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库蚊和伊蚊的引诱剂及应用方法.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1202579
  • 上传时间:2018-04-05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52.9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98731.3

    申请日:

    2010.06.12

    公开号:

    CN101843245A

    公开日:

    2010.09.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N 43/38申请日:20100612授权公告日:20131120终止日期:201406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38申请日:20100612|||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38; A01N37/02; A01P19/00

    主分类号:

    A01N43/38

    申请人:

    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研究所

    发明人:

    余静; 范泉水; 王杰; 邱薇

    地址:

    650032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路1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科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3111

    代理人:

    孙山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库蚊和伊蚊的引诱剂及应用方法,属于含有机化合物的蚊虫引诱剂。本发明引诱剂由辛酸和吲哚混合组成,其中辛酸浓度为10μg/mL,吲哚浓度为0.1~1μg/mL,按体积比1∶1配制。应用方法是置于室内或野外自然地缓慢释放。在野外,引诱剂装在玻璃长颈容量瓶内或装在其它具塞的玻璃长颈瓶内释放或与昆虫引诱器一起使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引诱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其它蚊虫,且药剂扩散少,引诱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  库蚊和伊蚊的引诱剂,其特征是该引诱剂由辛酸和吲哚混合组成,其中,辛酸浓度为10μg/mL,吲哚浓度为0.1~1μg/mL,两者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是作为室内用的引诱剂,其辛酸浓度为10μg/mL、吲哚浓度为0.1μg/mL。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是作为野外用的引诱剂,其辛酸浓度为10μg/mL、吲哚浓度为1μg/mL。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是该引诱剂以乙醇作为辛酸和吲哚的溶剂。

    5.
      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引诱剂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引诱剂置于室内或野外自然地施放。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诱剂应用方法,其特征是野外释放时,引诱剂装在玻璃长颈容量瓶内或装在其它具塞的玻璃长颈瓶内施放。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引诱剂应用方法,其特征是将装有引诱剂的瓶悬挂在昆虫引诱器旁或者悬挂在昆虫引诱器有效距离范围之内。

    说明书

    库蚊和伊蚊的引诱剂及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有机化合物的蚊虫引诱剂。
    背景技术
    蚊虫有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拟态库蚊、褐尾库蚊、细须库蚊、棕头库蚊、马来库蚊、白纹伊蚊等,其中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保护人类免遭蚊虫叮咬是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一些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效药的蚊媒传染病,驱避和引诱消灭蚊虫成为最可行的方法。蚊虫引诱剂最近在国外发展迅速,并且已有octonol等商品蚊虫引诱剂,而国内尚无商品蚊虫引诱剂,一些科研部门开始进行引诱剂化合物的筛选,发现了一些在室内对淡色库蚊具有引诱作用的化合物,寻求引诱剂或驱避剂的理论依据。例如,张时妙等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丙酮、氨水、癸二酸、正庚酸、环己烷羧酸和肉豆蔻酸6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发现0.1mg/L正庚酸和10mg/L丙酮+10mg/L氨水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张时妙、莫建初、潘程远、程家安“几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昆虫知识2004.41(6)p545-547)。丁思悦等(2007)发现1mg/L和10mg/L氨水,1mg/L、10mg/L和100mg/L正庚酸,1mg/L辛醇,0.1mg/L和1mg/L对甲苯酚对淡色库蚊有引诱作用。以上研究尚无野外引诱效果报道。此前,本发明申请人等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和嗅觉仪测试了几种气味化合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影响,结果包括淡色库蚊雌蚊对L-乳酸、苯甲醛和氨水有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且对苯甲醛和氨水的触角电位反应呈正相关;1μL/mL L-乳酸能产生最大的触角电位反应;10μL/mL氨水引发了最大触角电位反应。在行为影响上,氨水在10μL/mL时对淡色库蚊雌蚊有明显的吸引作用;苯甲醛和壬醛显示出潜在的驱避作用,两者的吸引率在1μL/mL和10μL/mL剂量仅10%左右;L-乳酸、苯甲酸、壬酸和α-蒎烯在测试剂量下都没有对淡色库蚊雌蚊产生明显的引诱作用(余静、李春晓、董言德、赵彤言“淡色库蚊对一些化合物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8-15(3)p154-157)。然而,获得一种引诱效率高,价格低廉,低毒性,取材广泛的化合物引诱剂仍然需要探索,尤其需要适应野外引诱使用的引诱剂。
    辛酸和吲哚是从鸡和鼠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中检出的化合物(余静,“淡色库蚊嗜血习性的嗅觉生理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选取一种引诱效率高,价格低廉,低毒性,取材广泛的化合物引诱剂,从而提供适用于室内和野外引诱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产生趋向反应的引诱剂,并提出相应的化合物组合配制剂量和应用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库蚊和伊蚊的引诱剂:
    该引诱剂由辛酸和吲哚混合组成,其中,辛酸浓度为10μg/mL,吲哚浓度为0.1~1μg/mL,两者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
    所述的引诱剂作为室内使用时,其辛酸浓度为10μg/mL、吲哚浓度为0.1μg/mL。
    所述的引诱剂作为野外使用时,其辛酸浓度为10μg/mL、吲哚浓度为1μg/mL。
    所述的引诱剂以乙醇作为辛酸和吲哚的溶剂。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引诱剂的方法:
    该引诱剂置于室内或野外自然地施放。
    所述引诱剂在野外释放时,引诱剂装在玻璃长颈容量瓶内或装在其它具塞的玻璃长颈瓶内施放。
    所述引诱剂是将装有引诱剂的瓶悬挂在昆虫引诱器旁或者悬挂在昆虫引诱器有效距离范围之内。
    在试验室嗅觉仪对比实验完成后,本发明在室内和野外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获得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因而显示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和进步是:
    本发明提供了可以用于引诱库蚊和伊蚊的包括辛酸和吲哚的化学组合物,并提出了该组合物的配制浓度以及使用剂量。
    本发明不但可以有效地引诱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而且根据气味化合物影响蚊虫趋向机制和聚集行为的模式,也能够引诱二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拟态库蚊、褐尾库蚊、细须库蚊、棕头库蚊、马来库蚊等多种蚊虫。
    本发明引诱蚊虫后将其集中毒杀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扩散。
    特别是,本发明在野外使用时,能够明显提高单纯用CO2诱蚊灯的引诱效果。如果在蚊虫发生的初期引诱成蚊并集中毒杀将极大减少蚊虫种群数量,减少家栖蚊虫骚扰和刺叮几率,将成为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包括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实验室内,以辛酸10μg/mL、吲哚0.1μL/mL按体积比1∶1混合作为引诱剂。用“T”型嗅觉仪(参考Geier et al.,1996的设计并作了一些修改)测定引诱剂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作用。“T”型嗅觉仪基臂长35cm,两条“T”臂各长20cm,直径7cm。将基臂连接蚊虫释放室;两条“T”臂末端延伸出2个样品室,气流通过“Y”管与样品室相连。在气流进入样品室之前,空气先经活性炭过滤和蒸馏水加湿,调节嗅觉仪内的气体流量为900ml/min。室温26~28℃,相对湿度70~80%,嗅觉仪内的光强度为100~150lux。用吸蚊管吸取30只雌蚊插人蚊虫释放室,蚊虫适应15分钟后,分别将浸有0.5mL供试引诱剂溶液的滤纸(5cm×5cm)和浸有0.5mL溶剂的相同滤纸(作为对照)随机放入左、右样品室,计时20min后记录进入处理臂和对照臂中的蚊虫数目。
    每个样品重复6次,每次测试30只雌蚊,每次均调换处理和对照位置,以消除蚊虫可能对左臂或者右臂趋向的影响。
    结果:引诱剂臂端能吸引约85%蚊虫。淡色库蚊雌蚊对引诱剂产生趋向行为反应,引诱剂对淡色库蚊雌蚊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实施例2:
    在实验室内,以辛酸10μg/mL、吲哚0.1μL/mL按1∶1体积比混合作为引诱剂。用“T”型嗅觉仪测定化合物对白纹伊蚊雌成虫的引诱作用。测试方法同上。
    结果:引诱剂臂端能吸引约88%蚊虫。白纹伊蚊雌蚊对引诱剂产生趋向行为反应,引诱剂对白纹伊蚊雌蚊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实施例3:
    野外释放试验。本实验2009年8月在昆明市寻甸县小可依村人房周围进行。采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北京隆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制造的蚊虫诱捕器MT-1(GB/T5836.2),诱捕器距离地面1.5m左右,分别间隔50米以上,诱捕器用CO2气流通过风扇将蚊虫吹入袋中。将辛酸、吲哚用乙醇分别配成10μg/mL和1μL/mL浓度,按体积比1∶1混合后装入玻璃瓶,悬挂在诱蚊灯旁。诱捕从下午5:00至晚上10:00。采用引诱剂+CO2诱蚊灯与CO2诱蚊灯同时对照,共测试3天,将3天的诱蚊结果平均,结果如下表:

    上表中,以无引诱剂的诱捕蚊虫数作为诱捕基值,将引诱剂的捕捉蚊虫数与该基值进行比较,引诱剂捕获的蚊虫数比该基值多20.6%,证明引诱剂具有明显的增强引诱效果。
    实施例4:
    野外释放试验。将引诱剂+CO2诱蚊灯与乳酸+CO2诱蚊灯对照比较,其余与实施例3条件相同。诱捕从下午4:30同时开始至晚上10:30结束,共测试3天,将3天的诱蚊结果平均。
    结果:引诱剂+CO2诱蚊灯捕获的蚊虫数比对照多16.1%,显示引诱剂效果比乳酸好。

    关 键  词:
    引诱 应用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库蚊和伊蚊的引诱剂及应用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20257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