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大豆茎尖转化超声波辅助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1139810
  • 上传时间:2018-04-02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275.7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50775.9

    申请日:

    2002.11.28

    公开号:

    CN1411702A

    公开日:

    2003.04.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12.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H1/06

    主分类号:

    A01H1/06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邱承祥; 武天龙; 马晓红

    地址:

    200030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毛翠莹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大豆茎尖转化超声波辅助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在农杆菌介导BT基因对大豆茎尖转化的过程中,采用了超声波辅助方法,大豆种子经萌发、预培养之后,进行农杆菌感染时辅以超声波侵染处理,再经共培养、不定芽培养及转化芽诱导生根,得到转化植株产生的种子。本发明采用超声波在外植体上制造微小伤口,增加了农杆菌与外植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导入BT基因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农杆菌的感染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出芽数量和转化苗的数量。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大豆茎尖转化超声波辅助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 1)大豆种子冲洗后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0.5~1分钟,转入含有饱和次氯酸 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后将种子置于无菌水中浸泡18~24 小时,使种子萌发; 2)去种皮,去除子叶,在解剖镜下去除两片原叶,暴露出顶端分生组织区, 从中取出约0.5cm的茎尖,置于MSB+6-BA3.0mg/L培养基上,预培养24 小时; 3)将预培养的茎尖取出,置于100ml的三角瓶中,加入制备好的农杆菌菌液 (OD 600nm ≈0.5),三角瓶浸于功率500W、工作频率50kHz的超声波洗器中, 超声波侵染处理15~20分钟; 4)侵染完毕,将材料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放入MSB+6-BA
    2: 0mg/L+IBA0.2 mg/L(PH5.8)培养基中避光培养3天; 5)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PH5.8液体)连续培养3天,每天换 新鲜培养基; 6)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KM80mg/L(PH5.8固体),每2周 转接一次,至不定芽出现伸长到2~3cm; 7)切下外植体上的不定芽并放在1/2MSB+KM50mg/L(PH5.8)培养基上,进行 转化芽诱导生根15~20天,移栽到大盆至获得转化植株产生的种子。

    说明书


    大豆茎尖转化超声波辅助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茎尖转化超声波辅助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为辅助手段的外源基因导入大豆,从而改良大豆的遗传性状的的操作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植物基因转化的成功,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受体系统,即是否具有较强的植物再生能力和高频的转化率,(《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王关林主编,技术出版社)。目前转基因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1直接法,例如,花粉管通道法,微注射法,电击法,PEG法和基因枪法,2载体法,例如,农杆菌介导法和噬菌体作载体法等。其中农杆菌介导法在植物转基因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有人先后选用子叶节,幼胚等作为外植体转化获得了成功,但转化效率不高(0.6%)。Bechtold曾用真空渗入技术将农杆菌接种拟南芥植株得到了大量突变体(Bechtold 1993.life sciences 316:1194-99)。但此项技术在大豆上应用未见报导。因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大豆转化效率。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豆茎尖转化超声波辅助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使大豆出芽多,再生苗能力强,提高大豆转化率。

        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在农杆菌介导BT基因对大豆茎尖转化的过程中,采用了超声波辅助方法,大豆种子经萌发、预培养之后,进行农杆菌感染时辅以超声波侵染处理,使种子在一定选择压力超声波的空气化效应过程中,气泡团闭合形成瞬间高压,连续不断的高压象一连串小“爆炸”不断的冲击材料表面,造成许多微损伤,避免了以往用刀割伤口对外植体造成地过度损伤,同时也增加了农杆菌与外植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农杆菌的感染效率。再经共培养、不定芽培养及转化芽诱导生根,得到转化植株产生的种子。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取大豆种子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0.5~1分钟,转入含有饱和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次,然后将种子置于无菌水中浸泡18~24小时,使种子萌发。

        2.剥去种皮,去除子叶,在解剖镜下去除两片原叶,暴露出顶端分生组织区,从中取出约0.5cm的茎尖,置于MSB+6-BA3.0mg/L培养基上,预培养24小时。

        3.将预培养的茎尖取出,置于100ml的三角瓶中,加入制备好的农杆菌菌液(OD600nm≈0.5),三角瓶浸于超声波洗器(功率500W,工作频率50kHz)的中央,超声波侵染处理15~20分钟。

        4.侵染完毕,将材料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放入MSB+6-BA1.0mg/L+IBA0.2mg/L(PH5.8)培养基中避光培养3天。

        5.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PH5.8液体)连续培养3天,每天换新鲜培养基。

        6.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KM80mg/L(PH5.8固体),每2周转接一次,至不定芽出现伸长到2~3cm。

        7.切下外植体上的不定芽并放在1/2MSB+KM50mg/L(PH5.8)培养基上,进行转化芽诱导生根15~20天,移栽到大盆至获得转化植株产生的种子。

        本发明采用超声波在外植体上制造微小伤口,增加了农杆菌与外植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导入BT基因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与普通农杆菌介导的方法相比,明显提高了农杆菌的感染效率,有效的提高了出芽数量和转化苗的数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实验品种为东农43,60粒。

        取大豆种子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0.5分钟,转入含有饱和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次,然后将种子置于无菌水中浸泡18小时。剥去种皮,去除子叶,在解剖镜下去除两片原叶,暴露出顶端分生组织区,从中取出约0.5cm的茎尖,置于MSB+6-BA3.0mg/L培养基上,预培养24小时,使种子萌发。

        将预培养的茎尖取出,置于100ml的三角瓶中,加入制备好的农杆菌菌液(OD600nm≈0.5),三角瓶浸于超声波洗器(功率500W,工作频率50kHz)的中央,超声波侵染处理20分钟。

        侵染完毕,将材料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放入MSB+6-BA1.0mg/L+IBA0.2mg/L(PH5.8)培养基中避光培养3天。

        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PH5.8液体)连续培养3天,每天换新鲜培养基。

        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KM80mg/L(PH5.8固体),每2周转接一次,至不定芽出现伸长到2cm。

        切下外植体上的不定芽并放在1/2MSB+KM50mg/L(PH5.8)培养基上,进行转化芽诱导生根15天,移栽到大盆至获得转化植株产生的种子。

        获得转BT基因的大豆植株东43号34株。实施例2

        实验品种为吉林27,60粒。

        取大豆种子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1分钟,转入含有饱和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次,然后将种子置于无菌水中浸泡24小时。剥去种皮,去除子叶,在解剖镜下去除两片原叶,暴露出顶端分生组织区,从中取出约0.5cm的茎尖,置于MSB+6-BA3.0mg/L培养基上,预培养24小时,使种子萌发。

        将预培养的茎尖取出,置于100ml的三角瓶中,加入制备好的农杆菌菌液(OD600nm≈0.5),三角瓶浸于超声波洗器(功率500W,工作频率50kHz)的中央,超声波侵染处理15分钟。

        侵染完毕,将材料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放入MSB+6-BA1.0mg/L+IBA0.2mg/L(PH5.8)培养基中避光培养3天。

        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PH5.8液体)连续培养3天,每天换新鲜培养基。

        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KM80mg/L(PH5.8固体),每2周转接一次,至不定芽出现伸长到3cm。

        切下外植体上的不定芽并放在1/2MSB+KM50mg/L(PH5.8)培养基上,进行转化芽诱导生根20天,移栽到大盆至获得转化植株产生的种子。

        获得转BT基因的大豆植株吉林27号36株。实施例3

        实验品种为合丰35,60粒。

        取大豆种子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放在70%的酒精中浸泡0.7分钟,转入含有饱和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次,然后将种子置于无菌水中浸泡19小时。剥去种皮,去除子叶,在解剖镜下去除两片原叶,暴露出顶端分生组织区,从中取出约0.5cm的茎尖,置于MSB5+6-BA3.0mg/L培养基上,预培养24小时,使种子萌发。

        将预培养的茎尖取出,置于100ml的三角瓶中,加入制备好的农杆菌菌液(OD600nm≈0.5),三角瓶浸于超声波洗器(功率500W,工作频率50kHz)的中央,超声波侵染处理18分钟。

        侵染完毕,将材料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放入MSB+6-BA1.0mg/L+IBA0.2mg/L(PH5.8)培养基中避光培养3天。

        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PH5.8液体)连续培养3天,每天换新鲜培养基。

        转入MSB+6-BA0.5mg/L+cb 500mg/L+KM80mg/L(PH5.8固体),每2周转接一次,至不定芽出现伸长到2cm。

        切下外植体上的不定芽并放在1/2MSB+KM50mg/L(PH5.8)培养基上,进行转化芽诱导生根18天,移栽到大盆至获得转化植株产生的种子。

        获得转BT基因的大豆植株合丰35号37株。

        本发明的方法能适合于大豆转各种基因,能快速得到较高频率的大豆转化植株。

    关 键  词:
    大豆 转化 超声波 辅助 基因 导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豆茎尖转化超声波辅助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3981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