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话、便携电话、无绳电话等无线通信领域可采用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详细地说,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及其接收方法,通过合成作为接收信号判决结果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来提供高质量的通信。
背景技术
以下,说明现有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例如,在便携电话等通信环境下,由于伴随有码间干扰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有时会失真。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对于这种失真,通过均衡器利用码间干扰分量来进行解调。此外,在对这种环境下解调过的信号进行纠错的情况下,输入软判决值的软判决解码比输入硬判决值的硬判决解码能够实现质量更好的传输。
上述硬判决值是发送信号的判决结果,而另一个软判决值是在该硬判决值上添加了置信度。具体地说,例如,在从发送端发送了二值信号“1”或“-1”的情况下,硬判决值是“1”或“-1”,而软判决值为“0.9”或“-0.4”等。在本例中,软判决值的符号表示硬判决值(在+的情况下为“1”,而在-的情况下为“-1”),软判决的绝对值表示置信度(绝对值大的是可以置信的)。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在无线信道中发生码间干扰的情况下,现有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通过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得到最佳的硬判决值。
此外,得到软判决值作为解调结果的方法有US Patent(美国专利)5119400记载的方法(以下,称为现有技术)。例如,在解调后进行纠错地情况下,将通过现有技术而得到的软判决值作为输入的软判决解码比将通过最大似然序列估计而得到的硬判决值作为输入的硬判决解码能够实现质量更好的传输。
然而,在前述文献记载的现有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中,在解调后没有纠错的情况下,利用通过最大似然序列估计而得到的硬判决值的硬判决解码比利用通过现有技术而得到的软判决值的软判决解码能够实现质量更好的传输。特别是在便携电话等进行高级通信的情况下,也有使纠错的编码速率随通信条件可变的系统,在有些条件下,纠错的编码率大致为1。此外,对于同一数据通信,也有使编码率不均匀来进行传输的系统,在此情况下,有时设计为在数据内始终存在不进行纠错的部分。这样,现有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有下述问题:在使用上述多种系统的情况下,不能说始终都能得到最佳的数据传输质量。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及其接收方法,即使例如在纠错的编码率接近1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未施加纠错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始终提供最佳的数据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包括:模拟处理部件,将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A/D变换部件,将上述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软判决部件,输出软判决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以及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均衡部件,根据上述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部件,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够适当选择通过适合硬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硬判决值、和通过适合软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软判决值,所以即使在纠错的编码率接近1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未施加纠错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始终提供最佳的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噪声功率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功率;以及软判决值校正部件,根据噪声功率估计值来校正上述合成后的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括噪声功率估计部件,所以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包括:模拟处理部件,将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A/D变换部件,将上述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软判决部件,输出软判决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以及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电平调整部件,进行上述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均衡部件,根据上述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判决值合成部件,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以及软判决值校正部件,根据电平调整量来校正上述合成后的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括电平调整部件,所以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包括:模拟处理部件,将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A/D变换部件,将上述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软判决部件,输出软判决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以及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均衡部件,根据上述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噪声功率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功率;软判决值校正部件,根据噪声功率估计值来校正上述软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部件,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校正后的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括噪声功率估计部件,所以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包括:模拟处理部件,将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A/D变换部件,将上述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软判决部件,输出软判决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以及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电平调整部件,进行上述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均衡部件,根据上述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软判决值校正部件,根据电平调整量来校正上述软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部件,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校正后的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括电平调整部件,所以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1信道特性估计部件,根据上述A/D变换部件输出的接收信号来估计信道特性;时间反转控制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估计值,来控制对上述接收信号进行、还是不进行时间反转;接收信号反转/不反转部件,根据上述时间反转控制部件的控制对上述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向上述软判决部件输出其处理结果;以及软判决值反转/不反转部件,根据上述时间反转控制部件的控制,将上述软判决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还原到时间反转前的顺序;上述软判决部件对上述接收信号反转/不反转部件输出的信号进行软判决处理;上述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反转/不反转部件输出的信号实施纠错。
根据该发明,即使在存在功率高、而且延迟时间大的延迟波的情况下,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时间反转,也能够在减小延迟时间的状态下进行软判决处理。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不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的第1软判决部件和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的第2软判决部件;还包括:第1信道特性估计部件,根据上述A/D变换部件输出的接收信号来估计信道特性;以及软判决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估计值,从上述第1软判决部件和上述第2软判决部件中选择要使用的软判决部件。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够按照信道的状态来选择适当的均衡方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此外,通过组合不是不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而是增大状态数的均衡器、和不是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而是减小状态数的均衡器,能够抑制处理量的增加,并且改善通信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不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的第1软判决部件和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的第2软判决部件;还包括:第1信道特性估计部件,根据上述A/D变换部件输出的接收信号来估计信道特性;软判决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估计值,从上述第1软判决部件和上述第2软判决部件中选择要使用的软判决部件;时间反转控制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估计值,来控制对上述接收信号进行、还是不进行时间反转;接收信号反转/不反转部件,根据上述时间反转控制部件的控制对上述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向上述选择出的软判决部件输出其处理结果;以及软判决值反转/不反转部件,根据上述时间反转控制部件的控制,将上述选择出的软判决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还原到时间反转前的顺序;上述选择出的软判决部件对上述接收信号反转/不反转部件输出的信号进行软判决处理;上述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反转/不反转部件输出的信号实施纠错。
根据该发明,即使在存在功率高、而且延迟时间大的延迟波的情况下,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时间反转,也能够在减小延迟时间的状态下进行软判决处理。此外,由于能够按照信道的状态来选择适当的均衡方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此外,通过组合不是不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而是增大状态数的均衡器、和不是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而是减小状态数的均衡器,能够抑制处理量的增加,并且改善通信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较部件,比较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和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该发明,在采用以码元为单位来比较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硬判决值、和根据软判决值而求出的硬判决值完全一致,所以对未施加纠错的数据,能够得到与实施了硬判决解码的情况相同的特性。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比特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特变换部件,将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变换为以比特为单位的硬判决值;比较部件,在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之间进行比较;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判决值合成部件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所以与以码元或块为单位来进行选择的情况相比,能够实施精度更高的估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维特比算法(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计算硬判决值,并且根据维特比算法中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能够用比分别进行计算的情况更小规模的处理来估计硬判决值和软判决值。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剩存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路径量度数的1/Q的剩存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与根据通过维特比算法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处理数。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复本生成部件除了用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以外,还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复本生成部通过利用路径选择信息(判决值),能够大幅度削减生成复本所需的处理量。此外,在利用路径选择信息的情况下,虽然软判决值的精度会恶化,但是通过用判决值合成部与硬判决值进行合成能够改善软判决值的恶化,所以能够用比较小规模的处理量来确保优良的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剩存路径选择信息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硬判决值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以状态为单位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以状态为单位的信道特性时,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以剩存路径为单位来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非常高速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值生成部件包括:以码元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或剩存路径量度,以码元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码元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及量度差计算部件,计算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之差。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用以比特为单位而计算出的软判决值来进行软判决解码,所以与以码元为单位或以块为单位来计算置信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改善通信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较部件,比较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和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在采用以码元为单位来比较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硬判决值、和根据软判决值而求出的硬判决值完全一致,所以对未施加纠错的数据,能够得到与实施了硬判决解码的情况相同的特性。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比特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特变换部件,将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变换为以比特为单位的硬判决值;比较部件,在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之间进行比较;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判决值合成部件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所以与以码元或块为单位来进行选择的情况相比,能够实施精度更高的估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维特比算法(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计算硬判决值,并且根据维特比算法中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能够用比分别进行计算的情况更小规模的处理来估计硬判决值和软判决值。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剩存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路径量度数的1/Q的剩存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与根据通过维特比算法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处理数。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复本生成部件除了用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以外,还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复本生成部通过利用路径选择信息(判决值),能够大幅度削减生成复本所需的处理量。此外,在利用路径选择信息的情况下,虽然软判决值的精度会恶化,但是通过用判决值合成部与硬判决值进行合成能够改善软判决值的恶化,所以能够用比较小规模的处理量来确保优良的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剩存路径选择信息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硬判决值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以状态为单位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以状态为单位的信道特性时,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以剩存路径为单位来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非常高速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值生成部件包括:以码元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或剩存路径量度,以码元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码元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及量度差计算部件,计算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之差。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用以比特为单位而计算出的软判决值来进行软判决解码,所以与以码元为单位或以块为单位来计算置信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改善通信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较部件,比较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和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在采用以码元为单位来比较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硬判决值、和根据软判决值而求出的硬判决值完全一致,所以对未施加纠错的数据,能够得到与实施了硬判决解码的情况相同的特性。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比特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特变换部件,将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变换为以比特为单位的硬判决值;比较部件,在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之间进行比较;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判决值合成部件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所以与以码元或块为单位来进行选择的情况相比,能够实施精度更高的估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维特比算法(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计算硬判决值,并且根据维特比算法中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能够用比分别进行计算的情况更小规模的处理来估计硬判决值和软判决值。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剩存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路径量度数的1/Q的剩存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与根据通过维特比算法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处理数。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复本生成部件除了用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以外,还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复本生成部通过利用路径选择信息(判决值),能够大幅度削减生成复本所需的处理量。此外,在利用路径选择信息的情况下,虽然软判决值的精度会恶化,但是通过用判决值合成部与硬判决值进行合成能够改善软判决值的恶化,所以能够用比较小规模的处理量来确保优良的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剩存路径选择信息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硬判决值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以状态为单位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以状态为单位的信道特性时,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以剩存路径为单位来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非常高速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值生成部件包括:以码元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或剩存路径量度,以码元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码元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及量度差计算部件,计算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之差。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用以比特为单位而计算出的软判决值来进行软判决解码,所以与以码元为单位或以块为单位来计算置信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改善通信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较部件,比较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和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在采用以码元为单位来比较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硬判决值、和根据软判决值而求出的硬判决值完全一致,所以对未施加纠错的数据,能够得到与实施了硬判决解码的情况相同的特性。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比特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特变换部件,将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变换为以比特为单位的硬判决值;比较部件,在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之间进行比较;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判决值合成部件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所以与以码元或块为单位来进行选择的情况相比,能够实施精度更高的估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维特比算法(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计算硬判决值,并且根据维特比算法中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能够用比分别进行计算的情况更小规模的处理来估计硬判决值和软判决值。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估计上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复本和上述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剩存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路径量度数的1/Q的剩存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与根据通过维特比算法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处理数。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复本生成部件除了用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以外,还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复本生成部通过利用路径选择信息(判决值),能够大幅度削减生成复本所需的处理量。此外,在利用路径选择信息的情况下,虽然软判决值的精度会恶化,但是通过用判决值合成部与硬判决值进行合成能够改善软判决值的恶化,所以能够用比较小规模的处理量来确保优良的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剩存路径选择信息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硬判决值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以状态为单位来逐一更新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以状态为单位的信道特性时,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以剩存路径为单位来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非常高速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值生成部件包括:以码元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或剩存路径量度,以码元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码元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及量度差计算部件,计算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之差。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用以比特为单位而计算出的软判决值来进行软判决解码,所以与以码元为单位或以块为单位来计算置信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改善通信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包括:P(P≥1)套模拟处理部件,将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P套A/D变换部件,将上述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软判决部件,输出软判决值作为上述各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以及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均衡部件,根据上述P套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部件,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除了能够适当选择通过适合硬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硬判决值、和通过适合软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软判决值的结构以外,还采用分集接收,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包括:P(P≥1)套模拟处理部件,将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P套A/D变换部件,将上述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软判决部件,输出软判决值作为上述各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以及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噪声功率估计部件,分别估计上述P套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功率;均衡部件,根据上述P套接收信号、及上述P套噪声功率的估计值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部件,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还包括噪声功率估计部件,所以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包括:P(P≥1)套模拟处理部件,将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P套A/D变换部件,将上述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软判决部件,输出软判决值作为上述各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以及纠错部件,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部件包括:电平调整部件,分别进行上述P套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均衡部件,根据上述P套接收信号、及上述P套电平调整量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判决值合成部件,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还包括电平调整部件,所以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较部件,比较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和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在采用以码元为单位来比较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硬判决值、和根据软判决值而求出的硬判决值完全一致,所以对未施加纠错的数据,能够得到与实施了硬判决解码的情况相同的特性。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件包括:软判决值/硬判决值变换部件,将从上述均衡部件收到的以比特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变换为硬判决值;比特变换部件,将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变换为以比特为单位的硬判决值;比较部件,在上述变换后的硬判决值之间进行比较;以及选择部件,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来选择上述均衡部件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选择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判决值合成部件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所以与以码元或决为单位来进行选择的情况相比,能够实施精度更高的估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信道特性估计部件,分别估计上述P套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P套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P套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P套复本和上述P套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维特比算法(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计算硬判决值,并且根据维特比算法中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能够用比分别进行计算的情况更小规模的处理来估计硬判决值和软判决值。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均衡部件包括:信道特性估计部件,分别估计上述P套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复本生成部件,根据上述P套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生成P套接收信号的复本;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P套复本和上述P套接收信号来计算分支量度;加法部件,将上述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相加,将其结果作为路径量度来输出;剩存路径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来选择剩存路径量度,并且生成表示选择出了哪个路径的路径选择信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估计硬判决值;以及软判决值生成部件,根据上述剩存路径量度来生成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根据路径量度数的1/Q的剩存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与根据通过维特比算法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处理数。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复本生成部件除了用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以外,还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生成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复本生成部通过利用路径选择信息(判决值),能够大幅度削减生成复本所需的处理量。此外,在利用路径选择信息的情况下,虽然软判决值的精度会恶化,但是通过用判决值合成部与硬判决值进行合成能够改善软判决值的恶化,所以能够用比较小规模的处理量来确保优良的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P套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P套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剩存路径选择信息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路径选择信息,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P套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P套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P套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P套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硬判决值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接受上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件输出的硬判决值,用自适应算法来逐一更新P套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按预先规定的特定周期,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P套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大幅度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信道特性估计部件还根据上述路径选择信息,以状态为单位来逐一更新P套接收信号的信道特性;上述复本生成部件在每次更新上述以状态为单位的信道特性时,用上述路径选择信息来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P套接收信号的复本。
根据该发明,由于以剩存路径为单位来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非常高速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通信。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P套复本、上述P套接收信号、及P套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估计值来计算分支量度。
根据该发明,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分支量度生成部件根据上述P套复本、上述P套接收信号、及P套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量来计算分支量度。
根据该发明,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另一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软判决值生成部件包括:以码元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分支为单位的路径量度或剩存路径量度,以码元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件,根据上述以码元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最大似然量度;以及量度差计算部件,计算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之差。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用以比特为单位而计算出的软判决值来进行软判决解码,所以与以码元为单位或以块为单位来计算置信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改善通信质量。
另一发明的接收方法输出软判决值作为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包含:判决值输出步骤,根据上述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判决值合成步骤,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噪声功率估计步骤,估计上述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功率;以及软判决值校正步骤,根据噪声功率估计值来校正上述合成后的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能够适当选择通过适合硬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硬判决值、和通过适合软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软判决值,所以即使在纠错的编码率接近1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未施加纠错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始终提供最佳的传输质量。此外,由于包含噪声功率估计步骤,所以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另一发明的接收方法输出软判决值作为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平调整步骤,进行上述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判决值输出步骤,根据上述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判决值合成步骤,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以及软判决值校正步骤,根据电平调整量来校正上述合成后的软判决值。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含电平调整步骤,所以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另一发明的接收方法输出软判决值作为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包含:判决值输出步骤,根据上述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噪声功率估计步骤,估计上述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功率;软判决值校正步骤,根据噪声功率估计值来校正上述软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步骤,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校正后的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含噪声功率估计步骤,所以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另一发明的接收方法输出软判决值作为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平调整步骤,进行上述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判决值输出步骤,根据上述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软判决值校正步骤,根据电平调整量来校正上述软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步骤,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校正后的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含电平调整步骤,所以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另一发明的接收方法输出软判决值作为P套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包含:判决值输出步骤,根据上述P套接收信号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步骤,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除了能够适当选择通过适合硬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硬判决值、和通过适合软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软判决值的结构以外,还采用分集接收,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传输质量。
另一发明的接收方法输出软判决值作为P套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包含:噪声功率估计步骤,分别估计上述P套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功率;判决值输出步骤,根据上述P套接收信号、及上述P套噪声功率的估计值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步骤,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还包含噪声功率估计步骤,所以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另一发明的接收方法输出软判决值作为P套接收信号的解调结果,对上述软判决值实施纠错,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平调整步骤,分别进行上述P套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判决值输出步骤,根据上述P套接收信号、及上述P套电平调整量来输出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以及判决值合成步骤,用规定的方法来合成上述软判决值和上述硬判决值,将合成后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根据该发明,由于包含电平调整步骤,所以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软判决部的第1结构示例图;
图3是软判决部的第2结构示例图;
图4是软判决部的第3结构示例图;
图5是软判决部的第4结构示例图;
图6是均衡器的第1结构示例图;
图7是软判决值生成部的结构图;
图8是均衡器的第2结构示例图;
图9是均衡器的第3结构示例图;
图10是复本(レプリカ)生成部的结构图;
图11是均衡器的第4结构示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13是软判决部的第1结构示例图;
图14是均衡器的结构示例图;
图15是软判决部的第2结构示例图;
图16是软判决部的第3结构示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实施例4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实施例4的另一结构图。
实施发明的最好形式
为了更详细地叙述本发明,根据附图对其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以下,简称接收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在图1中,11是天线,12是模拟处理部,13是模拟/数字(A/D)变换部,14是软判决部,15是纠错部。这里,前提是假定在发送端进行了编码等处理,在接收端,已知的训练序列被包含在发送信号的一部分中。此外,说明将8PSK用作调制方式的情况。在8PSK中,通过1个码元能够传输3比特的信号。
接着,简单说明如上构成的接收装置的工作。首先,经由天线11收到接收波的模拟处理部12进行限带或下变频等处理,将该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A/D变换部13将收到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以下,简称接收信号)。软判决部14对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计算软判决值作为其解调结果。最后,纠错部15对收到的软判决值施加解交织或解码等纠错。
接着,详细说明上述软判决部14的结构及工作。图2是软判决部14的第1结构示例图。在图2中,21是均衡器,22是判决值合成部,23是噪声功率估计部,24是软判决值校正部,26是比特变换部,27是硬判决部,28是比较部,29是选择部。
首先,均衡器21根据收到的接收信号来分别估计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接着,判决值合成部22进行均衡器21输出的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的合成处理,将其结果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在本实施例中,均衡器21例如输出以比特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和以码元为单位的软判决值。另一方面,噪声功率估计部23利用收到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训练序列,通过公知技术来估计噪声功率。最后,软判决值校正部24用噪声功率估计部23输出的噪声功率的估计值除软判决值来进行软判决值的校正,将其校正结果作为软判决部14输出的软判决值而输出到纠错部15。
这里,说明上述判决值合成部22的详细工作。首先,比特变换部26将均衡器21输出的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变换为以比特为单位的硬判决值。例如,码元取{0,1,2,3,4,5,6,7}中的某一个,
码元“0”对应于3比特“+1”、 “+1”、 “+1”,
码元“1”对应于3比特“+1”、 “+1”、 “-1”,
码元“2”对应于3比特“+1”、 “-1”、 “+1”,
码元“3”对应于3比特“+1”、 “-1”、 “-1”,
码元“4”对应于3比特“-1”、 “+1”、 “+1”,
码元“5”对应于3比特“-1”、 “+1”、 “-1”,
码元“6”对应于3比特“-1”、 “-1”、 “+1”,
码元“7”对应于3比特“-1”、 “-1”、 “-1”,
在此情况下,比特变换部26根据它们将以码元为单位的硬判决值分别变换为3比特的硬判决值。
另一方面,硬判决部27将均衡器21输出的软判决值在“0”以上的情况下判决为“+1”,在小于“0”的情况下判决为“-1”,输出这些结果。
比较部28比较比特变换部26输出的硬判决值、和硬判决部27输出的硬判决值,将各比特的值“一致”、还是“不一致”作为比较结果来输出。最后,选择部29接受均衡器21输出的软判决值、比特变换部26输出的硬判决值、及比较部28输出的比较结果,例如在比较结果是“一致”的情况下,选择软判决值,而在“不一致”的情况下,选择硬判决值,将选择出的判决值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这样,如果使用图2所示的软判决部14,则能够适当选择通过适合硬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硬判决值、和通过适合软判决的解调方式而得到的软判决值,所以即使在纠错的编码率接近1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未施加纠错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始终实现最佳的传输质量。此外,由于图2所示的软判决部14包括噪声功率估计部23,所以即使例如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功率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校正该噪声功率的变动。
再者,在图2所示的软判决部14中,判决值合成部22以比特为单位来选择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所以与以码元或块为单位来进行选择的情况相比,能够实施精度更高的估计。这里虽然说明了以比特为单位来比较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以码元为单位来比较软判决值和硬判决值的结构。在此情况下,由于硬判决值、和根据选择部29输出的软判决值而求出的硬判决值完全一致,所以对未施加纠错的数据,能够得到与实施了硬判决解码的情况相同的特性。
此外,图3是软判决部14的第2结构示例图。在图3中,31是电平调整部。对与前述图2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首先,电平调整部31进行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将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输出到均衡器21,并且将此时的电平调整量输出到软判决值校正部32。软判决值校正部32接受判决值合成部22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电平调整部31输出的电平调整量,进行该软判决值的校正。例如,在电平调整部31通过式(1)来进行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的情况下,软判决值校正部32通过式(2)来进行软判决值的校正。
r′(n)=r(n)×A(n)...(1)
s′(n)=s(n)/(A(n)×A(n))...(2)
其中,r(n)表示时刻n的接收信号,r′(n)表示时刻n的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A(n)表示时刻n的电平调整量,s(n)表示时刻n的校正前的软判决值,s′(n)表示时刻n的校正后的软判决值。
此外,电平调整部31的处理也可以不由软判决部14、而由模拟处理部12来进行。再者,也可以由模拟处理部12及软判决部14两者来进行电平调整部31的处理,在此情况下,根据两者的电平调整量来校正软判决值。
这样,如果使用图3所示的软判决部14,则能得到与使用图2的情况同样的效果,并且在接收信号发生电平变动的情况下,能够将接收信号的输入电平调整为适当的电平,能够通过该调整来校正软判决值的偏差。
此外,图4是软判决部14的第3结构示例图。首先,均衡器21根据收到的接收信号来分别估计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另一方面,噪声功率估计部23利用收到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训练序列来估计噪声功率。接着,软判决值校正部24用噪声功率估计部23输出的噪声功率的估计值来校正均衡器21输出的软判决值。最后,判决值合成部22与前述同样来选择软判决值校正部24输出的软判决值、和均衡器21输出的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其选择结果作为软判决部14输出的软判决值而输出到纠错部15。
这样,即使在变更了软判决值的校正位置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软判决部14也能够与使用图2的情况同样来始终实现最佳的传输质量。
此外,图5是软判决部14的第4结构示例图。首先,电平调整部31进行收到的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将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输出到均衡器21,并且将此时的电平调整量输出到软判决值校正部32。接着,均衡器21接受电平调整部31输出的接收信号,分别估计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接着,软判决值校正部32接受均衡器21输出的软判决值、和电平调整部31输出的电平调整量,按照电平调整量来校正该软判决值。最后,判决值合成部22与前述同样来选择软判决值校正部32输出的软判决值、和均衡器21输出的硬判决值中的某一个,将其选择结果作为软判决部14输出的软判决值而输出到纠错部15。
这样,即使在变更了软判决值的校正位置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软判决部14也能够与使用图3的情况同样来始终实现最佳的传输质量。
接着,详细说明上述图2~图5所示的均衡器21的结构及工作。图6是均衡器21的第1结构示例图。在图6中,61是信道特性估计部,62是复本生成部,63a、63b、...、63c是分支量度生成部,64a、64b、...、64c是加法器,65是剩存路径选择部,66是剩存路径量度存储部,67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68是软判决值生成部。
这里,根据维特比算法来进行剩存路径的及剩存路径量度的更新。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码间干扰所影响的过去码元数(存储器容量)为L、设状态数为M来进行说明。
此外,所谓状态,是指对当前接收信号造成影响的过去码元的组合所构成的候选码元序列。此外,在假定采用Q值信号的情况下,状态数M为QL。例如,在假定采用8PSK的情况下Q=8,所以在L=1的情况下M=8,而在L=2的情况下M=64。再者,将对当前接收信号造成影响的过去码元、和当前码元的组合所构成的(L+1)个码元的候选码元序列称为“分支”,相当于网格图上的状态和状态之间的转移。因此,在假定采用Q值信号的情况下,分支数为Q(L+1)。
在如上构成的均衡器21中,首先,信道特性估计部61利用收到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训练序列,通过公知技术来计算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以下将信道特性的估计值简称信道特性。
复本生成部62接受信道特性估计部61输出的信道特性,通过式(3)来计算与(8×M)个分支对应的复本(相当于接收信号的估计值),将复本x(i)输出到对应的分支量度生成部63a~63c。复本生成部62存储当前复本,直至计算下一复本。
x(i)=∑h(j)×I′(L-j,i) ...(3)
其中,∑表示j=0、...、L时的总和,i表示分支的编号,这里,对分支i=1、2、...、(8×M)分别进行计算。此外,x(i)表示与第i个分支(分支量度生成部63a~63c中的某一个)对应的复本,h(j)表示与延迟j个码元所得的码元对应的信道特性,h(0)表示与未延迟而到达的码元对应的信道特性。此外,I′(j,i)表示与第i个分支对应的码元序列的第j个码元。
计算复本后,分支量度生成部63a~63c(8×M个)接受接收信号和复本生成部62输出的复本,通过式(4)来计算分支量度。
e(n,i)=-|r(n)-x(i)|2...(4)
其中,|a|表示复数a的绝对值,e(n,i)表示在时刻n第i个分支量度生成部输出的分支量度。
分支量度的计算方法并不限于式(4),例如也可以像式(5)那样,采用利用曼哈顿距离的方法或其他方法。
e(n,i)=-|r(n)-x(i)|...(5)
在如上计算分支量度后,i个加法器64a~64c(i=1,...,(8×M))将从各分支量度生成部输出的分支量度、和剩存路径量度存储部66中存储着的剩存路径量度相加,计算与各分支对应的路径量度。
在计算与各分支对应的路径量度后,剩存路径选择部65从加法器64a~64c输出的路径量度中选择与M个状态对应的路径量度,将其结果作为剩存路径量度,输出到剩存路径量度存储部66。此时,剩存路径量度存储部66重新存储剩存路径选择部65输出的与M个状态对应的剩存路径量度。此外,剩存路径选择部65将“选择出个路径”这一路径选择信息输出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67。
最后,硬判决序列估计部67存储剩存路径选择部65输出的路径选择信息,通过沿与时间相反的方向追随剩存路径来决定硬判决值,然后,软判决值生成部68接受i个加法器64a~64c输出的路径量度,根据它们来计算软判决值。
这里,说明上述软判决值生成部68的详细工作。图7是软判决值生成部68的结构图。在图7中,71是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2a、72b、72c是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3a、73b、73c是量度差计算部。
首先,以码元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1接受i个加法器64a~64c输出的路径量度,在上述I′(0,i)一致的路径量度中,选择具有最大值的路径量度,将该路径量度作为与各I′(0,i)对应的最大似然量度来输出。I′(0,i)是与状态对应的码元序列的第1个码元。因此,在Q值信号的情况下,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1输出的最大似然量度为Q个。具体地说,如果假定采用8PSK,则Q=8,输出分别与I′(0,i)=0、1、2、3、4、5、6、7对应的8个最大似然量度。
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2a、72b、72c接受以码元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 1输出的最大似然量度,在第i个比特一致的最大似然量度中,选择具有最大值的最大似然量度,将该路径量度作为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因此,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2a~72c输出所关注的比特是“+1”的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和是“-1”的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
量度差计算部73a、73b、73c接受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2a、72b、72c输出的以比特为单位的最大似然量度,从所关注的比特为“+1”的最大似然量度中,减去所关注的比特是“-1”的最大似然量度,将其结果作为以比特为单位的软判决值来输出。在Q=2的情况下,软判决值生成部68无需以比特为单位最大似然量度选择部72a、72b、72c。
这样,如果使用图6所示的均衡器,则根据维特比算法(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来计算硬判决值,并且根据维特比算法中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能够用比分别进行计算的情况更小规模的处理来估计硬判决值和软判决值。此外,如果使用图7所示的软判决值生成部68,则能用以比特为单位而计算出的软判决值来进行软判决解码,所以与以码元为单位或以块为单位来计算置信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改善通信质量。
此外,图8是均衡器21的第2结构示例图。在图8中,81是工作与前述软判决值生成部68不同的软判决值生成部。对与前述图6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这里,软判决值生成部81不是接受i个加法器64a~64c输出的路径量度,而是例如接受剩存路径选择部65输出的与M个状态对应的剩存路径量度。在此情况下,在I′(1,i)一致的路径量度中,选择具有最大值的路径量度,将该路径量度作为与各I′(1,i)对应的最大似然量度来输出。
这样,如果使用图8所示的均衡器21,则根据路径量度数的1/Q的剩存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所以与根据通过维特比算法逐一计算的路径量度来计算软判决值的图6的结构相比,能够大幅度削减处理数。
此外,图9是均衡器21的第3结构示例图。在图9中,91是工作与上述剩存路径选择部65不同的剩存路径选择部,92是工作与前述复本生成部62不同的复本生成部。对与前述图6及图8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例如,在图6所示的均衡器中设状态数为QL,而这里设状态数M为QV(0<V<L的整数)。在此情况下,I′(L-V,i)至I′(L,i)与分支一一对应,而I′(0,i)至I′(L-V-1,i)利用剩存路径选择部91的选择结果。即,剩存路径选择部91将路径选择信息除了输出到硬判决序列估计部67以外,还输出到复本生成部92,复本生成部92根据该路径选择信息来逐次计算复本。
这里,说明上述复本生成部92的详细工作。图10是复本生成部92的结构图。在图10中,100a、100b、...、100c是复本计算部,101是ROM,102a、102b、102c、102d、...、102e是乘法器,103是加法部。
首先,i个复本计算部100a~100c(i=1,2,...,(8×M))分别通过式(6)来计算与第i个分支对应的复本。
x(i)=∑h(j)×I′(L-j,i) ...(6)
其中,∑表示j=0、...、L的总和。
具体地说,ROM101输出式(6)的I′(L-V,i)至I′(L,i)的固定码元序列。接着,(V+1)个乘法器102a~102c分别计算ROM101输出的I′(L,i)至I′(L-V,i)、和信道特性估计部61输出的信道特性h(0)至h(V)之积。此外,其余的乘法器102d~102e分别计算剩存路径选择部91输出的I′(L-V-1,i)至I′(L,i)、和信道特性估计部61输出的信道特性h(V+1)至h(L)之积。最后,加法部103进行相当于式(6)的∑的运算,将其结果作为复本而输出到各分支量度生成部。
这样,如果使用图9所示的均衡器21,则复本生成部92通过利用路径选择信息(判决值),能够大幅度削减生成复本所需的处理量。此外,在利用路径选择信息的情况下,虽然软判决值的精度会恶化,但是如上所述,通过用判决值合成部22与硬判决值进行合成能够改善软判决值的恶化,所以能够用比较小规模的处理量来确保优良的传输质量。在图9所示的均衡器21中,也可以用图8所示的软判决值生成部81来取代软判决值生成部68。
此外,图11是均衡器21的第4结构示例图。在图11中,111是工作与前述信道特性估计部61不同的信道特性估计部,112是工作与前述复本生成部62及92不同的复本生成部。对与前述图9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例如,信道特性估计部111输入剩存路径选择部91输出的剩存路径选择信息,像KUBO et al,“An Adaptive Maximum-LikelihoodSequence Estimator for Fast Time-Varying IntersymbolInterference Channels(一种用于快速时变码间干扰信道的自适应最大似然序列估计器)”,IEEE Trans.on comm,vol.42,no.2/3/4(1994)记载的那样,以状态为单位来更新信道特性。在与训练序列对应的期间,与图9的结构例的信道特性估计部61同样,计算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作为与各状态对应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的初始值。
复本生成部112接受信道特性估计部111输出的与各状态对应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和剩存路径选择部91输出的剩存路径选择信息,逐次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复本。
这样,如果使用图11所示的均衡器21,则以剩存路径为单位来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条件非常高速地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通信。
作为图11所示的均衡器21的应用例,例如考虑以下4种结构。首先,作为第1应用例,例如,信道特性估计部111接受接收信号、和剩存路径选择部91输出的剩存路径选择信息,用已知的LMS算法或RLS算法等自适应算法来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在此情况下,复本生成部112不是以状态为单位,而是根据各状态共同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逐次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复本。这样,在第1应用例中,通过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剩存路径选择信息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作为第2应用例,信道特性估计部111与上述同样来接受接收信号和剩存路径选择信息,用上述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更新信道特性。然后,复本生成部112不是在每次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复本,而是按某个恒定周期来更新复本。这样,在第2应用例中,通过进一步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比第1应用例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作为第3应用例,信道特性估计部111接受接收信号和硬判决序列估计部67输出的硬判决值,用上述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更新信道特性。在此情况下,复本生成部112不是以状态为单位,而是根据各状态共同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来逐次更新与各分支对应的复本。这样,在第3应用例中,通过用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逐次更新根据上述硬判决值而得到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即使在通信条件高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质量良好的通信。
作为第4应用例,信道特性估计部111与上述同样来接受接收信号和硬判决值,用上述已知的自适应算法来更新信道特性。然后,复本生成部112不是在每次更新信道特性的估计值时更新复本,而是按某个恒定周期来更新复本。这样,在第4应用例中,通过进一步使更新过的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不是逐一反映到复本上、而是间歇地反映到复本上,能够比第3应用例削减计算复本所需的运算量。
以上,根据实施例1,由于能够适当选择通过硬判决解码而得到的硬判决值、和通过软判决解码而得到的软判决值,所以即使在纠错的编码率接近1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未施加纠错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始终提供最佳的传输质量。
图12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图。在图12中,121a、...、121b是天线,122a、...、122b是模拟处理部,123a、...、123b是A/D变换部,124是软判决部,15是纠错部。这表示将先前说明过的实施例1应用到分集接收中的情况下的结构。以下,只说明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
首先,经由天线121a~121b收到接收波的模拟处理部122a~122b分别进行限带或下变频等处理,将该接收波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接着,A/D变换部123a~123b将收到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接收信号(以下,称为接收信号)。接着,软判决部124接受A/D变换部123a~123b输出的P套接收信号,输出软判决值作为其解调结果。最后,纠错部15与前述同样进行解交织或解码等纠错。
接着,详细说明上述软判决部124的工作。图13是软判决部124的第1结构示例图。在图13中,131是均衡器,132是判决值合成部。
首先,均衡器131根据收到的P套接收信号来分别估计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接着,判决值合成部132用与前述判决值合成部22同样的过程来进行均衡器131输出的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的合成处理,将其结果作为软判决值来输出。
这里,说明上述均衡器131的详细工作。图14是均衡器131的结构示例图。在图14中,161是信道特性估计部,162是复本生成部,163a、163b、...、163c是分支量度生成部,根据维特比算法来进行剩存路径及剩存路径量度的更新。对与前述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采用8PSK。
首先,信道特性估计部161利用P套接收信号中分别包含的训练序列,通过公知技术来估计与各接收信号对应的信道特性。
复本生成部162接受信道特性估计部161输出的P套信道特性的估计值,通过式(7)来计算与(8×M)个分支对应的P套复本。然后,将P套复本x(i,p)(p=1,2,...,P)分别输出到对应的第i个分支量度生成部163a~163c。复本生成部162存储当前复本,直至计算下一复本。
x(i,p)=∑h(j,p)×I′(L-j,i) ...(7)
其中,∑表示j=0、...、L的总和,p表示同时接受的接收信号的编号,这里,对p=1、2、...、P分别计算复本。此外,i表示分支的编号,对i=1、2、...、(8×M)分别计算复本。此外,x(i,p)表示与第p个接收信号的第i个分支(i个分支量度生成部)对应的复本,h(j,p)表示与第p个接收信号的延迟j个码元所得的码元对应的信道特性,h(0,p)表示与第p个接收信号的未延迟而到达的码元对应的信道特性。此外,I′(j,i)表示与第i个分支对应的码元序列的第j个码元,对各接收信号是共同的。
计算P套复本后,第i个分支量度生成部163a~163c接受P套接收信号r(n,p)、和复本生成部162输出的复本x(i,p),通过式(8)来计算分支量度。
e(n,i)=∑-|r(n,p)-x(i,p)|2...(8)
其中,∑表示p=1、2、...、P的总和,e(n,i)表示在时刻n第i个分支量度生成部163a~163c输出的分支量度。
分支量度的计算方法并不限于式(8),例如也可以像式(9)那样,采用利用曼哈顿距离的方法或其他方法。
e(n,i)=∑-|r(n,p)-x(i,p)|...(9)
以下,均衡器131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均衡器21同样的过程来工作,其结果是,硬判决序列估计部67输出硬判决值,然后,软判决值生成部68输出软判决值。
这里,说明了应用实施例1中的图6的结构的均衡器,但是不限于此,均衡器131例如也可以应用实施例1的图8、图9及图11的结构。
此外,图15是软判决部124的第2结构示例图。在图15中,141a、...、141b是噪声功率估计部,142是均衡器。对与前述图1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首先,噪声功率估计部141a~141b利用分别对应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训练序列来估计各个接收信号的噪声功率。均衡器142接受P套接收信号、和与各接收信号对应的噪声功率的估计值,用与前述图2同样的过程来分别估计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
在图15所示的均衡器142(参照图14)中,i个分支量度生成部163a~163c接受P套接收信号r(n,p)、噪声功率估计部141a~141b输出的噪声功率的估计值Y(p)、以及复本生成部162输出的复本x(i,p),通过式(10)来计算分支量度。
e(n,i)=∑-(|r(n,p)-x(i,p)|2)/Y(p)...(10)
其中,∑表示p=1、2、...、P的总和。
此外,图16是软判决部124的第3结构示例图。在图16中,151a、...、151b是电平调整部,152是均衡器。对与前述图13及图15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首先,电平调整部151a~151b接受分别对应的接收信号,进行该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将电平调整后的接收信号及电平调整量输出到均衡器152。均衡器152接受电平调整部151a~151b输出的接收信号、和电平调整量,用与前述图3同样的过程来分别估计软判决值及硬判决值。
在图16所示的均衡器152(参照图14)中,(8×M)个分支量度生成部163a~163c接受电平调整部151a~151b输出的P套接收信号r′(n,p)及电平调整量A(n,p)、和复本生成部162输出的复本x(i,p),通过式(11)来计算分支量度。
e(n,i) =∑-(|r′(n,p) -x(i,p)|/A(n,p))2 ...(11)
其中,∑表示p=1、2、...、P的总和。此外,电平调整部151a~151b通过式(12)对接收信号进行电平调整。
r′(n,p)=r(n,p)×A(n,p)...(12)
此外,电平调整部151a~151b的处理也可以不由软判决部124、而由模拟处理部122a~122b来进行。再者,也可以由模拟处理部122a~122b及软判决部124两者来进行电平调整部151a~151b的处理,在此情况下,根据两者的电平调整量来校正软判决值。
这样,根据实施例2,由于支持分集接收,即,在生成分支量度时,对分集接收到的各个接收信号合成量度,根据合成后的路径量度来进行均衡处理,所以能够提供质量比实施例1更好的通信。
图17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实施例3的结构图。在图17中,201是信道特性估计部,202是时间反转控制部,203是接收信号反转部,204是软判决值反转部。对与前述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信道特性估计部201利用收到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训练序列,通过公知技术来计算信道特性的估计值。与前述同样,以下将信道特性的估计值简称信道特性。
时间反转控制部202根据信道特性估计部201输出的信道特性来决定接收信号的处理方向。例如,计算信道特性的功率(绝对值的平方),在功率最大的位置位于有效信道特性的前半的情况下,控制接收信号反转部203,使其不进行接收信号的时间反转。相反,在功率最大的位置位于有效信道特性的后半的情况下,控制接收信号反转部203,使其进行接收信号的时间反转。
这里,具体说明上述时间反转控制部202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将信道特性的功率是以下值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说明。
|h(0)|2=20
|h(1)|2=39
|h(2)|2=54
|h(3)|2=27
|h(4)|2=8
例如,在将有效信道特性规定为10以上的情况下,有效信道特性为h(0)、h(1)、h(2)、h(3)以前。接着,由于功率最大的信道特性为h(2),位于有效信道特性的后半,所以这里如上所述反转接收信号。在本例中,h(0)、h(1)为前半,h(2)、h(3)为后半。
接收信号反转部203根据时间反转控制部202的控制来反转接收信号。其中,在反转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偏移有效信道的最大延迟码元数来进行时间反转。这样,在进行接收信号的时间反转的情况下,时间反转后的信道特性h′(0)、h′(1)、h′(2)、h′(3)为
h′(0) =h(3)
h′(1) =h(2)
h′(2) =h(1)
h′(3) =h(0)。
而其功率为
|h′(0)|2=27
|h′(1)|2=54
|h′(2)|2=39
|h′(3)|=20。
这样,通过进行上述反转处理,在时间反转前,在延迟2个码元后,信道特性的功率最大,而在时间反转后,在延迟1个码元后,信道特性的功率最大,能够大幅度减小最大功率的信道特性的延迟时间。
软判决部14与先前说明过的实施例1同样工作,将估计出的软判决值输出到软判决值反转部204。
软判决值反转部204根据时间反转控制部202的控制,对软判决值进行时间反转(还原到原来的顺序),将其结果输出到纠错部15。
这样,根据实施例3,即使在存在功率高、而且延迟时间大的延迟波的情况下,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时间反转,也能够在减小延迟时间的状态下进行软判决处理。
图18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实施例4的结构图。在图18中,211是均衡方式控制部,212a、212b是软判决部。对与前述实施例1及3同样的结构附以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信道特性估计部201与实施例3同样来估计信道特性。均衡方式控制部211根据信道特性估计部201输出的信道特性来选择用于处理接收信号的均衡方式。例如,计算信道特性的功率(绝对值的平方),在有效信道特性的最大延迟时间大于规定基准的情况下选择软判决部212a,而在有效信道特性的最大延迟时间短于规定基准的情况下选择软判决部212b。
软判决部212a不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而是将均衡器的状态数M设得比软判决部212b大。例如,采用在图2~图5的软判决部中包含图9的均衡器的结构,设状态数为M=64。另一方面,软判决部212b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将均衡器的状态数M设得比软判决部212a小。例如,采用在图2~图5的软判决部中包含图11的均衡器的结构,设状态数为M=8。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能够按照信道的状态来选择适当的均衡方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此外,通过组合不是不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而是增大状态数的均衡器、和不是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而是减小状态数的均衡器,能够抑制处理量的增加,并且改善通信质量。
如图19所示,也可以采用将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前述实施例3的结构组合起来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能够同时得到两者的效果。此外,软判决部212a如果采用不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的结构,则也可以使用图9以外的结构。此外,软判决部212b如果采用进行信道特性的逐次更新的结构,则也可以使用图11以外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对汽车电话、便携电话、无绳电话等无线通信领域很有用,特别适合在存在伴随码间干扰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的通信环境下工作的无线通信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