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一种改进菌菇栽培的方法.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1192430
  • 上传时间:2018-04-04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1.2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26777.X

    申请日:

    2009.03.16

    公开号:

    CN102083302A

    公开日:

    2011.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公布日:201106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090316|||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C01F11/00; C05G3/00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弗兰克·亨利·帕克; 斯图亚特·格莱斯特·怀特霍尔

    发明人:

    弗兰克·亨利·帕克; 斯图亚特·格莱斯特·怀特霍尔

    地址:

    英国德贝郡巴克斯顿

    优先权:

    2008.05.07 GB 0808230.7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杨家睦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改善菇床功能和性能的方法,包括通过将极少量的羧酸盐混合入覆土层或者邻近于覆土层的堆肥表面,为菇床添加营养物,所述的覆土层含有市售的白垩土和泥炭土。所述的盐来源于脂肪族、脂环族、杂环或芳香族羧酸及其混合物。阳离子可包括钾、镁,优选为钙及其混合物,用于覆土添加剂和堆肥表面应用。如果只作为堆肥表面添加剂,氨和有机胺也可作为阳离子使用。该羧酸盐可与其它营养物质混合,以进一步改善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高菌菇培育床产量的方法, 包括 : 向覆土层或堆肥 / 覆土界面添加有效量的 脂肪族、 芳香族、 脂环族或杂环羧酸盐或其混合物, 每平方米菇床表面积添加 20 克至 350 克, 所述的盐为钾、 镁或钙或其混合物, 其中, 营养盐或其混合物不得与堆肥层混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羧酸盐与覆土层混合, 带有或不带有覆 土内堆肥产物。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覆土层包括白垩土和泥炭土混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羧酸盐添加在堆肥表面与覆土层 的交界处。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除了钾、 镁或钙羧酸盐外, 所述的羧酸盐 还包括铵或有机胺羧酸盐。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酸为一元羧酸、 二元羧酸或三元羧 酸或其混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羧酸为饱和或不饱和羧酸。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羧酸具有羟基或酮类取代基或其 混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羧酸盐与其它营养物质混合, 以改 善产品的性能, 包括糊精、 木素磺酸盐、 油和长链脂肪酸及其盐。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出现堆肥 / 覆土交界面的情况下, 除 了糊精、 木素磺酸盐、 油和长链脂肪酸及其盐外, 还采用氨基酸和 / 或多肽。
    11: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盐以水溶液、 分散体系、 水溶液加分散体系、 粉末或颗粒或液珠的形式使用。
    12: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通过与乳化剂、 粘土或增量剂、 粘合剂或稳定剂或吸收剂混合, 对所述的盐进行改性, 以便于生产或应用。
    13: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羧酸盐添加在菇床的覆 土层或者堆肥与覆土层的交界处, 添加比例为每平方米菇床表面积添加 60 克至 300 克。
    14: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菇床内不会发生急剧升温。
    15: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覆土与堆肥的交界区域加入 低分子量的一元羧酸盐, 以提高培育床抵抗真菌感染的选择性。
    16: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没有动物或植物产品添加入菌 菇培育床内。

    说明书


    一种改进菌菇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 许多物质可用于真菌类的栽培。在菌菇商业化生产中, 富含来源于细 菌和真菌的生物量蛋白质和腐殖酸氮复合物的堆肥, 由秸杆、 粪肥等制成, 作为菌菇菌丝体 的培养基使用, 菌菇菌丝体还可植入培育床。在 25℃温度下经过约 14 天, 菇床上就会覆盖 ( 涂覆 ) 一个 5-6 厘米厚的涂层, 该涂层由 6 份泥炭土和 1 份甜菜细白垩 ( 按体积 ) 构成。
         该营养丰富的不育层常与菌丝体颗粒在低氮载体上混合, 以便加速联系并渗入堆 肥菌丝体的覆土层。当堆肥菌丝体已经渗透入覆土层时, 要对菇床进行降温, 直到形成原 基, 一周或更长时间后即可收获菌菇。
         为了能从每吨堆肥中获得最大的菌菇产量, 栽培人员可向堆肥中添加额外的营养 物。可采用如下形式 : 甲醛变性豆类产品、 羽毛粉或者经抗菌剂或碳水化合物处理的蛋白 质、 与钙 / 羧酸胺盐混合的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
         这些辅助营养物的一般添加量为堆肥重量的 1%至 2%。将辅助营养物非常均匀 地混入堆肥床, 这一点十分重要。 过度添加的区域将会导致非常危险的发热效应, 并造成减 产, 杀死菌丝体。
         少量或没有采用添加剂的区域当然不会带来增产效益。
         添加剂混合不均匀的总体后果实际上会造成减产, 以及培育床内极易出现病害。 即使添加剂在培育床内均匀混合, 也会出现温度突然上升, 这就需要降温, 以保持最佳的培 育温度, 就降温技术而言, 也会造成较高的成本。
         然而, 最近出现的经过改进的堆肥制备方式, 增加了自然产生蛋白质氮的水平, 从 80 年代的平均 2%到目前的接近 3%。
         腐殖酸量和部分可溶的木质素腐殖酸氮残留量已经有所提高, 复合效果是提高了 堆肥内自然营养物水平, 这就意味着即使向堆肥中添加比较多的蛋白质营养物, 仍然会收 效甚微。
         高达 40%的菌菇培育床的群体来自于覆土层。该覆土层的作用在于, 在该顶层内 不添加含氮营养物时, 可以促使堆肥菌丝体群形成子实体。由于菌菇会在覆土层上或其内 形成, 所以堆肥菌丝体开始将组织的营养物从堆肥群体转移到覆土层, 以在覆土层内形成 子实体。
         先前的实验是将完全植入的堆肥颗粒添加入覆土层中, 以加速覆土层 ( 覆土内堆 肥 ) 殖生, 如果含氮营养物与菌丝体颗粒一起覆盖在堆肥上, 则实验经常以失败告终。
         这就造成, 通过在菌丝体的蛭石载体上使用最小量的氮, 使覆土内堆肥材料得到 强化。
         可以清楚地知道, 即使覆土层内只有极小量的含氮营养物, 也能阻止原基的生长, 当然 该氮量是在限量范围内的, 而人们期望能在该限量范围内提供全面的营养。
         食用菌产业随后将覆土层视为营养性不育的一个方面, 这样就必须完全消除所有 营养价值, 才能使覆土层发挥作用。
         同时菌菇菌丝体还利用羧酸盐作为重要的养分源。 许多羧酸盐还具有强活性防霉
         性能。
         因此, 需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方法, 利用现代高养分堆肥, 以超低的剂量提高菌菇 的产量, 而不会造成过热问题或菌菇培育者染病的危险。发明内容
         一种提高菇床性能的方法和组合物, 包括向覆土层或者与覆土层交接的堆肥层表 面添加少量但有效的羧酸盐或其混合物。
         一种提高菌菇培育床产量的方法, 包括 : 向覆土层或者堆肥 / 覆土界面添加有效 量的脂肪族、 芳香族、 脂环族或杂环羧酸盐或其混合物, 每平方米菇床表面积添加 20 克至 350 克, 所述的盐可为钾、 镁或钙或其混合物, 其中, 营养盐或其混合物不得与堆肥层混合, 更常用的是, 每平方米菇床表面积添加 60 克至 300 克羧酸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培育床的表面的作用及其微添加量以及添加剂不在其与 堆肥层所形成的混合物内。
         羧酸盐营养物不会混入堆肥内, 因此不会造成任何明显的发热效应。
         令人惊讶的是, 如果将正常添加率的十分之一的剂量混入覆土层或者与覆土层交 接的堆肥表面, 会收到与在堆肥中混入正常用量的商业化添加剂相同的增产效果。 这意味着, 由于添加剂被放置在子实体成型的位置或其附近, 采用相对少量的营 养物即可获得大大增加的产量。也就是说, 堆肥内的菌丝体不必从堆肥层的深处传输营养 物, 以在覆土层内或堆肥交界面上形成子实体。
         该羧酸盐来源于一元、 二元或三元、 脂肪族、 杂环、 芳香族或脂环族、 饱和或不饱 和、 羟基或酮类、 直链或支链羧酸或其混合物。
         此酸类物质可为丙酸、 醋酸、 乳酸、 丁酸、 正戊酸、 壬酸、 油酸、 亚麻酸、 亚油酸、 水杨 酸、 葡萄糖酸、 马尿酸、 苹果酸、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壬二酸、 己二酸、 D- 及 L- 酒石酸、 丁二酸、 呋喃甲酸、 丙酮酸、 戊二酸、 柠檬酸或其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 营养物产品可以由利用阳离子, 如钾、 镁, 或者较佳的是钙和 / 或其混合物制成的盐类物质来制备。
         该产品可通过在覆土材料内添加颗粒状、 晶体状、 粉末状或溶液状的酸盐类或酸 类, 在覆土层内就地形成, 可根据覆土的配方添加或不添加额外的钙阳离子。
         堆肥与覆土的交界处也可作为以溶液、 溶液 / 悬浮液、 悬浮液、 粉末或颗粒的形式 添加微 量羧酸盐的位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作为堆肥 / 覆土交界处添加剂使用的羧酸盐可包括氨和有机 胺, 作为所述的阳离子。
         氨和有机胺盐不得作为添加剂混入覆土层内。
         含有营养物的羧酸盐可以以粉末或颗粒或溶液或水中悬浮物的形式混入覆土层 内。
         通过对粉末状或颗粒状羧酸盐的溶解性进行改性, 可对多于或最多四种营养物的 有效性进行控制。
         液体羧酸营养盐最好是利用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好溶解性的羧酸钾盐制成, 但最好 是与作为主要阳离子的钙一起作为混合物或复盐使用。
         使用羧酸营养盐的一种有效方式是 : 施用覆土后的两天至三天后, 当堆肥与覆土 之间出现桥接时, 在覆土层顶部以水溶液或水悬浮液或两者混合的形式施用该羧酸营养 盐。
         在覆土后的二天后, 可以以 10%的浓度施加一次液体营养物, 也可以连续 4 或 5 天 每天以 2%的浓度施加一次液体营养物, 以保持覆土的湿度。
         限定营养物溶液的体积, 从而限制添加剂渗透入堆肥的表面, 这一点也很重要。 渗 入太多会大大减少增产效益, 而且会造成急剧升温。
         当菇床产生菌种体时, 可以将羧酸盐营养物施加在堆肥的表面, 在此阶段, 通过采 用颗粒状或液珠状的羧酸盐营养物, 可获得最好的效果。
         在覆土前, 可以以颗粒、 粉末、 溶液或悬浮液的形式, 将羧酸盐营养物施加在完全 成熟的第二阶段的堆肥的表面。
         在覆土前, 可以在处于第三阶段的堆肥的表面添加任何形式的羧酸盐营养物。
         羧酸盐营养物可以与其它营养物质混合, 从而改善营养混合物的性能或者获得特 定的营养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羧酸盐营养物或其混合物可以与乳化剂、 粘土、 增量剂、 粘合 剂或吸收剂混合, 以稳定或改变营养物对菌菇菌丝体的有效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 由于低分子量羧酸盐的防霉性能已经得到证实, 所以微 量添加剂中可以加入大量的糊精等碳水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 可混合入来源于制纸工业的木质素类化合物, 如木素 磺化盐等, 以改善添加剂的营养平衡。
         另一组有益的营养物也可应用于添加剂中, 如上所述, 可用于堆肥表面, 但不得作 为覆土添加剂使用, 这些营养物是可溶性和半可溶性的氨基酸和多肽。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为, 大量的不饱和长链羧酸油或其盐可以与营养盐混合, 以提高 菌菇的质量和口味。
         在覆土与堆肥的交界区域加入低分子量的单羧酸盐, 可以增加培育床对抗真菌感 染的选择性, 没有动物或植物产品添加入菌菇培育床上则更佳。
         本文中 “菌菇” 一词是指可受益于表面营养物添加或覆土加肥技术的所有伞菌类 或者任何可食用或药用的真菌, 例如紫丁香菇、 香杏丽菇、 高大环柄菇、 大马勃、 木耳、 金針 菇、 牛肝菌、 埃杜拉香菇、 鸡油菌、 羊肚菌、 滑菇、 平菇、 大球盖菇、 银耳、 草菇、 灰树花、 灵芝、 猪苓、 猴头菌、 鸡腿蘑和田头菇等。
         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覆土添加剂的制备方式如下 :
         一份 400 克的马来酸钙粉 ( 按重量 )
         一份 400 克的冷水 ( 按重量 )
         调和成匀糊状, 覆涂在聚四氟乙烷面板上, 在 40℃温度下干燥 12 小时。将干燥好 的薄层粉碎成筛分粒度为 2.5mm 的小碎片。制备 16 个堆肥床, 每个堆肥床有 1 平方米, 含 有 90 千克与邻甲呋喃 (RTM)A15 菌种体制成的第三阶段堆肥。制备 40 千克覆土 (6 份黑泥炭土和 1 份甜菜白垩土, 按体积计算 )。该覆土的体积可将 1 平方米的培育床覆盖 4.5 厘米 深。
         采用顶部添加系统的各种可行技术所获得的相对结果如下列所示。 同时还包括一 块作为对照和一块作为传统高比例堆肥混合添加剂的地块。 所有批次的覆土均应在施用于 堆肥前与 100 克邻甲呋喃 (RTM)A15 菌种体混合。
         这些例子表明, 在覆土层或覆土 / 堆肥交界处施加浓度范围较窄的营养物也是非 常有效的。经过在添加剂混入堆肥层的试验床 6 和 7 进行测试, 表明过量添加剂的使用不 会带来商业上的利益。

    关 键  词:
    一种 改进 栽培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改进菌菇栽培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924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