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棘轮扳手.pdf

  • 上传人:32
  • 文档编号:1221113
  • 上传时间:2018-04-06
  • 格式:PDF
  • 页数:23
  • 大小:1,012.8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12332.0

    申请日:

    2008.09.08

    公开号:

    CN101670567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B 13/46申请日:20080908|||公开

    IPC分类号:

    B25B13/46; B25B23/00

    主分类号:

    B25B13/46

    申请人:

    胡厚飞

    发明人:

    胡厚飞

    地址:

    台湾省台中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孙皓晨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棘轮扳手,包括有一本体,设有两容置空间,分别容置一棘动件、一卡掣装置与一换向开关,所述的卡掣装置包括两个卡掣件与一弹性体,所述的两个卡掣件选择性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弹性体连接所述的两个卡掣件,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的表面分别形成一容部,所述的换向开关包括一拨钮,所述的拨钮包括一拨动部与两脚部,所述的两脚部伸入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并位于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的容部,拨动所述的拨动部使所述的两脚部选择性拉动所述的卡掣件,并使所述的卡掣件的齿选择性远离所述的棘动件的齿。凭借双容置空间达到节省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本体,设有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与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的本体设有一个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的定位装置;
    一棘动件,其枢设在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中,所述的棘动件是用来驱转工作物,所述的棘动件的外缘环设有齿;
    两个卡掣件,可滑动的设在所述的本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中,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分别设有齿,所述的两个卡掣件之间设有一弹性体,所述的两个卡掣件在顶面分别设有一导引部;
    一换向开关,设在所述的本体上且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间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拨钮与一个限位件,所述的拨钮具有一个供使用者操作的拨动部与两个伸入第二容置空间内的脚部,所述的两个脚部能够接触在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的导引部,所述的限位件设在第二容置空间内且结合于所述的拨钮的两个脚部,所述的限位件具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的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的定位装置产生相对的定位关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一个设在本体上的容槽与一个设在容槽内的定位件,所述的定位件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的定位件是一个能够在容槽内转动而不移动的钢珠,所述的限位件是一具弹性的钢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是一个定位凸块,是通过在本体冲制一个凹槽所形成,所述的定位凸块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件设有三个限位部,所述的三个限位部定义为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使所述的换向开关能够在三个位置间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的定位装置定位于所述的第二限位部,固定所述的拨钮与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的相对关系,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的齿同时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的齿,所述的棘动件无法相对于本体转动;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定位装置定位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的拨钮的脚部拉动所述两个卡掣件中的一,使卡掣件的齿远离所述的棘动件的齿,所述的棘动件能够相对于本体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的定位装置定位于所述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的拨钮的脚部拉动所述两个卡掣件中的一,使卡掣件的齿远离所述的棘动件的齿,所述的棘动能够相对于本体产生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的卡掣件邻近齿的一面设有一凹部,所述的弹性体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的凹部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开设有两个连通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的导孔,所述的两个导孔是各自供所述的拨钮的两个脚穿伸进入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的两个导孔以第一容置空间的轴为圆心呈弧状排列,使所述的拨钮能够沿着所述的两个导孔产生弧状位移。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导孔分别包括一弧长,所述的两脚部分别包括一厚度,所述的两脚部穿伸在所述的两导孔中,所述的两导孔的弧长大于所述的两脚部的厚度。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导孔分别包括一径向长度,所述的两脚部分别包括一长度,所述的两脚部穿伸在所述的两导孔中,所述的两导孔的径向长度等于所述的两脚部的长度,令所述的拨钮设在所述的导孔中。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部与所述的导引部是平面与平面的面接触,且所述的脚部与所述的导引部之间的接触平面通过第一容置空间的圆心。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钮的两脚部分别设有一凹缺,所述的拨钮两脚部的凹缺朝向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限位件插置在所述的两脚部的凹缺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件呈弧形长条片状,包括两长边与两短边,所述的限位件两端分别设有一凹缺,所述的限位件的凹缺设在其中的一长边且所述的长边远离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两凹缺插接结合于所述的两脚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钮的两脚部分别设有一凹缺,所述的拨钮两脚部的凹缺朝向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限位件呈弧形长条片状,包括两长边与两短边,所述的限位件两端也分别设有一凹缺,所述的限位件的凹缺设在其中的一长边且所述的长边远离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拨钮的凹缺与所述的限位件的凹缺插接结合于一起。

    说明书

    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指一种加工容易且确实换向的棘轮扳手,尤其拨钮利用弧状摆动操控换向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常见的换向棘轮扳手如美国专利号第7146883号图2所揭示,其扳手本体10具有三个容部110、111、113,容部110、111、113内分别设有棘轮20、卡掣件30与顶掣装置50,凭借拨钮40连动换向开关60进一步操控卡掣件30枢转啮合于所述的棘轮20。
    这种必须加工三个容部的设计,让扳手本体的加工成本无法有效的降低,尤其容纳顶掣装置的容部恰与扳手本体同轴,而具有加工上的困难性,除此之外,上述单一卡掣件存有换向不确实的隐忧,而有待加以改良。
    另外还有一种换向棘轮扳手如美国专利第6981434号图1所揭示,其扳手本体10具有三个容部12、13、14,但在容部13还设有两个孔130、131,容部12、14内分别设有棘轮20与两个卡掣件30,固定孔130供固定件43穿伸并结合于拨钮40,拨钮40容置在容部13中,且容部13、14相连通,拨钮40选择性拨动两个卡掣件30,孔131容纳钢珠45,且拨钮40选择性定位于钢珠40。
    其虽然设有三个容部,但相较于第7146883号专利而言,第6981434号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确实较为容易加工,且其双卡掣件的换向效果较前者确实,但其依然存有些许缺失,凭借拨钮拨动双卡掣件的凸点,还是存有凸点容易自拨钮滑脱的缺失,或者拨钮无法确实连动卡掣件凸点的问题,再者,扳手本体表面因提供拨钮存置,且拨钮下方还需设有钢珠,让扳手本体头部的体积无法有效缩小。
    除此之外,上述专利都是利用钢珠配合弹簧达到顶掣的效果,当使用时日一久弹簧弹性失效,或者在拨动时弹簧产生扭曲都会让棘轮扳手失去作用,因此如何取代弹簧也是本发明极欲改良之处。
    而且钢珠利用弹簧推动而使得钢珠反复的在槽内往覆移动,容易减低使用寿命,而且会导致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故仍有改进的必要。
    再者,钢珠与弹簧能够在槽内往覆移动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移动路径上,但是钢珠在槽内的移动路径是受到限制的设计,因此钢珠以及槽之间一旦遇到水导致生锈或是遇到杂质,很容易形成钢珠移动时的阻碍,相对的就会导致扳手失去定位效果,故仍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达到拨动确实的功效,确实避免了因弹簧失效而衍生的种种不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本体,设有一个第一容置空间与一个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的本体设有一个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的定位装置;
    一棘动件,其枢设在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容置空间中,所述的棘动件是用来驱转工作物,所述的棘动件的外缘环设有齿;
    两个卡掣件,可滑动的设在所述的本体的第二容置空间中,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分别设有齿,所述的两个卡掣件之间设有一弹性体,所述的两个卡掣件在顶面分别设有一导引部;
    一换向开关,设在所述的本体上且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间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包括有一个拨钮与一个限位件,所述的拨钮具有一个供使用者操作的拨动部与两个伸入第二容置空间内的脚部,所述的两个脚部能够接触在所述的两个卡掣件的导引部,所述的限位件设在第二容置空间内且结合于所述的拨钮的两个脚部,所述的限位件具有至少两个限位部,所述的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的定位装置产生相对的定位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仅需设两个容置空间,确实简化加工程序,而可节省加工成本。
    2.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中拨钮的两脚部伸入卡掣件的容部,且拨钮两脚部与卡掣件的导引部形成面接触,使拨钮确实拉动卡掣件,让卡掣件不会有脱离或滑脱的可能,达到确实拉动卡掣件的目的。
    3.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中本体的定位装置与换向开关的限位件之间可以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同时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沿图13-3线所取的剖面图,表示换向开关位于中间位置;
    图4是本发明棘轮扳手沿图34-4线所取的剖面图,表示换向开关位于中间位置;
    图5是本发明棘轮扳手图3的延续,表示换向开关位于右边位置;
    图6是本发明棘轮扳手图4的延续,表示换向开关位于右边位置;
    图7是本发明棘轮扳手图3的延续,表示换向开关位于左边位置;
    图8是本发明棘轮扳手图4的延续,表示换向开关位于左边位置;
    图9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10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棘轮扳手的第三个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第一容置空间;111环沟;112凸缘;12第二容置空间;13第一侧;14第二侧;15导孔;151弧长;152径向长度;16定位装置;161容槽;162定位件;17定位装置;171凹槽;172定位凸块;20棘动件;21齿;22驱动部;23凹环;24C型扣;30卡掣装置;31卡掣件;311容部;312导引部;313齿;314凹部;32弹性体;40换向开关;41拨钮;411拨动部;412脚部;4121厚度;4122长度;413凹缺;42定位件;43限位件;431凹缺;432第一限位部;433第二限位部;434第三限位部;44限位件;441凹缺;442第一限位部;444第三限位部;50棘动件;51齿;52驱动部;53凹环;54C型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发明棘轮扳手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图。本发明的棘轮扳手包括有一本体10、一棘动件20、一卡掣装置30与一换向开关40。
    所述的本体10设有一个呈圆形的第一容置空间11,第一容置空间11的内壁面设有一个呈弧形的第二容置空间12,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连通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所述的本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3与第二侧14,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穿透所述的本体10的两侧13、14,而且第一容置空间11靠近第一侧13突设有一个向内延伸的凸缘112,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邻近所述的第二侧14设有一环沟111。
    所述的本体10在第一侧13相对于第二容置空间12的位置设有两个呈弧状的导孔15,所述的两导孔15相通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所述的两导孔15以第一容置空间11的轴为圆心呈弧状排列,而且所述的两导孔15分别包括一弧长151与一径向长度152。所述的本体10设有一个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的定位装置16,且所述的定位装置16位于所述的两个导孔1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装置16是一个容槽161与一个设在容槽161内的定位件162所构成。所述的定位件162设在容槽161中并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所述的定位件162是一钢珠。这个定位件162仅能够在容槽161内转动而无法在容槽161内移动,如此,可以有效避免遇水生锈或遇杂质而无法移动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点。
    所述的本体10仅需设有所述的两容置空间11、12,且在第二容置空间12的上方,也就是本体10第一侧13设所述的两导孔15,两容置空间11、12、两导孔15的设计不影响本体10的结构强度,让本体10具有高强度的特色,且两容置空间11、12可经由简易的加工方式轻易完成,除了可以快速加工还可节省加工成本。
    所述的棘动件20可转动的枢设在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内,且棘动件20能够与所述的本体10产生相对旋转关系。所述的棘动件20的外缘壁面环设有齿21,所述的棘动件20内侧形成一呈方头结构的驱动部22。所述的棘动件20一端环设有一凹环23,所述的凹环23恰对应于所述的本体10第一容置空间11的环沟111,一C型扣24扣设在所述的凹环23与所述的环沟111,令所述的棘动件20被C型扣24与凸缘112限制而不脱离所述的本体10。
    所述的卡掣装置30是可滑动的设在所述的本体10的第二容置空间12内,且卡掣装置30能够与棘动件20产生相对的啮合关系。所述的卡掣装置30包括两个卡掣件31与一个设在两个卡掣件31之间的弹性体32,所述的弹性体32连接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的顶面形成一容部311与一导引部312,所述的导引部312相邻所述的容部311处为垂直的平面状,所述的导引部312凸设在所述的卡掣件31的顶面,且相邻所述的容部311,所述的卡掣件31相对于棘动件20的一侧设有齿313,以供与棘动件20的齿21啮合。卡掣件31邻近齿313的一面设有一凹部314,所述的弹性体32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的凹部314内,提供卡掣件31啮合于棘动件20的力。
    所述的换向开关40设在本体10上且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换向开关40具有三个位置,使所述的换向开关40可在三个位置间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40以弧状摆动的方式设在所述的本体10相对于第二容置空间12的位置,用来控制卡掣件31与棘动件20之间的啮合关系。
    所述的换向开关40包括一拨钮41与一限位件43。所述的拨钮41包括一拨动部411与两脚部412,所述的拨动部411呈弧状,使得拨动所述的拨动部411时,所述的拨动部411是沿着导孔15呈弧状移动。所述的两脚部412由所述的拨动部411的一面突长而出,所述的两脚部412与所述的拨动部411形成垂直相接,所述的两脚部412非平行排列而形成一角度,所述的两脚部412都指向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与所述的棘动件20的圆心。所述的脚部412的中段处还形成一凹缺413,所述的凹缺413形成的方向与所述的拨动部411呈平行,且所述的凹缺413朝向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所述的拨动部411平贴在所述的本体10的第一侧13,所述的两脚部412穿过所述的本体10的两导孔15而伸入第二容置空间12内,所述的两脚部412分别包括一厚度4121与一长度4122,所述的两脚部412的厚度4121小于所述的两导孔15的弧长151,所述的两脚部412可分别在所述的两导孔15内呈弧状摆动,所述的两脚部412的长度4122恰等于所述的导孔15的径向长度152,所述的两脚部412的长度4122被限制在所述的径向长度152,使所述的两脚部412不会由所述的导孔15脱出,令所述的拨钮41设在所述的导孔15。所述的两脚部412穿伸在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的容部311内,以所述的两脚部412的壁面选择性拉动所述的卡掣件31的导引部312。
    所述的限位件43具有弹性呈弧形长条片状,在本实施例是一钢片。限位件43包括两长边与两短边,所述的限位件4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凹缺431,所述的凹缺431设在其中的一长边且位于远离第一容置空间11与棘动件20的长边,两凹缺431之间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432、434,所述的两个限位部432、434能够与定位装置16产生相对的定位关系。在本实施例中是设有三个排成一列的限位部432、433、434,所述的限位部432、433、434呈圆孔状而能够与所述的定位装置16产生相对的定位关系。所述的限位件43放置在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与两个卡掣件31之间,所述的限位件43与所述的拨钮41的两脚部412插接结合,所述的限位件43的凹缺431插接于所述的两脚部412的凹缺413,所述的限位件43受到所述的拨钮41操控而呈弧状移动,所述的限位件43并产生弹性变形选择性以其中的一限位部432、433、434对应于所述的定位装置16的定位件162,使所述的换向开关40产生定位效果。由于所述的定位装置16的定位件162不会在容槽161内移动,定位件162仅能够转动,因此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参照图3与图4,为本发明换向开关40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拨动枢摆所述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一位置,所述的拨钮41的两脚部412分别在两导孔15内移动,而拨钮41的两脚部412同时带动所述的限位件43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移动,所述的限位件43的第二限位部433对应于所述的定位装置16,且所述的定位件162定位于所述的第二限位部433,进一步固定所述的拨钮41与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的相对关系,此时,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的齿313同时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1,所述的棘动件20将无法相对于本体10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的棘动件20会与本体10同步转动,使用时能够达到微调工作物的效果。
    参照图5与图6,为本发明棘轮扳手40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拨动枢摆所述的换向开关40拨钮41的拨动部411在第二位置,所述的拨钮41的两脚部412分别在两导孔15内移动,且带动所述的限位件43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移动,使所述的限位件43的第一限位部432对应于所述的定位装置16,所述的定位件162定位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部432,进一步固定所述的拨钮41与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的相对关系,此时,因为两脚部412都指向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与所述的棘动件20的圆心,当拨钮41其中的一脚部412拉动所述的其中的一卡掣件31的导引部312时,将可以使被拉动的卡掣件31的齿313确实的远离棘动件20的齿21,且所述的卡掣件31改变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的相对位置,而另一卡掣件31的齿313依然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1,此时所述的棘动件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以顺时针方向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拨钮41的脚部412与卡掣件31的导引部312形成平面的面接触,且所述的脚部412与所述的导引部312之间的接触平面通过第一容置空间11的圆心,拨钮41可以有效并确实的拉动所述的卡掣件31,卡掣件31不会有脱出或滑脱的可能。
    参照图7与图8,为本发明棘轮扳手40在第三位置的示意图。拨动枢摆所述的换向开关40拨钮41的拨动部411在第三位置,所述的拨钮41的两脚部412分别在两导孔15内移动,且带动所述的限位件43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移动,使所述的限位件43的第三限位部434对应于所述的定位装置16,所述的定位件162定位于所述的第三限位部434,进一步固定所述的拨钮41与所述的两个卡掣件31的相对关系,此时,因为两脚部412都指向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11与所述的棘动件20的圆心,当拨钮41其中的一脚部412拉动所述的其中的一卡掣件31的导引部312时,将可以使被拉动的卡掣件31的齿313确实的远离棘动件20的齿21,且所述的卡掣件31改变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的相对位置,而另一卡掣件31的齿313依然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1,此时所述的棘动件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以逆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的换向开关40的限位件43具有三个定位的位置,进一步操控拨钮41定位于中间、左边与右边的三个位置,利用换向开关40在三个位置间的移动,选择性通过拨钮41操控卡掣件31的齿313远离/啮合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1,达到操控棘动件20特定方向转动的目的。
    参照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处有二。第一点差异为驱动件50的内侧形成一梅花孔结构的驱动部52。第二点差异是限位件44在两凹缺441之间设有第一、第三限位部442、444,使换向开关40能够在左边或右边两个位置间移动,让驱动件50能够选择性的相对于本体10产生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上述的结构变化仍然可以产生相同于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功效,由此可知,前述的结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
    参照图10与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大致上相同于第一个实施例,其差别在于所述的本体10的定位装置17的设计不同。
    所述的本体10设有一个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的定位装置17,且所述的定位装置17位于所述的两个导孔1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装置17是一个定位凸块172,是由本体10第一侧13冲制凹槽171所形成。所述的定位凸块172是局部突露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12。由于所述的定位装置17的定位凸块172不会移动,故可以有效的提供良好的定位效果,同时更达到了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而且这样的设计也不会发生遇水生锈或遇杂质而无法移动的问题。由此可知,相同于本发明的等效变化都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
    本发明的棘轮扳手,仅需在本体设两个容置空间,即可容纳棘动件、卡掣装置与换向开关。两个容置空间的加工相当容易,完全没有加工困难的问题,可以有效节省加工成本。再者,本发明凭借拨钮的两脚部伸入卡掣件的容部,且拨钮两脚部与卡掣件的导引部形成面接触,凭借拨动拨钮使两脚部选择性拉动两个卡掣件的导引部,因为拨钮两脚部确实伸入在容部,两脚部可以确实的拉动卡掣件,让卡掣件不会有脱离或滑脱的可能,达到确实拉动卡掣件的目的,以及定位件的顶掣无须使用弹簧而改以限位件的弹性定位,确实避免了因弹簧失效而衍生的种种不便。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仅需设两个容置空间,确实简化加工程序,而可节省加工成本。
    2.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中拨钮的两脚部伸入卡掣件的容部,且拨钮两脚部与卡掣件的导引部形成面接触,使拨钮确实拉动卡掣件,让卡掣件不会有脱离或滑脱的可能,达到确实拉动卡掣件的目的。
    3.本发明棘轮扳手,其中本体的定位装置与换向开关的限位件之间可以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同时提高使用寿命。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棘轮 扳手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棘轮扳手.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2111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