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有性繁殖同步栽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麻的栽培方法,特别是天麻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显得愈加重要。从目前国际、国内市场行情看,优质天麻产成品一直供不应求。天麻在中药材品种中占有重要位置,在现代中西医药临床应用中,对治疗头晕、神经痛、冠心病、心绞痛、惊风抽搐、肢体麻木、面肌痉挛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如日本用天麻针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症,其治愈率高达81.8%,世界生物医药界对天麻针剂、中成药、营养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开发正处于热门状态;从国内河北安国、安徽毫州、广东清平、四川莲花池等13大药市及中药材外贸出口量看,全国天麻产量还不到500万公斤,而仅今年天麻的出口量就需1000万公斤,加之国内市场近千万公斤的天麻需求量,供求矛盾相当突出。从我国贵、川、陕、湘、鄂、豫、皖等地天麻的生产情况看,5年内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见,发展中药材产业,开发生产优质天麻,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天麻种植包括栽培和后期管理,从天麻栽培情况看,目前主要采用无性栽培和有性栽培两种方法,以有性繁殖栽培为主。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方法一般是先培养蜜环菌材,即将蜜环菌与木材、枝叶相拌,经三个多月的培养,再把天麻有性种子间萌发菌拌匀后与经过培养的蜜环菌材一同下窝栽培;该栽培方法有以下缺陷:1、是要预先培养好蜜环菌材,费很大精力;2、在蜜环菌繁育过程中大量消耗木材营养;3、天麻前期生长阶段,蜜环菌生长过盛,反而不利天麻生长;4、生产周期长,天麻生长营养供给差,单位平均产量低弊端。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节省木材用量、成本低、单位平均产量高的天麻有性繁殖同步栽培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天麻有性繁殖同步栽培的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1、在棒木挖孔,蜜环菌种放入孔中;
步骤2、将萌发菌与天麻种子拌匀;
步骤3、在选定的地址上垫5-10cm的沙土;
步骤4、上撒浸湿的树叶;
步骤5、将步骤2拌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步骤3垫好的树叶上;
步骤6、排放上步骤1点好地蜜环菌棒木;
步骤7、在棒木之间填放枝条;
步骤8、在枝条上均匀地撒上蜜环菌;
步骤9、盖沙土5cm。
本发明天麻有性繁殖同步栽培方法,是在天燃有性繁殖栽培过程中,直接将天麻种子、萌发菌、蜜环菌、棒木、树枝、树叶同时下窝栽培,使种子萌发成原球茎生长成小天麻体。
本发明方法主要考虑的是天麻不同生长期的营养供应问题。采用本发明方法,天麻种子受萌发菌菌丝体侵染萌发后,会形成原球茎,再形成小天麻,这一过程需要五十天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已培养70-90天的蜜环菌的枝条生产种能长出大量菌索,与天麻产生共生关系。这时蜜环菌的枝条营养足够天麻此阶段的营养供应。在此同时,蜜环菌感染了树叶、枝条、棒木,天麻体逐渐长大需要的营养由树叶、枝条、木材先后所形成的蜜环菌菌索为天麻逐一提供营养。减少木材的营养消耗,充分发挥木材的生物效率,在保证天麻稳产高产的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木材资源。
本发明方法既可省掉菌材培养工序,缩短生产周期,又可节省30%左右的木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林木资源,确保天麻种植的可持续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减少木材营养消耗,充分发挥木材自身的生物转化率,确保天麻后期营养供给,确保天麻生长后期的营养供给,达到天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经实验观察,采用同步培养方法,天麻单个平均重量比普通的菌材拌栽法重25%,天麻素含量一般可达到0.133%,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规定的天麻素含量≥0.1%的要求。具体实施方案
天麻的种植包括栽培和后期管理,本发明天麻有性繁殖同步栽培方法实施例为:
一、天麻种子的制备:
1、选种:为保证天麻品质的地道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应选用传统的红杆天麻作种麻,即选择顶芽红润、饱满、无病虫害,无破损,茎块重量在100-300克之间的箭麻做培育种子的种麻,以箱栽或畦栽的方式培育,麻体的间距为3cm。
2、抽苔:因为天麻必须在12℃以下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方能抽苔,且整个育种期要求在自然温度15-25℃度的适度气温中进行,因此,根据天麻种植气候要求,我们确定在2月份采用人工控温进行箭麻栽培。
箭麻栽培因麻体本身的营养足够抽苔、开花、结果,所以不需添加其它任何营养成份,在整个育种期只要保持沙质土壤中的湿润,温度在18℃左右,40-50天左右就可抽苔开花。
3、授粉:天麻自然授粉率低的原因是冠状雌蕊顶端有药帽,两片花粉被套在里面,必须人工将其药帽挑去,再将花粉挑起,授在匙形并有粘液的雌蕊柱头上。经实验观察表明,授粉时间选在花朵刚开时的上午9点至下午4时自下而上逐一进行为好。授粉应采用异株异花授粉,这样授粉座果率高,果子饱满,而且可防止品种的退化。
4、采收:天麻花朵授粉后,如气温在25℃左右一般20天果实开裂,种子飞出,但这时种子的发芽率低,因此,果实应在授粉后17-19天,用手捏果实有微软的感觉,观察果实的6条纵缝线稍微突起但未开裂,掰开果实种子已撒开呈乳白色,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在常温情况下,天麻种子寿命极短,种子如在30℃的气温下,一天即可失去发芽力,因此不易久存。种子采收后应立即播种,最好边收边播,以保证发芽率。如遇情况恃殊,不能立即播种时,应将种子放入纸袋暂时贮存于3-5℃的低温下。
二、蜜环菌和萌发菌的培养:
(一)密环菌:天麻是一种兰科植物,没有叶子,没有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为自己制造营养,只能以块茎的表皮吸收土壤中的水份和微最的磷、镁、钾、钙、锌等矿物元素,因此天麻必须由蜜环菌供给营养,才能生长繁殖。蜜环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菌丝体侵入木材中,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等作为自身营养,当蜜环菌菌索逐渐蔓延接触大麻茎块时,其顶端生长点突破块茎的表皮,菌丝侵入皮层,把木材吸收的多余营养供给天麻块茎。蜜环菌三级种的培养基以1.5cm的枝条小段为主要成份,菌龄在70-90天。
(二)萌发菌:天麻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是防止天麻退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天麻种子微小,胚乳仅由原胚细胞组成。它的萌发靠小菇属(Mycena)一类真菌菌丝侵染种胚提供营养,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这类真菌为天麻种子萌发菌。有性繁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种子萌发,这里对萌发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菌种制作作一说明。
1、萌发菌的种类:近几年我们对天麻种子发芽率及天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分析看,以紫箕小菇拌天麻种子发芽率最高,天麻产量也最高,因此我们主要使用紫箕小菇的菌丝体作萌发菌。
2、萌发菌的生物学特性:
(1)腐生:小菇属一类真菌,多腐生于高山林间落叶上,对纤维素有强烈的分解能力,秋冬树叶脱落于地面,接触土表湿润的枯枝落叶,小菇属真菌又可侵入具有生命力的天麻种子中,使种子共生萌发,因此小菇属一类真菌,主要营腐生生活,但也有兼性寄生的特性。
(2)好气:小菇属等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菌,是一类好气真菌,它们在森林中主要分布在林间枯枝落叶层及表层土壤中,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料不得太多或瓶盖太紧,否则就会影响到这类菌的生长,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缓慢,培养时间延长。
(3)对天麻块茎无侵染能力:小菇属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它们只能侵染天麻种胚基部细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侵染天麻种子发芽的原球茎和营养繁殖茎、米麻、白麻。当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出的营养繁殖后,小菇属真菌和蜜环菌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营养繁殖茎中,其对天麻营养作用会逐渐被蜜环菌代替。
(4)温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经观察表明,萌发菌在15℃-3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5℃菌丝生长最快,低于20℃或高于25℃菌丝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
(5)基物含水量对萌发菌生长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锯木屑和麦敖按体积1∶1混合,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基物含水量要求不同。一般适宜含水量为基物重量的100-120%。
(6)PH值对萌发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萌发菌培养过程中,PH值向酸性方向变化。偏酸性条件利于小菇属真菌菌丝生长,但以PH值5.0-5.5最适宜,碱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
(7)营养条件对萌发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萌发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树叶与麦敖配比为3∶1,其适合萌发菌生长。
(8)萌发菌菌种的制作
①用马铃薯PDA培养基,采集紫萁小菇菌株,按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在20-25℃温度下培养,提纯,制作一级斜面菌种。
②用玉米或麦粒用水煮至皮层开裂,为培养基,按常规装瓶、灭菌、接种方法制作二级菌种。
③萌发菌生产种制作
1、制作配方:
阔叶林树叶72%、麦麸25%、石膏粉1%、白糖2%。
2、制作方法:
先将树叶预湿,然后加入麦敖、石膏粉、白糖溶于水后浇入培养料充分拌匀,并调节含水量为65%,装瓶灭菌,冷却后按无菌操作接种。一支母种可转接2-3瓶原种,一瓶原种可接40-50瓶栽培种。接种后25℃培养室培养50天左右,菌丝长满瓶(袋)后,即可用于栽培生产。
三、栽培准备工作:
1、播种场地的选择:天麻种子除发芽需要小菇属等一类萌发菌提供营养外,也同样需要适宜的水、气、热三要素。重要一点是选择沙性大的偏酸性土壤。播种场地选择与无性繁育培养菌床和栽培天麻场地的条件基本相同,但种子发芽的幼嫩的原球茎喜湿润环境,因此在选择播种场地时就应考虑到水资源。此外播种天麻除需要培养好的蜜环菌种和萌发菌种外,还需要大量的木材、树枝和树叶,选择场地时应考虑到这些材料的供应。
2、木材、树叶、树枝的准备:天麻种子萌发是靠消化侵入种胚的小菇属第一类萌发菌获得营养而发芽的,萌发菌对树叶是有选择性的。经多年实验表明:伴壳斗科植物的木材、树叶、树枝是天麻种子萌发苗良好的培养基,因此在天麻种子播种时,应大量收集壳斗科树种的树叶伴播天麻种子。细碎的树枝也是天麻种子萌发菌种和蜜环菌喜欢侵染的培养物,因此,同步栽培天麻时应大量收集细碎的树枝条,砍碎撒入播种床,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并能代替木材而减少木材的用量。播种前收集的树枝、树叶,如果是由树林中采集的潮湿树叶,可直接用来拌播天麻种子,如果已干,则应在水中浸泡5-6小时或提前喷水并搅拌均匀,润湿后方可应用。壳斗科植物的木材如果缺乏,可采用树皮厚、质地坚硬的椴、桦、青冈、械、枫、臭椿等优质树种为佳,虽然发菌慢,但耐腐蚀好,可不断提供营养材料,提高天麻产量。木材以3-10cm大小为宜,长度锯成60-70公分。
3、播种期的选择:天麻种子在15-28℃之间都可发芽,因此,播种期越早,萌发后的原球茎生长期越长,接蜜环菌的机率和天麻产量越高。由于同步栽培法省掉了菌材培养工序,加之我们在育种阶段采取温控措施,5月初即可保证种子大部分完全成熟,满足了这个时期播种的用种。播种期主要决定在种子的收获期,采用温室培育种子,则可提早收获提早播种。
4、播种量:一株天麻有种子近300万粒,一个果子中有种子2-5万粒,平均3.5万粒,按此数推算,在60*60cm面积的播种穴中,播1-2个果实就有3-7万粒种子,由于大量发芽后的原球茎不能和蜜环菌建立共生关系,得不到营养而死亡,因此只有加大播种量,保证发芽球茎有较多数量,增加与蜜环菌接触的机会,这是目前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有效措施。一般每平方米20个果子。
四、栽培方法:
1、点种:将备好的棒木用1.4mm的钻头按8-10cm距离打孔深1.5-2cm将枝条蜜环菌种按放在孔里,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用棒材30-50公斤,蜜环菌种2500-3500克,在满足棒木点种所用蜜环菌后,剩余部分作备用。
2、萌发菌拌天麻种子:将已培养的萌发菌从袋(瓶)中取出,放在盘中,把粘在一起的菌叶一片片分开,再将采收成熟的天麻朔果掰开,种子从朔果中抖出,轻轻撒在菌叶上,边撒边拌,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用500克萌发菌并天麻朔果20粒。
3、在选定的地址上垫5-10cm的沙土。
4、上撒浸湿的树叶(干叶2公斤/平方米)。
5、将天麻、萌发菌拌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已垫好的湿润的树叶上。
6、再按10-15cm的间距排放已点好的蜜环菌棒木。
7、在两棒之间填放枝条,每平方米5-10公斤。
8、在填放的枝条上,将点棒所剩下的蜜环菌均匀的撒在中间。
9、然后盖沙土5cm;第二层的操作方法重复上述步骤4-8操作,然后在上面盖沙土10-15公分,起保湿和保温作用。
天麻种植的后期管理:
1、保湿:天麻不同生长期所需水份情况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6月,天麻进入萌发生长期,天麻对水份的需要较少,只要含有适量的水分,土壤能保持潮湿状态,蜜环菌和天麻能正常萌发;第二阶段7-8月是天麻营养器官旺盛生长繁育的季节,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的供给,再加上7-8月是夏季高温季节,需补充土壤蒸发散失的水分,并要浇水降温,因此,7-8月应视其情况,勤浇、多浇,满足生长代谢、降温蒸腾的需要。第三阶段10-11月份,天麻生长速度减慢,定型,将进入冬眠期,水分过大、蜜环菌及土壤中其它的病原真菌将危害天麻,因此,天麻进入休眠期后,需水量很少,可停止喷水。
2、防高温:天麻和蜜环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25℃。当天麻生长层地温升高到30℃以上时,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都受到抑制。故在炎热的夏季,降温措施一定要到位。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天麻主要病害有霉菌、病源性真菌和类似蜜环菌的杂菌,病害主要以防为主。①场地宜选半阴半阳坡,土质宜选择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土,并搞好环境卫生。②在栽培时要检查所用种麻。如发现感染霉菌或病原真菌,轻者利去日晒,或者用75%的酒精、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用,严重者弃之不用。③种植天麻时,要注意培养料的消毒填充物要填实,切不可留有空隙。棒材最好放在1%的石灰水中浸泡一下再用。④选用纯正优良的蜜环菌种,加大蜜环菌的接种量,以造成蜜环菌的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⑤加强温、湿、气的管理,破坏霉菌孳生的环境,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减少杂菌发生数量。⑥用乳酸或苹果酸水溶液来调节菌材和培养料的酸碱度,使其PH值在4.5-6.5之间,可以控制霉菌生长。⑦窝不宜太大,一穴栽培面积一般控制在2m2。栽培过程中严防窖内积水。
(2)虫害:为了保持天麻的纯天然成份,对虫害只能以诱杀为主。如:白蚁在冬季回蚁穴过冬时,可找其蚁穴,一次性挖掉;在春、夏、秋气温较高的季节中,可在白蚁活动期间观察白蚁的活动路线,在其遂道处用于松木块与白蚁药同时埋入土中诱杀。对蝼蛄蛴螬虫可用5公斤麦麸炒香,拌入90%的敌百虫,按0.15kg兑水30倍配制药液,制成毒饵,撒在天麻种殖区的覆土表面,然后盖薄膜,让毒饵的香味透入土层,诱杀其虫害。
天麻的采收与加工:
1、采收:天麻采收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得质量合格的箭麻作育种种麻和商品麻;二是获得无性栽培需要的麻种,白麻和米麻。前者应为天麻生产的主要目的。箭麻质量合格体现在两上方面,第一方面要求箭麻的形态、大小及颜色符合要求;第二方面要求箭麻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药用成分已经储备完毕。具体而言,成熟箭麻的标准为:生长已进入休眠期。块茎表面颜色加深,由幼嫩时的白色转变为淡黄色,周皮稍加厚成熟,顶部芽明显,白麻和箭麻的区别清楚,箭麻体大顶端有“鹦哥嘴”形的红色药花茎芽,而白麻、米麻顶芽仅是一个白嫩的生长锥,后端营养茎自然枯萎、腐烂,敲击能发出结实响声,即表示茎已“圆浆定性”营养素储备完毕,可进行采收。
采收时先将表层盖土或覆盖物去掉,在接近天麻生长层时,要慢慢刨土,一但发现天麻就应顺着天麻的着生处刨土,能取出的,就先取出。然后再取出菌材收取天麻。收取时应将窖内的米麻、白头麻和箭麻一并全部取出。
由于收获时天麻已停止生长,生活力低,对外界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杂菌而腐烂。因此,收获时除应防止天麻块茎的碰伤外,也不能用盛过肥料、盐、碱、酸等的用具来装天麻,尤其是不能装种用的天麻。待全部收完后,再选出留种用的箭麻、白头麻和米麻,其余全部准备加工。
2、加工:
获的箭麻和大白麻应及时加工,以保证质量。长时间堆放会感染病菌而腐烂,影响质量,造成损失。加工有以下几个工序。
(1)分级 根据天麻的大小可分为1-4等。体重在150克以上的为1等。75-150克的为2等,75克以下或损伤的为3等,其余为等外品。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加工。
(2)洗净泥土 将分级后的天麻,分别用清水洗净泥土,不宜长时间泡在水中,以免天麻的有效成分溶入水中;长时间浸泡的天麻加工后产品变黑,影响药用和质量。
少数地区有加工“明天麻”或者有出口等其他用途,则可用竹片、薄铁片或在砂石上刨皮,以除去鳞片与表皮。据化学分析,除去鳞片和表皮后加工的天麻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并无多大变化,即对药效无多大影响。一般无特殊要求的天麻商品,则不必去皮。
(3)蒸煮 蒸煮是天麻重要的加工工序。有蒸、煮两种方法,由于天麻的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故以蒸的方法为好。将不同等级的天麻放在蒸笼中蒸5-30分钟,一等天麻蒸15-30分钟,二等10-15分钟,三等5-10分钟,等外品5分钟。蒸的时间以天麻无白心为度,可将天麻在光亮处照看有没有黑心或折断。
(4)烘烤天麻可用火炕,但必须注意火力不可太猛,否则容易造成外部干燥而中心仍很软,形成俗你的“糖心蛋”。开始烘烤时温度以50-60℃为宜,使天麻体内水分迅速蒸发,到七、八成干时,取出压偏,再继续烘烤,温度应掌握在70℃左右,不能超过80℃,以免造成天麻干焦变质。烘干后的天麻必须用塑料薄膜袋密封储藏,以防返潮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