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半双摇篮型的车体框架结构。背景技术 作为摩托车的车体框架, 已知有像摇篮一样将发动机放载于车体框架的摇篮框 架。摇篮框架是由框架部件从上下包住发动机的结构, 不对发动机施加负荷, 易于搭载, 而 且刚度最高。
对于摇篮框架, 例如在专利文献 1 中, 公开了左右一对的下降管中的一个下降管 由拆装自如的其它构件构成的摩托车。而且, 在专利文献 2 中, 公开了一种左右一对的下降 管对于除下降管以外的框架可拆装地安装的摩托车。
专利文献 1 : 日本实公昭 62-29350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昭 60-189685 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摇篮框架的种类, 有转到发动机下部的框架为两根的双摇篮型、 以及在中途 从一根变为两根的半双摇篮型等, 专利文献 1、 2 所公开的, 是在双摇篮型中可拆装下降管 的结构。
而且, 当将车体框架的一部分做成可拆装时, 需要用于将车体框架的一部分与剩 余的车体框架连结的连结结构。虽然在专利文献 1、 2 中采用了螺栓连结结构, 但仅用于车 体框架的连结, 很可能导致结构复杂、 零件数增加、 成本上升和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在半双摇篮型车体框架中, 将框架的一部分做成可拆装, 进一 步实现结构简单化、 零件数减少、 成本降低和重量减轻。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具有 : 头管 ; 从所述头管向后下方 延伸的单一的下降管 ; 以及在所述下降管的下端分支的左右一对的下管, 所述左右一对的 下管中的一个下管能够拆装。
又, 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的其它特征在于, 所述能够拆装的下管, 包 括: 管构件, 呈包围发动机单元的前下方和下方的形状 ; 前侧连接部, 其连接设置于所述管 构件的前端, 用于与所述下降管连接 ; 以及后侧连接部, 其连接设置于所述管构件的后端, 用于与车辆后方的车体框架连接, 所述后侧连接部一体地形成有侧架安装部。
又, 本发明的车体框架结构的其它特征在于, 所述能够拆装的下管的前端部和后 端部中的至少一方, 与规定的构件、 例如发动机悬架构件一起, 用螺栓与所述下降管和车辆 后方的车体框架中的至少一方连结。
又, 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的其它特征在于, 所述能够拆装的下管的前 端部和后端部中的至少一方, 一体地设有发动机悬架构件。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 在半双摇篮型车体框架中, 左右一对的下管中的一个下管可拆装, 能 够容易地进行发动机单元的搭载。此外, 做成将侧架安装部一体地形成在可拆装的下管的 连接部上的结构, 或做成将可拆装的下管与例如发动机悬架构件一起螺栓连结的结构, 从 而能够实现结构简单化、 零件数减少、 成本降低、 重量减轻。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 2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 3 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 4 是表示可拆装的下管的立体图。
图 5 是表示使发动机悬架板与可拆装的下管邻接的状态立体图。
图 6 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摩托车的下降管和下管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 7 是表示管构件与前侧连接部或后侧连接部的关系的图。
图 8 是表示可拆装的下管的其它例子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面 5 侧架安装部 103 前叉 107 后视镜 111 油箱轨道 114a 管构件2 螺栓孔部 3 连接面 4 螺栓孔部 100 摩托车 101 车体框架 102 头管 104 转向杆 105 把手 106 离合器操纵杆 108 前轮 109 前挡泥板 110 制动盘 112R、 112L 车身框架 113 下降管 114R、 114L 下管 114b 前侧连接部 114c 后侧连接部 115R、 115L 座位支 118 发动机单元 122 驱动链轮 126 后挡泥板 130 仪表单元 134 连接部 137 托架柱
116R、 116L 座位轨道 117 枢轴托架 119 摆臂 120 后轮 121 链条 123 侧架 124 燃料箱 125 座位 127 上托架 128 下托架 129 头灯单元 131A ~ 131C 罩类 132 前灯 133 后灯 135 发动机悬架板 135’ 发动机悬架板部 136 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首先, 对本实施形态的摩托车 100 的整体结构进行大致说明。图 1 表示本实施形 态的摩托车 100。另外, 以箭头 Fr 表示前方, 以箭头 Rr 表示后方。
在图 1 中, 在例如由钢或铝合金制成的车体框架 101 的前部, 利用头管 102 可左右 转动地支撑有两根前叉 103。在前叉 103 的上端, 固定有转向杆 104, 在转向杆 104 的左右 两端具有把手 105。另外, 在左侧的转向杆 104 上, 在把手 105 的前侧配置有离合器操纵杆 106, 在把手 105 的基部附近立设有后视镜 107。而且, 在前叉 103 的下部, 可旋转地支撑有 前轮 108, 并且以覆盖前轮 108 的上部的状态固定有前挡泥板 109。前轮 108 具有与其一体地旋转的制动盘 110。
本实施形态的车体框架 101 构成为半双摇篮结构。又参考图 2, 具有从头管 102 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油箱轨道 111R、 111L, 各油箱轨道 111R、 111L 分别与沿大致垂 直方向配置的车身框架 112R、 112L 结合。单一的下降管 113 从头管 102 向后方侧急剧倾 斜且向下方延伸, 在下降管 113 的下端分支有左右一对的下管 114R、 114L。各下管 114R、 114L 相互平行地向后方延伸, 并分别与座位支柱 115R、 115L 的下端部结合。另外, 车身框 架 112R、 112L 分别与座位支柱 115R、 115L 的下端部附近结合。座位轨道 116R、 116L 从车 身框架 112R、 112L 的上部附近以适度向后上方倾斜的姿态延伸, 向后上方延伸的座位支柱 115R、 115L 与该座位轨道 116R、 116L 结合。由这些头管 102、 油箱轨道 111R、 111L、 下降管 113、 下管 114R、 114L、 车身框架 112R、 112L、 座位支柱 115R、 115L、 座位轨道 116R、 116L 形成 车体框架 101 的主要骨架。
车身框架 112R、 112L 和座位支柱 115R、 115L 的结合部附近设有枢轴托架 117, 利 用该枢轴托架 117 所支撑的枢轴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撑摆臂 119 的前端。另外, 在车体框架 101 与摆臂 119 之间, 安装有未图示的后缓冲单元, 而且, 在摆臂 119 的后端, 可转动地支撑 有后轮 120。后轮 120 能够通过卷绕有链条 121 的驱动链轮 122 被旋转驱动。
在车体框架 101 上设有多个发动机设置件 ( 发动机悬架部 ), 通过这些发动机设置 件搭载有水冷式的并列的双缸发动机单元 118。在发动机单元 118 的上方, 通过油箱轨道 111R、 111L 搭载支撑有燃料箱 124, 在燃料箱 124 的后侧, 通过座位轨道 116R、 116L 支撑有 座位 125。在座位 125 的后部下方, 设有从上方覆盖后轮 120 的后挡泥板 126。
此外, 在图 1 中, 利用前叉 103 上部的上托架 127 和下托架 128 支撑头灯单元 129。 在该头灯单元 129 上搭载有包括速度计、 转速计或各种指示灯等在内的仪表单元 130。而 且, 沿燃料箱 124、 座位 125 的侧面至下侧附近, 覆盖有外壳或罩类 131A ~ 131C, 由此在车 辆上构成具有一体感的外观。另外, 车辆前后部分别安装有左右成对的前灯 132 和尾灯 133。
下面, 对车体框架 101 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 2、 3 所示, 左右一对的下管 114R、 114L 中的一个下管、 这里为左侧的下管 114L 可拆装。通过做成这种单侧的下管 114L 可拆装的结构, 能够容易地进行发动机单元 118 的搭载。即, 在将下管 114L 拆下的状态下, 能够将发动机单元 118 从车辆左侧搭载到由油箱轨道 111R、 111L、 车身框架 112R、 112L、 下 管 114R 包围的空间中。搭载了发动机单元 118 后, 安装下管 114L, 从而支撑发动机单元 118。
如图 4 所示, 下管 114L 具有包围发动机单元 118 的前下方和下方的大致 L 字形的 管构件 114a, 管构件 114a 的前端连接设置有用于与下降管 113 连接的前侧连接部 114b, 并 且, 管构件 114a 的后端连接设置有用于与座位支柱 115L 连接的后侧连接部 114c。
前侧连接部 114b 通过铸造或锻造成型, 像图 7 所简单地表示的那样, 以其端部的 圆柱状部插入中空的管构件 114a 的端部开口的姿态与管构件 114a 的前端连接设置。 这里, 如图 3 所示, 在配置于下降管 113 的下端的连接部 134 上, 形成有连接面 134a 以及贯通连接 面 134a 的两处螺栓孔部 134b。在前侧连接部 114b 上形成有与连接部 134 的连接面 134a 相对应的连接面 1 以及两处螺栓孔部 2。即, 连接部 134 和前侧连接部 114b 呈将大致圆柱 形沿纵向一分为二的形状关系。在将前侧连接部 114b 的连接面 1 对准连接部 134 的连接面 134a 的状态下, 将螺栓贯通螺栓孔部 2 和螺栓孔部 134b 而进行连结, 从而将前侧连接部 114b 固定在下降管 113 上。
这里, 在前侧连接部 114b 上, 两处螺栓孔部 2 中向侧方突出的凸台部的端面位于 同一平面上, 如图 5、 6 所示, 能够与发动机悬架板 135 邻接。 发动机悬架板 135 由板材构成, 该板材形成有与螺栓孔部 2 相对应的 2 处螺栓孔 135a、 以及用于固定发动机单元 118 的螺 栓孔 135b。同样, 在配置于下降管 113 的下端的连接部 134 上, 两处螺栓孔部 134b 中向侧 方突出的凸台部的端面也位于同一平面上, 能够与发动机悬架板 135 邻接 ( 参考图 2)。
即, 当将下管 114L 的前侧连接部 114b 与连接部 134 连接时, 使发动机悬架板 135 配置在连接部 134 和前侧连接部 114b 的两侧, 在此状态下, 使螺栓贯通而进行连结, 从而能 够将发动机悬架板 135 一起连结。这样, 下管 114L 的前端部 ( 前侧连接部 114b) 与发动机 悬架板 135 一起用螺栓与下降管 113 的连接部 134 连结, 通过这种结构, 能够实现安装的共 用化、 一体化, 能够使结构简单化、 减少零件数、 降低成本、 减轻重量。
另一方面, 后侧连接部 114c 也通过铸造或锻造成型, 像图 7 所简单地表示的那样, 以其端部的圆柱状部插入中空的管构件 114a 的端部开口的姿态与管构件 114a 的后端连接 设置。这里, 如图 3 所示, 在配置于座位支柱 115L 的前端的连接部 136 上, 形成有连接面 136a 以及贯通连接面 136a 的两处螺栓孔部 136b。在后侧连接部 114c 上形成有与连接部 136 的连接面 136a 相对应的连接面 3 以及两处螺栓孔部 4。即, 连接部 136 和后侧连接部 114c 呈将大致圆柱形沿纵向一分为二的形状关系。在将后侧连接部 114c 的连接面 3 对准 连接部 136 的连接面 136a 的状态下, 将螺栓贯通螺栓孔部 4 和螺栓孔部 136b 而进行连结, 从而将后侧连接部 114c 固定在座位支柱 115L 上。
这里, 在后侧连接部 114c 上, 在螺栓孔部 4 的前侧一体形成有侧架安装部 5, 侧架 123 的托架 137 通过螺栓连结安装于该侧架安装部 5。这样, 在后侧连接部 114c 上, 一体形 成有侧架安装部 5, 通过做成这种结构, 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安装侧架 123 的构件, 能够实 现结构简单化、 零件数减少、 成本降低和重量减轻。
上面, 将本发明与各种实施形态一起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形态,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等。例如, 如图 8 所示, 也可以在前侧连接部 114b 上一体形 成发动机悬架板部 135’ 。
而且,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 作为发动机悬架构件, 以板状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 不限于板状, 也可以一起连结形状更复杂的托架等。
此外,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 对在可拆装的下管 114L 的前端部一起连结发动机悬架 构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在后端部一起连结发动机悬架构件。
另外,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 对在可拆装的下管 114L 的前端部 ( 或后端部 ) 一起连 结发动机悬架构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不限于发动机悬架构件, 只要是以螺栓连结结构 安装的构件即可, 这时也能实现安装的共用化、 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