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自平衡担架.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1196865
  • 上传时间:2018-04-05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414.6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5492.1

    申请日:

    2010.10.13

    公开号:

    CN101947165A

    公开日:

    2011.01.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G 1/00申请日:20101013授权公告日:20111109终止日期:201210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1/00申请日:20101013|||公开

    IPC分类号:

    A61G1/00; A61G1/04; A61G1/02; A61G1/007

    主分类号:

    A61G1/00

    申请人:

    重庆理工大学

    发明人:

    张晋西; 薛鹏程; 谭健; 杨林; 袁川

    地址:

    400054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红光大道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李晓兵;李玉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平衡担架,包括第一框架层,在第一框架层的内侧依次设有第二框架层和第三框架层;第二框架层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两条支杆分别与第一框架层上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第二框架层上另外的两条支杆分别与第三框架层上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第一、第二和第三框架层上的连接点分别为所在支杆的中部;在第三框架层长度方向的两条支杆上分别设有滑行机构,第三框架层通过滑行机构与第四框架层滑动连接,第四框架层上与第三框架层相连的两条支杆均为弧形;在滑行机构上设有紧固螺栓,在第四框架层的内侧连接有床面。本发明的担架减震性能好、能自动调节担架的平衡性;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成本也较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框架层 (1) , 在第一框架层 (1) 的内侧依次 设有第二框架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 第三框架层 (3) 位于第二框架层 (2) 的内侧, 所述第 一框架层 (1) 、 第二框架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均为框形结构 ; 第二框架层 (2) 长度或宽度 方向上的两条支杆分别与第一框架层 (1) 上相同方向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 第二框架层 (2) 上另外的两条支杆又分别与第三框架层 (3) 上相同方向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 一框架层 (1) 、 第二框架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上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在支杆的中部 ; 在 第三框架层 (3) 长度方向的两条支杆上分别设有滑行机构, 第三框架层 (3) 通过滑行机构 与第四框架层 (4) 滑动连接, 所述第四框架层 (4) 上与第三框架层 (3) 相连的两条支杆均为 弧形 ; 在滑行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第四框架层 (4) 的紧固螺栓 (5) , 在第四框架层 (4) 的 内侧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的床面 (7)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行机构是由上转轮 (91) 、 下 转轮 (92) 以及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构成 ; 所述上转轮 (91) 位于下转轮 (92) 的上方, 上转轮 (91) 和下转轮 (92) 的轴均水平设置 ; 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的轴均竖直设置, 所述上转轮 (91) 、 下转轮 (92) 以及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分别与第四框架层 (4) 的支 杆配合且可绕各自的轴转动 ; 所述上转轮 (91) 和下转轮 (92) 的轴均分别与左转轮 (93) 和 右转轮 (94) 的轴相连并形成一个框架, 第四框架层 (4) 长度方向的两条支杆分别穿过对应 位置上滑行机构内的框架并与滑行机构滑动连接, 滑行机构的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的轴连接后固定在第三框架层 (3)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螺栓 (5) 通过螺栓支架 (6) 与滑行机构相连 ; 所述螺栓支架 (6) 的一端固定在滑行机构上, 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紧 固螺栓 (5) 的螺孔。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插锁 (8) , 所述插锁 (8) 是由 三个锁环 (81) 和一个用于连接所述三个锁环的锁销 (82) 构成, 所述的 3 个锁环 (81) 分别 固定在第一框架层 (1) 、 第二框架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面 (7) 为可折叠的具有曲面 轮廓形状的硬塑料板。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框架层 (1) 的两侧还 分别设有支撑架 (10) , 所述支撑架 (10) 为可伸缩式结构, 支撑架 (10) 的上端与第一框架层 (1) 的支杆相连, 支撑架 (10) 的下端安装有滚轮或滑板。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架层 (1) 、 第二框 架层 (2) 、 第三框架层 (3) 和第四框架层 (4) 均为可伸缩式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架层 (1) 、 第二框 架层 (2) 、 第三框架层 (3) 和第四框架层 (4) 均为可折叠式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螺栓 (5) 斜向设置, 固定 时, 紧固螺栓 (5) 与第四框架层 (4) 支杆的侧面抵紧。
    10: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在第四框架层 (4) 上还设有用于 固定人体的固定带 (11) 。

    说明书


    一种自平衡担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运输器具, 具体为一种可以自动调节担架的倾斜角度, 从而 实现保持担架自身平衡性的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一种运输病人、 伤员常用的工具, 例如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被用来转 移受伤的群众, 在医院对病人进行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CT(电子计算机 X 射 线断层扫描) 、 MRI(核磁共振) 等检查时, 也需要专用的担架床来将病人运送到检查设备的 检查床上。
         现有技术中, 担架的样式比较多, 最常用的担架一般由两个抬杆组成, 在两个抬杆 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整块布, 运送病人时, 先将病人抬放到担架布上, 再由两人前、 后抬起担 架抬杆将病人送到相应的地点。但是, 这种担架在使用时存在平衡性较差的问题, 特别是 在有坡度的地面行走或上、 下楼梯时, 无法保证担架上病人保持平稳, 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痛 苦。为解决这个问题, 申请号为 200820115448.8 的中国专利, 公开了一种 “自动平衡担架” , 它是在担架杆上设平衡板并与支撑板配合, 支撑板上设有转轮轴方挡, 在转轮轴方挡上设 有转轮, 平衡板的挂耳套在转轮上, 在支撑板的左下部设有另一个转轮轴方挡以及配套的 转轮, 在平衡板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弧形槽, 支撑板上设有缚布杆, 在两根缚布杆的中间设有 固定板。虽然这种担架具有一定的自动平衡功能, 但是, 它在使用时难以克服担架左右摇 晃引起的振动, 这会给病人带来不适 ; 而且它结构太过复杂, 在担架的两支杆都要安装平衡 板、 支撑板以及转轮等, 制作、 安装都很不方便 ; 使用时可靠性也较差, 转轮在滑槽或挂耳内 移动时容易被卡住, 影响了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性能好、 能自动调 节担架杆内平衡, 而且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灵活的自平衡担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一种自平衡担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框架层, 在第一框架 层的内侧依次设有第二框架层和第三框架层, 第三框架层位于第二框架层的内侧, 所述第 一框架层、 第二框架层和第三框架层均为框形结构 ; 第二框架层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两条 支杆分别与第一框架层上相同方向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 第二框架层上另外的两条支杆 又分别与第三框架层上相同方向的两条支杆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框架层、 第二框架层和 第三框架层上的连接点分别位于所在支杆的中部 ; 在第三框架层长度方向的两条支杆上分 别设有滑行机构, 第三框架层通过滑行机构与第四框架层滑动连接, 所述第四框架层上与 第三框架层相连的两条支杆均为弧形 ; 在滑行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第四框架层的紧固螺 栓, 在第四框架层的内侧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的床面。
         所述滑行机构是由上转轮、 下转轮以及左转轮和右转轮构成 ; 所述上转轮位于下 转轮的上方, 上转轮和下转轮的轴均水平设置 ; 左转轮和右转轮的轴均竖直设置, 所述上转 轮、 下转轮以及左转轮和右转轮分别与第四框架层的支杆配合且可绕各自的轴转动 ; 所述 上转轮和下转轮的轴均分别与左转轮和右转轮的轴相连并形成一个框架, 第四框架层长度 方向的两条支杆分别穿过对应位置上滑行机构内的框架并与滑行机构滑动连接, 滑行机构 的左转轮和右转轮的轴连接后固定在第三框架层上。
         进一步, 所述紧固螺栓通过螺栓支架与滑行机构相连 ; 所述螺栓支架的一端固定 在滑行机构上, 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紧固螺栓的螺孔。所述紧固螺栓用于在第四框架层滑 动调整好重心后将其锁紧, 这样就可以保持人体的重心稳定, 避免第四框架层偏移。
         本发明的担架中还包括插锁, 所述插锁是由三个锁环和一个用于连接所述三个锁 环的锁销构成, 所述的三个锁环分别固定在第一框架层、 第二框架层和第三框架层上。 通过 插锁可以将外面三层的框架固定, 这样在调整第四框架层的重心位置时就更加方便, 也提 高了重心调节时的精度。
         本发明将担架设置成多层结构, 并利用支点悬挂的原理, 这样在使用时框架层之 间就可自动调节平衡, 达到了使担架能够自动调节倾斜角度的目的, 这样就解决了担架在 使用过程中由于前、 后抬担架的人提升担架杆的高度不一致或上、 下坡时担架上的人体发 生倾斜的问题, 从而可以保护担架上的病人能够较为平稳的被护送到指定地点, 免除病人 在护送过程中的颠簸之苦, 特别是在护送伤员时还能够起到防止伤势恶化的作用。而且在 将人体放置在担架上后, 还可以通过第四框架层的滑动自动调节人体在担架床面上的重 心, 从而使人体的头部和脚部能够保持在基本水平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 使用时, 先用插锁将第一框架层、 第二框架层和第三框架层锁好固定, 即将锁销插入 3 个成一字型的锁环内, 这样外面的三层框架就不能旋转了。然后将需要运送的伤员或病人 抬上担架, 放置在床面上, 并用固定带将人体固定好 ; 这时其他的人稍微远离担架和人体, 让担架上的人处于可以自由滑动状态, 这样人体在第四框架层的带动下, 因其重心的偏移 会自动左、 右滑行, 最终第四框架层停止的位置刚好使人体能保持水平。 然后再将滑行机构 上的紧固螺栓旋紧, 使第四框架层的支杆与滑行机构上的转轮抵紧, 这样就可以使第四框 架层的位置固定。最后将锁销从 3 个锁环内取出, 然后抬起担架即可运送病人。在运送过 程中, 外面的三层框架会自动调节左、 右和前、 后的倾斜度, 这样就可以始终保持里面的第 四框架层处于水平状态。同时, 根据需要, 还可以在使用将两端的支撑架打开, 采用滚轮或 滑板带动担架移动 (滚轮可以用于在较平坦的地面, 如医院 ; 滑板适用于户外雪地等使用) , 这样可以在运送人员时更加省力, 速度也更快。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1、 减震性能好、 能自动调节担架的平衡性 : 本发明的担架采用了多层结构, 其中外侧的 三层框架之间均采用铰接的方式, 这样就使得在运送过程中担架杆由于外侧晃动所引起的 振动在向内传递时可以被逐层消减, 当振动被传递到内层连接床面的第四框架层时几乎可 以被忽略, 从而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 同时, 由于第四框架层与第三框架层之间采用滑动连 接的方式, 它具有迅速自动调节重心的功能, 达到了保持内层框架水平的目的, 即使放上不 同体型的伤病员均可快速自动恢复平衡, 这样在护送伤病员时就更加平稳。
         2、 结构简单 : 本发明各层框架之间只需要通过铰链连接, 减少了不必要的零部件, 使得结构更加精简, 特别是制作、 安装时更加简单, 达到了降低生产、 制作成本的目的。
         3、 使用方便、 灵活 : 由于第四框架层通过滑行机构可以在第三框架层上自由滑动, 其使用时非常灵活, 灵敏性较好, 而且在担架的两侧还可以安装支撑架, 在支撑架底部通过 设置滚轮或滑板, 可以适应野外、 雪地等特殊环境, 还能达到省力的效果, 并且由于各个零 部件相互间摩擦较小, 对滑动也不会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自平衡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中 I 部放大后的立体图 ; 图 3 为图 2 的剖视图, 图中以上转轮和下转轮的轴的中心线共同构成的平面为截面, 剖 开后向右侧看, 同时忽略了紧固螺丝和螺栓支架 ; 图 4 为图 1 中 II 部放大后从仰视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中, 1— 第一框架层, 2— 第二框架层, 3— 第三框架层, 4— 第四框架层, 5— 紧固 螺栓, 6—螺栓支架, 7—床面, 8—插锁, 81—锁环, 82—锁销, 91—上转轮, 92—下转轮, 93— 左转轮, 94—右转轮, 10—支撑架, 11—固定带, 12—把手, 1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 1、 图 2 和图 4 所示, 一种自平衡担架, 包括第一框架层 1, 在第一框架层 1 的 内侧依次设有第二框架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第三框架层 3 位于第二框架层 2 的内侧, 所述 第一框架层 1、 第二框架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均为框形结构, 在第一框架层 1 的四个角上还 分别设有把手 12 ; 第二框架层 2 长度方向上的两条支杆分别与第一框架层 1 上长度方向的 两条支杆通过一个转轴 13 转动连接, 第二框架层 2 上宽度方向的两条支杆又分别与第三框 架层 3 上宽度方向的两条支杆通过另一个转轴 13 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框架层 1、 第二框架 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上的连接点分别为所在支杆的中部 ; 在第三框架层 3 长度方向的两条 支杆上分别设有滑行机构, 第三框架层 3 通过滑行机构与第四框架层 4 滑动连接, 所述第四 框架层 4 上与第三框架层 3 相连的两条支杆均为弧形, 这样第四框架层 4 在滑动时更加流 畅; 在滑行机构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第四框架层 4 的紧固螺栓 5, 所述紧固螺栓 5 通过螺栓支 架 6 与滑行机构相连 ; 螺栓支架 6 的一端固定在滑行机构上, 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紧固螺栓 5 的螺孔。在第四框架层 4 的内侧连接有用于支撑人体的床面 7。在担架上还设置有插锁 8, 所述插锁 8 是由 3 个锁环 81 和 1 个用于连接所述 3 个锁环的锁销 82 构成, 所述的 3 个 锁环分别固定在第一框架层 1、 第二框架层 2 和第三框架层 3 上。 在使用担架前和调整好担 架的重心时, 都可以用插锁将担架的外面三层的框架层锁死固定, 这样在调整担架的重心 时才不会由于摇晃造成偏差, 操作也更方便。
         参见图 2 和图 3, 本发明中, 所述滑行机构是由上转轮 91、 下转轮 92 以及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构成 ; 所述上转轮 91 位于下转轮 92 的上方, 上转轮 91 和下转轮 92 的轴均 水平设置 ; 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的轴均竖直设置, 所述上转轮 91、 下转轮 92 以及左转轮93 和右转轮 94 分别与第四框架层 4 的支杆配合且可绕各自的轴转动 ; 所述上转轮 91 和下 转轮 92 的轴均分别与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的轴相连并形成一个框架, 第四框架层 4 长度 方向的两条支杆分别穿过对应位置上滑行机构内的框架并与滑行机构滑动连接, 滑行机构 的左转轮 93 和右转轮 94 的轴连接后固定在第三框架层 3 上。第四框架层 4 的支杆穿过滑 行机构后刚好能自由的前后滑动, 但是又不会产生左、 右和上、 下方向的摇晃。在这里设置 左、 右以及上、 下转轮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第四框架层 4 的支杆在滑动时的摩擦力, 转轮在 支杆滑动时会朝着同一侧转动, 这样对支杆的表面不会造成磨损, 而光滑的表面才能保障 支杆滑动时的阻力最小。 同样的为保护支杆不被磨损, 还需要将紧固螺栓斜向设置, 设置为 30°、 45°、 60°均可, 固定时, 紧固螺栓 5 与第四框架层 4 支杆的侧面抵紧。由于在旋紧紧 固螺栓 5 时, 紧固螺栓 5 与支杆抵紧后会对支杆产生一定的压力, 这样可能导致支杆变形, 从而影响支杆的光滑程度, 将其设置在侧面后即使支杆有变形, 也不会影响支杆与转轮的 接触面, 这样就不会影响框架的正常滑动。
         参见图 1, 在设置滑行机构时, 是在第三框架层 3 长度方向的两根支杆上分别固定 了 2 个滑行机构, 第四框架层 4 的每条长度方向的支杆都由 2 个滑行机构来提升和支撑。 其 中, 为方便操作, 只在每边的一个滑行机构上设置了紧固螺栓 5 和螺栓支架 6, 而且这两个 带紧固螺栓的滑行机构最好成对角线分布, 这样在锁紧时可以两端的人分别操作, 锁紧后 也更加稳定。 参见图 1, 本发明中, 各个框架层不仅可以采用矩形结构, 还可以将矩形的四个角 设置为圆弧形, 这样可以使担架的外侧更加光滑。所述第一框架层 1、 第二框架层 2、 第三框 架层 3 和第四框架层 4 均可以设置为可伸缩式结构, 也可以都设为可折叠式结构, 目的在于 可以在不使用时将担架收起来, 便于存放。 在第一框架层 1 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支撑架 10, 所 述支撑架 10 也为可伸缩式结构, 支撑架 10 的上端与第一框架层 1 的支杆相连, 支撑架的下 端安装有滚轮或滑板。当将支撑架打开时, 可以通过支撑架上的滚轮或滑板来推动担架前 行, 达到省力的效果, 这里的滑板主要是在户外雪地中使用。
         参见图 1, 在内侧的第四框架层 4 上连接的床面 7 还可为可折叠的具有曲面轮廓形 状的硬塑料板, 这种硬塑料板的曲面轮廓可以参照人体背部弯曲的弧线设计, 在中间还可 以设置部分透气孔, 这样将病人放上去后能够增加人体的舒适度。在第四框架层 4 上还设 有用于固定人体的固定带 11, 固定带 11 可以分别设置在框架的中部和两端。
         本发明自平衡担架的各个框架层在选用材质时, 可以为普通的圆形不锈钢钢管, 也可以选用其他金属材质, 在钢管表面可以通过淬火来增加硬度, 在滑行机构的轴承转轮 可以抹上一些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时的阻力。滑行机构也不仅仅限于四个转轮, 还可以采用 将单个的轴承连接在第三框架层上, 第四框架层的支杆穿过轴承中心与第三框架层相连, 这种结构对轴承的要求较高, 要求轴承与支杆之间达到光滑无阻碍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 案, 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 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关 键  词:
    一种 平衡 担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自平衡担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9686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