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中厚板生产的末道次展宽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pdf

  • 上传人:大师****2
  • 文档编号:12055
  • 上传时间:2018-01-11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50.6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52039.4

    申请日:

    2013.12.30

    公开号:

    CN104747891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S 1/12申请日:20131230|||公开

    IPC分类号:

    F16S1/12; B21B37/16

    主分类号:

    F16S1/12

    申请人: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何天仁; 詹光曹; 郑芳垣; 陈帅

    地址:

    365000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工业中路群工三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中厚板生产的末道次展宽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包括轧件纵向断面厚度为Hd的中矩形段,其特征在于:中部矩形段的两端先为外大内小的外延梯形段,后为外延的外矩形段,梯形段纵向长L2为400mm,其余尺寸数据以下式表达:展宽末道次轧后轧件长度Lf=Bf+K单侧轧件压下厚度△h=Hb(n-1)/(n×Ls)×Kb×0.1压下偏差量d=△h×400/Lf外矩形段厚度Hb=Hb(n-1)/n+(△h-d)×2外矩形段纵向长L1=中部矩形段厚度Hd=Hb-2×△h式中Hb(n-1)为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厚度,Lf为展宽末道次轧后长度,Bf为展宽末道次轧后宽度,n取值为1.15,Kb取值500,K取值70mm,实现伸长精轧后的钢板趋近于矩形状的板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厚板生产的末道次展宽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包括轧件纵向断面厚度为Hd的中矩形段,其特征在于:轧件纵向断面的中部矩形段的两端先为外延的外大内小对称的梯形段,两个梯形段的两端为外延对称的外矩形段,梯形段纵向长L2为400mm,其余尺寸数据以下式表达:
    展宽末道次轧后轧件长度Lf=Bf+K
    单侧轧件压下厚度△h=Hb(n-1)/(n×Ls)×Kb×0.1
    压下偏差量d=△h×400/Lf
    外矩形段厚度Hb=Hb(n-1)/n+(△h-d)×2
    外矩形段纵向长 L1=                                               
    中部矩形段厚度Hd=Hb-2×△h
    式中Hb(n-1)为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厚度,Lf为展宽末道次轧后长度,Bf为展宽末道次轧后宽度,n为展宽末道次的前道轧制压下率、取值为1.15,Kb为展宽计算修正系数、取值500,K为展宽末道次轧后的切边宽度、取值70mm。

    说明书

    一种中厚板生产的末道次展宽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厚板生产板形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中厚板生产的展宽末道次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
    背景技术
    中厚板生产中,由于设备和物流限制,坯料规格较为单一,但成品在厚度和宽度为变化多样。因此,中厚板生产大多包括成形(粗轧)、宽展和伸长(精轧)三个阶段。由于金属流动性的差异,造成伸长(精轧)阶段轧后板边不均匀变形,特别在钢板头尾成舌形状,且较长,造成切头尾占成材率损失的1/3以上。为了减少头与尾的舌形的损失,宽展轧制阶段均需进行变厚度轧制。目前国外中厚板生产厂家采用狗骨轧制(DBR)轧制技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末道次展宽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为纵向截面形状为中间矩形、两头梯形状,但采用此技术时,对液压系统压下速度和自动化系统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液压压下速度达50mm/s以上,轧件微跟踪位置准确定位,而我厂的液压压下实际最快速度为15mm/s,无法使中间坯的形状实现“狗骨形”的轧件,且轧制出来的形状难以两侧对称,导致头尾切损量较多。因此如何设计合适的中间坯横断面形状,以满足相对较慢的液压压下装置的响应速度及压下速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究其原因在于:狗骨轧制下压速度快,所以两头梯形状截面留出的端部预留挤压量小,快速挤压成型;下压速度慢,金属流动慢,留出的多余量则要多一些,而且长度方向要长一些才能挤压成型。因此如何设计合适的中间坯纵向断面形状,以满足相对较慢的液压压下装置的响应速度及压下速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在轧机和液压系统配置较低的情况下,设计一种成本低、辊缝定位简单、易实现、效果好的一种中厚板生产的展宽末道次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
    本发明方案是:包括轧件纵向断面厚度为Hd的中矩形段,其特征在于:轧件纵向断面的中部矩形段的两端先为外延的外大内小对称的梯形段,两个梯形段的两端为外延对称的外矩形段,梯形段纵向长L2为400mm,其余尺寸数据以下式表达:
    展宽末道次轧后轧件长度Lf=Bf+K
    单侧轧件压下厚度                                                
    压下偏差量
    外矩形段厚度
    外矩形段纵向长 L1=
    中部矩形段厚度Hd=Hb-2×△h
    式中Hb(n-1)为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厚度,Ls为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宽度,Bf为展宽末道次轧后宽度,n为展宽末道次的前道轧制压下率、取值为1.15,Kb为展宽计算修正系数、取值500,K为展宽末道次轧后的切边宽度、取值70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提出按“哑铃”状的中间坯纵向断面曲线进行技术控制,在AGC液压系统响应速度慢、自动化系统配置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咬钢、抛钢时恒辊缝,弥补头尾部金属量延伸不足,使头尾部舌形损失尽量减少,且两侧对称性高,实现伸长(精轧)轧制完成后的钢板得到趋近于矩形状的板形。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DBR 法轧制的纵向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纵向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伸长(精轧)轧后未裁边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轧件纵向断面厚度为Hd的中矩形段,其特征在于:轧件纵向断面的中部矩形段的两端先为外延的外大内小对称的梯形段,两个梯形段的两端为外延对称的外矩形段,梯形段纵向长L2为400mm,其余尺寸数据以下式表达:
    展宽末道次轧后轧件长度Lf=Bf+K
    单侧轧件压下厚度
    压下偏差量
    外矩形段厚度
    外矩形段纵向长 L1=
    中部矩形段厚度Hd=Hb-2×△h
    式中Hb(n-1)为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厚度,Ls为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宽度,Bf为展宽末道次轧后宽度,n为展宽末道次的前道轧制压下率、取值为1.15,Kb为展宽计算修正系数、取值500,K为展宽末道次轧后的切边宽度、取值70mm。
    其中Hb(n-1)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厚度、Ls展宽末道次轧前轧件宽度、n展宽末道次的前道轧制压下率为前道轧制已知数, Bf展宽末道次轧后宽度、K展宽末道次轧后的切边宽度为轧前预设定数据,Kb展宽计算修正系数为经验数据。在这些已知数、轧前预设定数据、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按上述公式计算出所述的其余尺寸数据。
    下表为三个实施例的形状尺寸数据表(单位为:mm):

    序号Hb(n-1)LsBfLf△hdHbL1Hd12032300220022703.840.677182144.91174.3221401880200020703.240.626126.97114.15120.4932222650200020703.640.7198.88152.05191.6

    在2-4道次的展宽道次中,轧件在末道次展宽进入轧机时辊缝保持不变,根据轧件微跟踪位置信息,当轧件运行100-500mm到压下位置时,液压缸根据给定的5-15mm/s的压下速度在0.1-3s内完成压下1-20mm动作后保持辊缝位置,当轧件运行到抬起位置时,液压缸根据给定的5-15mm/s抬升速度在0.1-3s时间内完成1-20mm的抬升动作后保持辊缝位置4直至轧件运行100-500mm后离开轧机,从而得到对称的“哑铃”状的DB横断面。
    这种中间坯轧件形状及其轧制控制简单,辊缝定位准确,易实现。该纵向断面曲线在三钢中板粗轧机展宽未道次通过程序自动实现以来,综合成材率提高了0.7%,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其思路及设计方法可适用于同类配置的中厚板生产线。
    为了提高轧件成材率,必须寻求合理和实用的途径来弥补精轧后舌形部分形状的损失量,“哑铃状”变厚度控制方法是通过预测钢板轧制完成时的平面形状,在展宽末道次给出相应的压下量来控制辊缝的开度以实现变厚度轧制,最终使钢板的平面形状达到最小切头、切边要求,提高成材率。
    “哑铃状”变厚度控制方法的基本思想:对精轧成品的钢板平面形状进行定量预测,依据“体积不变原理”,将缺陷部分体积换算成在展宽末道次上给予的板厚超常分布量,该超常厚度分布量用于改善最终的平面形状。
    具体补偿方式为:由于钢板轧制过程中受纵向轧制力和横向金属流动的双重挤压,越靠边部金属损失量越大,为此,由外矩形段L1部分补偿精轧成品边部的舌形损失量,该矩形段为展宽末道次结束后轧件最厚部位,根据“体积不变”原理,此部分在精轧过程中纵向延伸的长度最大,以此抵消边部的舌形损失量。由于精轧成品钢板边部至中部过渡部分受横向金属流动挤压呈递减趋势,由梯形段L2补偿精轧成品边部至中部过渡部分的舌形损失量,该梯形段的厚度由Hb逐渐递减至Hd,其金属补偿量也逐渐递减,以此抵消递减的舌形损失量。精轧成品钢板中部横向金属流动挤压可以忽略,只考虑纵向轧制力的作用,为保证成品钢板的形状,中部矩形段的厚度保持Hd不变。
    在不同坯料轧制不同成品规格的过程中,由于延伸比例不同,精轧成品所产生的舌形形状也不同。展宽比越小,舌形形状中部的凸度越大;成品规格越薄,舌形形状中部的凸度也越大。为此,根据展宽比及成品规格来计算△h的数值,以保证外矩形段和梯形段的补偿量能够抵消舌形损失量。

    关 键  词:
    一种 厚板 生产 末道次 展宽 中间 轧件 形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中厚板生产的末道次展宽后的中间坯轧件形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05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