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显示器.pdf

  • 上传人:xia****o6
  • 文档编号:1144667
  • 上传时间:2018-04-02
  • 格式:PDF
  • 页数:23
  • 大小:873.5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60847.4

    申请日:

    2002.12.27

    公开号:

    CN1459816A

    公开日:

    2003.12.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J 17/49申请日:20021227授权公告日:20090708终止日期:20141227|||授权|||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神奈川变更后权利人: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日本兵库县登记生效日:2007.8.2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J17/49; H01J17/02

    主分类号:

    H01J17/49; H01J17/02

    申请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粟本健司; 篠田傅; 渡海章; 山田斉; 石本学

    地址:

    日本神奈川

    优先权:

    2002.05.14 JP 138699/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德山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显示器,包括:多个由条形管构成的发射管,每条管都设有一层荧光层并在其中封装放电气体;一个支承件,用于支承所述的多个发射管并与之相接触;和多个设于所述支承件的面向发射管的表面的电极,用以在所述发射管内发生放电。所述支承件在其一条边上具有一个连接区。所述支承件的连接区与一个用于向所述的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连接器可拆卸地相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器,包括: 多个由条形管构成的发射管,每个管中都设有一层荧光层,并在 其中封装放电气体; 一个支承件,用于支承所述多个发射管并与之相接触,所述支承 件的一条边上设有一个连接区;和 多个设于所述支承件的面向所述发射管的表面上的电极,用于在 所述发射管内产生放电, 其中所述支承件的连接区与一个用于向所述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 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支承件包括一对支承件, 用于在所述显示器的显示侧和后侧支承所述多个发射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支承件对中的至少在所 述显示侧的一个由柔性膜片制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连接区被制成为用于 插入所述连接器的插头。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连接区被分成多 个分区。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侧的支承件被分成 多块,每块都分别在其边缘上设有连接区。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包括多个与所 述连接区分区相应的连接器。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多个 连接区相应的多个连接器,它们与用于向所述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驱 动电路相连。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多个连接器设于所述 显示器后侧,且所述连接区分区缓和地弯曲,从而与所述多个连接器 相连。

    说明书


    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尤其涉及其中含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给电极施加电压而显示所需图像的发射管(也称为“等离子发射管”、“显示管”、“气体放电管”等)的显示器,其中所述的发射管由直径约为0.5-5毫米的条形管构成,且每个管都在其中设有荧光层和密闭于其内的放电气体,所述电极形成于发射管外。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PDPs(等离子显示板)由一对相对设置的基板构成,且每个基板都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电极,基板周缘密封并在所述基板对所限定的放电空间中封装放电气体。为了向电极施加电压,所述的电极是沿所述基板边缘延伸而形成的,柔韧的接线电缆压接在所述电极的边缘,而且所述接线电缆的顶部设有连接器,接线电缆将通过该连接器与驱动器端子相连。

        近年来,具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发射管并通过给设于所述发射管外部的电极施加电压而显示所需图像的显示器已经公知。这种具有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发射管的显示器可具有米×米尺寸地屏幕,且可在尺度以米计的大尺度基板上形成电极。因此,需要一种将电极与驱动器连接起来的有效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背景下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便利电极与驱动器的连接:在一个用于支承多个发射管的支承件上设置电极,并在该支承件边缘形成一个连接器连接区以给电极施加电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多个由条形管构成的发射管,其中每条管中都设有荧光层并在其内封装放电气体;一个用于支撑所述多个发射管并同时与之相接的支承件,在所述支承件的一条边上设有一个连接区;和设于所述支承件的面向所述发射管的表面的多个电极,用于在发射管中产生放电。其中所述支承件的连接区与一个给所述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用于支承发射管的支承件在其边缘处使连接区与用于给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连接器可拆卸地相连,因此,可以不需利用传统接线电缆,方便了电极与驱动器的连接,从而降低了连接费用。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将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是,应当理解:由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上述的描述中在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所以,所作的详细描述和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此处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是以举例的方式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的总体结构;

        图2示意了本发明中一种显示器的平面图;

        图3示意了本发明中一种显示器的横截面;

        图4(a)和4(b)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前基板31上和后基板32上的电极结构;

        图5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的显示电极对的连接器连接区的一种形状;

        图6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的显示电极对的连接器连接区的另一种形状;

        图7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的显示电极对的连接器连接区的又一种形状;

        图8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显示电极的连接器连接区与显示电极连接器相互连接的一种方式;

        图9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数据电极的连接器连接区与数据电极连接器相互连接的另一种方式;

        图10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的另一种数据电极和后基板;

        图11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数据电极的连接器连接区的一种形状,其被分成多个区域;

        图12示意了本发明中设置于显示器后侧的一种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发射管可以是任何一种由条形管构成且在其中设有荧光层并封装放电气体的发射管。所述的放电管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发射管。可以采用任何直径的条形管,但优选直径为0.5-5毫米的发射管。所述的条形管可具有圆形或扁平椭圆形横截面。

        所述的支承件可以是任一种可支承多个发射管且同时与之相接的支承件。所述的支承件可由玻璃、合成树脂等制成。最好是,所述的支承件由一对支承件构成,用以在显示器的显示侧和后侧支承多个发射管。而且,所述支承件对中的每个支承件最好都由柔性膜片制成。

        所述的电极可以是任一种设于所述支承件的面向发射管的表面的电极,用于通过给发射管施加电压而在发射管内发生放电。可以以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将电极形成在面向发射管的表面上。可以通过沉积或印刷铜、铬、银等将电极形成在面向发射管的表面上。

        本发明中,所述支承件的边缘有连接区,它与用于向所述的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连接器以可拆卸方式相连。用于给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连接器是指与驱动器(驱动电路)相连的连接器。

        所述连接区最好形成为一个插头,用于插入所述连接器中。如果所述连接区被分为多个区域,则可采用同种类的多个具有预定尺寸的驱动器,使得显示器的结构易于适应屏幕大小的变化。而且,可以降低驱动器的成本。

        显示侧的支承件可以被分成多块,各块在边缘分别具有多个连接区。

        如果连接区被分成多个区域,或者如果支承件本身被分成在边缘分别具有多个连接区的多块,连接器最好由与被分区的连接区相应的多个连接器组成,所述被分区的连接区与用于向所述的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驱动电路相连。

        被分区的连接区最好缓和地弯曲,以与所述的多个连接器相连。

        现在,将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

        图1示意了本发明中显示器的整体结构,其中省略了电路。

        在本发明的显示器中,由直径约为0.5-5毫米的条形管构成且每条管中都设有荧光层和封装有放电气体的多个发射管相互平行设置,通过给形成于所述发射管外部的电极施加电压而发生放电,从而显示出所需的图像。

        图中,附图标记31表示前基板(显示侧的基板),附图标记32表示后基板,1表示发射管,2表示电极对(主电极对),3表示数据电极(信号电极)。

        前基板31由柔性的透明膜片制成。所述的膜可以采用市场上可买到的聚碳酸酯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后基板32由丙烯酸类树脂制成。发射管1的管体由硼硅酸盐玻璃制成。通过沉积或印刷ITO、铜、铬、银等而在前基板31面向所述发射管的表面上形成显示电极对2。通过沉积或印刷铜、铬、银等在后基板32面向发射管的表面形成数据电极32。

        在发射管1内部(放电空间)形成一层荧光层(图中未示出),并引入放电气体且将该管两端密封。数据电极3如前所述形成于后基板32上,在纵向上与发射管1相接触。显示电极对2形成于前基板31上,使其在与数据电极3相交的方向上与发射管1相接触。非放电区(非放电间隙)21设于相邻显示电极对2之间。

        在显示器装配中,数据电极3和显示电极对2分别与发射管1外缘的上侧和下侧紧密相接。在显示电极2和管1外缘上侧之间可以加入粘结剂,以改善其间的接触。

        图2示意了显示器的平面图。

        具有R(红色)、G(绿色)和B(蓝色)三种颜色的三发射管1组相继平行设置。

        在显示器的平面图中,数据电极3与显示电极对2相交的区域为一个单元发光区。显示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利用显示电极对2中的任一个电极作为扫描电极,在扫描电极与信号电极3相交的区域产生选择放电,而选择一个发光区。在发光的同时,利用上述发光区中发射管内所提供的壁电荷,在显示电极对2之间产生显示放电。选择放电是在垂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扫描电极与数据电极3之间在发射管1内所产生的对向放电(opposite discharge)。显示放电是在一个平面上相互平行设置的显示电极对2之间在发射管1内所产生的表面放电。

        由于上述的电极设置,所以在发射管1的纵向上形成了多个发光点。

        显示电极对2的连接器连接区2a设于前基板31的左右边缘。数据电极的连接器连接区3a设于后基板32的上下边缘。

        图2中,在一个发光区中设置三个电极,以在显示电极对2之间产生显示放电,但产生显示放电的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显示电极2与数据电极3之间产生显示放电。

        换句话说,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把显示电极对2作为一个电极,将这样得到的显示电极2用作扫描电极,这样就在显示电极2与数据电极3之间产生选择放电和显示放电(对向放电)。

        图3示意了显示器的一个横截面图,该截面与发射管的纵向相垂直。

        发射管1具有一个圆形横截面且由Pyrex(注册商标名,它是一种由美国Corning公司生产的耐热玻璃)或类似材料制成,其外径为1毫米,材料厚度为100微米,长度为400毫米。

        构成发射管1管体的玻璃管是这样制成的:用丹纳方法制成与发射管1相似且大于该管1的基材,并在加热软化的同时拉伸所述基材。

        由于前基板31由前述的柔性透明膜片制成,所以显示电极对2可与发射管1沿该管1的表面充分接触。从而,为放电电极提供了充分的有效区域,进而改善了显示器的显示亮度。

        用于驱动发射管1的电路(图中未示出)设于后基板32的与朝向发射管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即后基板32的外表面。

        图4(a)和4(b)示意了前基板31上的电极和后基板32上的电极结构。

        如上所述,在前基板31的右边缘上为显示电极对2中的一个电极设置一个连接器连接区2a,在前基板31的左边缘上为另一电极设置另一个连接器连接区2a。这些连接器连接区2a可以连接到显示电极连接器上,而显示电极连接器又与给显示电极对2施加电压的驱动器(驱动电路)相连。

        这就意味着把所述电极延伸区2a制成插头,以插入显示电极连接器中。因此,显示电极对2不需要柔性接线电缆就可以与驱动器相连,从而降低了成本。

        而且,数据电极3的连接器连接区3a设于后基板32的上下边缘。这些连接器连接区3a可以与数据电极连接器相连,数据电极连接器又与给数据电极3施加电压的驱动器相连。

        这就意味着把所述电极延伸区3a制成插头,以插入数据电极连接器中。

        数据电极3分为上下两部分。因此,由数据电极3上边缘所设的连接器连接区3a为发射管1上半部的发光点施加电压,由数据电极3下边缘所述的连接器连接区3a为发射管1下半部的发光点施加电压。

        图5示意了显示电极对的连接器连接区的一种形状。

        在该例中,设于前基板31左右边缘上的显示电极对2的每个连接器连接区2a都没有被细分,而作为一个整体与显示电极连接器相连。

        图6示意了显示电极对的连接器连接区的另一种形状。

        在该例中,设于前基板31左右边缘上的显示电极对2的每个连接器连接区2a都被凹槽分成了图6所示的多个分区,分别与各显示电极连接器相连。

        把连接器连接区2a分成多个分区,分别与多个具有预定尺寸的同类驱动器相连,这使得显示器的构造很容易适应屏幕大小的变化。而且,降低了驱动器的成本。

        图7示意了显示电极对的连接器连接区的又一种形状。

        在该例中,前基板31由多个相同大小的子基板33构成。每个子基板33都是屏幕尺寸的几个十分之一大。设于子基板33左右边缘上的显示电极对2的每个连接器连接区2a都被分成多个分区,分别与各显示电极连接器相连。

        多个子基板33设多个连接器连接区2a,分别与多个具有预定尺寸的同类驱动器相连,使得显示器很容易适应屏幕大小的变化,因为这样就仅涉及一种子基板33和驱动器,而且,降低了驱动器的成本。

        图8示意了一种把显示电极连接器连接区与显示电极连接器相互连接起来的方式。

        图中,附图标记41表示驱动器基板,附图标记42表示驱动器基板41所带有的驱动集成电路,附图标记43表示显示电极连接器。驱动集成电路42的一端经驱动器基板41的导线连接到显示电极连接器43上。驱动器基板41、驱动集成电路42和显示电极连接器43用于与显示电极对2中的任一电极相连。

        如图8中箭头A所示,显示电极对2的多个连接器连接区2a插入相应的显示电极连接器43,从而使之与驱动集成电路42相连。连接器连接区2a与显示电极连接器43之间的关系是插头与插座的关系,其中:任何时候,前者都可很容易地从后者中拆卸下来。

        图9示意了把数据电极连接器连接区与数据电极连接器相互连接起来的另一种方式。

        图中,附图标记44表示驱动器基板,附图标记45表示驱动器基板44带有的驱动集成电路,附图标记46表示数据电极连接器。驱动集成电路的一端经驱动器基板44的导线与数据电极连接器46相连。驱动器基板44、驱动集成电路45和数据电极连接器46用于与设于后基板32上边缘或下边缘的数据电极相连。

        数据电极3沿发射管1的纵向形成于后基板32面向发射管的表面上。发射管1设置在后基板32上,使得发射管1与数据电极3以一对一的方式相互接触,如图9中箭头C所示。

        把数据电极3的连接器连接区3a做成插头,以插入数据电极连接器46中,如图9中箭头B所示,从而与驱动集成电路45相连。连接器连接区3a与数据电极连接器46之间的关系是插头与插座的关系,其中:任何时候前者都可很容易地从后者中拆卸下来。因此,数据电极3不需要柔性接线电缆就可很容易地与驱动器相连,从而降低了成本。

        图10示意了另一种数据电极和后基板。

        在该例中,通过印刷或沉积方法在发射管1上形成数据电极膜3b,在后基板32上仅在电极延伸区3a及其邻近处设置数据电极3。

        发射管1设置于后基板32上,使得发射管1的数据电极膜3b与数据电极3以一对一的方式相接触。

        数据电极3的连接器连接区3a和数据电极连接器46以图9的例子所示的方式相连。

        图11示意了被分成多个分区的数据电极连接器连接区的形状。

        在该例中,数据电极3的连接器连接区3a被分成几个分区,分别与各数据电极连接器46相连。

        把连接器连接区3a分成多个区,分别与多个具有预定尺寸的同类型驱动器相连,这使得显示器的结构易于适应屏幕大小的变化,并降低了驱动器的成本。

        把连接器连接区3a分成多个区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图10所示电极结构的后基板32。

        图12示意了设于显示器背面的电路。

        设在显示器背面的电路包括多个驱动集成电路和一个用于控制该驱动集成电路的控制电路。图中,附图标记51表示第一驱动器基板,52表示第二驱动器基板,53表示控制电路基板。

        显示电极对中一个电极的多个驱动集成电路42设于第一驱动器基板51上。显示电极对中另一电极的多个驱动集成电路42设于第二驱动器基板52上。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的控制电路设于控制电路基板53上。

        多个显示电极连接器43分别与相应的驱动集成电路42相连。

        设于前基板31左右边缘的显示电极对2的每个连接器连接区2a被分成多个区,并从显示器的前侧缓和地向其后侧弯曲,从而与显示电极连接器43相连。

        设于后基板32底边的数据电极的连接器连接区3a被分成多个区,分别与各数据电极连接器43相连。

        如上所述,连接器连接区位于前基板的左右边缘和后基板的上下边缘,并在前后基板间夹有发射管阵列。从而,不需要传统上的柔性接线电缆,电极就能很容易地与驱动器相连,因此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用于支承发射管的支承件在其边缘上具有能与向所述多个电极施加电压的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的连接区,这使得可以不需利用传统的接线电缆来连接电极和驱动器,其结果降低了连接成本。

    关 键  词:
    显示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显示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4466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