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1520****312
  • 文档编号:1190759
  • 上传时间:2018-04-04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20.4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11193.6

    申请日:

    2010.12.29

    公开号:

    CN102028971A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L 27/46申请公布日:201104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L 27/46申请日:201012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L27/46; A61L27/40; C08L71/08; C08K3/22; C08K3/32

    主分类号:

    A61L27/46

    申请人:

    安徽理工大学

    发明人:

    潘育松; 龚超; 李淼林; 荣华元; 杨程

    地址: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舜耕中路1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何梅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材料,其特征是所述材料是具有梯度结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所述梯度结构是指复合材料中各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不同,由里层经各中间过渡层至表层,所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含量依次上升。本发明使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复合材料中沿径向方向呈梯度分布。通过本发明方法实现人工关节材料生物力学性能优化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植入体与自然骨的连接强度,实现生物型固定,从根本上解决人工关节材料生物力学性能及植入体和自然体之间的固定和结合强度二者之间的矛盾。

    权利要求书

    1: 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材料, 其特征是所述材料是具有梯度结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和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所述梯度结构是指复合材料中各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不同, 由里层 经各中间过渡层至表层, 所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含量依次上升。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材料, 其特征是按质量百分比所述里层 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 0%~ 10%, 表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 20%~ 40%; 所述里层、 各 中间过渡层和表层的复合材料的厚度分别为 1 ~ 10mm。
    3: 权利要求 1 所述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在 80℃~ 90℃的恒温水浴中, 搅拌的同时向蒸馏水中同时加入氢氧化钙和聚醚醚 酮粉体, 继续搅拌 0.5 ~ 1 小时, 配制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b、 按 Ca/P 的摩尔比为 1.67 取分析纯磷酸, 加水配制浓度为 0.3 ~ 0.8mol/L 的磷酸溶 液, 将磷酸溶液滴加至步骤 a 所配制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中 ; 滴加过程中保 持温度为 80℃~ 90℃进行搅拌, 并通过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 pH 为 10 ~ 11 ; 在磷酸溶液滴 加完毕之后, 继续在 80℃~ 90℃下搅拌 6 ~ 7 小时 ; 然后以 65 ~ 75℃陈化 10 ~ 15 小时,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c、 将步骤 b 所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经过滤得到纳米羟基磷 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将所述混合粉体用蒸馏水清洗直至 pH 为 7.0 ; 再在真空干燥 箱中于 70℃下干燥至恒重, 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用 ; d、 重复步骤 a、 b 和步骤 c, 制备不同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 用; e、 按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将混合粉体沿模具径向方向依 次注入模具中 ; 将注入有混合粉体的模具在真空热压烧结炉中进行热压成型 ; 热压温度为 350 ~ 400℃, 压力 15 ~ 20MPa, 保压 20 ~ 30 分钟后随模降温至 100℃时脱模冷却至室温 即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步骤 a 中, 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 合溶液的配制方法为 : 分别将研磨过 150 目筛后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粉体按 1 ∶ 50 ~ 1 ∶ 1 的质量比添加于 80 ~ 95℃的蒸馏水中, 经搅拌制得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的混合溶 液。

    说明书


    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 特别是用作关节损伤或置换的人工植入 材料。具体是指一种梯度纳米羟基磷灰石 / 聚醚醚酮仿生关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关节置换材料如钛合金、 不锈钢、 钴铬钼合金与自然骨之间存在模量不匹 配而产生应力遮挡作用, 最终导致假体材料的无菌松动。 另一方面, 人工关节的固定方法由 传统的骨水泥固定渐渐转变为生物固定。生物固定型假体的远期稳定性主要依靠骨 - 假体 界面骨长入达到机械锁定。然而, 由于假体表面骨长入的范围和程度主要依赖假体材料表 面的生物活性, 目前使用的生物固定型假体长期随访发现仍有较高的无菌松动率, 因而使 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 如何提高假体表面骨组织长入、 增加假体与周围骨床的结合 力和结合范围、 从而使其达到长期稳定, 成为生物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迫切需要解决的关 键问题。
         研究表明, 聚醚醚酮 (PEEK) 具有与自然骨相似的优良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 性, 可有效避免传统人工关节所带来的应力遮挡效应。PEEK 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已在整形外 科、 椎间盘融合器和接骨板等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然 PEEK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缺乏生物活性, 从而难以实现生物型固定。为了有效提高 PEEK 的表面活性, 从而提高其 在体内与自然骨的生物固定性能, 众多学者分别采用表面涂层、 等离子辐照处理、 添加生物 活性陶瓷等表面活性化技术对 PEEK 进行表面活性化处理。
         虽然以上技术在一定程度都能实现 PEEK 生物材料的表面活性, 但也存在一定的 缺陷 : 等离子喷涂的温度较高, 在进行等离子喷涂工艺处理的同时也将使 PEEK 基体材料的 力学性能恶化。此外, 等离子体喷涂制备的涂层与 PEEK 基体间的结合强度有待进一步提 高; 等离子辐照处理对环境气氛要求非常苛刻, 难以掌控 ; PEEK 作为人工关节材料使用时 其力学性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然表面涂层和等离子处理均能提高 PEEK 的表面活性, 但难 以提高 PEEK 的力学性能 ; 添加纳米相生物活性陶瓷实现 PEEK 的表面活性化与材料力学性 能的改善存在相互矛盾。 众所周知, 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活化能, 当复合材料中纳 米羟基磷灰石粒子含量过高时, 复合材料中的纳米粒子易于团聚, 此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 能不仅难以提高反而下降。 另一方面, 当复合材料中纳米生物活性陶瓷含量过低时, 植入体 同自然骨界面的固定性能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不显著。因此, 如何实现植入材料的 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物固定性能之间良好的统一, 目前在国内外均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 提供一种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及 其制备方法, 是一种梯度生物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使 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复合材料沿径向呈梯度分布。 通过本发明方法达到增强 人工关节材料表面生物活性, 同时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 实现生物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的远期稳定性和力学匹配性, 从根本上解决人工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固定性能之间的 矛盾, 提高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本发明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材料的特点是所述材料是具有梯度结构的纳米羟基 磷灰石和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所述梯度结构是指复合材料中各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不 同, 由里层经各中间过渡层至表层, 所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含量依次上升。
         本发明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材料的特点也在于 :
         按质量百分比所述里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 0%~ 10%, 表层纳米羟基磷灰石 含量为 20%~ 40% ; 所述里层、 各中间过渡层和表层的复合材料的厚度分别为 1 ~ 10mm。
         本发明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在 80℃~ 90℃的恒温水浴中, 搅拌的同时向蒸馏水中同时加入氢氧化钙和聚 醚醚酮粉体, 继续搅拌 0.5 ~ 1 小时, 配制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b、 按 Ca/P 的摩尔比为 1.67 取分析纯磷酸, 加水配制浓度为 0.3 ~ 0.8mol/L 的磷 酸溶液, 将磷酸溶液滴加至步骤 a 所配制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中 ; 滴加过程 中保持温度为 80℃~ 90℃进行搅拌, 并通过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 pH 为 10 ~ 11 ; 在磷酸溶 液滴加完毕之后, 继续在 80℃~ 90℃下搅拌 6 ~ 7 小时 ; 然后以 65 ~ 75℃陈化 10 ~ 15 小 时,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c、 将步骤 b 所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经过滤得到纳米羟 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将所述混合粉体用蒸馏水清洗直至 pH 为 7.0 ; 再在真空 干燥箱中于 70℃下干燥至恒重, 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用 ;
         d、 重复步骤 a、 b 和步骤 c, 制备不同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 体, 待用 ;
         e、 按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将混合粉体沿模具径向方 向依次注入模具中 ; 将注入有混合粉体的模具在真空热压烧结炉中进行热压成型 ; 热压温 度为 350 ~ 400℃, 压力 15 ~ 20MPa, 保压 20 ~ 30 分钟后随模降温至 100℃时脱模冷却至 室温即成。
         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特点也在于 :
         所述步骤 a 中, 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的配制方法为 : 分别将研磨过 150 目 筛后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粉体按 1 ∶ 50 ~ 1 ∶ 1 的质量比添加于 80 ~ 95℃的蒸馏水 中, 经搅拌制得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
         本发明在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基础上采用了梯度复合的技术, 使具有生物 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在复合材料中沿厚度方向 ( 径向方向 ) 呈梯度分布。 首先, 复合 材料中外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高, 使得复合材料外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 可实现其与外层自然骨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骨性结合, 即与自然骨形成生物固定 ; 其次, 复 合材料的里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含量较低, 使得梯度复合材料中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总含量 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从而避免了在均匀复合材料中因纳米粒子含量过高而导致复合材 料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 ; 最后, 可由多层组成的中间层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适中, 可有效消 除层间的界面应力, 从而提高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在 90℃的恒温水浴中, 搅拌的同时将 95g 聚醚醚酮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5%的 氢氧化钙 3.88g 溶于 200ml 蒸馏水中, 配制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2、 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的磷酸 3.45g 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配制磷酸溶液, 通 过滴定管将磷酸溶液逐滴滴加至步骤 1 所配制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中 ; 在滴加 磷酸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搅拌, 温度控制在 90℃, 同时通过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反应 pH 为 10 ~ 11 ; 待磷酸溶液滴加完后, 继续在 80℃~ 90℃下搅拌 6 ~ 7 小时 ; 然后以 65 ~ 75℃ 陈化 10 ~ 15 小时,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3、 将步骤 2 所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过滤, 再用蒸馏水反 复清洗、 过滤, 直至 pH 为 7.0 ; 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70℃下干燥至恒重, 制备出纳米羟基 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用 ; 此时, 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5%, 聚醚醚酮质量百分含量为 95%。
         4、 重复步骤 1 至步骤 3, 改变聚醚醚酮、 氢氧化钙、 磷酸三者的用量, 分别制备纳米 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10%、 聚醚醚酮含量为 90%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 含量为 20%、 聚醚醚酮含量为 80%的混合粉体, 待用 ;
         5、 将步骤 3 所制备的混合粉体注入模具中, 使混合粉体的径向厚度为 2mm ;
         6、 依照步骤 5 的方法, 将步骤 4 所制得的各混合粉体按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 石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沿径向方向从内自外将混合粉体依次注入模具中, 使得纳米羟基 磷灰石含量沿模具的径向方向逐次增加 ; 各层厚度保持为 2mm。
         7、 将步骤 6 所得的含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醚醚酮混合粉体的模具在热压烧结 炉中进行热压成型。热压温度为 370℃, 压力 20MPa, 保压 20min, 随模降温至 100℃时脱模 冷却至室温。通过此工艺即可得到径向梯度纳米羟基磷灰石 /PEEK 仿生关节材料。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在搅拌的同时, 将 90g 聚醚醚酮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5%的氢氧化钙 7.76g 溶 于 300ml 蒸馏水中, 蒸馏水的温度控制在 85℃~ 90℃, 配制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2、 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的磷酸 6.89g 溶于 150ml 蒸馏水中配制磷酸溶液, 通 过滴定管将磷酸溶液逐滴滴加至第 1 步所配制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中。在滴 加磷酸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充分搅拌, 温度控制在 85℃, 同时 通过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反应 pH 为 10 ~ 11 ; 待磷酸溶液滴加完后, 继续在 80℃~ 90℃下 搅拌 6 ~ 7 小时 ; 然后以 65 ~ 75℃陈化 10 ~ 15 小时,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 的混合溶液 ;
         3、 将步骤 2 所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过滤, 再用蒸馏水反 复清洗、 过滤, 直至 PH 为 7.0 ; 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70℃下干燥至恒重, 制备出纳米羟基 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用 ; 此时, 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10%, 聚醚醚酮质量百分含量为 90%。
         4、 重复步骤 1 至步骤 3, 改变聚醚醚酮、 氢氧化钙、 磷酸三者的用量, 分别制备纳米 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20%、 聚醚醚酮含量为 80%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30%、 聚醚醚酮含量为 70%的两种混合粉体, 待用 ;
         5、 将步骤 3 所制备的混合粉体注入模具中, 使混合粉体的径向厚度为 4mm ;
         6、 依照步骤 5 的方法, 将步骤 4 所制得的各混合粉体按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 石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沿径向方向从内自外将混合粉体依次注入模具中, 使得纳米羟基 磷灰石含量沿模具的径向方向逐次增加 ; 各层厚度保持为 4mm。
         7、 将步骤 6 所得的含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醚醚酮混合粉体的模具在热压烧结 炉中进行热压成型。热压温度为 360℃, 压力 15MPa, 保压 25min, 随模降温至 100℃时脱模 冷却至室温。通过此工艺即可得到径向梯度纳米羟基磷灰石 /PEEK 仿生关节材料。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在 90 ℃的恒温水浴中, 在搅拌的同时, 将 90g 聚醚醚酮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5%的氢氧化钙 7.76g 溶于 200ml 蒸馏水中, 配制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2、 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的磷酸 6.89g 溶于 150ml 蒸馏水中, 配制磷酸溶液, 通 过滴定管将磷酸溶液逐滴滴加至步骤 1 所配制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中 ; 在滴加 磷酸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搅拌, 温度控制在 90℃, 同时通过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反应 pH 为 10 ~ 11 ; 待磷酸溶液滴加完后, 继续在 80℃~ 90℃下搅拌 6 ~ 7 小时 ; 然后以 65 ~ 75℃ 陈化 10 ~ 15 小时,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3、 将步骤 2 所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过滤, 再用蒸馏水清 洗、 过滤, 直至 PH 为 7.0 ; 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70 ℃下干燥至恒重,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 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用 ; 此时, 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10%, 聚醚醚酮质量百分含量为 90%。
         4、 重复步骤 1 至步骤 3, 改变聚醚醚酮、 氢氧化钙、 磷酸三者的用量, 分别制备纳米 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20%、 聚醚醚酮含量为 80% ; 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 量为 30%、 聚醚醚酮含量为 70%的混合粉体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 40%、 聚醚醚酮含量 为 60%的三种混合粉体, 待用 ;
         5、 将步骤 3 所制备的混合粉体注入模具中, 使混合粉体的径向厚度为 3mm ;
         6、 依照步骤 5 的方法, 将步骤 4 所制得的各混合粉体按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 石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沿径向方向从内自外将混合粉体依次注入模具中, 使得纳米羟基 磷灰石含量沿模具的径向方向逐次增加 ; 各层厚度保持为 3mm。
         7、 将步骤 6 所得的含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醚醚酮混合粉体的模具在热压烧结 炉中进行热压成型。热压温度为 380℃, 压力 20MPa, 保压 30min, 随模降温至 100℃时脱模 冷却至室温。通过此工艺即可得到径向梯度纳米羟基磷灰石 /PEEK 仿生关节材料。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在 90 ℃的恒温水浴中, 在搅拌的同时, 将 95g 聚醚醚酮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5%的氢氧化钙 3.88g 溶于 300ml 蒸馏水中, 配制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2、 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的磷酸 3.45g 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配制磷酸溶液, 通 过滴定管将磷酸溶液逐滴滴加至步骤 1 所配制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中 ; 在滴加 磷酸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搅拌, 温度控制在 90℃, 同时通过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反应 pH 为 10 ~ 11 ; 待磷酸溶液滴加完后, 继续在 80℃~ 90℃下搅拌 6 ~ 7 小时 ; 然后以 65 ~ 75℃ 陈化 10 ~ 15 小时,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3、 将步骤 2 所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过滤, 再用蒸馏水反 复清洗、 过滤, 直至 PH 为 7.0 ; 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70℃下干燥至恒重, 制备出纳米羟基 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用 ; 此时, 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5%, 聚醚醚酮质量百分含量为 95%。
         4、 重复步骤 1 至步骤 3, 改变聚醚醚酮、 氢氧化钙、 磷酸三者的用量, 分别制备纳米 羟基磷灰石含量为 10%、 聚醚醚酮含量为 90% ; 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20%、 聚醚醚酮含量为 80%的混合粉体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35%、 聚醚醚酮含 量为 65%的三种混合粉体, 待用 ;
         5、 将步骤 3 所制备的混合粉体注入模具中, 使混合粉体的径向厚度为 6mm ;
         6、 依照步骤 5 的方法, 将步骤 4 所制得的各混合粉体按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 石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沿径向方向从内自外将混合粉体依次注入模具中, 使得纳米羟基 磷灰石含量沿模具的径向方向逐次增加 ; 各层厚度保持为 5mm。
         7、 将步骤 6 所得的含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醚醚酮混合粉体的模具在热压烧结 炉中进行热压成型。热压温度为 380℃, 压力 20MPa, 保压 30min, 随模降温至 100℃时脱模 冷却至室温。通过此工艺即可得到径向梯度纳米羟基磷灰石 PEEK 仿生关节材料。 实施例 5, 本实施例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在 90 ℃的恒温水浴中, 在搅拌的同时, 将 95g 聚醚醚酮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95%的氢氧化钙 3.88g 溶于 200ml 蒸馏水中, 配制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
         2、 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85%的磷酸 3.45g 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 配制磷酸溶液, 通 过滴定管将磷酸溶液逐滴滴加至步骤 4 所配制的氢氧化钙和聚醚醚酮混合溶液中 ; 在滴加 磷酸溶液的过程中, 保持搅拌, 温度控制在 90℃, 同时通过氢氧化钠控制溶液的反应 pH 为 10 ~ 11 ; 待磷酸溶液滴加完后, 继续在 80℃~ 90℃下搅拌 6 ~ 7 小时 ; 然后以 65 ~ 75℃ 陈化 10 ~ 15 小时,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 ;
         3、 将步骤 2 所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的混合溶液用蒸馏水清洗、 过 滤, 直至 PH 为 7 左右 ; 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 70℃下干燥至恒重, 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 与聚醚醚酮的混合粉体, 待用 ; 此时, 混合粉体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5%, 聚醚醚酮质量百分含量为 95%。
         4、 重复步骤 1 至步骤 3, 改变聚醚醚酮、 氢氧化钙、 磷酸三者的用量, 分别制备纳米 羟基磷灰石含量为 10%、 聚醚醚酮含量为 90%、 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20%、 聚醚醚酮含量为 80%的混合粉体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30%、 聚醚醚酮含 量为 70%的三种混合粉体, 待用 ;
         5、 将直接购买的纯聚醚醚酮粉体注入模具中, 使聚醚醚酮粉体的径向厚度为 3mm ;
         6、 依照步骤 5 的方法, 将步骤 3 和步骤 4 所制得的各混合粉体按混合粉体中纳米 羟基磷灰石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沿径向方向从内自外将混合粉体依次注入模具中, 使得 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沿模具的径向方向逐次增加 ; 各层厚度保持为 3mm。
         7、 将步骤 6 所得的含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聚醚醚酮混合粉体的模具在热压烧结 炉中进行热压成型。热压温度为 380℃, 压力 20MPa, 保压 30min, 随模降温至 100℃时脱模 冷却至室温。通过此工艺即可得到径向梯度 nano-HA/PEEK 仿生关节材料。
         7

    关 键  词:
    生物 固定 仿生 关节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物固定型仿生关节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907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