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1872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1872ACN102051872A21申请号200910236788522申请日20091030E02B17/00200601E02B17/0820060171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地址100010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申请人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72发明人张艳芳李志刚余建星许华力刘瑞华吴思钟小侠崔艳红高国强吴朝晖王飚梅华东吕津波霍有利田峰张益公杜尊峰骆寒冰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2203代理人高凤荣54发明名称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57摘要一种带水下储油舱的移。
2、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桩腿的底部安装一储油舱,储油舱上安装有数个吸力式桩基础。本发明采用水下储油方式提高了储油安全性,满足了生产平台储油的需要,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生产平台的自我安装和撤收;同时,可采用蜜蜂式采油方式在多个油田间移动作业,降低了边际小油田的开发成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051878A1/1页21一种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
3、上安装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其特征在于桩腿的底部安装一储油舱,储油舱上安装有数个吸力式桩基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舱为一个钢结构箱形体,储油舱内部设有数个分储油舱,储油舱上分别设置有数个进、排油管及数个进、排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油管及进、排水管设置在储油舱上部的桩腿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舱采用双层结构,储油舱的上表面四周采用斜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
4、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吸力式桩基础分别贯穿储油舱。权利要求书CN102051872ACN102051878A1/3页3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生产平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近海边际小油田,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的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原油生产设备、原油外输设备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的桩腿。0003当移动式生产平台到达海上作业现场后,首先,利用升降机构放下桩腿至泥面处。然后,升降机构再将平台主体上升到海面。
5、一定的高度后,便可在海上进行生产作业了。作业完毕,利用升降机构再将平台主体下降至水面后,即可迁航驶往他处。0004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扩大,海上移动式生产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现有的海上移动式生产平台一般又不配备储油装置。需要依靠长期系泊于平台旁边的油轮进行原油储存并定期将原油运输至陆地。当油轮离开平台后,生产平台将关闭原油生产设施,停止原油生产,以等待油轮的返回。一旦遇到大浪天气,油轮无法靠泊时,停产期将不得不进一步延长。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产生了油轮租用成本,而且无法实现油田的连续生产,大大降低了油田的收益。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生产平台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带水。
6、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其采用水下储油方式提高了储油安全性,满足了生产平台储油的需要,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生产平台的自我安装和撤收;同时,可采用蜜蜂式采油方式在多个油田间移动作业,降低了边际小油田的开发成本。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7一种带水下储油舱的移动式生产平台,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平台主体上安装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其特征在于桩腿的底部安装一储油舱,储油舱上安装有数个吸力式桩基础。0008所述储油舱为一个钢结构箱形体,储油舱内部设有数个分储油舱,储油舱上分别设置有数个。
7、进、排油管及数个进、排水管。0009所述进、排油管及进、排水管设置在储油舱上部的桩腿内。0010所述储油舱采用双层结构,储油舱的上表面四周采用斜面结构。0011所述数个吸力式桩基础分别贯穿储油舱。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水下储油方式提高了储油安全性,满足了生产平台储油的需要,节约了生产成本;且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生产平台的自我安装和撤收;同时,可采用蜜蜂式采油方式在多个油田间移动作业,降低了边际小油田的开发成本。说明书CN102051872ACN102051878A2/3页4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本发明储油舱内部结构示意图。00。
8、15图3为本发明储油舱结构俯视示意图。0016图4为本发明储油舱结构主视示意图。0017图中主要标号说明00181平台主体、2桩腿、3储油舱、4液压升降机构、5原油生产处理设备、6原油外输设备、7吸力桩基础、8进、排油管、9进、排水管、10海平面、11海底。具体实施方式0019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升降式平台主体1,平台主体1上安装有原油生产处理设备5、原油外输设备6、生活设施及数台液压升降机构4等各种生产和生活设施,液压升降机构4上安装有设在导滑孔内桩腿2;通过液压升降机构4可使平台主体1能够沿桩腿2自由升降以适应不同水深油田的作业需求。桩腿2的底部采用焊接方式安装一储油舱3,储油舱3采。
9、用双层结构,储油舱3的上表面四周采用斜面结构。可以有效减小海水冲刷作用,避免出现淘空现象。0020储油舱3上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有2个或4个吸力式桩基础7。2个或4个吸力式桩基础7分别贯穿储油舱3且采用焊接方式安装在储油舱3上,其可实现平台的自我作业安装和撤收,并保证平台的作业稳定性。0021储油舱3为一个钢结构箱形体,储油舱3内部设有数个分储油舱,储油舱3上分别设置有数个进、排油管8及数个进、排水管9,可以进行原油与压载水的注入、排出,利用原油与压载水的置换技术实现原油的水下储存。进、排油管8及进、排水管9设置在储油舱3上部的桩腿2内。0022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当移动式生产平台到达海上作业现场。
10、后,首先,利用升降机构4放下桩腿2,安装在桩腿2的底部储油舱3沉入海底11泥面处,储油舱3上的吸力桩基础7灌入海底泥面形成密封条件,打开吸力桩基础7上潜水泵的开关进行抽水,将吸力桩基础7内的水排外面,使吸力桩基础7的桶体内形成负压,依靠桶体内外的表面压差,将桶体压入海底预定深度。同时,也将储油舱3固定在海底。然后,根据不同水深油田的作业需求,通过设置在平台主体1的液压升降机构4,使平台主体1能够沿桩腿2自由升降至海平面10以上的适当位置,便可以进行生产作业。生产作业完毕后,利用升降升降机构4将采油平台主体1下降至水面,然后,将桩腿2升起,并将桩腿2的底部储油舱3收起,并固定在移动式生产平台的底。
11、部。此时,即可迁航驶往他处。空舱后的底部储油舱3在拖航过程中还可以为移动式生产平台提供浮力。0023本发明利用安装在平台主体上1的原油生产设备,将从井口开采上来的原油进行处理加工,采用原油驳运泵将处理后的原油通过贯穿于桩腿2内部的进、排油管8和位于储油舱3内侧上部的注油口注入到平台下部的储油舱3贮存;同时,利用压载泵将位于储油舱3底部的海水由储油舱3侧下部的进、排水管9吸口通过贯穿于桩腿2内部的进、排水管9排出舷外,完成储油、排油的油水置换过程。说明书CN102051872ACN102051878A3/3页50024原油外输时,通过货油泵和排油管将储油舱3中的原油外输至定期靠泊于平台的运输油轮。
12、,并通过压载泵和进水管将海水从储油舱3侧下部压入储油舱3,完成排油的油水置换过程。0025本发明的优点是00261减少了单个油田的开采成本;00272实现一个平台开发多个油田的蜜蜂式海上原油开采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多个边际油田的开采成本;00283利用水下储油舱储油满足了平台储油的需要,节约了生产成本;00294实现了原油的水下储存,提高了储油安全性;00305储油舱上表面四周采用斜面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冲刷作用,避免出现淘空现象;00316设置了进、排油管、进、排水管,实现储油舱的油水置换;00327通过吸力桩基础,实现平台的自行安装、自行撤收,增加平台在位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平台的迁移成本。0033吸力桩基础7为采用现有技术制作。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2051872ACN102051878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1872ACN102051878A2/2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187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