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型通信机器及同机器用麦克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携带型通信机器及同机器用麦克风装置,与本发明相关的携带型通信机器及同机器用麦克风装置在携带机器主体上可开闭地安装着内藏麦克风的开闭体,无论将开闭体打开或者关闭时都可以得到S/N比非常大的同程度的通话质量。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11-32107号公报(第1现有例)中有关于携带型通信机器的记载。在该携带型通信机器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可自由开闭地铰接在携带机器主体上的翻盖部内内装麦克风,通过在翻盖的内翻盖和外翻盖上分别开设用于向上述麦克风集音的集音孔,在关闭翻盖时通过外翻盖的集音孔向麦克风集音,在打开翻盖时通过内翻盖的集音孔向麦克风集音。还有,在该公报中,作为携带型通信机器除了举出了无绳电话或携带电话之外,还记载了使外翻盖的集音孔和内翻盖的集音孔的两方地开设地点位于靠近于从翻盖的开闭作动中心位置分离开的自由端的位置。
在日本特开平11-308314号公报(第2现有例)中有关于电话装置的记载。在该电话装置中,在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在主体上的可动部件的内部装备夹着振动板在两侧分别具有音孔的接话型麦克风(接话型驻极体电容器麦克风),同时使这些音孔位于靠近可动部件的自由端的地点。而且,在该电话装置中,在将可动部件关闭时,一方侧的音孔被闭塞而另一方侧的音孔保持打开,上述接话型麦克风作为无方向性麦克风发挥功能,在将可动部件打开时,两方的音孔都打开,相对于一方侧的音孔近的音源可得到接近效果而提高通话质量。
再有,在日本特开平11-177664号公报(第3现有例)中有关于携带电话机用麦克风装置的记载。据此,在折叠式地覆盖携带电话机的前面的翻盖的内部内藏无方向性的麦克风的同时,在翻盖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前面及背面设置音孔。还有,在该携带电话机用麦克风装置中,通过翻盖的前面的音孔的音波及通过翻盖的背面的音孔的音波的两方,到达无方向性的麦克风的前面。
但是,在第1~第3的各现有例中存在下面要说明的问题点。
第1现有例的携带型通信机器,在形成翻盖的内翻盖和外翻盖上分别设置的集音孔,由于都是位于靠近于翻盖的自由端的地点,假如在打开翻盖时内翻盖的集音孔位于嘴边时,在关闭翻盖时外翻盖的集音孔将从嘴边分离开。因此,在打开翻盖时和关闭翻盖时,施加在麦克风上的音压差变大,存在通话质量产生显著差异的问题。因此,作为内装于翻盖的麦克风,在使用第2现有例中可以见到接话型麦克风的情况下,在关闭翻盖时,由于嘴边(音源)位于从接话型麦克风的振动板远的地点,可以想到该接话型麦克风的感度不能提高通话质量是极端的低下。
在第2现有例的电话装置中,只在打开可动部件时接话型麦克风发挥接近效果,在关闭可动部件时由于将接话型麦克风作为无方向性麦克风使其发挥功能,虽然是采用了接话型麦克风的产品,在将可动部件关闭时,该接话型麦克风不能通过接近效果来发挥提高通话质量的作用。另外,在该第2现有例中,即使假定在打开可动部件和关闭可动部件时的两方面都可以发挥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地构成,由于接话型麦克风的内侧和外侧的各音孔位于靠近可动部件的自由端的地点,在将可动部件打开时,嘴边位于接近音孔的位置接话型麦克风能够发挥接近效果的情况下,在将可动部件关闭时,嘴边从音孔分离开无法期待由于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
在第3现有例的携带电话机用麦克风装置中,由于在翻盖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前面及背面设置音孔,在打开翻盖和关闭翻盖时嘴边和音孔的位置关系呈同样的状态。但是,由于音波到达内藏在翻盖中的麦克风的振动板的经由路线,在打开翻盖和关闭翻盖时不同,特别是在关闭翻盖时,经过翻盖的背面的音孔的音波迂回麦克风的框体的周围才到达麦克风的前面,可以想到关闭翻盖时的通话质量是低下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状况下而进行的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是与上述第1~第3的各现有例中所公开的翻盖、可动部件相对应的开闭体无论在打开和关闭时,都能够得到同程度的通话质量地构成的携带型通信机器。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是提供在使用接话型麦克风的情况下,无论开闭体在打开和关闭时,都能够通过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提高通话质量的携带型通信机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其他的目的是提供为了达成上述各目的而适宜地采用的携带型通信机器用麦克风装置。
与本发明相关的携带型通信机器,具有:携带机器主体、可开闭作动地安装在该形态的机器主体上扁平的中空的开闭体、装备在该开闭体的内部的麦克风,它具有:由从表里任何一侧都可给振动板施加音压地构成的双方向性麦克风构成的上述麦克风;分别地开设于上述开闭体的内侧壁部及外侧壁部,且,开设地点相对于上述开闭体的开闭作动中心位置在远近方向上位置错开的内侧音孔及外侧音孔;形成于上述开闭体的内部将上述各音孔分别地面临上述振动板的表面和里面的分别的音路。
该携带型通信机器在可开闭地安装于携带机器主体上的扁平的中空的开闭体的内部装备着麦克风。而且,上述麦克风是由从表里任何一侧都可给振动板施加音压地构成的双方向性麦克风,在上述开闭体的内侧壁及外侧壁上分别地设置内侧音孔及外侧音孔,这些音孔在通过形成于上述开闭体的内部的各自音路分别地面临上述振动板的表面和里面的同时,这些音孔的开设地点相对于上述开闭体的开闭作动中心位置在远近方向上位置错开。
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在打开开闭体时,从内侧音孔进来的音波经过音路从振动板的表面侧作用于振动板,在关闭开闭体时,从外侧音孔进来的音波经过另外的音路从振动板的里面侧作用于该振动板。因此,在关闭开闭体时不用形成使音波迂回麦克风的框体那样的音路,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可以容易地得到同等的通话质量。还有,由于采用音孔的开设地点相对于上述开闭体的开闭作动中心位置在远近方向上位置错开的结构,可以分别地规定一方的音孔位置和另一方的音孔位置。因此,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将相对于嘴边(音源)音孔的位置关系设置成同样的关系,以及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的两方面可容易地将音孔的位置定位在靠近嘴边的位置,这些设置对提高通话质量起重要作用。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内侧音孔的开设地点相对于上述开闭体的开闭作动中心位置位于比上述外侧音孔的开设地点远的位置,如果这样地构成,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的两方面音孔的位置都位于靠近嘴边的位置而提高通话质量。
在本发明中,上述麦克风是具有相对于接近的音源感度变高、相对于远离的音源感度变低的功能的接话型麦克风,最好上述内侧音孔偏在于靠近该开闭体的自由端的位置,上述外侧音孔偏在于靠近上述开闭作动中心位置的位置。
据此,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的两方面音孔的位置都位于靠近嘴边的位置,而且,由于对麦克风使用接话型麦克风,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的两方面发挥着接话型麦克风接近效果可以得到优质的通话质量。另外,关于接话型麦克风的构造和接近效果在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与本发明相关的携带型通信机器用的麦克风装置,是装备在可开闭作动地安装于携带机器主体的扁平的中空开闭体的内部的携带型通信机器用的麦克风装置,其中具有:中空的框体;内藏于该框体内、将该框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前室和后室的振动板;开设于上述框体、面临上述前室的前侧音孔及面临上述后室的后侧音孔;形成于上述开闭体的内部、使上述前侧音孔面临内侧音孔的音路,该内侧音孔偏在于靠近上述开闭体的内侧壁部的自由端的位置;形成于上述开闭体的内部、使上述后侧音孔面临外侧音孔的另一个音路,该外侧音孔偏在于靠近上述开闭体的开闭同中心位置的位置。
该麦克风装置,是装备在可开闭作动地安装于携带机器主体的扁平的中空开闭体的内部的携带型通信机器用的麦克风装置,其中,在内藏着振动板且通过该振动板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前室和后室的框体内开设面临上述前室的前侧音孔及面临上述后室的后侧音孔,前侧音孔通过形成于上述开闭体的内部的音路面临偏在于靠近该开闭体的内侧壁部的自由端的位置的内侧音孔,而且,后侧音孔通过形成于上述开闭体内部的另一个音路面临偏在于靠近该开闭体的开闭同中心位置的位置的外侧音孔。
在本发明中,从前侧音孔进入到前室的音波的压力和从后侧音孔进入到后室的音波的压力的两方施加在振动板上。此时,音源如果在靠近前侧音孔的位置上而存在于远离后侧音孔的位置,施加在振动板的前面和后面上的音波的压力产生显著的差异,施加在振动板的前面的压力与施加在后面的压力相比格外地增大。因此,相对于从前侧音孔进入到前室的音波显示高感度,而相对于从后侧音孔进入到后室的音波的感度极其的低,其结果是使大的S/N比(噪音少)的集音成为可能。这是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噪音消除效果)。与此相反,音源如果在靠近后侧音孔的位置上而存在于远离前侧音孔的位置,施加在振动板的前面和后面上的音波的压力产生显著的差异,施加在振动板的后面的压力与施加在前面的压力相比格外地增大。因此,相对于从后侧音孔进入到后室的音波显示高感度,而相对于从前侧音孔进入到前室的音波的感度极其的低,其结果是使大的S/N比(噪音少)的集音成为可能。因此,这种情况下也能发挥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
还有,由于前侧音孔通过形成于上述开闭体的内部的音路面临偏在于靠近该开闭体的内侧壁部的自由端的位置的内侧音孔,后侧音孔通过形成于上述开闭体内部的另一个音路面临偏在于靠近该开闭体的开闭同中心位置的位置的外侧音孔,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的两方面发挥着接话型麦克风接近效果可以得到优质的通话质量。
如以上所述,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携带型通信机器及同机器用麦克风装置,无论将开闭体打开或关闭时都可以得到S/N比非常大的同程度的通话质量。
关于与本发明相关的携带型通信机器及同机器用麦克风装置的构成及作用,通过下述说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开与本发明相关的携带型通信机器的开闭体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关闭同开闭体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关于开闭体的沿图1的III箭头看的放大图。
图4是将沿图3的IV-IV线的部分放大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关于开闭体的沿图1的V箭头看的图。
图6是接话型麦克风的概略侧视图。
图7是沿图6的VII箭头看的图。
图8是沿图6的VIII箭头看的图。
图9是同麦克风的构造说明图。
图10是同麦克风的特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及图2中,1是携带机器主体,2是开闭体,通过位于携带机器主体1的下端部的形成开闭作动中心的合页3两者被连接。在携带机器主体1的表面侧除接电话用音孔之外,配备操作用按钮和显示屏。
如图3~图5所示,开闭体2形成为变平的中空状,在其内侧壁部22和外侧壁部24上分别形成内侧音孔26及外侧音孔27。这些音孔26、27的开设地点,相对于开闭体2的开闭作动中心位置、即合页3的中心位置在远近方向上位置错开。具体的是,内侧音孔26偏在于靠近开闭体2的自由端的位置,外侧音孔27偏在于靠近为合页3的中心位置的开闭作动中心位置的位置。另外,在图1及图2中,内侧音孔26的开设地点用三角符号M1表示,外侧音孔27的开设地点用三角符号M2表示。
如图1及图2中的虚线所示,在开闭体2的内部装备麦克风5。
如图4所示,麦克风5形成为扁平状,在靠近合页3的的地方通过设置于开闭体2的内侧壁部22的圆弧状的支撑体23和设置于外侧壁部24的环状的支撑体25被夹持,配置在该壁部23、24的相互间的中间位置。该麦克风5为双方向性接话型麦克风。如图6~图9所示,在该麦克风5中,在用密封板53堵塞开口而成的扁平的圆形框体51的前板部52及上述密封板53上分别地开设前侧音孔54和后侧音孔55。如图9所说明的那样,在框体51的内部收容着振动板61和配线基板(不图示),配线基板的一部分突出于框体51的外侧,在该突出部56上具有接地端子57和输出端子58。还有,中空的框体51的内部通过振动板61被分隔成前室62和后室63,上述前侧音孔54面临前室62,上述后侧音孔55面临后室63。
如图4所示,在开闭体2的内侧壁部22设置分隔板部28,通过被该分隔板部28围起的空间,形成内侧音孔26与麦克风5的前侧音孔54(参照图8或图9)连接的音路64,相对于此,通过被设置于开闭体2的外侧壁部24环状的上述支撑体25围起的空间,形成外侧音孔27与麦克风5的后侧音孔55(参照图7或图9)连接的音路65。
在具有如图9所说明的基本构成的接话型麦克风中,从前侧音孔54进入到前室62的音波的压力和从后侧音孔55进入到后室63的音波的压力的两方施加在振动板61上。此时,音源如果在靠近前侧音孔54的位置上而存在于远离后侧音孔55的位置,施加在振动板61的前面和后面上的音波的压力产生显著的差异,施加在振动板61的前面的压力与施加在后面的压力相比格外地增大。因此,相对于从前侧音孔54进入到前室62的音波显示高感度,而相对于从后侧音孔55进入到后室63的音波的感度极其的低,其结果是使大的S/N比(噪音少)的集音成为可能。这是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噪音消除效果)。与此相反,音源如果在靠近后侧音孔55的位置上而存在于远离前侧音孔的位置,施加在振动板61的前面和后面上的音波的压力产生显著的差异,施加在振动板61的后面的压力与施加在前面的压力相比格外地增大。因此,相对于从后侧音孔55进入到后室63的音波显示高感度,而相对于从前侧音孔54进入到前室62的音波的感度极其的低,其结果是使大的S/N比(噪音少)的集音成为可能。这种情况下,也能发挥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
说明该接近效果的特性曲线在图10中示例。在同图中,实线表示音源在振动板的最近地点(1cm)的情况的特性曲线,虚线表示音源在从振动板向远方离开的地点(50cm)的情况的特性曲线。从这可以明白,对于接话型麦克风,音源存在于振动板的最近地点时,如实线那样发挥高感度,音源存在于从振动板向远方离开的地点时,如虚线那样显示低的感度,其结果是使大的S/N比的集音成为可能。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实施例的携带型通信机器,如图1那样打开开闭体2时,从内侧音孔26进来的音波经过音路64和麦克风5的前侧音孔54从振动板61的表面侧作用于振动板61,如图2那样关闭开闭体时,从外侧音孔27进来的音波经过另外的音路65和麦克风5的后侧音孔55从振动板61的里面侧作用于该振动板61。因此,在关闭开闭体2时不用形成使音波迂回麦克风5的框体51那样的音路,变得容易在开闭体2打开时及关闭时得到同等的通话质量。特别是,由于内侧音孔26的开设地点偏在于靠近开闭体2的自由端的位置,外侧音孔27偏在于靠近开闭作动中心位置的位置,在开闭体2打开时及关闭时的两方面音孔的位置位于靠近嘴边的位置,而且由于对麦克风5使用了接话型麦克风,在开闭体打开时及关闭时的两方面发挥着接话型麦克风接近效果可以得到优质的通话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与在开闭体2打开时的外侧音孔27与嘴边之间的距离相比,在开闭体2打开时的内侧音孔26与嘴边之间的距离设置得短,相对于此,与连接内侧音孔26与麦克风5的前侧音孔54的音路64的长度相比,连接外侧音孔27与麦克风5的后侧音孔55的音路66的长度设置得短。因此,在打开开闭体2进行通话时及关闭开闭体2进行通话时的两方面,一样可以得到接话型麦克风的接近效果。因此,具有无论开闭体2打开或关闭时都能够得到S/N比非常大的稳定一样的通话质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