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止容器翻倒表面的饮料容器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盛放液体如软饮料或类似饮料的塑料饮料容器或瓶。
背景技术
通常,塑料瓶,例如PET瓶,是众所周知的饮料容器。所经销的瓶尺寸多样,从小瓶的尺寸500ml到中瓶1000ml左右,大瓶1,500-2000ml左右。
通常在商店如超市中,大瓶安放在水平设置的陈列架上。用于小瓶的陈列架还具有倾斜面或带滚子的倾斜面。因此,当陈列在陈列架上的瓶(商品)由顾客取走时,后排的瓶在自重作用下滑到前排。通常止挡安装在陈列架的前表面,在瓶主体部的底端与止挡接触时,滑下的瓶在陈列架的前表面停止。(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特开平08-299121)
瓶包括具有不同高度、形状等的设计。小瓶的高度为218mm,例如与多水平陈列架的高度配合。在软饮料瓶的主体部上设置肋,以增加美感或机械强度;减压缓冲面板凹陷地形成,抑制由于饮料的减压引起的变形。(参见JP2005-81641和JP2001-48147)。瓶主体部具有复杂形状的瓶随着顾客的审美鉴赏不断改进。
惯用瓶的设计考虑了美感、瓶强度等。然而,没有考虑到可防止瓶在商店安放时翻倒或倾斜的瓶形状。结果,会由于瓶形状的原因导致风险的发生,即在瓶从陈列架的后排到前排滑下时且落在陈列架内由于碰撞止挡,瓶向前翻倒。不仅在由顾客取走瓶时会发生翻倒,而且在从陈列架后面再装填瓶时也会发生翻倒。
特别是,对于其上的凹陷减压缓冲面板的位置对应在止挡的顶端部的瓶子而言,存在着瓶子的底部先接触到止挡的中间部或底部,然后接触止挡的顶部的风险。当有这种类型的接触发生时,在瓶上作用较大的冲量,容易使瓶翻倒。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不会翻倒的塑料饮料容器,即使对于具有小翻倒角度的不稳定瓶子也不会翻倒。
一种饮料容器包括一盛放液体的主体部,其主体部具有前表面;一底端;一在主体部前表面上形成的阻倒面,处于预定位置的阻倒面是在距底端20mm-70mm之间,阻倒面在前后方向与阻倒面下面的表面设置相同或设置在阻倒面下面的表面的前面。
本发明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部分给出,并可从说明书获得,或由本发明的实例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借助特别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内容和组合实现和获得。可以理解,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实例和示范,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发明的一实施例塑料瓶的前视图;
图2为图1塑料瓶的侧视图
图3为图1塑料瓶的底视图
图4为塑料瓶图1中延线IV-IV的横截面图
图5(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塑料瓶型坯的平面图
图5(B)是图5(A)塑料瓶型坯的横截图
图6是具有止挡的陈列架的示意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塑料瓶碰撞到止挡时的陈列架的示意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对比实施例塑料瓶碰撞到止挡时地陈列架的示意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另一塑料瓶碰撞到止挡时的另一陈列架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对比实施例塑料瓶碰撞到止挡时又一陈列架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塑料瓶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饮料容器包括一盛放液体的主体部,其主体部具有前表面;一底端;一在主体部前表面上形成的阻倒面,处于预定位置的阻倒面是在距底端20mm-70mm之间,阻倒面在前后方向与阻倒面下面的表面设置相同或设置在阻倒面下面的表面的前面。
安放瓶的陈列架止挡的高度在20mm-70mm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阻倒面在该范围内的预定位置形成并其前后方向的位置不超过下表面。阻倒面至少包括在瓶与止挡接触的部分内,防止所陈列的瓶翻倒。“表面”而不是“点”定义为与止挡接触的区域,由此通过止挡能够使得碰撞负载分配。
在一实施例中,减压缓冲面板优选在主体部凹进形成,阻倒面呈带状,以便将减压缓冲面板分成底部分和顶部分。
主体部有多种形状,对于不同的主体形状,不变的是在对应止挡的位置设置凹陷减压缓冲面板。然而,即使对于这些不同的主体形状,在获得由减压缓冲面板提供的固有减压缓冲效果的同时,阻倒面能有效防止瓶的翻倒。
优选的是,除了减压缓冲面板,阻倒面与主体部的剩余表面齐平。通过这种结构,不必仅使阻倒面突出于主体部。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凹肋在主体部圆周上至少在阻倒面的上面或下面形成。通过这种结构,靠近与止挡碰撞的负载工作点的部分通过凹肋加强。
阻倒面在垂直方向的高度为10mm-30mm。通过这种设计,即使在由于陈列架止挡高度改变情况下,阻倒面也可以与止挡接触。
阻倒面优选远离饮料容器弯曲。在这种设计中,瓶重心到阻倒面的距离比不是弯曲的阻倒面的情况要大,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瓶翻倒。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部优选具有近似矩形的截面形状,其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前后方向的长度。在这种设计中,扁平的主体部能够防止陈列的瓶翻倒。
更优选的是,阻倒面在主体部前表面的中心位置沿左右方向(横向)延伸形成。阻倒面在与止挡碰撞时可产生与止挡的大面积接触,由此,分配碰撞负载。
在一实施例中,盛放有液体的瓶的重心位置优选比阻倒面高。
瓶优选设置在具有止挡的陈列架上,在瓶与止挡碰撞时,其阻倒面与阻倒面之下的主体部表面同时或早于阻倒面之下的主体部表面与止挡接触。
优选的是,瓶的容量在300ml-800ml之间,瓶的高度为140mm-220mm。
在另一实施例中,塑料瓶被置于设有止挡的陈列架上。瓶具有一盛放液体的主体部,在主体部上在与止挡对应的位置形成阻倒面,阻倒面在塑料瓶的宽度方向延伸。
如图1和2所示,塑料饮料容器或瓶1(下面简称“瓶1”)具有口部2和主体部3,它整体上呈扁形。瓶1采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作为基本材料通过延展注塑法制成。例如采用冷型坯法的延展吹塑法成形。延展注塑法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在这里不再详细介绍,只主要描述冷型坯法所用的型坯。
如图5所示,型坯30包括口部分31和延伸到口部分31底边缘的主体预制部分32。口部分31与口部2的形状完全相同。主体预制部分32最后注塑成主体部3。口部分31和主体预制部分32的截面制成圆形。在冷型坯法中,只加热型坯30的主体预制部分32,其底部被延展。主体预制部分32在吹入的压缩气体的作用下扩充并附着到模具的内壁上,而后冷却并固化。由此模制成具有均匀厚度的瓶1。
模制后,瓶1经清洗并采用氯基杀菌剂或类似杀菌剂消毒,而后填装饮料。例如饮料可以是日本茶、乌龙茶、红茶、咖啡、果汁以及各种非碳酸饮料。由于对于非碳酸饮料而言,瓶的内压一般是负压(即低于外部压力),瓶的强度较弱,因此在瓶上形成凹肋,确保其强度。本实施例的瓶1具有加强凹肋(如下面所述的凹肋21-24),因此适合于填装非碳酸饮料。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填装到瓶1中的液体可以是碳酸饮料,或甚至可以是食品例如调味汁、米林酒(用于调味料的甜品)或类似食品。
下面定义本说明书中采用的某些术语。
“中心轴线Y-Y方向”是指瓶1的上下方向。“瓶向内方向”指经瓶壁靠近中心轴线Y-Y的方向,而“瓶向外方向”是指在瓶壁外离开中心轴线Y-Y的方向。瓶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分别指瓶1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长度。“横截面形状”指垂直于中心轴线Y-Y平面的瓶1的截面形状。“圆周方向”是指围绕横截面形状轮廓的方向。“扁平”是指横截面形状一边的长度不等于垂直于其的另一边长度。“扁平比”是指横截面形状内的宽度与深度之比。
根据一实施例,瓶1的尺寸如下:首先,瓶1的高度在140mm-220mm之间,这是因为在销售点如超市或便利店安装的陈列架的高度常常被设计成与商品对应,对于小型产品的高度是230mm;其次,瓶1的容量可以在300ml至800ml之间,优选在300ml至500ml之间。这是因为对于这样容量的瓶可以采用相对小尺寸的扁平瓶。实施例瓶1的下述高度、容量、最大宽度、最大深度和扁平比分别是约207mm、约450ml、约67mm、约48mm和约1.4。
现参照图1-3说明瓶1的各部分。
口部2设置在瓶1的顶端部分,形成瓶1的最小直径部分。口部2在顶部敞开并起到填装饮料口、喝饮料口、倒出口和流出口的作用。口部2的开口是敞开的并可通过未示出的盖封闭。
主体部3在中心轴线Y-Y上依次包括肩部11、柱体部12和底部13。肩部11、柱体部12和底部13构成了能够盛放饮料于其内的瓶壁。在主体部3内灌装饮料后,瓶的重心G距瓶1的底端约87mm。
如图1所示,主体部3具有四个彼此平行的凹肋21、22、23、24。凹肋21、22、23和24在主体部3的圆周上向瓶内凹陷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凹肋在柱体部12上以均衡的方式形成。凹肋21增加了柱体部12顶端的横向刚性;凹肋22增加了柱体部12中部的横向刚性;凹肋23和24增加了柱体部12底部的横向刚性。由此,在没有降低下述减压缓冲面板的减压缓冲效果的情况下增加了瓶1的横向刚性。值得注意的是,各凹肋在垂直截面内的截面形状最好设计成半圆弧、梯形或类似形状。
肩部11连续到口部2的底部。其肩部11在图1中呈斜肩形状。该部分的扁平比沿垂直方向改变。在肩部11中,在深度方向延伸的侧壁的曲率半径R约为41mm,而在宽度方向延伸的侧壁的曲率半径R约为65mm。边界由肩部11和柱体部12之间的凹肋21限定。
为了确定瓶1的长度,底部13包括向上凸入的底表面71。在底视图上呈椭圆形状的表面71a作为瓶1与地面实际接触的表面。该表面71a是从底端开始的瓶1长度的参考点。在底部13上,在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部分72、72在图1中呈圆倒角,而在深度方向上的两边缘部分73、73在图2中呈圆倒角。值得注意的是,“圆倒角”与“弧”、“圆形”或“切成圆角”具有相同的含义。
柱体部12介于肩部11和底部13之间。柱体部12绕中心轴线Y-Y以左右和前后对称地形成。如图4所示,柱体部12的实质横截面形状60呈近似矩形,其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前后方向的长度,即横截面形状60是扁平的,如上所述其扁平比为1.4(=67mm/48mm)。其扁平柱体部12的扁平比约在1.2至1.8之间,优选在1.3至1.6之间。
横截面形状60包括四个侧壁61a、61b、62a、62b。横截面形状的角63的每一个呈圆倒角,例如其半径为R8。两前后侧壁61a、61b在瓶1的宽度方向延伸。两左右侧壁62a、62b分别设置在侧壁61a、61b之间并在瓶1的深度方向延伸以使这些侧壁连在一起。侧壁61a、61b、62a、62b朝瓶外呈弧形地扩展,各侧壁的中部朝瓶外扩展最大。
减压缓冲面板65和66分别在侧壁61a、61b上呈凹陷地形成。减压缓冲面板65和66缓冲填充饮料后瓶内压的减少并具有抑制瓶1变形的功能。特别是,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侧壁61a、61b比在深度方向上较短的侧壁62a、62b更容易由减压带来变形,因此,其变形能够通过减压缓冲面板65和66抑制。减压缓冲面板65呈圆形,其圆形的中心部在侧壁61a、61b的上半部的中心区域形成,以更大程度地朝瓶内部陷入。
减压缓冲面板66包括上下隔开的两近似弓形的部分66c和66d并在侧壁61a、61b的下半部的中心区域形成。弓形的部分66c和弓形的部分66d分别凹陷形成,使得阻倒面67边缘进一步陷入瓶。弓形的部分66c和66d是具有与减压缓冲面板65相同形状的板面部的一部分;该板面部剩余的外表面是阻倒面67,它在宽度方向以带形状延伸。所不同的是,阻倒面67将与减压缓冲面板65相同的环形减压缓冲面板分隔成上部分和下部分,并在宽度方向穿过减压缓冲面板的中部,以形成弓形的部分66c和66d。
阻倒面67处在与陈列架100上的止挡102相碰撞的位置(参见图6),其作用是在碰撞的同时阻止瓶的翻倒。因此,优选根据止挡102的高度设计阻倒面67的位置、尺寸和范围。止挡102的高度通常在20mm至70mm之间,在该范围内,一般定为20mm和50mm。因此,阻倒面67的中心位置设在距瓶1底端20mm至70mm之间内足以满足要求。下面以止挡102的高度为50mm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阻倒面67在中心轴线Y-Y方向的优选高度是在10mm至30mm之间;此处其高度约为20mm。这足以满足从瓶1底端至阻倒面67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止挡102的高度的要求,此处其高度为57mm。采用这种尺寸设计,距瓶1底端的阻倒面67的范围约在47mm至67mm之间。
如图1所示,阻倒面67在侧壁61a和61b的下半部的中心区域内沿左右方向上延伸,其两端在左右方向无阶梯地连到柱体部12的其他表面。换言之,除了减压缓冲面板66,阻倒面67与柱体部12的其他表面齐平。另外,如图2所示,柱体部12上存在阻倒面67那部分的深度等于最大深度48mm。也就是说,阻倒面67与处于阻倒面67之下的表面68具有相同的设置。如图4所示,阻倒面67可以具有与基本横截面形状60部分的外表面相同的外表面。
这足以满足阻倒面67处于与止挡102对应的位置,因此,并不需要在瓶1的前后形成两个这样的面。阻倒面67可以只在作为瓶1前表面侧的侧壁61a的外表面上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侧壁61b的减压缓冲面板66与减压缓冲面板65具有相同的形状便足够了。在另一实施例中,减压缓冲面板65和66设计成其它形状,如椭圆、矩形等。
下面,参照图6-10说明瓶1与陈列架100之间的关系。
如图6所示,陈列架100包括多个滚子101和一止挡102。多个滚子101从后向前呈向下倾斜的角度设置,并由图中未示出的陈列架主体(框架)可转动地支承。多个滚子101排成的倾斜角θ设置成例如为在3-5度之间。
止挡102设置在陈列架100的前端部。止挡102的高度例如如上所述的为50mm。例如,止挡102由垂直延伸的板构成。止挡102通常还沿水平延伸,其长度大于瓶1的宽度。止挡102与处于最前面的瓶1a接触,防止瓶1a向下掉落。
在陈列架100中,多个瓶1配置在滚子101上,前面的瓶1a不倾斜地停止在滚子101上。这时,瓶1a上的阻倒面67的一部分和其下面的表面68与止挡102接触。对此将作进一步的解释,处于阻倒面67下面的侧壁61a的外表面,以及除了凹肋23、24和弓形部分66d之外的外表面与止挡102接触。同时,在瓶1a后面的瓶1b、1c…按滚子101倾斜的角度倾斜,并停止在滚子101上。相邻陈列的瓶1b和1c在凹肋21-24附近的外表面和阻倒面67处彼此互相接触。
当前面的瓶1a被顾客移走时,在其后面的瓶1b、1c…朝前(图6中箭头的方向)靠自重滑下。这使得瓶1b的底部分碰撞到止挡102而停下,并等待下次移走。由此陈列架100具有向前自动推动多个陈列瓶1的功能。瓶1通过从陈列架后面将瓶1装到滚子101上填装到陈列架100上。
参照图7和8来说明在瓶1移走或装上时阻倒面67的作用。图7示出了一实施例的瓶1;图8示出了一比较例的瓶200。瓶1和瓶200的不同在于,在瓶200中,对应于瓶1上阻倒面67的部分包括有与减压缓冲面板65相同凹进形状的减压缓冲面板660。值得注意的是,瓶1和瓶200的重心G几乎在同一位置,两者的高度大于止挡102的高度。
如图7所示,当实施例瓶1向下滑动碰撞到止挡102时,阻倒面67接触到止挡102的顶端部104。换言之,阻倒面67在位于阻倒面67之下的表面68与顶端部104接触之前先与顶端部104接触。因此,在碰撞时瓶1的工作点是与顶端部104接触的阻倒面67。
但是,如图8所示,当对比例中的瓶200向下滑动并接触到止挡102时,减压缓冲面板660下侧的外表面661接触到止挡102。这是因为在碰撞时,顶端部104处于减压缓冲面板660的凹进部分内。结果,在碰撞时瓶1的工作点是与顶端部104下面的部分进行接触的外表面661。
因此,重心G与工作点之间的距离在瓶200中较大,在碰撞时较大冲量产生作用,使得瓶200的上部分更容易向前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瓶200的下部分由于滚子101的作用向后滑起,进而瓶子200在陈列架100内翻倒。相应地,瓶1中的重心G与工作点之间的距离比瓶200中的距离小,因此能够避免在碰撞时较大冲量的作用,由此瓶1在陈列架100内的翻倒受到抑制。
下面,参照图9和10,说明阻倒面67在另一陈列架300实施例中的作用,其中尽可能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陈列架300中,瓶被取走那一端的前面部分310被水平设置,其水平长度与单个瓶1的深度相对应,即配置在前面部分310上的滚子101从前到后不是倾斜的。同时,配置在另一区域320上的滚子101如上所述以角θ倾斜。因此,在取走或装入时,滑向前面部分310的瓶1呈竖直状态与止挡102接触。
如图9所示,当瓶1撞到止挡102时,阻倒面67与在其下面的表面68同时与止挡102接触。其接触区域的垂直长度为L1。如图10所示的那样,瓶200撞到止挡102时,减压缓冲面板660与顶端部分104对应的部分不与止挡102接触。由于这种原因,图10中接触区域的长度L2小于长度L1。因此,在示出的陈列架100中,瓶200在撞到止挡102时容易在陈列架300内翻倒,但与瓶200的情况相对比,瓶1在陈列架300上更不易翻倒。
虽然在这里没有详细描述,在其它实施例的陈列架300中,可以省去前面部分310上的滚子101,瓶可以直接处于架主体单元的底面上。在其它实施例陈列架中,可以省去所有区域的滚子,即适合的结构是配置瓶1的陈列架的底面从后向前倾斜。
如上所述,在瓶1的实施例中,阻倒面67在与止挡102对应的位置形成,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所陈列的瓶的翻倒。这种翻倒的有效防止特别适用于具有小翻倒角度的不稳定的瓶,其瓶的重心G处于相对高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翻倒角度是指瓶开始翻倒时瓶倾斜的角度。例如,上述的瓶1的翻倒角度约为11度。
凹肋22和23形成在阻倒面67之上和之下,因此,加强了在与止挡102碰撞时靠近负载工作点的部分。此外,阻倒面67可以根据减压缓冲面板66形成,能够在实际通过减压缓冲面板66确保减压缓冲效果时有效防止瓶1的翻倒。阻倒面67向瓶外弯曲,比阻倒面67不向瓶外弯曲的情况更能够防止瓶1翻倒。此外,因阻倒面67水平延伸,与止挡102的接触面较大,能够分配碰撞负载。
下面,参照图11,说明另一实施例的瓶400。瓶400与瓶1不同的是阻倒面67在前后方向的设置。在瓶400中,在侧壁61a和61b上的各阻倒面67、67比主体部3的其它表面更向瓶外突出,即在侧壁61a上的阻倒面67设置在其下面的表面前面,而在侧壁61b上的阻倒面67设置在其下面的表面后面。瓶400的作用效果与瓶1类似。值得注意的是,瓶400的其它结构与瓶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的瓶不一定是扁平的,例如其横截面60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其它多边形。止挡102的高度与上述不同时,阻倒面67的位置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在与止挡102对应的高度位置形成非凹的阻倒面67。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和本发明所披露的实例获得。说明书和实施例应被认为仅作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构思将在权利要求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