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背景技术 每年夏秋之际是林木食叶害虫为害最猖獗的时期。 害虫发生周期短、 虫口密度高、 食叶量大、 危害十分严重, 可将树叶吃得精光, 使之因丧失光合作用能力而停止生长甚至枯 死。
阔叶树木的食叶害虫主要有刺蛾 ( 黄刺蛾、 绿刺蛾、 扁刺蛾 )、 舟蛾 ( 扇舟蛾、 小舟 蛾、 分月扇舟蛾 )、 黄卷叶螟。这些害虫夏季进入老熟幼虫期, 部分开始化蛹, 虫株率在 80% 以上, 平均株虫口密度 20 头左右, 个别地区株虫口密度可能超百头, 一般在立秋前后形成 以刺蛾第二代, 舟蛾、 黄卷叶螟第三代为主的食叶害虫为害高峰期。如不认真防治, 则会给 林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
常规防治方法有三种 : 一是对新造林和 3 年生以下的幼林最好采用人工捕捉的方 法, 以摘除卵块和茧 ( 蛹 ) 为主。二是对 “绿色通道” 树木和成片林宜采用高压喷雾机喷 药, 抓住害虫处于初孵幼虫期的最佳时机, 用药液喷雾毒杀。 三是对房前屋后的多年生高大 树木可采用根部施药法, 即先刨开树木根部附近的泥土, 在主根的四周用铁钉扎 8 ~ 10 个 孔 ( 深 2 厘米左右 ), 然后灌农药原液, 比较适合 “四旁” 树木使用。这三种方法都有它们的 不足之处, 第一种方法只有在树木幼林或树木矮小时使用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力。第二种方 法只有在能通交通工具的林地才好使用, 而且对林地环境造成污染并杀死林木病虫害的天 敌。第三种方法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不适合大面积使用, 而且要找到一种防治效果持续高 效的防治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 为林业生产和园林绿化管理提供一种 “高效、 节约、 环保” 树干 打孔施药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技术, 为该防治技术提供 “高效、 低毒、 持效” 的防治药剂, 以解 决林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实际困难, 克服喷施法易受天气变化影响的缺点, 解决林木树体高 大及大面积工业原料林无法施药的难题。
本发明所述的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由以下组份按重量百分 比制成 :
1- 硫代磺酸钠基 -2- 二甲氨基 -3- 硫代磺酸基丙烷即杀虫单, 5-30%
2- 二甲胺基 -1, 3- 双硫代磺酸钠基丙烷即杀虫双, 10-35%
助溶剂 0-2%
活化剂 0-1%
调色剂 0-0.05%
余量为水。本发明所述的农药复配制剂配制方法为 : 按上述配比备料, 将固体粉末状杀虫单 加入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 得到混合悬浮溶液, 再将此混合悬浮溶液和助溶剂、 活化剂、 调色剂缓慢加入另一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 加入时要均匀搅拌, 直至全部溶解, 即得。
本发明所述助溶剂为有机酸及其钠盐或酰胺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活化剂为硫酸铵或氯化铵或氢氧化铵。
本发明所述调色剂为有机调色剂或无机调色剂。
本发明所述的农药复配制剂具备以下特性 :
1、 为水溶剂, 施用时为原药施用无需稀释。
2、 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林木上的多种食叶害虫、 钻蛀性害虫, 对蚜虫、 叶蝉、 飞 虱、 蓟马、 螨类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 具有多种杀虫作用。 对害虫具有很强胃毒作用, 还具有一定的熏蒸作用, 有一定 的拒食作用。对成虫、 幼虫、 卵有杀伤力, 既有速效性, 又有较长的持效性, 因而在田间使用 时, 施药适期长, 防治效果稳定。
4、 作用机制特殊。 本品为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是按照沙蚕毒素的化学结构, 仿生合 成的杀虫剂。沙蚕毒素杀虫剂与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虽同属神经毒 剂, 但作用机制不同。 其作用部位是胆碱能突触, 阴遏神经正常传递而使害虫的神经对外来 刺激不产生瓜, 当害虫接触或取食药剂后, 虫体很快呆滞不动、 瘫痪, 直至死亡。 但虫体中毒 后没有痉挛或过度兴奋的症状。由于作用靶标的不同, 与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拟除虫菊酯 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问题, 在防治害虫中, 也未产生交互抗性的现象, 因此对上述三类杀虫 剂产生抗药性的害虫, 采用沙蚕毒素杀虫剂防治仍然有很好的效果。 5、 低毒低残留。至今开发出来的品种, 对人畜、 鸟类、 鱼类及水生动物的毒性均在 低毒和中等毒范围内, 使用安全。对环境影响小, 施用后在自然界容易分解, 不存在残留毒 性。
6、 对某一些树种和作物有不良影响如大叶女贞、 广玉兰等施用后会出现落叶甚至 死亡。 农作物大白菜、 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对本品敏感, 在夏季高温或作物生长较弱 时更敏感 ; 豆类、 棉花等对本品特别敏感, 易受药害。
7、 主要用于林木食叶害虫的防治, 适应于林业和园林部门的林木食叶害虫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1
称取 1- 硫代磺酸钠基 -2- 二甲氨基 -3- 硫代磺酸基丙烷 ( 中文通用名杀虫单, 分 子式 C5H14NNaO7S4)10 公斤、 2- 二甲胺基 -1, 3- 双硫代磺酸钠基丙烷 ( 中文通用名杀虫双, 分子式 C5H11O6NS4Na2)25 公斤, 将杀虫单 ( 固体粉末状 ) 加入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进行 搅拌, 得到混合悬浮溶液, 再将此混合悬浮溶液缓慢加入另一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 加入 时要均匀搅拌, 直至全部溶解, 加水至总重量 100 公斤, 即各本发明所述树干注施防治林木 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实施例 2 :称取杀虫单 5 公斤、 杀虫双 30 公斤, 按实施例 1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3 :
称取杀虫单 15 公斤、 杀虫双 20 公斤, 按实施例 1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4 :
称取杀虫单 10 公斤、 杀虫双 15 公斤, 按实施例 1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5 :
称取杀虫单 20 公斤、 杀虫双 10 公斤, 按实施例 1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6 :
称取杀虫单 5 公斤、 杀虫双 30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1 公斤, 将杀虫单 ( 固体粉末 状 ) 加入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 得到混合悬浮溶液, 再将此混合悬浮溶液和助 溶剂缓慢加入另一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 加入时要均匀搅拌, 直至全部溶解, 加水至总重 量 100 公斤, 即得。
实施例 7 :
称取杀虫单 10 公斤、 杀虫双 25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0.8 公斤, 按实施例 6 的方 法配制。
实施例 8 :
称取杀虫单 20 公斤、 杀虫双 15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1.5 公斤, 按实施例 6 的方 法配制。
实施例 9 :
称取杀虫单 15 公斤、 杀虫双 15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2 公斤, 按实施例 6 的方法 配制。
实施例 10 :
称取杀虫单 10 公斤、 杀虫双 30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1.5 公斤, 按实施例 6 的方 法配制。
实施例 11 :
称取杀虫单 25 公斤、 杀虫双 10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0.5 公斤、 硫酸铵或氯化铵 或氢氧化铵 0.5 公斤, 将杀虫单 ( 固体粉末状 ) 加入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 得到 混合悬浮溶液, 再将此混合悬浮溶液和助溶剂、 活化剂缓慢加入另一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 中, 加入时要均匀搅拌, 直至全部溶解, 加水至总重量 100 公斤, 即得。
实施例 12 :
称取杀虫单 10 公斤、 杀虫双 25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1 公斤、 硫酸铵或氯化铵或 氢氧化铵 0.8 公斤, 按实施例 11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14
称取杀虫单 15 公斤、 杀虫双 30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1 公斤、 硫酸铵或氯化铵或 氢氧化铵 1 公斤, 按实施例 11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15
称取杀虫单 10 公斤、 杀虫双 25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1 公斤、 硫酸铵或氯化铵或 氢氧化铵 0.3 公斤, 按实施例 11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16称取杀虫单 20 公斤、 杀虫双 15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0.5 公斤、 硫酸铵或氯化铵 或氢氧化铵 0.5 公斤、 炭黑 0.05 公斤, 将杀虫单 ( 固体粉末状 ) 加入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 中进行搅拌, 得到混合悬浮溶液, 再将此混合悬浮溶液和助溶剂、 活化剂、 着色剂缓慢加入 另一部分杀虫双的水溶液中, 加入时要均匀搅拌, 直至全部溶解, 加水至总重量 100 公斤, 即得。
实施例 17
称取杀虫单 10 公斤、 杀虫双 30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0.8 公斤、 硫酸铵或氯化铵 或氢氧化铵 0.2 公斤、 靛蓝 0.03 公斤, 按实施例 16 的方法配制。
实施例 18
称取杀虫单 8 公斤、 杀虫双 35 公斤、 苯甲酸钠或尿素 0.5 公斤、 硫酸铵或氯化铵或 氢氧化铵 0.8 公斤、 胭脂红 0.04 公斤, 按实施例 16 的方法配制。
试验一 : 1991 年 6 月 19 日选取永修县白槎乡郭坂村 350 亩 2 年生幼林为试验林 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经调查, 林分有虫株率 0.2%, 随机选取 14 株无虫株, 在树干基部注上 述实施例制得的 “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 并设置 10 株作为对照, 到9 月 3 日进行林分虫害调查, 注药植株叶片完整, 未注药植株全部被害, 防治效果达到 100%, 其药效至少保持 75 天 ( 如表 1)。
表 1“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的防治效果试验二 : 1996 年在江西省林科院庭院内进行不同树种试验。将上述实施例制得的 “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对樟树、 枳惧、 薄壳山核桃、 枫香、 鹅掌楸 5 种有 害虫的阔叶树, 分别用打孔注药法进行防治试验, 用注清水作为对照, 每处理 3 株, 设 3 个重 复。 1996 年 6 月 20 日进行试验, 在树干基部 20-30cm 处倾斜 45°打孔 3 个, 孔径 0.8-1.5cm, 孔深 4cm 达木质部, 然后用兽用注射器定量注入药剂原液于孔内, 注入速度需慢, 以药液不 外流为度, 随即用黄泥封口。根据调查结果, “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能 防治多种阔叶树几乎所有的食叶害虫, 防治效果均在 100%, 注药第 1、 第 2 天, 地上无死虫, 从第 3 天开始发现死虫, 1 周后, 便可将害虫杀光, 详见表 2。
表 2“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防治几种阔叶树食叶害虫效果
试验三 :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 “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注药 2 防治和敌杀死叶面喷雾 2 种方法分别进行对比试验。试验面积各 20hm 。试验效果据调 查, 用 “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防治 7d 后检查, 防治杨小舟蛾幼虫效果 100%, 敌杀死叶面喷雾的防治效果较差 ( 见表 3)。
表 3“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的防治效果调查
“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配制剂” , 可有效地防治杨小舟蛾, 也可防治 其他阔叶树食叶害虫, 可弥补传统叶面喷洒防虫制剂后药物难以到达高大树木冠层顶部的 不足, 也可抑制蛀干害虫的发生, 同时减轻叶片损失 60% -80%。
1997 年 3 月在樟树市吴家巷、 余家洲杨树幼林进行试验发现, 叶面喷雾防治区内, 杨树蛀干害虫星天牛为害较重。为此, 分别在注药区和喷药区随机调查 500 株杨树进行蛀 干害虫株被害率调查。其结果是 : 叶面喷药区有 62 株 ( 约 12% ) 蛀干害虫星天牛侵害 ; 树 干注药区没有发现蛀干害虫星天牛的侵害。 由此说明 : “树干注施防治林木食叶害虫农药复 配制剂” 具有兼治蛀干害虫的功能。
本发明在林业和园林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效果非常理想。在第一代幼虫孵化期 进行防治, 一年只需注药防治一次, 防治效果能达到 95%以上。
防治对象 : 杨扇舟蛾、 杨小舟蛾、 刺蛾、 尺蠼等食叶害虫。 每年连续用药对天牛危害 有一定预防效果。
防治树种 : 杨树、 樟树、 槐树、 泡桐、 枫香、 枫杨等大部分阔叶树。 但对个别树种有过 敏反应如大叶女贞、 广玉兰等。
防治时间 : 一般在第一代幼虫孵化期进行防治效果最好。
防治效果 : 能达到 95%以上而且一年只需注药防治一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