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pdf

  • 上传人:t****
  • 文档编号:1223231
  • 上传时间:2018-04-07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969.9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87098.2

    申请日:

    2011.07.05

    公开号:

    CN102314763A

    公开日:

    2012.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8C 23/00申请公布日:201201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8C 23/00申请日:20110705|||公开

    IPC分类号:

    G08C23/00; G03B21/00; G03B21/14

    主分类号:

    G08C23/00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久保敦志; 吉川努; 吉村太一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守口市京阪本通2丁目5番5号

    优先权:

    2010.07.06 JP 2010-154345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雒运朴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接收来自广阔范围的发送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遥控信号接收单元(25)具有:受光模块(401),其接受用于进行远距离控制的信号光;导光构件(300),其具有接收所述信号光的受光面(301a),并使由该受光面(301a)接收的信号光折射而使其朝向受光模块(401)。在此,在导光构件(300)上形成有从受光面(301a)朝向受光模块(401)侧凹陷的的凹陷部(303)。而且,凹陷部(303)具有朝向凹陷的中心倾斜的侧面(303a)。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其将用于进行远距离控制的光作为发送信号接收, 其特征 在于, 具备 : 光检测器, 其接受所述发送信号 ; 引导部, 其具有所述发送信号所入射的入射面, 并且使从该入射面入射的所述发送信 号折射而使其朝向所述光检测器, 所述引导部具有从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光检测器侧而前端变细的界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界面具有圆锥形状, 在所述圆锥形状的中心轴上配置所述光检测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界面具有圆锥形状的顶点侧沿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形成得平坦的底面。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形成有从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光检测器侧凹陷的凹部, 在所述凹部与该凹部内部的介质之间形成所述界面。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入射面的所述凹部的位置形成有开口, 所述凹部经由所述开口向外部开放。
    6: 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 其具备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说明书


    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用于远距离控制的发送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另外, 本发明 还涉及具备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的投射型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以往, 在液晶投影仪等投射型显示装置 ( 以下称之为 “投影仪” ) 中, 大多具备遥控 信号接收装置, 可通过来自遥控发送器的发送信号 ( 例如, 基于红外线的信号光 ) 进行远距 离操作。
         在投影仪设置在地板或桌子上的情况下, 认为从装置的前后左右接受远距离操 作。通常, 遥控信号接收装置能够接收的角度范围并不那么广阔。因此, 为了从广阔的范围 接收信号, 需要多个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因此, 为了通过一个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从广阔的范围接收发送信号, 提出有通过 折射作用使到达主体壳体的受光窗的发送信号朝向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的受光部的结构。 在 该结构中, 配置有将发送信号向受光部引导的导光构件和设置在导光构件的周围的反射构 件, 该反射构件反射从导光构件的周面发出的发送信号而使其朝向受光部 ( 例如, 参照专 利文献 1)。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10-63039 号公报
         然而, 在上述结构中, 由于需要另外设置与导光构件不同体的反射构件, 所以会相 应地会费成本并使结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接收 来自广阔范围的发送信号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以及通过具备该遥控信号接收装置而能够 进行顺畅的远距离控制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将用于进行远距离控制的光作为发送信号接收的遥控信 号接收装置。本方案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具备 : 光检测器, 其接受所述发送信号 ; 引导部, 其具有所述发送信号所入射的入射面, 并且使从该入射面入射的所述发送信号折射而使其 朝向所述光检测器。在此, 所述引导部具有从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光检测器侧而前端变细 的界面。
         在本方案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中, 相对于入射面的入射角大的发送信号在入射面 折射后朝向界面。由于界面以前端变细的方式倾斜, 所以入射到界面的发送信号的一部分 被界面反射而被向受光部引导。
         因此, 根据本方案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来自仅通过在入射面的折射作用并无法 向光检测器引导的入射角度的发送信号能够在界面的反射作用下向光检测器引导, 从而能 够接收来自广阔范围的发送信号。
         并且, 由于仅通过在引导部设置界面就能够实现该效果, 所以无需与引导部不同体地另外设置用于扩大接收范围的构件, 从而能够使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简化。
         在本方案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中, 所述界面构成为具有圆锥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 在所述圆锥形状的中心轴上配置所述光检测器。
         根据这种结构, 能够通过界面均等地反射来自 360 度任意方向的发送信号, 对来 自任何方向的发送信号都能够均等地提高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的受光灵敏度。
         在本方案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中, 可以构成为所述界面具有圆锥形状的顶点侧沿 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形成得平坦的底面。
         根据这种结构, 能够使相对于入射面的入射角度小的发送信号直接通过平坦的底 面而向光检测器引导。因此, 能够极力提高入射角度小的发送信号的接收效率。
         在本方案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中, 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引导部形成有从所述入射面 朝向所述光检测器侧凹陷的凹部, 并且在所述凹部与该凹部内部的介质之间形成所述界 面。
         在形成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 例如, 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入射面的所述凹部的位置 形成有开口且所述凹部经由所述开口向外部开放。
         根据这种结构, 仅是在引导部只形成凹部和开口即可, 能够以极为简单的结构提 高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的受光灵敏度。需要说明的是, 在该情况下, 凹部内部的介质为空气。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涉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本方案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具备遥控信号 接收装置。
         根据该结构, 与上述的第一方案同样, 能够通过遥控信号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广阔 范围的发送信号, 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远距离控制。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 可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接收来自广阔范围的发送信号 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以及通过具备该遥控信号接收装置而能够进行顺畅的远距离控制的 投射型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乃至意义将通过以下所示的对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进一步得到明确。 但是, 以下的实施方式充其量仅为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示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 方式中所记载的任何结构。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结构的图 ( 立体图 )。
         图 2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结构的图 ( 仰视图 )。
         图 3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 4 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 5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遥控信号接收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 6 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遥控信号接收单元的信号光的接收形态的图。
         图 7 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遥控信号接收单元的信号光的接收形态的图。
         图 8 是表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构件和没有凹陷部的导光构件对导光率相对 于发光光束的入射角度 α 的变化特性进行模拟后的结果的图。
         图 9 是变形例的导光构件的结构的图。符号说明 25 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 遥控信号接收装置 ) 300 导光构件 301 受光部 ( 引导部 ) 301a 受光部 ( 入射面 ) 302 导光部 ( 引导部 ) 303 凹陷部 ( 凹部 ) 303a 侧面 ( 界面 ) 303b 底面 400 遥控信号接收电路部 401 受光模块 ( 光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 1 及图 2 表示投影仪的外观结构。图 1(a) 是从前方观察到的投影仪的立体图, 图 1(b) 从后方观察到的投影仪的立体图。另外, 图 2 是投影仪的仰视图。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便于说明, 在图 1(a)、 (b) 及图 2 中分别描绘有表示前后左右方向的箭头和表示上下方 向的箭头。以下, 同样在其他的附图中也根据需要描绘有表示方向的箭头。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为所谓的短焦投射型的投影仪。 参照图 1, 投影仪具备具有大 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 1。主体壳体 1 由下壳体 2 和从上方盖在下壳体 2 上的上壳体 3 构成。
         在主体壳体 1 的上表面形成有朝向后方降低的第一倾斜面 1a、 与该第一倾斜面 1a 连续地向后方上升的第二倾斜面 1b。第二倾斜面 1b 朝向斜上前方, 在该第二倾斜面 1b 上 形成有投射口 4。从投射口 4 向斜上前方射出的影像光被放大投射到配置在投影仪前方的 屏幕上。
         另外, 在主体壳体 1 的上表面设置有灯用罩 5。 在主体壳体 1 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 更换灯单元的灯用开口和用于更换过滤器的过滤器开口, 所述过滤器配置在用于冷却灯单 元的风扇单元上。灯用罩 5 为用于覆盖这些灯用开口及过滤器用开口的罩。而且, 在主体 壳体 1 的上表面设置有由多个操作键构成的操作部 6。
         在主体壳体 1 的右侧面形成有端子口部 7。在端子口部 7 配置有端子面板 233, 该 端子面板 233 具有 AV 端子等各种端子。端子面板 233 构成后述的控制电路单元的一部分。 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等 AV( 音频视频 ) 信号通过 AV 端子输入输出到投影仪中。另外, 在主 体壳体 1 的右侧面, 在端子口部 7 的上方设置有吸气口 8。吸气口 8 由多个狭缝状的孔构 成, 外部空气通过吸气口 8 而进入到主体壳体 1 内。
         在主体壳体 1 的左侧面, 在前部设置有第一排气口 9, 在中央部设置有第二排气口 10。 所述排气口 9、 10 由多个狭缝状的孔构成, 主体壳体 1 内部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 9、 10 向设备外部排出。另外, 在主体壳体 1 的后表面形成有出声口 11。在投射时从出声口 11 输 出与影像对应的声音。
         参照图 2, 在主体壳体 1 的底面的前部中央部设置有固定腿 12, 在后端部设置有两个调整腿 13。 通过使两个调整腿 13 上下伸缩, 能够对主体壳体 1 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 倾斜进行调整。由此, 能够对投射到屏幕上的图像的上下位置及左右倾斜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中, 除了采用主体壳体 1 的底面设置在桌子或地板等设置 面上的安放设置之外, 主体壳体 1 也可采用其上下颠倒地设置在顶棚上的悬吊设置。另外, 在主体壳体 1 的前表面未设置端子面板 233 和吸气口 8, 前表面成为平坦的面。因此, 利用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 能够采用主体壳体 1 的前表面设置于设置面上的设置形态。这种情 况下, 图像投射到设置面本身上。
         图 3 是表示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的图。该图是从前方观察到的上壳体 3 被拆下后的 状态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便于说明, 在图 3 中用虚线绘出光调制单元 15 及投射 光学单元 17。另外, 以单点划线表示吸气口 8 的位置。
         参照图 3, 在下壳体 2 的前部配置有灯单元 14 和光调制单元 15, 该光调制单元 15 对来自灯单元 14 的光进行调制而生成影像光。
         灯单元 14 由光源灯和保持光源灯的灯支架构成, 其配置成能够从上方进行拆卸。 在灯单元 14 的后方配置有风扇单元 16。风扇单元 16 将从吸气口 8 进入的外部空气 ( 冷却 风 ) 向光源灯供给, 从而冷却光源灯。在灯支架上设有通风通道, 该通风通道用于向光源灯 引导来自风扇单元 16 的冷却风。 光调制单元 15 包括色轮和 DMD( 数字微镜元件 )。色轮以分时的方式将来自光源 灯的白色光分离为红、 绿、 蓝等各色光。 DMD 根据影像信号对从色轮射出的各色光进行调制。
         在光调制单元 15 的后方配置有投射光学单元 17。 投射光学单元 17 将由光调制单 元 15 生成的影像光放大并将其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
         图 4 是示意性地表示投射光学单元 17 的结构的图。需要说明的是, 在该图中, 除 了投射光学单元 17 外, 还示意性地绘出有光调制单元 15、 控制电路单元 23 及噪音过滤单元 24。
         投射光学单元 17 由投射透镜单元 171、 反射镜 172、 收容所述投射透镜单元 171 及 反射镜 172 的外壳 173 构成。投射透镜单元 171 具有多个透镜 171a。反射镜 172 为曲面镜 或自由曲面镜。
         如图 4 所示, 从光调制单元 15 射出的影像光在从投射透镜单元 171 的光轴 L 向主 体壳体 1 的上表面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向投射透镜单元 171 入射。入射的影像光受到投射透 镜单元 171 的透镜作用, 从而向反射镜 172 入射。然后, 影像光通过反射镜 172 被广角化, 从而经由光线通过窗 174 而向被投射面 ( 屏幕面 ) 投射。
         如上所述, 影像光由于在从投射透镜单元 171 的光轴 L 向主体壳体 1 的上表面方 向偏移了的位置向投射透镜单元 171 入射, 所以反射镜 172 配置成从投射透镜单元 171 的 光轴 L 向主体壳体 1 的底面侧偏移。在此, 由于反射镜 172 具有比构成投射透镜单元 171 的各透镜的透镜面更大的反射面, 所以反射镜 172 相对于投射透镜单元 171 的光轴 L 的偏 移量较大。因此, 在投射透镜单元 171 的下方, 在与主体壳体 1( 下壳体 2) 的底面之间产生 比较大的空间 G。该空间 G 在从投射透镜单元 171 的配置位置到光调制单元 15 的配置位置 产生。
         返回到图 3, 在风扇单元 16 的后方配置有电源单元 18。电源单元 18 具备电源电 路, 其对投影仪的各电装部件进行电源的供给。在电源单元 18 的后方配置有扬声器 19。从
         扬声器 19 输出的声音从出声口 11 向外部发出。
         在光调制单元 15 的右方配置有 DMD 用冷却风扇 20。DMD 用冷却风扇 20 为了冷却 DMD 而向光调制单元 15 供给从吸入口 8 进入的外部空气。需要说明的是, DMD 以密闭状态 配置在光调制单元 15 内, DMD 不与被鼓风来的外部空气直接接触。
         在风扇单元 14 的左方设置有第一排气单元 21。 第一排气单元 21 将冷却光源灯后 的冷却风通过第一排气口 9 向外部排出。需要说明的是, 冷却 DMD 后的空气也通过第一排 气单元 21 从第一排气口 9 向外部排出。
         在电源单元 18 的左方设置有第二排气单元 22。第二排气单元 22 将电源单元 18 内的温暖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气口 10 向外部排出。通过使空气从电源单元 18 内向第二排气 单元 22 流动, 从而新的外部空气从吸气口 8 被取入而向电源单元 18 内供给。
         如图 3 及图 4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中, 在投射透镜单元 171 和光调制单元 15 的下方产生的上述空间 G 配置控制电路单元 23 及噪音过滤单元 24。
         噪音过滤单元 24 具备配置有噪音过滤器和保险丝的电路基板, 其从输入的商业 用交流电源去除噪音后将其向电源单元 18 供给。
         控制电路单元 23 包括控制电路基板 231、 保持控制电路基板 231 的支架 232、 端子 面板 233、 用于固定端子面板 233 的固定板 234。 在控制电路基板 231 上配置有用于控制光源灯和 DMD 等各种驱动部件的控制电 路。另外, 在控制电路基板 231 上配置有各种端子 235。
         在端子面板 233 上形成有与各种端子 235 的形状匹配的开口, 各种端子 235 通过 所述开口而面向外部。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没有进行图示, 但是在固定板 234 上也形成有各 种端子 235 通过的开口。
         固定板 234 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其上部形成有防护部 236。 在防护部 236 上形成有 多个开口 236a, 在各开口 236a 上安装有金属网 ( 未图示 )。防护部 236 配置在吸气口 8 的 内侧, 对要从吸气口 8 向外部泄漏的电磁波进行遮挡。从吸气口 8 进入的外部空气通过开 口 236a 而流入主体壳体 1 内部。
         如图 1 所示, 在主体壳体 1( 上壳体 2) 的上表面后部的、 操作部 6 的左方配置有遥 控信号接收单元 25。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接收从未图示的遥控发送器发送来的红外光线 的信号光 ( 发送信号 ), 将与此对应的信号向控制电路基板 231 输出。 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 遥控发送器对投影仪进行远距离控制。
         图 5 是表示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的结构的图。图 5(a)、 (b) 是将遥控信号接收单 元 25 的配置部分放大后的上壳体 3 的俯视图和从后面观察到的侧视图。另外, 图 5(c) 是 图 5(a) 的 A-A’ 剖视图。
         参照图 5, 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具备导光构件 300 和遥控信号接收电路部 400。
         导光构件 300 由丙烯树脂等折射率高的材料形成, 其配置在形成于上壳体 3 上的 受光窗 3a 上。导光构件 300 将到达受光窗 3a 的信号光向遥控信号接收电路部 400 引导。
         导光构件 300 具备从受光窗 3a 向上方突出的受光部 301。受光部 301 具有大致圆 盘形状, 其表面即受光面 301a 形成为大致球面形状。
         在受光部 301 的背面形成有大致圆柱形状的导光部 302, 该导光部 302 形成为向遥 控信号接收电路部 400 侧突出。导光部 302 的下端面 302a 具有凹曲面形状。
         在导光构件 300 的受光面 301a 的中央处形成有凹陷部 303。凹陷部 303 具有前 端部被水平切断的圆锥形状, 其从受光面 301a 形成到导光部 302 的下部。凹陷部 303 的侧 面 ( 周面 )303a 朝向凹陷的中心地倾斜, 其前端变尖。另外, 凹陷部 303 的底面 303b 成为 与导光构件 300 的中心轴 P 垂直的平坦面。需要说明的是, 导光构件 300 的中心轴 P 相对 于上壳体 3 的上表面垂直。另外, 凹陷部 303 的中心轴与导光构件 300 的中心轴 P 一致。
         从受光部 301 的外周部朝向遥控信号接收电路部 400 侧以包围导光部 302 的周围 的方式形成有圆筒状部 304。另外, 在圆筒状部 304 的下端形成有凸缘部 305。导光构件 300 若配置在受光窗 3a 上, 则圆筒状部 304 与受光窗 3a 的内周面抵接, 凸缘部 305 与上壳 体 3 的背面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 在导光构件 300, 受光部 301 和导光部 302 所构成的部分相当于本 发明的引导部。
         遥控信号接收电路部 400 由受光模块 401 和安装受光模块 401 的基板 402 构成。 受光模块 401 具有受光元件, 其输出基于入射的信号光的电信号。在受光模块 401 上设置 有球面形状的受光面 401a。受光模块 401 相对于垂直于受光面 401a 的方向具有规定的有 效接收角度 ( 例如, ±30 度 ), 对于来自超过有效受光角度的角度的信号光, 其受光效率大 幅下降。在基板 402 上除了受光模块 401 外还安装有其周边电路部件 ( 未图示 )。 遥控信号接收电路部 400 在主体壳体 1 内配置成受光模块 401 与导光构件 300 的 导光部 302 空出规定间隔地对置。例如, 在上壳体 3 的背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安装凸台, 基板 402 通过螺钉紧固于安装凸台。此时, 受光模块 401 的受光面 401a 的中心与导光构件 300 的中心轴 P 一致。
         接下来, 参照图 6 及图 7 说明利用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接收信号光的接收形态。
         由于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配置在主体壳体 1 的上表面, 所以在投影仪放置设置的 情况下, 能够从投影仪的前后左右方向朝向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入射信号光。在投影仪设 置在较低的位置或使用者的位置接近投影仪的情况下, 能够从比较高的位置向投影仪发送 信号光。在这种情况下, 信号光相对于与受光模块 401 的受光面 401a 垂直的方向即中心轴 P 的入射角度 α 如图 6(a) 所示那样较小。
         在入射角度 α 较小的情况下, 入射到受光部 301 的信号光 ( 光束 ) 中的、 入射到 受光面 301a 且如图 6(a) 的粗箭头所示那样通过受光面 301a 向相对于中心轴 P 的角度变 小的方向折射的信号光以朝向受光模块 401 的方式在导光部 302 内传播。并且, 从导光部 302 的下端面 302a 射出, 并由受光模块 401 受光。另一方面, 入射到凹陷部 303 的信号光不 受到受光面 301a 的折射作用, 根据入射角度 α 的不同, 如图 6(a) 的细箭头所示那样, 不朝 向受光模块 401 而从导光构件 300 射出。
         另外, 在投影仪设置在较高的位置或者使用者的位置离投影仪远的情况下, 能够 从相对于投影仪低的位置发送信号光。在这种情况下, 信号光相对于中心轴 P 的入射角度 α 较大。
         在入射角度 α 较大的情况下, 入射到受光部 301 的信号光 ( 光束 ) 中的、 入射到 受光面 301a 且如与上述同样通过受光面 301a 向相对于中心轴 P 的角度变小的方向折射的 信号光如图 6(b) 的粗箭头所示那样在朝向受光模块 401 为止其方向不改变。因此, 信号光 不以朝向受光模块 401 的方式在导光部 302 内传播, 而是朝向凹陷部 303 侧以较浅的角度
         入射到凹陷部 303 的侧面。
         凹陷部 303 的侧面 303a 为导光部 302 与空气层的界面, 导光部 302 的折射率与空 气的折射率不同。因此, 与入射到侧面 303a 的信号光的大部分被侧面 303a 反射, 且比反射 前更向下方前进。并且, 信号光以较浅的角度入射到导光部 302 的侧面 ( 周面 ), 其该信号 光的大部分被反射而朝向受光模块 401 侧, 并且从导光部 302 的下端面 302a 射出而由受光 模块 401 受光。需要说明的是, 在光非常浅地入射到凹陷部 303 的侧面 303a 的情况下, 反 射后的信号光不朝向导光部 302 的侧面侧, 而是能够直接朝向受光模块 401。
         需要说明的是, 与本实施方式不同, 在导光构件 300 未形成有凹陷部 303 的情况 下, 如图 6(b) 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 未朝向受光模块 401 的信号光由于以较深的角度入射 到导光部 302 的侧面 ( 周面 ), 所以该信号光的大部分直接向外部漏出, 无法由受光模块 401 受光。
         另一方面, 如图 6(b) 的细箭头所示, 入射到受光部 301 的信号光 ( 光束 ) 中的、 入 射到凹陷部 303 的光与入射角度 α 大的情况同样不朝向受光模块 1, 而是从导光构件 300 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 如上所述, 无论在入射角度 α 大的情况下还是入射角度 α 小的 情况下, 都并不是入射到受光部 301 的全部信号光都朝向受光模块 401,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 中, 受光模块 401 的灵敏度设定成能够如图 6(a)、 (b) 的粗箭头所示那样通过入射到受光模 块 401 的信号光的量 ( 受光量 ) 来进行远距离控制。
         接下来, 如图 7 所示, 在从投影仪的大致正上方发送信号光而信号光与中心轴 P 大 致平行地向受光部 301 入射的情况下, 信号光 ( 光束 ) 中的入射到受光面 301a 的信号光在 导光部 302 传播而朝向受光模块 401。
         另一方面, 如图 7 的细箭头所示, 在入射到凹陷部 303 的信号光的一部分中也会产 生入射到凹陷部 303 的侧面 303a 并由侧面 303a 折射而不朝向受光模块 401 的信号光。然 而, 由于在凹陷部 303 形成有平坦的底面 303b, 所以接近中心轴 P 的信号光如图 7 的粗箭头 所示那样向底面 303b 入射并直接通过导光部 302 而由受光模块 401 受光。因此, 即使在导 光构件 300 设置有凹陷部 303 的情况下, 在从接近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的正面的位置发送 来信号光时也能够极力提高受光模块 401 的受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 如图 7 的虚线所示, 当在凹陷部 303 没有平坦的底面 303b 时, 接近 中心轴 P 的信号光也会如图 7 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受到侧面 303a 的折射作用, 所以会产生 不由受光模块 401 受光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 根据本实施方式, 来自仅通过受光部 301 的受光部 301a 的折 射作用并无法向受光模块 401 引导的入射角度 α 的信号光能够在凹陷部 303 的侧面 303a 的反射作用下向受光模块 401 引导。因此, 在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中, 能够接收来自广阔 范围的发送信号。另外, 还能够加长从相对于导光构件 300 的正面 ( 投影仪的上表面 ) 为 横向的方向发送来的发送信号的接收距离。因此, 能够顺畅地进行远距离控制。
         并且, 在导光构件 300 仅形成凹陷部 303, 从而没有必要与导光构件 300 不同体地 另外设置用于扩大接收范围的构件。因此, 能够使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结构简化, 从而能 够抑制成本的上升等。
         并且, 由于凹陷部 303( 侧面 303a) 构成为具有圆锥形状, 所以能够通过界面均等地反射来自 360 度任意方向的发送信号。因此, 对来自任意方向的发送信号都能够均等地 提高遥控信号接收单元 25 的受光灵敏度。
         图 8 是表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构件和没有凹陷部的导光构件对导光率相对 于发光光束的入射角度 α 的变化特性进行模拟后的结果的图。图 8(a) 表示模拟结果的图 表。纵轴表示导光率, 横轴表示入射角度 α。图 8(b)、 (c) 表示在模拟中使用的导光构件。 图 8(b) 表示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导光构件 ( 样品 1), 图 8(c) 表示没有凹陷部 303 的 导光构件 ( 样品 2)。需要说明的是, 在图 8(b)、 (c) 的导光构件中, 省略了不用于导光的圆 筒状部 304 及凸缘部 305。
         在本模拟中, 将发光光束在出射面的射出量与其在受光面的受光量的百分比作为 导光率。另外, 使发光光束的光束密度恒定, 入射角度 α 的可变范围为 0°至 90°。
         根据图 8(a) 的曲线图明显可知, 在没有凹陷部 303 的导光构件 ( 样品 2) 中, 在 入射角度 α 较小的区间, 由于在受光面的折射作用下光束大多到达出射面, 因此导光率变 高。然而, 当入射角度 α 超过仅在折射作用下光束无法朝向出射面的角度时, 导光率极端 下降而接近于零。
         另一方面, 在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 具有凹陷部 303 的导光构件 ( 样品 1) 中, 如上所述, 仅在折射作用下无法朝向出射面的光束能够在凹陷部 303a 的反射作用下朝向 出射面 ( 参照图 6(b))。因此, 在入射角度 α 小的范围内, 虽然导光率比没有凹陷部 303 的 导光构件稍低, 但是即使角度变大导光率也不会极端变低, 从而能够维持一定程度的导光 率。 根据以上的模拟结果明显可知, 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构件 300, 在遥控信号接 收单元 25 能够接收来自广阔范围的发送信号。
         虽然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 还 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上述以外的各种变更。
         例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成为界面的凹陷部 303 的侧面 303a 形成为圆锥形状。 然 而, 只要侧面 303a 形成为前端尖的形状并倾斜, 则该侧面 303a 也可不为圆锥形状。例如, 如图 9(a) 所示, 侧面 303a 可以形成为朝向凹陷部 303 的中心轴鼓出的曲面形状。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凹陷部 303 形成为中空结构且其上表面开口, 在导光部 302 与空气层之间形成有界面。然而, 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 9(b) 所示, 也可以将具有与导光 部 303 不同的折射率的填充构件 306 填充于凹陷部 303。填充构件 306 与凹陷部 303 的形 状匹配地形成, 其上表面具有与受光面 301a 同样的曲面形状。这样, 若设置填充构件 306, 则尘埃等不会在凹陷部 303 积存。
         需要说明的是, 填充构件 306 优选由与空气相比与导光部 302 的折射率的差更大 的材质构成。若这样地形成, 能够提高界面的反射率, 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受光模块 401 的 受光效率。
         另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在凹陷部 303 形成有平坦的底面 303b。然而, 在从投影 仪的大致正上方 ( 与导光构件 300 的中心轴 P 大致平行 ) 向导光构件 300 入射的信号光由 受光模块 401 充分受光的情况下, 并非必须形成底面 303b。
         进一步而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虽然受光面 301a 形成为大致球面状, 但是不局 限于此, 也可以形成为平坦面。 但是, 在上述入射角度 α 大的情况下, 为了抑制受光面 301a
         的信号光的反射而使其容易取入到导光构件 300 内部, 优选将受光面 301a 形成为球面形状 等大致曲面形状。
         进一步而言, 虽然对将本发明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适用于投影仪的实施方式进行 了说明, 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将本发明的遥控信号接收装置适用于其他的电气设备。
         此外, 还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当进 行各种变更。

    关 键  词:
    遥控 信号 接收 装置 投射 显示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232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