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1202587
  • 上传时间:2018-04-05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891.6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95342.5

    申请日:

    2010.06.09

    公开号:

    CN101843588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1/36申请日:20100609授权公告日:20111130终止日期:201206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9/14申请日:2010060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9/14; A61K31/36; A61P1/16

    主分类号:

    A61K9/14

    申请人:

    山东大学

    发明人:

    张典瑞; 冯飞飞; 荆凡波; 王飞虎; 刘悦; 段存贤; 贾乐娇; 王言才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杨琪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主要是由联苯双酯、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水溶性乳化剂、脂溶性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组成的,其制备方法如下:(1)将联苯双酯、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脂溶性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加热使溶解,以构成有机相;(2)将水溶性乳化剂、附加剂溶于注射用水中,加热,以构成水相;(3)在搅拌下将有机相注入水相中,搅拌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得到初乳;(4)将初乳倾入冰水中,搅拌,即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本发明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降低了联苯双酯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机体的耐受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联苯双酯、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水溶性乳化剂、脂溶性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组成的,以100ml纳米脂质载体制剂计,其组成如下:
    联苯双酯               0.002~0.5g
    固态脂质材料           0.05~2g
    液态脂质               0~1g
    水溶性乳化剂           0.05~5g
    脂溶性乳化剂           0.05~5g
    附加剂                 0~5g
    注射用水余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以100ml纳米脂质载体制剂计,其组成如下:
    联苯双酯               0.002~0.2g
    固态脂质材料           0.05~1g
    液态脂质               0.01~0.5g
    水溶性乳化剂           0.05~2g
    脂溶性乳化剂           0.1~2g
    附加剂                 0~2.5g
    注射用水余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脂质材料为甘油三酯类、部分甘油酯、脂肪酸类、蜡质类或固醇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三酯类为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等;所述部分甘油酯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及其混合物;所述脂肪酸为硬脂酸、棕榈酸;所述蜡质类为鲸蜡醇十六酸酯、鲸蜡醇棕榈酸酯;所述固醇类为胆固醇。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脂质为天然植物油、链长在C8~C10之间的中等链长脂肪酸甘油酯、油酸、亚油酸、维生素E或维生素酯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或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脂溶性乳化剂为磷脂类、脂肪酸山梨坦类或聚山梨酯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附加剂为渗透压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抗氧剂或防腐剂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7.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联苯双酯、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脂溶性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加热至60~100℃使溶解,以构成有机相;
    (2)将水溶性乳化剂、附加剂溶于注射用水中,加热至60~100℃,以构成水相;
    (3)在60~100℃的温度下,在转速为400~12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注入水相中,搅拌0.5h~6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得到初乳;
    (4)将初乳倾入0~2℃的冰水中,在转速为400~1200r/min下搅拌0.5h~4h,即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得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进一步加入冻干保护剂,以制成冻干制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保护剂为乳糖、葡萄糖、甘露醇、蔗糖、海藻糖、右旋糖苷、山梨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丙酮、乙醇、乙酸乙酯或异丙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说明书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联苯双酯(Bifendate,简称DDB)是人工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是我国首创的具有新型结构的高效、低毒的保肝药。其化学名为4,4’-二甲氧基-5,6,5’,6’-二次甲二氧-2,2’-二甲酸甲酯联苯,分子式为:C20H18O10,分子量为:418.36。本品为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甲醇及乙醇,易溶于氯仿、二甲基甲酰胺季吡啶,呈一定的脂溶性。
    临床研究表明联苯双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1)具有显著的保肝降酶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mic transaminase,GPT)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ictransaminase,GOT);(2)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在体内可使P-450等肝微粒体的含量显著增加,进而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3)保护肝脏免受毒物损伤:减轻由四氯化碳、抗癌药、抗结核药等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损伤;(4)抗细胞突变、坏死的作用。该药毒性甚低,无致畸胎、致突变作用,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且价格低廉,易为患者接受,因而具有良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目前该药临床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伴随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者,也可用于化学毒物、药物引起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
    联苯双酯几乎不溶于水的性质使其制剂体外溶出差,虽在胃肠道内不被破坏,但口服后严重的肝脏首过效应,导致该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一般只有25%~30%。联苯双酯进入体内后在肝脏迅速被代谢转化,血浆半衰期只有5小时左右,24小时后70%自粪便排出。虽然仅吸收25%左右,却表现出很强的降GPT作用,说明其生物活性很高,是一有研究价值药物。目前使用或研究的制剂主要有联苯双酯片、联苯双酯胶囊、联苯双酯滴丸、复方联苯双酯片、复方联苯双酯冲剂、联苯双酯口服混悬液等,CN 200410070669.4(公开号CN1586472)公开了一种联苯双酯口腔崩解片,CN 03145971.4(公开号CN1476831)公开了一种联苯双酯缓释制剂,由于联苯双酯不溶于水,因此这些制剂普遍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CN 03146030.5公开了一种联苯双酯乳剂,CN 100998561A公开了一种联苯双酯静脉注射乳剂,液体制剂储存和运输不方便,也容易导致药物不稳定。CN 200610038662.3(公开号CN1850071)公开了一种联苯双酯固体分散体,CN 200810234507.8(公开号CN101401788)公开了一种联苯双酯自乳化制剂,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联苯双酯作为一种长期使用的药物,临床需要一种给药次数少、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制备简单的有利于患者使用的制剂。
    纳米粒(nanoparticles)是利用天然高分子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为载体制成的载药微粒,直径10~1000nm。纳米粒具有靶向性,能直接向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靶结构输送药物,同时具有缓释、保护药物、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血管内注射纳米粒后,纳米粒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RES为来自于骨髓吞噬功能很强的单核细胞的统称。肝中有数目众多的网状内皮细胞,且位置固定,被称作Kupffer细胞,因此药物能在肝脏内聚集,然后逐步释放入血液循环,使肝脏药物浓度增加,对其他脏器不良反应减少,对肝脏有被动靶向作用;当纳米粒足够小(100~150nm)且表面覆以特殊包被后,便可逃过Kupffer细胞的吞噬,靠其连接的特异性抗体等物质定位于肝实质细胞发挥作用,从而具有主动靶向作用。因此,纳米粒对于治疗各种肝脏疾病具有特殊意义。
    纳米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是由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nanoparticles,SLN)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胶体载体系统。固体脂质纳米粒存在的问题在于,SLN是由单一的固态脂质或不同种类的固态脂质混合制成,其高度有序、规则的脂质结晶不仅限制了载药能力,而且会引起被包裹药物的外排。而NLC是将常温下的液态脂质加入到固态脂质中,从而造成晶体的混乱度增加,使载体具有较高的晶体缺陷,因而可以容纳更多的药物分子。正是由于NLC是由固态脂质和与其空间不相容的液态脂质混合组成,使其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其优势在于:(1)难溶性药物在液体脂质中的溶解度较固体脂质大,引入液体脂质可以增加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2)液态脂质的加入能够延缓固态脂质由α晶形向晶形β的转化,可以延缓药物的泄漏;(3)适量液体脂质的引入不会改变纳米粒固体内核的性质,因此NLC仍具备与SLN相似的缓控释特性。
    由此可见,NLC不仅具有SLN物理稳定性高、保护敏感药物不被降解、控制释放、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还改善了SLN载药能力有限、在贮存过程中药物容易泄露、包封率降低等问题。因此NLC的这种作用特点,不仅克服了传统SLN的不足之处,而且扩大了其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将联苯双酯制成纳米脂质载体,预期可以达到改变药物体内分布、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目的。虽然将药物制成纳米脂质载体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但要研制出一种具有疗效好、释药可控、生物相容性好、稳定等优点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并不是很容易的,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条件筛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苯双酯的新剂型,即: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该制剂使联苯双酯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稳定、释药可控,并可通过控制纳米粒的粒径达到肝组织被动靶向、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善患者顺应性的目的。并且可以克服固体脂质纳米粒放置过程中药物外排、包封率降低的现象,使制剂可稳定贮存。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采用常规的工艺设备,适合工业大规模高效益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主要是由联苯双酯、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水溶性乳化剂、脂溶性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组成的,以100ml纳米脂质载体制剂计,其组成如下:
    联苯双酯                0.002~0.5g
    固态脂质材料            0.05~2g
    液态脂质                0~1g
    水溶性乳化剂            0.05~5g
    脂溶性乳化剂            0.05~5g
    附加剂                  0~5g
    注射用水余量。
    优选的,以100ml纳米脂质载体制剂计,其组成如下:
    联苯双酯                0.002~0.2g
    固态脂质材料            0.05~1g
    液态脂质                0.01~0.5g
    水溶性乳化剂            0.05~2g
    脂溶性乳化剂            0.05~2g
    附加剂                  0~2.5g
    注射用水余量。
    所述固态脂质材料为甘油三酯类、部分甘油酯、脂肪酸类、蜡质类或固醇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甘油三酯类包括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等;所述部分甘油酯包括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及其混合物;所述脂肪酸类包括硬脂酸、棕榈酸;所述蜡质类包括鲸蜡醇十六酸酯、鲸蜡醇棕榈酸酯;所述固醇类为胆固醇。
    所述液态脂质为天然植物油、链长在C8~C10之间的中等链长脂肪酸甘油酯、油酸、亚油酸、维生素E或维生素酯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优选链长在C8~C10之间的中等链长脂肪酸甘油酯或维生素E。
    所述水溶性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如Poloxammer系列)、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或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如Brij系列)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脂溶性乳化剂为磷脂类、脂肪酸山梨坦类或聚山梨酯类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磷脂类包括大豆磷脂、蛋黄磷脂、卵磷脂;所述脂肪酸山梨坦包括Span60和Span80;所述聚山梨酯包括Tween60和Tween80。
    为更好地适于静脉用药,乳化剂优选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188的组合。
    所述附加剂为渗透压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抗氧剂或防腐剂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附加剂可起到增加制剂稳定性、调节渗透压、抗氧化等作用。
    所述渗透压调节剂包括丙二醇、丙三醇、甘露醇等。
    所述金属离子络合剂包括EDTA、乙二铵四乙酸二钠盐等。
    所述抗氧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
    所述防腐剂包括苯扎溴铵、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山梨酸等。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联苯双酯、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脂溶性乳化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加热至60~100℃使溶解,以构成有机相;
    (2)将水溶性乳化剂、附加剂溶于注射用水中,加热至60~100℃,以构成水相;
    (3)在60~100℃的温度下,在转速为400~12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注入水相中,搅拌0.5h~6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得到初乳;
    (4)将初乳倾入0~2℃的冰水中,在转速为400~1200r/min下搅拌0.5h~4h,即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
    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制得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进一步加入冻干保护剂,以制成冻干制剂。其中,对所制得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进行冻干处理的工艺可为:将1~10wt%(重量比)的冻干保护剂溶于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的水分散体中,然后分装于西林瓶中,置-80℃的超低温冰箱中预冻24h,取出,迅速移入冷冻干燥机中,冻干48h,加塞密封即可。
    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丙酮、乙醇、乙酸乙酯或异丙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所述冻干保护剂为乳糖、葡萄糖、甘露醇、蔗糖、海藻糖、右旋糖苷或山梨醇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生物相容性好,易降解,降低了联苯双酯的毒副作用,提高了机体的耐受性。
    (2)本发明的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粒径在200nm左右,能被动靶向于肝组织,提高疗效,大大降低毒副作用,可提高联苯双酯的生物利用度。且在体内具备缓释功能,可延长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采用透析法测定药物的体外释放度,结果显示纳米脂质载体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点(参见图4)。
    (3)本发明采用混合脂质作为联苯双酯的载药材料,通过向固体脂质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液态脂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材料的晶型,提高载药量和包封率,且避免了药物在放置过程中外排、包封率降低的现象,使制剂可稳定贮存。
    (4)本发明的工艺为改造的微乳技术-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工艺参数易于控制等特点,适合工业大规模高效益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透射电镜图;
    图2为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透射电镜图;
    图3为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粒径分布图;其中,标题: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s),横坐标:粒径(Diameter),纵坐标:百分率(%in class);
    图4为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体外释放的释放百分率-时间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制备联苯双酯脂质载体
    步骤如下:
    (1)取联苯双酯10mg、胆固醇160mg、油酸40mg、Tween80450mg溶于10ml丙酮-乙醇(体积比1∶1)中,75℃水浴上加热溶解,构成有机相。
    (2)将泊洛沙姆188150mg溶于15ml注射用水,水浴加热至和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
    (3)在转速为7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溪流状缓慢注入水相中,75℃恒温搅拌4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制备初乳。
    (4)将所得初乳倾入45ml 0~2℃的冰水中,冰浴下1000r/min搅拌2h,从而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4℃密闭保存。
    实施例2制备联苯双酯脂质载体
    步骤如下:
    (1)取联苯双酯50mg、单硬脂酸甘油酯240mg、MCT 60mg、大豆磷脂200mg溶于10ml氯仿中,75℃水浴上加热溶解,构成有机相。
    (2)将泊洛沙姆188450mg溶于15ml注射用水中,水浴加热至和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
    (3)在转速为7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溪流状缓慢注入水相中,75℃恒温搅拌4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制备初乳;
    (4)将所得初乳倾入45ml 0~2℃的冰水中,冰浴下1000r/min搅拌2h,从而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4℃密闭保存。
    用水稀释后,以H-70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形态,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所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大小均一、形态圆整、粒径在200nm左右。
    实施例3制备联苯双酯脂质载体
    步骤如下:
    (1)取联苯双酯20mg、三棕榈酸甘油酯120mg、硬脂酸60mg、大豆油30mg、Span60250mg溶于10ml丙酮-氯仿(体积比1∶1)中,80℃水浴上加热溶解,构成有机相。
    (2)将泊洛沙姆188450mg溶于15ml注射用水中,水浴加热至和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
    (3)在转速为7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溪流状缓慢注入水相中,80℃恒温搅拌4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制备初乳。
    (4)将所得初乳倾入45ml 0~2℃的冰水中,冰浴下700r/min搅拌2h,从而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冻干。
    其中,冻干工艺为:取10wt%的甘露醇与右旋糖酐(质量比为1∶1),溶于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水分散体中,然后分装于西林瓶中,置-80℃的超低温冰箱中预冻24h,取出,迅速移入冷冻干燥机中,-40℃、0.10mbar冻干48h,加塞密封即可。
    实施例4制备联苯双酯脂质载体
    步骤如下:
    (1)取联苯双酯10mg、单硬脂酸甘油酯160mg、MCT 40mg、大豆磷脂200mg溶于10ml丙酮-乙醇(体积比1∶1)中,75℃水浴上加热溶解,构成有机相。
    (2)将泊洛沙姆188300mg溶于15ml注射用水中,水浴加热至和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
    (3)在转速为7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溪流状缓慢注入水相中,75℃恒温搅拌4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制备初乳。
    (4)将所得初乳倾入45ml 0~2℃的冰水中,冰浴下1000r/min搅拌2h,从而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冻干。
    其中,冻干工艺为:取5wt%的甘露醇,溶于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水分散体中,然后分装于西林瓶中,置-80℃的超低温冰箱中预冻24h,取出,迅速移入冷冻干燥机中,-40℃、0.10mbar冻干48h,加塞密封即可。
    取适量冻干粉用水稀释后,以H-70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形态,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所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大小均一、形态圆整、成型性好、粒径在200nm左右。
    实施例5制备联苯双酯脂质载体
    步骤如下:
    (1)取联苯双酯30mg、单硬脂酸甘油酯75mg、硬脂酸100mg、MCT 20mg、大豆磷脂200mg溶于10ml丙酮-乙醇(体积比1∶1)中,70℃水浴上加热溶解,构成有机相。
    (2)将泊洛沙姆188600mg溶于15ml注射用水中,水浴加热至和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
    (3)在转速为6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溪流状缓慢注入水相中,70℃恒温搅拌4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制备初乳。
    (4)将所得初乳倾入45ml 0~2℃的冰水中,冰浴下1000r/min搅拌2h,从而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4℃密闭保存。
    用水稀释后,以Zetasizer 3000HS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粒径分布,测得平均粒径为217.0nm,多分散性系数为0.149,如图3所示。
    实施例6制备联苯双酯脂质载体
    步骤如下:
    (1)取联苯双酯20mg、单硬脂酸甘油酯240mg、MCT 40mg、大豆磷脂250mg溶于10ml丙酮-乙醇(体积比1∶1)中,75℃水浴上加热溶解,构成有机相。
    (2)将泊洛沙姆188300mg溶于15ml注射用水中,水浴加热至和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
    (3)在转速为7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溪流状缓慢注入水相中,75℃恒温搅拌4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制备初乳。
    (4)将所得初乳倾入45ml 0~2℃的冰水中,冰浴下1000r/min搅拌2h,从而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4℃密闭保存。
    采用反向动态透析法测定药物的释放度:以含30%乙醇的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200ml为释放介质,搅拌速度为100r/min,温度为37±0.5℃。取样后进样20μl进行HPLC测定,计算累积释放百分率,如图4所示。
    实施例7制备联苯双酯脂质载体
    步骤如下:
    (1)取联苯双酯10mg、单硬脂酸甘油酯80mg、硬脂酸80mg、MCT 60mg、大豆磷脂200mg溶于10ml丙酮-乙醇(体积比1∶1)中,75℃水浴上加热溶解,构成有机相。
    (2)将泊洛沙姆188450mg溶于15ml注射用水中,水浴加热至和有机相相同的温度,构成水相。
    (3)在转速为800r/min搅拌下,将有机相溪流状缓慢注入水相中,75℃恒温搅拌4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制备初乳。
    (4)将所得初乳倾入45ml 0~2℃的冰水中,冰浴下1000r/min搅拌2h,从而制得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4℃密闭保存。
    采用反向动态透析法测定药物的释放度:以含30%乙醇的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200ml为释放介质,搅拌速度为100r/min,温度为37±0.5℃。取样后进样20μl进行HPLC测定,计算累积释放百分率,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体外释放呈双相动力学,即最初为突释后为缓释;液态脂质占总脂质比重越大,释药越快。

    关 键  词:
    联苯 纳米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0258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