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1170878
  • 上传时间:2018-04-03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57.3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81030.9

    申请日:

    2010.05.24

    公开号:

    CN101851813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01F 8/1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1247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红阳路98号变更后权利人:311247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红阳路98号变更事项:共同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浙江荣翔化纤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206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1F 8/14申请日:20100524|||公开

    IPC分类号:

    D01F8/14; D01F8/10; D01D5/34; D01D5/08

    主分类号:

    D01F8/14

    申请人: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荣翔化纤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水荣; 袁文冲; 段树军; 吴维光; 徐光华; 吴金亮; 周先何

    地址:

    311247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红阳路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代理人:

    翁霁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该纤维由强度高、模量高的PET为纤维芯层,由模量低、手感柔软含机制白竹炭的PTT呈沿纤维纵向分布3-6条纤细柔突条状绒毛皮层制成;所述的纤维芯层按质量比45%至65%的PET与条状绒毛皮层按质量比35%至55%含纳米级机制白竹炭的PTT制成复合结构的白色改性聚酯纤维;所述的条状绒毛皮层是按质量比4%至10%的高纯度白竹碳粉与按质量比90%至96%的PTT粉体混合均匀熔融制成,且使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湿、绒毛细腻、柔软暖感和负氧离子及远红外线功能;它能实现PTT和PET的优势互补和取优补劣,纤维的综合性能十分突出,是一种内刚外柔、吸湿性、保湿性、染色性良好,具有负氧离子及远红外线功能的PTT/PET白色复合结构改性聚酯纤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其特征是 : 该纤维由强度高、 模量高的 PET 为纤维芯 层, 由模量低、 手感柔软含机制白竹炭的 PTT 呈沿纤维纵向分布 3-6 条纤细柔突条状绒毛皮 层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芯层按质量 比 45%至 65%的 PET 与条状绒毛皮层按质量比 35%至 55%含纳米级机制白竹炭的 PTT 制 成复合结构的白色改性聚酯纤维。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状绒毛 皮层是按质量比 4%至 10%的高纯度白竹碳粉与按质量比 90%至 96%的 PTT 粉体混合均 匀熔融制成, 且使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湿、 绒毛细腻、 柔软暖感和负氧离子及远红外线功 能。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径向异 形度 DR(% ) 为 40%以上, 且有较大的纤维比表面积, 使 PTT 和白竹碳充分曝露在纤维表 面。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径向异形度 DR(% ) 为 40%以上, 且有较大的纤维比表面积, 使 PTT 和白竹碳充分曝露在纤维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皮层的 PTT 和芯层的 PET 均是熔融相容性良好的纤维级聚酯, 该纤维的断裂强度、 拉伸模量较高 ; 剪切模量、 弯曲模量较低, 且具有异模量性能。

    说明书


    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改性纤维, 尤其是将含白竹炭的 PTT 和 PET 两种聚酯复合制 成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背景技术
         PET 和 PTT 同属于聚酯系列, PTT 分子链链节上有三个亚甲基。这三个亚甲基使 其具有 “奇碳效应” , 呈螺旋结构的分子链, 具有明显的 “Z” 字形构象, 导致其大分子链具有 如同弹簧一样的形变和形变回复能力, 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分子链很容易发生形变, 且在 外力去除后又恢复原状, 赋予其优良的回弹性。PTT 纤维晶区模量只有 3.16GPa, 由 PTT 制 成的纤维十分柔软和富有弹性。PTT 纤维的低模量、 大伸长, 特别在较高伸长率下的低模量 非常可贵 ; 纤维的低模量是服饰柔软手感和舒适性的极好基础, 但由于 PTT 纤维模量极低, 其制成的服饰太柔软, 易变形, 尺寸稳定性差、 不挺括, 没有筋骨 ; 而 PET 纤维强度高, PET 纤 维的晶区模量高达 108GPa, 在小负荷外力作用下不易变形, 其制成的服饰尺寸稳定性好、 挺 括、 不起皱、 美观。但 PET 纤维模量高, 其面料硬挺、 舒适性差。PET 和 PTT 纤维的吸湿性均 较差 ; PET 纤维的染色性较差 ; PTT 纤维的染色性较好。PET 和 PTT 纤维的不同性能形成了 各自不同的服饰应用。
         由于 PET 和 PTT 的吸湿性均较差, 对人体湿平衡就差, 用作服饰穿着人体感觉较 闷, 穿着不舒服 ; 而白竹炭天生蜂窝化的微孔, 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可以吸收自身重量 3 倍的水分, 其调湿能力非同凡响。可以遏制温度上升, 吸湿调湿。特别是利用白竹炭的吸 附分觧能力和释放负氧离子所产生的效果, 对室内空气的净化达到消臭、 调湿、 消除有害异 味, 遏制霉菌, 微生物的繁衍 ; 白竹炭产生负氧离子及远红外线, 能渗透血管, 促进血液循环 和新陈代谢, 消除疲劳。
         又由于 PET 和 PTT 同属于聚酯系列, 相互间具有较好的融熔相容性, 适合两种材料 融熔复合纺丝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所述 PET 和 PTT 两种聚酯各有明显、 独特的性能优势, 也各有自己的劣势, 且有明显的互补性等特 点, 由强度高、 模量高的 PET 为纤维芯层 ; 由模量低、 手感柔软、 含白竹炭的 PTT 为纤维绒毛 状皮层, 制成含白竹炭的 PTT 与 PET 复合结构的改性聚酯纤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所述的纤维由强度高、 模量高的 PET 为纤维芯层, 由模量低、 手感柔软含机制白竹炭的 PTT 呈沿纤维纵向分布 3-6 条纤细柔突条 状绒毛皮层制成。
         所述的纤维芯层按质量比 45 %至 65 %的 PET 与条状绒毛皮层按质量比 35 %至 55%含纳米级机制白竹炭的 PTT 制成复合结构的白色改性聚酯纤维。
         所述的条状绒毛皮层是按质量比 4%至 10%的高纯度白竹碳粉与按质量比 90%
         至 96%的 PTT 粉体混合均匀熔融制成, 且使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湿、 绒毛细腻、 柔软暖感 和负氧离子及远红外线功能。
         所述的纤维径向异形度 DR(% ) 为 40%以上, 且有较大的纤维比表面积, 使 PTT 和 白竹碳充分曝露在纤维表面。
         所述纤维皮层的 PTT 和芯层的 PET 均是熔融相容性良好的纤维级聚酯, 该纤维的 断裂强度、 拉伸模量较高 ; 剪切模量、 弯曲模量较低, 且具有异模量性能。
         本发明能够实现 PTT 和 PET 的优势互补和取优补劣, 使纤维的综合性能十分突出, 具有内刚外柔、 吸湿性、 保湿性、 染色性良好, 具有负氧离子及远红外线功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一根有 5 条纤细柔突状绒毛皮层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 : 图 1 所示, 本发明由强度高、 模量高的 PET 为纤维芯层 1, 由模量低、 手感柔软含机制白竹炭的 PTT 呈沿纤维纵向分布 3-6 条纤细 柔突条状绒毛皮层 2 制成。图中所示为有 5 条纤细柔突状绒毛皮层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 维, 所述的纤维芯层按质量比 45%至 65%的 PET 与条状绒毛皮层按质量比 35%至 55%含 纳米级机制白竹炭的 PTT 制成复合结构的白色改性聚酯纤维。 所述的条状绒毛皮层是按质量比 4%至 10%的高纯度白竹碳粉与按质量比 90% 至 96%的 PTT 粉体混合均匀熔融制成, 且使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保湿、 绒毛细腻、 柔软暖感 和负氧离子及远红外线功能。
         所述的纤维径向异形度 DR(% ) 为 40%以上, 且有较大的纤维比表面积, 使 PTT 和 白竹碳充分曝露在纤维表面。
         所述纤维皮层的 PTT 和芯层的 PET 均是熔融相容性良好的纤维级聚酯, 该纤维的 断裂强度、 拉伸模量较高 ; 剪切模量、 弯曲模量较低, 且具有异模量性能。
         实施例 :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首先由按质量比 4%至 10% 的机制 ( 非土窑烧制 ) 高纯度纳米级白竹碳粉与按质量比 90%至 96%的纤维级 PTT 聚酯 粉体, 经高速混合机混合均匀、 真空烘干 ; 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成含白竹碳的 PTT 功能 母粒 ; 然后将纤维级常规 PET 切片和 PTT 功能母粒真空烘干, 按质量比 45%至 65%的纤维 级常规 PET 为纤维芯层, 与按质量比 35 %至 55 %的 PTT 功能母粒为纤维绒毛状皮层 ; 经 双组份复合纺丝机熔融纺制成沿纤维纵向分布 3 至 6 条纤细柔突状绒毛皮层、 径向异形度 DR(% ) 为 40%以上的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使 PTT 和白竹碳充分曝露在纤维表面, 充分 发挥 PTT 的性能和白竹碳的功能。
         织物或服饰的外观、 手感、 风格、 光泽、 特征等品质, 主要取决于纤维的结构和性 能。 所述的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由于该纤维的芯层是强度高、 模 量高的 PET 材料, 其制成的面料、 服饰尺寸稳定性好、 有筋骨、 不起皱、 挺括、 美观。又由于该 纤维的皮层为模量低, 手感柔软、 吸湿调湿、 抗菌消臭、 保健功能的含白竹炭的 PTT 呈沿纤 维纵向分布 3 至 6 条纤细柔突状皮层绒毛。PTT 和白竹碳与 PET 的的组合及这种纤维结构, 实现了它们的优势互补和取优补劣。纤维的断裂强度、 拉伸模量较高 ; 剪切模量、 弯曲模量
         较低 ; 纤维表面吸湿保湿、 柔软暖感、 绒毛细腻 ; 由于纤维的纵向沟槽, 导湿透气性好, 无极 光。综合性能十分突出的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
         其制成的面料服饰绒毛细腻、 柔软暖感、 光泽柔和高雅 ; 导湿、 透气、 舒适 ; 染色性 优良 ; 具有调温调湿、 环保、 保健功能的高档纺织产品。

    关 键  词:
    一种 内刚外柔 改性 聚酯纤维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内刚外柔改性聚酯纤维.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708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