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农用深井泵井壳修补方法。 农村有许多深井泵机井,因井壳打孔洞而报废。现有油气井的修理方法,却没有深井泵井壳的修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深井泵井壳修补方法,以解决农用机井的修复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如下:
在进行废井修复时,首先要清淤(因废井多有泥沙淤积)、探明井壳孔洞的位置与长度,使泥沙底低于孔洞下沿(约60cm)。
短圆筒〔3〕筒体用薄膜(如塑料膜等)制造,要比孔洞长些(约长20cm),直径不小于井壳内径,两端部加上弹性圈,或者用弹性薄板制造。
长圆筒〔2〕筒体用薄板(如铁皮等)制造,比短圆筒长些(约长1m),直径比短圆筒小些(小6cm以上)、比深井泵泵体大(大4cm以上),中部有锁定短圆筒〔3〕的活动插销,拴挂短圆筒〔3〕的联接机构,上部有拴绳的钩(或圈)。
双锥帽〔1〕用薄板(如铁皮等)制造,上锥体口径略大于长圆筒〔2〕,顶端有拴绳圈(或钩),下锥体口径略小于长圆筒〔2〕,联接在上锥体口内。
制成以上部件后,再把短圆筒〔3〕紧括在长圆筒〔2〕中部,由活动插销锁定,并把短圆筒〔3〕的弹性圈(或端口部)连系到联接机构上,在长圆筒〔2〕上部拴绳钩(或圈)系上绳索,扣上顶端已拴绳索的双锥帽〔1〕,把整体系入井底,调整好位置(使短圆筒〔3〕对准孔洞),座在准备的泥沙底上,打开活动插销,使短圆筒〔3〕张开贴在井壳内壁上,堵住孔洞,去掉长圆筒〔2〕系绳,用活底筒把填补剂(如水泥沙浆等)送入井内,灌到长圆筒〔2〕与井壳夹缝里,待凝固后,把双锥帽拉出来,就修补好了。
本发明提出的深井泵井壳修补方法,不需专用设备,使用的材料和部件都是易于得到的,且修补工艺简单,花钱少(约是打井费的十几分之一)所以,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省钱的深井泵井壳修补方法。
图1是总装图。其中1是双锥帽,2是长圆筒,3是短圆筒。
实施例:假定有一废机井,井壳内径为40cm,深井泵泵体直径为23cm,有一长50cm的孔洞要修补,有泥沙淤积。对该井的具体修补方法如下:
在开始修补前,先要对废井清淤(用双泵清淤法等),同时进行探洞,测定孔洞的位置与长度,使泥沙底低于孔洞下沿60cm左右。
短圆筒〔3〕筒体用塑料膜制成,直径40cm,长70cm,两端加上开口的弹性钢丝圈。
长圆筒〔2〕筒体用铁皮制成,直径为27cm,长170cm,中部有一对(或两对)活动插销和拴挂短圆筒〔3〕地钩(3个以上),上部有拴绳钩(2个以上)。
双锥帽〔1〕的上锥体口径为28cm,顶端有拴绳圈,下锥体口径为26.5cm(或26cm)铆接(或焊接)在上锥体口内。
以上都是修补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完毕,就可以开始补井壳了,把短圆筒〔3〕紧括在长圆筒〔2〕中部,用活动插销锁定,并用细铁丝把两端弹性钢丝圈系到钩上,在长圆筒〔2〕上部挂钩拴上绳索,扣上已拴绳索的双锥帽〔1〕,然后把整体系入井底,调整位置(使短圆筒〔3〕对住孔洞),座在泥沙底上,打开活动插销,短圆筒〔3〕就张开,贴在井壳内壁上,堵住孔洞,去掉长圆筒〔2〕系绳。用活底筒把水泥沙浆系入井中,灌到长圆筒〔2〕与井壳夹缝里,待凝固后,拉出双锥帽,就修补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