中卡定的固定件主体 1 的第 4 纵壁 15 的正 下, 使该一端侧的端肋 44 滑入, 接着, 使该覆盖物部件 4 的另一端侧在托梁部件 5 上接地。 在此, 该覆盖物部件 4 的另一端侧, 在与邻接的覆盖物部件 ( 在图 13 中为托梁部件 5 上的 左侧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一端交错时, 挂在该覆盖物部件 4 的另一端侧的燕尾槽 43 的固定 件主体 1, 与托梁部件 5 上的覆盖物部件 4 的一端碰上, 以第 3 纵壁 14 的下端为中心向该燕 尾槽 43 的内侧倾斜, 因此, 固定件主体 1 不被夹在该覆盖物部件 4 和托梁部件 5 上的覆盖 物部件之间地通过两覆盖物部件 4 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 作为固定覆盖物部件 4 的固定件进行了说明, 但没有特别地局 限于此, 固定壁材料、 顶棚材料的固定件等, 总之能够在使用攻丝螺钉固定具备被固定部的 材料的用途中适用, 即使在竖直方向配置固定件, 或在水平上向方向 ( 顶棚方向 ) 配置固定 件, 攻丝螺钉 2 也不从固定件主体 1 脱落, 并且, 相对于固定件主体 1, 攻丝螺钉 2 大致直立, 因此, 能够非常高效地实施操作。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 在例如散步道、 公园设施中设置的长凳、 桌子、 八方桥、 木板路之外, 还在 竞技场看台、 或阳台、 凉台的直铺式覆盖物中, 可以适用于将作为精加工材料而使用的合成 树脂、 合成木材、 天然木材制的覆盖物部件固定在托梁部件的情况。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固定件主体
10 螺钉孔
11 平板
12 第 1 纵壁
13 第 2 纵壁
14 第 3 纵壁
15 第 4 纵壁
16 舌片
17 咬入部
18 辅助片
19 辅助孔
12CN 102472049 A
说凹陷部 攻丝螺钉 螺钉牙 谷部 卡定片 覆盖物部件 平坦部 纵肋 燕尾槽 端肋 托梁部件 固定件 咬入部的高度 覆盖物 舌片的宽度明书10/10 页20 2 21 22 3 4 41 42 43 44 5 P H D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