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状防水隔热建筑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防水隔热材料及生产方法,是一种散粒状具有防水隔热效果的建筑材料。
目前各类建筑用的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油膏正在逐渐被淘汰。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防水隔热粉。这类新的防水隔热材料施工方便、防水性能好、施工和生产时无毒无害。从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文献中要以看出,这种新型的材料多种多样。例如CN1066672A所公开的《一种建筑用防水隔热粉》是以硬脂酸或钙、锌、铝盐中的一种作为改性剂,用干法包膜生产而得;CN1065877A《建筑防水保温粉及生产工艺》是以炉灰作基材加热后加入已拌好的石蜡、轻质碳酸钙充分混合后冷却而制成的;CN1056513A《隔热镇水粉及生产方法》是用天然矿石细粉末外表包十八酸而形成的;以及CN1069510A《一种高效隔热拒水粉》是由骨料和硬脂酸反应而成;CN1075494A等均使用脂肪酸、硬脂酸等化学稳定性差、易被微生物分解,因此有一定的缺点。而中国发明专利CN1069046A公开的由无机盐固体粉末:憎水性物质:NaOH:水而组成的防水材料生产过程复杂。上述公开文件中作为基材或载体的粉末均为粉状材料,其单粒的粒径≤180目,但这种材料和其它材料如和水泥等材料混合使用用于地面防潮不易搅拌均匀。且使用的材料尤其是使用硬脂酸的材料,工艺流程均较复杂,因此市场销售价格也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粒状材料为基材,研制一种粒状的具有防水隔热效果的建筑材料,并要求造价低、工艺方法简便,尤其是作为基材的来源,一定要来源丰富。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以取之不尽的沙漠中的自然细黄沙粒或河沙等粒状材料为基材,其粒径≤0.7mm,以优质的避水材料蜡类物质为憎水剂,按比将上述基材和憎水剂共同放入搅拌器中加热到100—130℃,不断搅拌使颗粒材料的外壳包围一层蜡壳,倒出冷却后筛选成产品。
本发明的组份(重量比):
不溶于水的粒状材料(黄沙或其它粒状材料) 94—98%
蜡类物质 2—6%
本发明也适用于粒径≤180目的粉末状材料,这种方法对原料比例和粒状材料一样,工艺方法也一样。但比现有地其它粉末状材料用作基材时还须加一定的硬脂酸材料或其它辅助材料要简便得多。
本发明仅有两种组份:除用作基材的黄沙粒之外,就是用作憎水剂的蜡类物质,不用任何辅助材料。材料的来源方便易得、造价低。尤其是自然状态下的沙粒,在我国的西北和沙漠中和各处的河道中随处可取。不仅材料成本低,而且可以废物利用,是绝然不同于各类粉末状基材的一种新原料。
本发明所得的粒状防水隔热建筑材料其粒径≤0.8mm,含水率≤2.6%,导热系数≤0.28W/m.k,容重≤1202kg/M3,耐热度大于85℃,耐寒度低于—100℃,在30%的HCl溶液中和饱和的Ca(OH)2溶液中50小时以上不透水。
和现有的各类粉状抗水粉不同的是粒状防水材料疏散性更好,这些粒状材料在建筑物的层发生裂缝时颗粒能自由滑动的落入缝隙中填住裂缝,而粉状材料易受基层裂缝的影响,只浮在裂缝的上部。
本发明原料易得,适用于城乡各类建筑的屋顶平台及地面厕所、水池等防水、防潮工程。化学性能稳定、无毒无公害、防水效果好。同时易和水泥混合。
实施例1:
主要材料细黄沙取自腾格里沙漠,筛选粒径≤0.6mm,石蜡碎块,二者按重量比:
黄沙 96%
石蜡 4%一起送入搅拌器中加热至110℃保持15分钟搅拌,出料后冷却→成品。
实施例2:
黄沙 98%
石蜡 2%按上法生产。
实施例3:
滑石粉(粒径≤180目) 96%
石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