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4

轴流风机及采用其的投影机.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113023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格式:PDF
  • 页数:64
  • 大小:2.70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2176.5

    申请日:

    2003.06.27

    公开号:

    CN1615405A

    公开日:

    2005.05.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04D 29/38申请日:20030627授权公告日:20060927终止日期:2013062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9/38; F04D29/54; F04D29/70; H04N5/64; G03B21/16

    主分类号:

    F04D29/38; F04D29/54; F04D29/70; H04N5/64; G03B21/16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藤森基行; 桥爪俊明; 北村公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2.06.28 JP 191145/20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陈海红;段承恩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主轴(701)的外周面上安装多个主叶片(702),在各主叶片(702)之间安装辅助叶片(703)。辅助叶片(703)相对于X轴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和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一致。此外,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H2)约为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H1)的3/4。而且,主叶片(702)及辅助叶片(703)沿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形状为流线形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轴流风机,在主轴的外周面上具备沿该轴向方向倾斜地设置的多枚主叶片,将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缘作为吸气侧,将旋转方向后缘作为排气侧进行送气,其特征在于:
    在相互相邻的上述各主叶片之间设有辅助叶片,
    从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至旋转方向前端部的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尺寸,为从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至旋转方向前端部的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尺寸的1/2~4/5,
    当设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的间距尺寸为W时,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部,位于距离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部沿旋转方向的-1/8W至+1/8W的范围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当设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的间距尺寸为W时,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从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沿旋转方向离开W/2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当设上述辅助叶片相对于上述主轴的安装角度为θ2,设上述主叶片相对于上述主轴的安装角度为θ1时,最大时,θ2=θ1+5°。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形状为流线形状或与之近似的形状,
    上述辅助叶片为与上述主叶片基本相同的形状或近似的形状。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小于等于上述主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排气侧看时,上述主叶片与相邻的主叶片重叠地配置。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叶片的正压面和负压面上形成有抛光面。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
    以及,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上述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和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筒形的机壳;
    其中,在上述机壳上设置有从上述机壳的排气侧的开口周缘向开口的基本中心延伸的保持上述电动机的辐条,
    上述辐条构成为将由上述主叶片送气的气体向上述机壳的外部排放用的导叶片。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辐条向与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
    其具有将由上述主叶片送气的气体吸引的曲面。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壳由金属或者热传导性高的树脂制成。

    11.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
    在上述机壳的吸气侧的开口周缘上设置有朝向与送气方向相反的方向直径变大的截锥形整流板。

    12.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
    在上述机壳上安装有覆盖吸气侧的开口的过滤器。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的开口为多角形状或圆形形状,
    上述过滤器的厚度尺寸,在0.1mm~5mm。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的开口的直径尺寸在0.3mm~3mm,
    开口率在70%~90%。

    15.
      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上
    述过滤器安装在距离上述机壳的开口预定的间隔处。

    16.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驱动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
    在上述机壳的排气侧,设置有内部安装了百叶窗的筒形的罩,
    构成上述百叶窗的多个百叶窗栅部件,从上述罩的中心向周缘延伸,成为将由上述主叶片送气的气体向上述机壳的外部排放用的导叶片。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百叶窗栅部件沿与上述主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配置。

    18.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
    在上述机壳的排气侧,设置有内部安装了百叶窗的筒形的罩,
    构成上述百叶窗的多个百叶窗栅部件配置成基本平行,
    上述百叶窗栅部件的遮光面与上述主叶片的倾斜方向基本正交的部分的相邻的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间隔,比上述百叶窗栅部件的遮光面与上述主叶片的倾斜方向基本平行的部分的上述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间隔宽。

    19.
      如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百叶窗设置在距离上述机壳的排气侧的开口预定的间隔处。

    20.
      一种投影机,具备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通过光调制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进行调制,投影放大而形成投影图像的光学系统;以及用于使空气流通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机为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

    说明书

    轴流风机及采用其的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流风机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在会议,学会,展览会等的演示中使用投影机。投影机对从光源装置射出的光束根据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并将该光学像放大投影。
    在这样的投影机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投影的光学像,需要光源的高辉度化,由此也需要将光源产生的热排放到外部。因此,在投影机中,采用了利用风机吸取外部的冷却空气,将吸取的冷却空气利用通道引导到规定的部位之后,从该通道的排气口向外部排气的冷却结构。
    为了将吸取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排气口而使投影机的内部充分冷却,必须确保高的静压。以往使用的风机,与获得静压相比,更加重视获得风量,为了在确保规定的风量的同时确保高的静压,必须使风机高速旋转。此外,随着投影机的不断小型化,使发热源的热密度增高,为了进行充分的冷却,必须确保希望的静压和风量。为此,必须使风机高速旋转。这样,为了确保规定的风量及静压而进行充分的冷却,就出现了无法避免风机的高速旋转而产生噪音的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投影机不仅用于演示,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家庭内的家庭影院等,所以降低噪音的要求变得更为强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高的静压并且可以降低噪音的轴流风机以及具备该轴流风机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轴流风机,在主轴的外周面上具备沿其轴向方向倾斜设置的多个主叶片,其将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缘作为吸气侧,将旋转方向后缘作为排气侧进行送气,其特征在于:在相互相邻的上述各主叶片之间设置辅助叶片,从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至旋转方向前端部的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尺寸,为从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至旋转方向前端部的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尺寸的1/2以上且4/5以下,当设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的间距尺寸为W时,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部,位于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部沿旋转方向的-1/8W至+1/8W的范围内。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由于通过设置辅助叶片,可以提高流过轴流风机中的气体的速度并使速度均匀化,所以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因此,即使在以高的转速使风机旋转时,也可以降低因紊流和主叶片与辅助叶片的碰撞所引起的噪音,从而可以制成高静压且低噪音的轴流风机。
    此外,通过将辅助叶片的高度尺寸设为主叶片的高度尺寸的1/2以上且4/5以下,使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处于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部沿旋转方向的-1/8W至+1/8W(优选在-1/9W至+1/9W)地范围内,可以更有效地防止产生紊流。
    而且,通过设置辅助叶片,例如,在将该轴流风机用于投影机等有光源的设备中时,可以减少从风机的主叶片间的间隙泄漏的光的量。
    这时,当设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的间距尺寸为W时,优选地使上述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从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沿旋转方向离开W/2。
    通过使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后端部的位置处于离开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的后端部W/2的位置,可以更有效地使流过轴流风机中的气体的速度均匀化而防止紊流的发生。
    此外,当设上述辅助叶片相对于上述主轴的安装角度为θ2,上述主叶片相对于上述主轴的安装角度为θ1时,优选地使最大θ2=θ1+5°。
    通过设辅助叶片的安装角度θ2最大为主叶片的安装角度θ1+5°,使辅助叶片与主叶片间变窄,可以提高气体的流速,而且可以进一步调整流动。借此,可以有效地防止紊流的发生而可尝试低噪音化。这时,上述主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形状为流线形状或与此近似的形状,优选地使上述辅助叶片与上述主叶片具有基本相似的形状或近似的形状。
    通过使主叶片及辅助叶片沿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形状为流线形状或与此近似的形状,由于可以减小流过轴流风机中的气体与主叶片、辅助叶片之间的阻力,从而可以降低噪音的发生。
    而且,优选地使上述辅助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小于上述主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
    通过使上述辅助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为上述主叶片沿上述主轴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以下,可以减小气流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防止紊流的发生。
    此外,优选地在从排气侧观察时,上述主叶片与相邻的主叶片重合地配置。
    通过在从排气侧观察时,使相邻的主叶片彼此重合地配置,例如,在将该轴流风机用于投影机等有光源的设备时,可以防止光从主叶片之间的间隙泄漏。
    而且,最好是在上述主叶片的正压面和负压面上形成抛光面。
    这里,所谓正压面是指轴流风机内由流动气体施加压力的面,而所谓负压面是指主叶片的上述正压面的相反侧的面。
    作为在正压面或负压面形成抛光面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采用研磨正压面和负压面而形成抛光面的方法,或粘贴具有光泽的贴膜的方法。
    通过在主叶片的正压面和负压面上形成抛光面,可以减少在轴流风机中流动的气体与主叶片的正压面和负压面之间的气流分离。因此,可以基本上可靠地防止紊流的发生,从而可使轴流风机低噪音化。
    此外,优选地,具备收容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上述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和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筒形的机壳;其中,在上述机壳上设置有从上述机壳的排气侧的开口周缘向开口的大致中心延伸的保持上述电动机的辐条,上述辐条构成为将由上述主叶片送气的气体向上述机壳的外部排放用的导叶片。
    通过将辐条作为导叶片,可以将由主叶片送气的气体顺滑地排放到外部。因此,可以降低由于主叶片送气的气体与辐条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这时,优选地,上述辐条向上述主叶片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并具有将由上述主叶片送气的气体吸引的曲面。
    由于辐条向主叶片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并具有使气体吸引的曲面,从而使从主叶片送气的气体在辐条上顺滑地流过。借此,可以更加顺滑地排放气体,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由于气体与辐条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优选地,上述机壳由金属或者热传导性高的树脂制成。
    在用热传导性低的材料形成机壳时,由于难以散热,存在着由于驱动主轴的电动机的线圈产生的热损伤线圈及电动机驱动用的IC的问题。
    对此,在本发明中,由于用金属或热传导性高的树脂制成机壳,所以可以提高散热性能,从而可防止线圈及电动机驱动用IC受到热的影响。因此,可以提高轴流风机的耐久性。
    此外如果用金属制造机壳的话,还可以确保机壳的刚性和精度。
    这时,优选地,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在上述机壳的吸气侧的开口周缘上设置有朝向送气方向的相反方向直径变大的截锥形整流板。
    在没有整流板时,由于风机的强的吸气力,从所有方向吸引气体,所以发生紊流而容易产生噪音。对此,如本发明,通过设置截锥形整流板,可以使轴流风机吸入的气体的方向一致,从而可以降低噪音。
    此外,在使整流板具有与机壳的开口相同的直径时,由于整流板阻碍吸气气流,所以不能获得充分的降低噪音的效果,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将整流板制成截锥形,所以整流板不会阻碍吸气气流,从而可以充分地降低噪音。
    而且,优选地,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和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在上述机壳上安装覆盖吸气侧的开口的过滤器。
    通常,由于过滤器形成大致相同形状的多个开口,通过在机壳的吸气侧的开口设置过滤器,并经由该过滤器向轴流风机内充入气体,可以使轴流风机吸入的气体的流动一致。借此,可以降低噪音。
    而且,优选地,上述过滤器的开孔为多角形状或圆形形状,上述过滤器的厚度尺寸在0.1mm以上、5mm以下。
    通过将过滤器的开口制成多角形状或圆形形状,并使厚度尺寸在0.1mm以上、5mm以下,可以最有效地降低噪音。
    此外,优选地,上述过滤器的开口的直径尺寸在0.3mm以上、3mm以下,开口率在70%以上、90%以下。此外,优选地,该过滤器安装在距离上述机壳的开口的规定的间隔处。
    当过滤器的开口直径不足0.3mm或开口率不足70%时,气体流通性变差,则会降低流量。此外,当开口直径大于3mm时,则会难以使气流一致。而且,当开口率超过90%时,有可能会降低过滤器的加工性能。
    在本发明中,由于开口率在70%以上、90%以下,而开口直径在0.3mm以上、3mm以下,所以不会产生这种问题。
    此外,由于在距离机壳的开口的一定的间隔处安装过滤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噪音。
    这时,优选地,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及驱动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在上述机壳的排气侧,设置内部安装了百叶窗的筒形的罩,构成上述百叶窗的多个百叶窗栅部件从上述罩的中心向周缘延伸,成为将由上述主叶片送气的气体向上述机壳的外部排放用的导叶片。
    通过在机壳的排气侧设置具备成为导叶片的百叶窗的罩,可以对排放的气体进行整流。因此,可以防止紊流的发生,而进一步地实现低噪音化。
    这时,优选地,上述百叶窗栅部件沿上述主叶片的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地配置。
    通过将百叶窗栅部件沿上述主叶片的倾斜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地配置,例如,在将该轴流风机安装到投影机等有光源的设备上时,可以遮挡从相邻的主叶片之间泄漏光。
    此外,本发明的轴流风机,也可以具备收容上述主轴、主叶片、辅助叶片及驱动上述主轴的电动机,并且吸气侧及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机壳,在上述机壳的排气侧,设置有内部安装了百叶窗的筒形的罩,构成上述百叶窗的多个百叶窗栅部件配置成大致平行,上述百叶窗栅部件的遮光面与上述主叶片的倾斜方向大致正交的部分的相邻的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间隔,比上述百叶窗栅部件的遮光面与上述主叶片的倾斜方向大致平行的部分的上述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间隔宽。
    由于通过安装设置有百叶窗的罩,可以调整排放的气体的流动,所以,可以防止发生紊流,而进一步地实现低噪音化。
    此外,百叶窗栅部件的遮光面与主叶片的倾斜方向大致正交的部分的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间隔,比百叶窗栅部件的遮光面与主叶片的倾斜方向大致平行的部分的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间隔宽。这样,通过加宽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间隔,可以抑制风量的损失,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实现低噪音化。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百叶窗栅部件大致平行地配置,可以节省百叶窗栅部件的设置作业时间。
    这时,优选地,上述百叶窗栅部件设置在距离上述机壳的排气侧的开口的规定的间隔处。
    通过将百叶窗和机壳的开口之间隔开,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本发明的投影机,其具备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通过光调制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并投影放大而形成投影图像的光学系统;以及用于使空气流通的风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机为技术方案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流风机。
    由于该投影机具备上述的轴流风机,所以,可以具有与轴流风机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前面侧看时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投影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背面侧看时的上述投影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投影机的内部的立体图,具体地说,是在图1的状态下将上机壳拆下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投影机的内部的立体图,具体地说,是在图3的状态下将控制基板拆下的图。
    图5是表示构成上述投影机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述光学单元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构成上述光学单元的光学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上述投影机的内部的冷却系统的立体图,具体地说,是从图4中将上光导及上述光学装置主体拆下所表示的冷却系统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上述光学单元的冷却系统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轴流风机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轴流风机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轴流风机主体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轴流风机主体的正视图。
    图14是轴流风机主体的展开图。
    图15是表示轴流风机的机壳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轴流风机的机壳及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轴流风机的过滤器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主叶片及辅助叶片与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关系的模式图。
    图19是表示第2实施方案的轴流风机的立体图。
    图20是上述轴流风机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主叶片及辅助叶片与百叶窗栅部件之间的关系的模式图。
    图22是表示上述轴流风机的罩的平图。
    图23是实施例的轴流风机主体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
    一.第一实施方案
    1.投影机的主要结构
    图1是从上方前面侧看时的本发明的投影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下方背面侧看时的投影机1的立体图。
    如图1或图2所示,投影机1具备注塑成形的大致为长方体的外机壳2。该外机壳2为收容投影机1的主体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箱体,包括上机壳21和下机壳22,这些机壳21,22构成为可相互自由地拆装。
    如图1、2所示,上机壳21构成为包括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上面、侧面、前面和背面的上面部21A、侧面部21B、前面部21C和背面部21D。
    同样地,如图1、2所示,下机壳22构成为包括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下面、侧面、前面和背面的下面部22A、侧面部22B、前面部22C和背面部22D。
    因此,如图1、2所示,在长方体形的外机壳2中,由上机壳21和下机壳22的侧面部21B、22B彼此连续地连接而构成长方体的侧面部分210,同样地,分别由前面部21C、22C彼此连接构成前面部分220,由背面部21D、22D彼此连接构成背面部分230,由上面部21A构成上面部分240,由下面部22A构成下面部分250。
    如图1所示,在上面部分240,在其前方侧设置有操作面板23,在该操作面板23的附近形成有声音输出用的扬声器孔240A。
    在从前方看时的右侧的侧面部分210上,形成有跨越两个侧面部21B、22B的开口211。这里,在外机壳2内,设置有后面描述的主基板51和接口基板52,安装在主基板51上的连接部51B和安装在接口基板52上的连接部52A,通过安装在该开口211上的接口面板53露出到外部。在这些连接部51B、52A上将外部电子设备等连接到投影机1上。
    在前面部分220上,在从前方看时的右侧,在上述操作面板23的附近形成有跨越两个前面部21C、22C的圆形开口221。与该开口221对应地在外机壳2的内部配置有投影透镜46。这时,投影透镜46的前端部分从开口221露出到外部,通过作为该露出部分的一部分的杆46A,可以用手动进行投影透镜46的聚焦操作。
    在前面部分220上,在上述开口221的相反侧的位置上,形成有排气口222。在该排气口222上形成有安全罩222A。
    如图2所示,在背面部分230上,在从背面看时的右侧形成有矩形开口231,插入连接器24从该开口231露出。
    在下面部分250上,在从下方看时的右端侧的中央位置上,形成有矩形开口251。在开口251上,设置可自由拆装的覆盖该开口251的灯盖25。通过拆下该灯盖25,可以容易地更换图中未示出的光源灯。
    此外,在下面部分250上,在从下方看时的左侧,在背面侧的拐角部形成有一段内侧凹陷的矩形面252。在该矩形面252上,形成有用于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吸气口252A。在矩形面252上,可自由拆装地设置覆盖该矩形面252的吸气口盖26。在吸气口盖26上,形成有与吸气口252A对应的开口26A。在开口26A上,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空气过滤器,防止尘埃进入内部。
    而且,在下面部分250上,在后方侧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上,形成有构成投影机1的支脚部的后支脚2R。此外,在下面部22A的前方侧左右拐角部,分别设置有构成该投影机1的支脚部的前支脚2F。即,投影机1由后支脚2R和两个前支脚2F三点支承。
    两个前支脚2F分别构成为能够沿上下方向进退,可以调整投影机1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倾斜度(姿势),从而可以调整投影图像的位置。
    此外,如图1、2所示,跨越下面部分250和前面部分220,在外机壳2的前方侧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形成有长方体形的凹部253。在该凹部253上,设置有覆盖该凹部253的下侧及前侧的可沿前后方向自由滑动的风机罩27。通过该风机罩27在凹部253内收存进行投影机1的远距离操作用的图中未示出的远距离控制器(遥控器)。
    图3、4是表示投影机1的内部的立体图。具体地说,图3是从图1的状态将投影机1的上机壳21拆下时的图。图4是从图3的状态将控制基板5拆下时的图。
    如图3、4所示,在外机壳2中具备沿背面部分配置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电源单元3,配置在该电源单元3的前侧的在平面视大致为L形的作为光学系统的光学单元4、以及配置在这些单元3、4的上方及右侧的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基板5。利用这些装置3~5构成投影机1的主体。
    电源单元3包括电源31,配置在该电源31的下方的图中未示出的灯驱动电路(镇流器)。
    电源31将通过连接到上述插入连接器上的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线从外部送气的电力,送气给上述灯驱动回回路及控制基板5等。
    上述灯驱动电路将从电源31送气的电力送气给构成光学单元4的图3、4中未示出的光源灯,并与上述光源灯电连接。这种灯驱动电路,例如,可以通过在基板上布线而构成。
    电源31和上述灯驱动电路,大致平行地上下并列配置,它们所占有的空间,在投影机1的背面侧沿左右方向延伸。
    此外,电源31及上述灯驱动电路,其周围被左右侧开口的铝等金属制的屏蔽部件31A所覆盖。
    屏蔽部件31A除具有作为引导冷却空气的通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使在电源31和上述灯驱动电路中产生的电磁噪声不泄漏到外部的功能。
    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5具备覆盖单元3、4的上侧而配置的含有CPU和连接部51B等的主基板51,以及配置在该主基板51的下侧包含连接部52A的接口基板52。
    在该控制基板5中,根据通过连接部51B、52A输入的图像信息,主基板51的CPU等进行后面描述的构成光学装置的液晶面板的控制。
    主基板51被金属制的屏蔽部件51A覆盖其周围。主基板51,在图3中不容易看出,其与构成光学单元4的上光导472的上端部分472A(图4)接触。
    2.光学单元的详细结构
    图5是表示光学单元4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光学单元4的模式图。
    如图6所示,光学单元4是对从构成光源装置411的光源灯416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处理,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学像,并将该光学像放大投影的单元,其具备积分器照明系统41、分色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光学装置44、投影透镜46、收容这些光学部件41~44、46的合成树脂制的光导47(图5)。
    积分器照明系统41是用于对构成光学装置44的三枚液晶面板441(红、绿、蓝每种色光分别为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图像形成区域进行几乎均匀的照明的光学系统,其具备光源装置411、第一透镜阵列412、第二透镜阵列413、偏振变换元件414、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包括作为发射光源的光源灯416和反射器417,从光源灯416射出的放射状的光线由反射器417反射而成为平行光线,其将该平行光线射出到外部。作为光源灯416是采用了高压水银灯。另外,除高压水银灯之外,也可以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及卤素灯等。此外,作为反射器417是采用了抛物面镜。另外,代替抛物面镜,也可以采用平行化凹透镜和椭圆面镜的组合。
    第一透镜阵列412由从光轴向方向看具有基本呈矩形的外形的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而构成。各小透镜将从光源灯416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各小透镜的外形形状,被设定为与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形状基本相似的形状。例如,如果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纵横比(横向尺寸与纵向尺寸的比例)为4∶3的话,各小透镜的纵横比也被设定为4∶3。
    第二透镜阵列413与第一透镜阵列412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具有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该第二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一起,具有将第一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在液晶面板441上成像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14配置在第二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之间。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4将来自第二透镜阵列413的光变换成一种偏振光,借此,可以提高光学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具体地说,由偏振变换元件变换成一种偏振光的各部分光,由重叠透镜415最终基本上重叠到光学装置44的液晶面板441上。在采用调制偏振光型的液晶面板441的投影机1中,由于只能利用一种偏振光,所以从发射其它种类的随机偏振光的光源灯416发出的光束的大约一半不能被利用。因此,通过利用偏振变换元件414,将从光源灯416射出的光束全部变换成一种偏振光,可以提高光学装置44的光的利用效率。另外,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4,例如在特开平8-304739号公报中进行了介绍。
    分色光学系统42具备两枚分色镜421、422,以及反射镜423,其具有利用分色镜421、422将从积分器照明系统41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系统43具备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和反射镜432、434,具有将由分色光学系统42分离的色光的红色光引导到液晶面板441R上的功能。
    这时,分色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使从积分器照明系统41中射出的光束中的红色光成分和绿色光成分透射而反射蓝色光成分。由分色镜421反射的蓝色光,由反射镜423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蓝色用液晶面板441B。该场透镜418,将从第二透镜阵列413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成相对于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置在其它液晶面板441G、441R的光入射侧的场透镜418情况相同。
    此外,在透过分色镜421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中,绿色光被分色镜422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绿色用的液晶面板441G。另一方面,红色光透过分色镜422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而且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红色用液晶面板441R。
    另外,对红色光利用中继光学系统43,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长度比其它色光的光路长度长,防止因光的发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缘故。即,是为了保持入射到入射侧透镜431上的部分光束不变地传递到场透镜418上。另外,虽然对于中继光学系统43是采用使三种色光中的红色光通过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蓝色光通过的结构。
    光学装置44,根据图像信息对入射的光束进行调制形成彩色图像,其具备由分色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色光入射的三个入射侧偏振片442、配置在各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后级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配置在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后级的射出侧偏振片443、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444。
    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例如是将多晶硅TFT作为开关元件使用的液晶面板。
    在光学装置44中,被分色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色光,由这三枚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以及入射侧偏振片442和射出侧偏振片443根据图像信息进行调制形成光学像。
    入射侧偏振片442,在被分色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色光中,仅使一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而将其它光束吸收,其通过在蓝宝石玻璃等基板上粘贴偏振膜而构成。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而将偏振膜粘贴在场透镜418上。
    射出侧偏振片443也与入射侧偏振片442基本上同样地构成,其仅使从液晶面板441(441R、441G、441B)射出的光束中的规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而将其它的光束吸收。此外,也可以不用基板,而将偏振膜粘贴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上。
    这些入射侧偏振片442和射出侧偏振片443被设定为其偏振轴的方向相互正交。
    十字分色棱镜444,将从射出侧偏振片443射出的、对每种色光进行了调制的光学像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
    在十字分色棱镜444上,沿四个直角棱镜的界面大致呈X形地设置有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利用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合成三种色光。
    上面说明的液晶面板441、射出侧偏振片443和十字分色棱镜444整体地构成单元化的光学装置主体45。图7是表示光学装置主体45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光学装置主体45,具备十字分色棱镜444、固定在该十字分色棱镜444上面的合成树脂制的固定板447、安装在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端面并保持射出侧偏振片443的金属制的保持板446、由安装在该保持板446的光束入射侧的透明树脂制的四个销部件445保持的液晶面板441(441R、441G、441B)。
    在保持板446和液晶面板441之间,设置规定间隔的空隙,使冷却空气流过该空隙部分。
    光学装置主体45,通过形成在固定板447上的四个臂部447A的圆形孔447B,被用螺钉固定在下光导471上。
    投影透镜46为将由光学装置44的十字分色棱镜444合成的彩色图像放大投影的装置。
    如图5所示,光导47由形成有将各光学部件412~415、418、421~423、431~434、442从上方滑动式地嵌入的槽部的下光导471,以及封闭下光导471的上侧开口的盖状的上光导472构成。
    如图5所示,在平面视大致为L形的下光导471的一端侧收容光源装置411。通过形成在下光导471上的头部473,将投影透镜46用螺钉固定在另一端侧。
    此外,如图5所示,收容在下光导471内的光学装置主体45在夹两个弹簧部件50的状态下被用螺丝固定在下光导471上。这两个弹簧部件50使场透镜418和入射侧偏振片442向下方加载而归位。
    3.冷却结构
    图8是从图4中将上述上光导和光学装置主体45拆下时的图。此外,图9是表示光学单元4的立体图。
    这里,如图8、9所示,在投影机1上,设置有主要冷却液晶面板441的面板冷却系统A、主要冷却偏振变换元件414的偏振变换元件冷却系统B、主要冷却电源单元3的电源冷却系统C、主要冷却光源装置411的光源冷却系统D。
    如图8所示,在面板冷却系统A中,采用配置在电源单元3的下侧的大型的多叶片风机61。
    如图8或图9所示,在面板冷却系统A中,利用多叶片风机61从形成在外机壳2的下面部分250上的吸气口252A(图2)吸入的外部冷却空气,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通道被引导到光学装置主体45的下方,从形成在下光导471的各液晶面板441的下侧的吸气口进入光导47的内部。如图9所示,该冷却空气通过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和十字分色棱镜444之间的空隙,冷却液晶面板441与上述射出侧偏振片,被排放到上光导472和上述控制基板之间的空间内。此外,该冷却空气通过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和场透镜418之间的间隙,冷却液晶面板441和上述入射侧偏振片,被排放到上光导472和上述入射侧偏振片之间的空间内。
    此外,排放到该空间内的空气,由于上光导472的上端部分472A和上述控制基板5相接触,所以不会流向投影透镜46侧。
    在偏振变换元件冷却系统B中,由上述多叶片风机61吸入的冷却空气,由配置在下光导471下侧的图中未示出的通道,一直被引导到偏振变换元件414的下侧,从形成在下光导471的偏振变换元件414的下侧的吸气口进入光导47内,在冷却了偏振变换元件414之后,从形成在上光导472上的排气口474排放。
    如图8所示,在电源冷却系统C中,采用了夹金属制板材配置在多叶片风机61的上侧的小型的多叶片风机62。
    在电源冷却系统C中,通过面板冷却系统A流过上光导472与上述控制基板5之间的冷却空气,在冷却控制基板5的同时,由多叶片风机62吸入,被排放到电源单元3的内部侧。被排放到内部的空气,沿屏蔽部件31A流动,冷却电源31和上述灯驱动电路,从与多叶片风机62的相反侧的开口被排放。
    在光源冷却系统D中,使用了配置在光源装置411的前面侧的轴流风机7和安装在该轴流风机7上的通道64。
    在光源冷却系统D中,从电源冷却系统C和偏振变换元件冷却系统B排放的空气,通过轴流风机7吸引从形成在光源装置411的侧面部分的狭缝状开口进入光源装置411内,对光源灯416进行冷却后,通过通道64从外机壳2的排气口222被排放到外部。
    4.轴流风机的结构
    下面,对轴流风机7进行说明。图10和图11表示轴流风机7。该轴流风机7具备轴流风机主体70、收容该轴流风机主体70的机壳71、安装在该机壳71上的罩72。
    如图11和图12所示,轴流风机主体70,具备主轴701、壳体700、通过壳体700安装在主轴701的外周面上的多枚例如7枚的主叶片702、配置在各主叶片702之间的辅助叶片703、驱动主轴701的电动机73。
    壳体700为圆筒形,其一方的端面开口。在该壳体700内收容有主轴701和电动机73。
    电动机73,具备设置在壳体700内侧的圆筒形的定子734、固定在定子734的内周面的磁铁731、与该磁铁731相对配置的磁铁732、基板735。磁铁732的周围缠绕有线圈733。在基板735上,在图中未示出,安装有电动机驱动用的IC以及电路等,以控制流过线圈733的电流。
    主轴701,其前端固定在定子734的内侧,以支承该定子734和壳体700。
    流体轴承704,支承主轴701使其可以旋转,其具备形成有插入主轴701的轴承孔704A1的圆筒形主体704A、以及形成于该主体704A的台部704B。在主体704A的轴承孔704A1中注入了作为润滑剂的液体。
    主叶片702和辅助叶片703相对于主轴701的轴向方向倾斜地设置。如图14所示,当设辅助叶片703相对于主轴701的安装角度为θ2,设辅助叶片703相对于主轴701的安装角度为θ1时,则θ2为θ1-10°以上,θ1+5°以下。其中,优选地使θ2=θ1+5°。主叶片702的沿主轴701的剖面形状为流线形状。
    另外,当驱动主轴701时,气体向图11的箭头P方向流动,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缘成为吸气侧,旋转方向后缘成为排气侧。
    如图12所示,在主叶片702的正压面(由轴流风机7内的流动气体施加压力的面)702A和负压面(上述正压面702A的相反侧的面)702B上形成了抛光面702C。该抛光面702C,从正压面702A和负压面702B的中心朝向旋转方向后缘形成。该抛光面702C可以通过直接研磨正压面702A和负压面702B而形成,或者,也可以通过粘贴具有光泽的贴膜而形成。
    而且,如图13所示,在从排气侧看时,主叶片702与相邻的主叶片702配置成例如重叠1mm左右。
    此外,如图14所示,主叶片702以沿旋转方向间隙尺寸(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之间的尺寸)为W等间隔地配置。该间隙的尺寸W例如为18.7mm。此外,从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后端部至旋转方向前端部的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尺寸H1,例如为13.6mm。
    而且,主叶片702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T1,例如为1.2mm。
    辅助叶片703与主叶片702成相似的形状。从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至旋转方向前端部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尺寸H2约为H1的3/4,例如为9.8mm。此外,在将旋转方向作为X轴的情况下,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相对于X轴的位置,与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一致。
    而且,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从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后端部沿旋转方向(X轴的+方向)的距离Wb离开例如W/2。即,辅助叶片703设置在相互相邻的主叶片702之间的大致中央处。
    此外,辅助叶片703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剖面的厚度尺寸T2小于主叶片702的上述剖面的厚度尺寸T1,例如为1.0mm。
    如图11及图15所示,机壳71由铝、镁等金属制成,其外径例如在50mm以下。机壳71具备其吸气侧和排气侧的端面开口的圆筒形的机壳主体711和四个固定部712。
    固定部712从机壳主体711的排气侧的开口周缘向机壳主体711的外方延伸。在固定部712上,形成有螺丝固定用的孔712A,通道64被用螺丝固定在该固定部712上。
    在机壳主体711的内周侧和主叶片702之间,形成0.5mm以下,优选地形成在0.3mm以下的间隙。
    此外,在机壳主体711的排气侧开口上,设置有保持电动机73的辐条713。该辐条713从机壳主体711的排气侧的开口周缘向开口的大致中心延伸,与配置在机壳主体711的开口的大致中心上的底座714成为整体地形成。在该底座714上装配电动机73。而且,在该底座714的大致中央部分上,形成了形成有台阶部714A的孔714B,流体轴承704的台部704B与该孔714B的台阶部714A配合。
    辐条713向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的相反的方向弯曲,形成将由主叶片702送气的空气吸引的曲面。因此,辐条713起将由主叶片702送气的空气向机壳主体711的外部排放的导叶片的作用。
    此外,辐条713在与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后缘之间形成约5mm以下的间隙。
    这样的辐条713,例如设置四条,用主叶片702的数目减去辐条713的数目的数为奇数。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在机壳主体711的吸气侧的开口,安装有覆盖吸气侧的开口的过滤器715。过滤器715配置成与机壳主体711的吸气侧的开口之间隔开固定的间隔。例如,过滤器715与机壳主体711的吸气侧的开口之间形成3mm左右的间隙。
    过滤器715是通过将SUS或铝等的金属板或树脂板部分地粘接并层叠后,将它们沿金属板或树脂板的正交方向拉伸的方法或蚀刻金属板的方法获得的。
    例如,如图16及图17(A)所示,作为过滤器715举出了过滤器715A的例子。该过滤器715A是通过对金属板等进行蚀刻而获得的,开口形状为正六角形形状。
    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采用了开口形状为正六角形状的过滤器715A,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图17(B)~(D)所示的过滤器。
    如图17(B)所示的过滤器715B,是将SUS等的金属或耐热树脂制成的丝平织而成的,开口形状为四角形状。
    而且,如图17(C)所示的过滤器715C,是被称为蜂窝网的过滤器,过滤器715C的开口形状为六角形形状。
    此外,如图17(D)所示的过滤器715D,是在板形的材料上开出大致为圆形形状的孔的过滤器。
    如上所述,过滤器715(715A~715D)的厚度尺寸T,优选地使其在0.1mm以上,5mm以下,特别是优选在3mm以下。优选地使开口直径R在0.3mm以上,3mm以下,使开口率Q在70%以上,90%以下。此外,对形成开口的框的宽度FW没有特别的限制。
    另外,在过滤器715A,特别是优选地使开口直径R为0.3mm左右,在过滤器715B,优选地使开口直径R为1.2mm左右
    此外,在此举出了开口形状为六角形、四角形、圆形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除六角形、四角形之外的多角形等。
    下面,回到图10,对安装在机壳主体711的排气侧的筒形的罩72进行说明。罩72用树脂或金属制成,朝向送气方向呈直径变大的截锥形。罩72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为2~5mm左右。在该罩72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平面大致圆形形状的支持部720。此外,在该罩72的内部,安装有百叶窗721。
    百叶窗721具备从设置于罩72的中心的支持部720向罩72的周缘延伸,并且等间隔配置的多枚百叶窗栅部件722。如图18所示,该百叶窗栅部件722向与主叶片702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向与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因此,从主叶片702之间泄漏的光P会碰上百叶窗栅部件722。
    此外,在百叶窗栅部件722上,形成了将由主叶片702送气的空气吸引的曲面。而且,百叶窗栅部件722沿主轴701的方向的剖面形状呈流线形状。借此百叶窗722起将由主叶片702送气的空气向机壳71的外部排放的导叶片的作用。
    此外,在百叶窗栅部件722和机壳主体711之间,形成了0.5~2mm的间隙。百叶窗栅部件722的条数是主叶片702的条数的两倍,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主叶片702为7个,所以百叶窗栅部件722为14条。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案,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1-1)由于通过设置辅助叶片703,提高了流过轴流风机7中的气体的速度并使速度均匀化,所以可以防止发生紊流。因此,即使在以高的转数使轴流风机7旋转时,也可以降低由紊流和主叶片702与辅助叶片703的碰撞产生的噪音,可以制成高静压且低噪音的轴流风机7。
    (1-2)此外,通过设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H2为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H1的约3/4,使辅助叶片703相对于X轴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与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相一致,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紊流的发生。
    (1-3)而且,通过设置辅助叶片703,可以减少从主叶片702之间的间隙泄漏的光的光量。
    (1-4)通过设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和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后端部的距离Wb为W/2,可以更有效地使流过轴流风机7中的气体的速度均匀化,从而可以抑制紊流的发生。
    (1-5)通过设辅助叶片703的安装角度θ2最大为主叶片702的安装角度θ1+5°,使辅助叶片703与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之间的间距变窄,可以提高空气的流速而可以整流。借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紊流,从而可实现低噪音化。
    (1-6)由于将主叶片702及辅助叶片703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剖面形状制成流线形状,所以可以减少在轴流风机7中流动的空气与主叶片702、辅助叶片703之间的阻力,从而可以降低噪音的发生。
    (1-7)通过使辅助叶片703的剖面厚度尺寸在主叶片702的剖面的厚度尺寸以下,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紊流的发生。
    (1-8)通过在从排气侧看时,使相邻的主叶片702彼此重叠地配置,可以基本上可靠地防止从主叶片702之间的间隙泄漏光。
    (1-9)由于在主叶片702的正压面702A和负沿面702B上形成了抛光面702C,所以,可以减少在空气碰到主叶片702上时的气流分离。因此,能够基本上可靠地防止紊流的发生,从而可使轴流风机7低噪音化。
    (1-10)由于使安装在机壳主体711的排气侧的开口周缘上的辐条713向与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而且形成了将由主叶片702送气的空气吸引的曲面,所以,辐条713可以起到导叶片的作用,可以更顺滑地排放空气。从而,可以减少由于排放的空气与辐条713的碰撞产生的噪音。
    (1-11)由于主叶片702的数目减去辐条713的数目的数是奇数,所以,可以防止共鸣,从而可以使噪音降低。
    (1-12)在由热传导性低的部件形成机壳71时,由于难以散热,所以存在着由于驱动主轴701的线圈733产生的热而损伤电动机73的线圈733及基板735上的电动机驱动用的IC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机壳71为金属制造,所以,可以提高散热性能,防止线圈733及电动机驱动用的IC受到热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轴流风机7的耐久性。
    (1-13)此外,由于机壳71为金属制造,所以可以确保机壳71的刚性和精度。
    (1-14)而且,通过用金属制造机壳71,也可以使机壳71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解决环境问题。
    (1-15)通过使机壳主体711的内周侧与主叶片702之间的间隙在0.5mm以下,可以提高静压。借此,由于不必使轴流风机7以高的转数旋转,所以,可以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1-16)虽然可以沿机壳主体711的开口缘的全周设置法兰,在该法兰上形成螺丝孔,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沿开口缘的全周设置了法兰,所以,难以实现轻量化。对此,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机壳主体711的开口缘的全周没有形成法兰,而只在开口周缘上设置固定部712,所以,可以使机壳71轻量化。
    (1-17)由于在没有设置过滤器715的情况下,由轴流风机7的强的吸力从所有方向吸入空气,所以发生紊流而容易产生噪音。对此,如本实施方案通过设置形成正六角形形状的开口的过滤器715,可以使轴流风机7吸入的空气的方向一致,而使噪音降低。而且,由于在过滤器715和机壳主体711的开口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可更有效地降低噪音。
    (1-18)此外,也可以将过滤器715的开口制成蜂窝状,但在制成蜂窝状时,存在着开口容易破裂的问题。对此,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采用了具有正六角形的开口的过滤器715A,以蜂窝状相比,开口不易破裂。因此,能够可靠地发挥降低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采用开口为四角形的过滤器715B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1-19)在过滤器715的开口直径R小于0.3mm时,或开口率小于70%时,气体流通性变差,有可能降低流量。此外,当开口直径R比3mm大时,有可能难以一致气体的流动。而且,当开口率超过90%时,有可能会降低过滤器的加工性能。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将过滤器715的开口直径R设为约0.3mm~3mm,而将开口率Q设为约70~90%,所以,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1-20)由于在安装于机壳主体711的排气侧的罩72上设置成为导叶片的百叶窗721,所以,可以对排放的空气进行整流。因此,可以防止发生紊流,进一步地实现低噪音化。此外,由于在百叶窗721和机壳主体711的开口之间形成间隙,所以,进一步地实现低噪音化。
    (1-21)罩72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越长,越可以加大百叶窗栅部件722的安装角度(相对于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百叶窗栅部件722的倾斜角度),由于可以使百叶窗栅部件722沿排放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延伸,所以可以减小百叶窗栅部件722与排放的空气之间产生的阻力。因此,优选地加长罩72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但当该长度过长时,将通道64安装在轴流风机7上就变得困难。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将罩72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设为约2~5mm左右,所以,既可以抑制排放的空气的阻力,又可以很容易地安装通道64。
    (1-22)通过将百叶窗栅部件722向与主叶片702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配置,并且,将百叶窗722的条数设为主叶片702的两倍,可以遮挡从主叶片702之间及主叶片702和辅助叶片703之间泄漏的光P(参照图18)。因此,不会因漏光给使用者带来不快的感觉,可以制成容易使用的投影机1。
    (1-23)轴流风机的轴承,一般是采用滚珠轴承,但在采用滚珠轴承时,伴随着主轴701的旋转,容易产生摩擦音。对此,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采用流体轴承704,所以,可以防止伴随着主轴701的旋转产生摩擦音,从而可以实现低噪音化。
    二.第二实施方案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过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在机壳主体711的吸气侧的开口安装过滤器715,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19所示,安装了整流板716。该整流板716呈向送气方向的相反方向直径变大的截锥形。
    如图20所示,整流板716相对于主轴701的倾斜角度θ3例如为45°。
    此外,整流板716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例如约为1.5~10mm。
    此外,在该整流板716的吸气口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同样地可以安装过滤器715。通过设置这样的过滤器715,可以一致轴流风机7吸入的空气的方向,从而可以使噪音降低。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百叶窗721具备从罩72的中心向周缘延伸的多枚百叶窗栅部件722。对此,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21及图22所示,百叶窗栅部件723以预定的间隔大致平行地配置。该百叶窗栅部件723向图22的里侧倾斜。
    另外,在图22中,为了明确百叶窗栅部件723与百叶窗栅部件723之间的间隙,百叶窗栅部件723是加了斜线。
    如图21所示,在主叶片702的倾斜方向与百叶窗栅部件723的遮光面大致正交的部分(图22右侧部分),由于来自主叶片702及辅助叶片703之间的光P碰到百叶窗栅部件723而可以可靠地遮光,所以百叶窗栅部件723之间的间隔H3加宽了。在主叶片702的倾斜方向与百叶窗栅部件723的遮光面平行地配置的部分(图22左侧部分),百叶窗栅部件723之间的间隔H4变窄,百叶窗栅部件723紧密地配置。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案,除可以具有第一实施方案中的(1-1)~(1-16)、(1-21)、(1-23)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可以具有以下的效果。
    (2-1)在没有设置整流板716时,由于轴流风机7的强的吸力,从所有方向吸入空气,所以发生紊流而容易产生噪音。对此,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截锥形的整流板716,可以一致轴流风机7吸入的空气的方向,从而可以使噪音降低。
    进而,通过在整流板716的吸气口安装过滤器715,除降低整流板716的噪音,还能得到降低过滤器715噪音的效果,可进一步减低轴流风机7的噪音。
    (2-2)此外,在使整流板与机壳主体711的开口直径相同时,由于整流板阻碍吸入的气流,所以,不能获得充分降低噪音的效果。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将整流板716制成截锥形,所以,整流板716不会阻碍吸入的气流,从而可以充分地降低噪音。
    (2-3)由于以使百叶窗栅部件723的遮蔽面与主叶片702的倾斜方向大致正交地配置百叶窗栅部件723,所以,可以由百叶窗栅部件723遮挡从相邻的主叶片702之间泄漏的光。
    (2-4)在本实施方案中,在主叶片702的倾斜方向与百叶窗栅部件723的遮光面大致正交的部分,加宽了相邻的百叶窗栅部件723之间的间隔。借此,可以抑制风量的损失,而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此外,由于在百叶窗栅部件723的遮光面与主叶片702的倾斜方向成为大致平行的部分,使百叶窗栅部件723之间的间隔变窄而紧密地配置,可以防止来自百叶窗栅部件723之间的光泄漏。
    (2-5)而且,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将百叶窗栅部件723大致平行地配置,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百叶窗栅部件723的设置。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罩72安装在机壳主体711上,但也可以将罩72安装在外机壳2上。但是,在将罩72安装在外机壳2时,由于轴流风机7的设置位置的偏移,罩72内的百叶窗栅部件722、723与主叶片702及辅助叶片703的位置关系也会偏移。因此,存在着不能充分发挥百叶窗栅部件722、723的遮光效果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考虑对此加以改善的结构。
    对此,在把罩72安装在机壳主体711上的情况下,例如,即使轴流风机7的设置位置偏移,百叶窗栅部件722、723与主叶片702、辅助叶片703之间也不会发生偏移,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光的泄漏。而且,从排气侧看时的罩的平面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案的圆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矩形形状。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过滤器715的厚度尺寸约为0.1~5mm,但并不局限于该范围内。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过滤器715的开口为正六角形,但也可以是圆形。此外,过滤器也可以是平织SUS等的金属或耐热性树脂材料的丝制成的具有矩形开口的部件。
    而且,虽然将过滤器715开口直径R设为约0.3mm~3mm,但并不局限于此范围。此外,虽然将开口率设为约70~90%,但并不局限于此范围,例如,也可以在50~95%的范围内。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虽然只安装了过滤器715,没有安装整流板716,但也可以安装整流板716。通过安装整流板716和过滤器715两者,可以进一步实现低噪音化。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将整流板716相对于主轴701的倾斜角度θ3设为45°,但并不局限于该角度,θ3可以在30°~90°的范围内。如果为30°~90°的话,不会因整流板716阻碍吸入的气流,可以充分降低噪音。具体的θ3的值适合于由作为对象的轴流风机的静压和流量决定的主要流速的向量即可。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机壳71由金属制造,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热传导性高的树脂制造。在这种情况下,与金属制造的情况一样,可以提高机壳71的散热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辐条713起导叶片的作用,但也可以只用来保持电动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必要使辐条弯曲而形成将送气的气体吸引的曲面,所以,辐条的形成变得很容易。
    而且,虽然在主叶片702的正压面702A和负压面702B上形成了抛光面702C,但也可以不形成抛光面702C。如果不形成抛光面702C的话,可以节省主叶片702的加工时间。
    此外,虽然在从主叶片702的排气侧看时,与相邻的主叶片702成重叠地配置,例如,在只用罩72的百叶窗721可以基本完全地防止光泄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将主叶片702彼此重叠地配置。这样的话,可以容易地安装主叶片70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辅助叶片703的厚度尺寸T2小于主叶片702的厚度尺寸T1,但也可以使T2和T1相同,而且也可以大于T1。
    虽然当设辅助叶片703相对于主轴701的安装角度为θ2,主叶片702相对于主轴701的安装角度θ1时,θ2为θ1-10°~θ1+5°,其中,优选地使θ2=θ1+5°,但并不局限于此角度,而只要在可以发挥降低噪音的效果的范围内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主叶片702及辅助叶片703沿主轴701的轴向方向剖面形状为流线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简单的矩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空气的阻力变大,与流线形状相比有可能减小降低噪音的效果。
    而且,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位于离开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后端部W/2的位置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位于离开1/4W处。
    虽然使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相对于X轴的位置,与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相一致,但并不局限于此,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只要位于距离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1/8W至+-1/8W的范围内即可。此外,虽然将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设为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的3/4,但也可以在1/2~4/5的范围内。因为如果在上述范围内的话可以降低噪音。但是,如上述实施方案,当将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设为约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的3/4,并使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与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地发挥降低噪音的效果。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1.辅助叶片与主叶片的关系
    为了确认确保充分的气体的流量并且可实现低噪音化的辅助叶片与主叶片的关系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假定主叶片702和辅助叶片703的形状和配置,对流入轴流风机内的气体中的主叶片702和辅助叶片703的周围的紊流能量的发生状况进行了模拟。
    这里,所谓紊流能量,一般称为惯性阻力,用速度的2次幂表示。惯性阻力(也称压力阻力),是流体碰撞物体而速度被改变时作为反作用表现的阻力,意味着流体对物体施加的法线应力。此外,一般采用从风机的叶片壁面(主叶片702的表面和辅助叶片703的表面)的压力变化使用Curle式计算噪音级别的方法。因此,因为通过风机的叶片壁面的压力变化可以计算出噪音级别,这次的实验是通过意味着对叶片壁面施加的法线应力的紊流能量的发生状况判断噪音级别的。
    首先,测量使轴流风机产生所希望的空气流时向轴流风机导入空气的条件,从该结果计算出轴流风机的气体流入的条件。由此得出,流入角为60°,流入速度为3.2m/sec。
    此外,设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H1为13.6mm,设间距尺寸W为18.7mm,设安装角θ1为40°,设主叶片702的厚度尺寸T1为1.2mm。设辅助叶片703的厚度尺寸T2为1.0mm。此外,如图23所示,将轴流风机的旋转方向设为X轴,旋转方向为+,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为-。此外,将从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到在该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在X轴上的尺寸设为Wf,将从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后端部到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的在X轴上的尺寸设为Wb。
    (1)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H2与紊流能量的关系
    设Wf为0,设Wb为W/2,即,设为9.4mm。
    (实施例1-1)
    设H2的尺寸为6.8mm(约为H1的1/2)。
    (实施例1-2)
    设H2的尺寸为9.1mm(约为H1的2/3)。
    (实施例1-3)
    设H2的尺寸为9.8mm(约为H1的3/4)。
    (实施例1-4)
    设H2的尺寸为10.9mm(约为H1的4/5)。
    (比较例1-1)
    设H2的尺寸为3.4mm(H1的1/4)。
    (比较例1-2)
    设H2的尺寸为11.3mm(H1的5/6)。
    实施例1-1~1-4、比较例1-1、比较例1-2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    1-1   实施例    1-2   实施例    1-3   实施例    1-4   比较例    1-1   比较例    1-2H2(mm)    6.8    9.1    9.8    10.9    3.4    11.3与H1的关系(约)    1/2    2/3    3/4    4/5    1/4    5/6结果    ○    ○    ○    ○    ×    ×

    这里,模拟的结果是,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为1处以下时作为“○”,2处以上时作为“×”。
    在实施例1-1~1-4中的任何一例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1处以下,则证明了可以降低噪音。其中,在实施例1-3(H2=9.8mm)中,没有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从而证明了可以获得最大的降低噪音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1、1-2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2处以上,则无法证明具有降低噪音的效果。
    如上所述,当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H2为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H1的1/2以上、4/5以下时,证明可以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2)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与紊流能量的发生的关系
    对于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与紊流能量的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设Wb约为W/2,即,9.4mm,设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H2约为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H1的1/2,即,6.8mm。
    另外,与辅助叶片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为0,在X轴上的旋转方向为+,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为-。
    (实施例2-1)
    设Wf为-2.3mm(-1/8W)。
    (实施例2-2)
    设Wf为-2.1mm(-1/9W)。
    (实施例2-3)
    设Wf为0mm。
    (实施例2-4)
    设Wf为+2.1mm(+1/9W)。
    (实施例2-5)
    设Wf为+2.3mm(+1/8W)。
    (比较例2-1)
    设Wf为-2.7mm(-1/7W)。
    (比较例2-2)
    设Wf为+2.7mm(+1/7W)。
    实施例2-1~2-5、比较例2-1、比较例2-2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  2-1实施例  2-2实施例  2-3实施例  2-4实施例  2-5比较例  2-1比较例  2-2Wf(mm)  -2.3  -2.1  0.0  2.1  2.3  -2.7  2.7与W的关系(约)  -1/8  -1/9  0  1/9  1/8  -1/7  1/7结果  ○  ○  ○  ○  ○  ×  ×

    这里,模拟的结果是,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为1处以下时作为“○”,2处以上时作为“×”。
    在实施例2-1~2-5中的任何一例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1处以下,则可以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1、2-2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2处以上,则无法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如上所述,当在主叶片702的间距尺寸W的-1/8以上、1/8以下的范围内时,证明可以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例2-1~2-5中,紊流能量的发生状况没有大的差别。因此,从容易设计和加工方面考虑,优选地使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与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相邻的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前端部基本一致(Wf=0)。
    这样,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可实现低噪音化。
    (3)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的位置与紊流能量的发生的关系
    对于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的位置与紊流能量的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实验。
    设Wf为0,设辅助叶片703的高度尺寸H2约为主叶片702的高度尺寸H1的1/2,即,6.8mm。
    (实施例3-1)
    设Wb为9.4mm(1/2W)。
    (实施例3-2)
    设Wb为7.4mm(2/5W)。
    (实施例3-3)
    设Wb为4.7mm(1/4W)。
    (比较例3-1)
    设Wb为12.5mm(2/3W)。
    (比较例3-2)
    设Wb为11.4mm(3/5W)。
    (比较例3-3)
    设Wb为3.7mm(1/3W)。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    3-1  实施例    3-2  实施例    3-3  比较例    3-1  比较例    3-2  比较例    3-3Wb(mm)    9.4    7.4    4.7    12.5    11.4    3.7与W的关系(约)    1/2    2/5    1/4    2/3    3/5    1/3结果    ◎    ○    ○    ×    ×    ×

    这里,模拟的结果是,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为1处以下时作为“○”,2处以上时作为“×”。而且,发生1.5m2/sec2以上、不足1.9m2/sec2的紊流能量之处为2处以下时作为“◎”。
    在实施例3-2、实施例3-3中的任何一例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1处以下,则可以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3-1中,发生1.5m2/sec2以上、不足1.9m2/sec2的紊流能量之处为2处以下,没有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如实施例3-1,在将辅助叶片703设置在相互相邻的主叶片703的之间的大致中央处时,由于可以更有效地使在轴流风机内流动的空气的速度均匀化,可以防止紊流的发生,所以证明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噪音。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1~3-3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2处以上,则无法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如上所述,当辅助叶片703的旋转方向后端部的位置,在沿主叶片702的旋转方向的间距尺寸W的1/2以上、1/4以下的范围内时,证明可以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4)辅助叶片703的安装角度θ2与紊流能量的发生的关系
    设Wf为0,设Wb为1/2W,即,设为9.4mm。
    (实施例4-1)
    设安装角度θ2为30°(θ2=θ1-10°)。
    (实施例4-2)
    设安装角度θ2为40°(θ2=θ1)。
    (实施例4-3)
    设安装角度θ2为45°(θ2=θ1+5°)。
    (比较例4-1)
    设安装角度θ2为20°(θ2=θ1-20°)。
    (比较例4-2)
    设安装角度θ2为50°(θ2=θ1+10°)。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实施例4-1实施例4-2实施例4-3比较例4-1比较例4-2θ2(°)    30    40    45    20    50与θ1的关系(约)    -10    +0    +5    -20    +10结果    ○    ○    ○    ×    ×

    这里,模拟的结果是,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为1处以下时作为“○”,2处以上时作为“×”。
    在实施例4-1~4-3中的任何一例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1处以下,则可以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其中,在实施例4-3(安装角度θ2=45°)中,完全没有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降低噪音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4-1、4-2中,发生1.9m2/sec2以上的紊流能量之处都在2处以上,则无法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如上所述,当辅助叶片703的安装角度θ2在θ1-10°以上、θ1+5°以下的范围内时,证明可以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过滤器与噪音的关系
    使用过滤器715A、过滤器715B、过滤器715C、安装在轴流风机的机壳主体711的吸气侧的开口,对轴流风机的噪音量和轴流风机吸入的气体的速度(吸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下面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测量全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施例5-1)
    使用过滤器715A,设开口直径R为0.30mm,设形成开口的框的宽度FW为0.04mm,设开口率Q为78%。
    (实施例5-2)
    使用过滤器715B,设开口直径R为1.20mm,设形成开口的框的宽度FW为0.30mm,设开口率Q为70%。
    (实施例5-3)
    使用过滤器715C,设开口直径R为0.87mm,设形成开口的框的宽度FW为0.02mm,设开口率Q为81%。
    (比较例5-1)
    使用过滤器715B,设开口直径R为0.32mm,设形成开口的框的宽度FW为0.10mm,设开口率Q为58%。
    (比较例5-2)
    使用过滤器715B,设开口直径R为5.50mm,设形成开口的框的宽度FW为0.80mm,设开口率Q为76%。
    (参考例)
    没有安装过滤器715。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实施例  5-1实施例  5-2实施例  5-3比较例  5-1比较例  5-2参考例过滤器形状过滤器种类  715A  715B  715C  715B  715B开口直径R  0.30  1.20  0.87  0.32  5.50框宽度FW  0.04  0.30  0.02  0.10  0.80开口率Q(%)  78  70  81  58  76噪音(dB)  34.5  34.0  35.5  34.8  39.2  39.7吸气流速度(m/s)  4.28  4.36  4.35  4.10  4.47  4.54结果  ○  ○  ○  ×  ×

    与参考例的没有安装过滤器的轴流风机相比,噪音降低了10%以上,而且,吸气流速度的降低不足5%的作为“○”,在此以外的作为“×”。
    在实施例5-1~5-3中,与参考例的没有安装过滤器的轴流风机相比,噪音降低了10%以上,而且,吸气流速度的降低不足5%。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5-1中,在噪音降低的同时,吸气流速度大幅地降低了。在开口率Q不足70%的情况下,证明气体的流动变差流量也降低了。
    此外,在比较例5-2中,开口直径R超过了3mm,由于难以一致气体的流动,所以无法获得降低噪音的效果。
    如上所述,证明了开口率R在0.3mm以上、3mm以下时,开口率Q为70%以上的过滤器可以降低噪音,并且不会损失吸气流速度。其中,从过滤器的加工性能方面考虑,优选地使开效率Q在70%以上、90%以下。
    另外,在实施例5-1~5-3中,证明由于开口的形状的不同基本上没有产生差别,而只要开口直径R以及开口率Q在上述范围内,开口形状为圆形的过滤器715D,或其它的四角形、六角形之外的形状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为在确保了高的静压的同时,可使噪音降低的轴流风机,特别是适用于具有光源的设备,例如,适用于投影机。

    关 键  词:
    轴流 风机 采用 投影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轴流风机及采用其的投影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302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