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112229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485.7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24544.8

    申请日:

    2004.08.10

    公开号:

    CN1598166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5/20申请日:20040810授权公告日:20080903终止日期:201008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38

    主分类号:

    E02D5/38

    申请人:

    山东省机械施工公司;

    发明人:

    周广泉; 沈昌培; 裴智; 韩民

    地址:

    250021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中光明街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桂存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注混凝土桩,特别涉及一种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及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包括由若干桩节连接而成的砼制桩圈,桩圈为空芯形;桩圈的圈壁内嵌有若干钢筋制成的主筋。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桩孔挖至设计直径和高度;安装主筋和底模板,将主筋上端与上节桩圈内的主筋连接,主筋的下端插入底模板的预留孔中;在主筋外侧捆绑螺旋箍筋;支内模板,浇筑砼并振捣,保养后拆模;按上述方法进行下一圈施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节省砼,桩的承载力大大提高,减少了桩的自重,并可以解决大荷载条件下桩的静载荷试验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包括由若干桩节连接而成的砼制桩圈(2),桩圈(2)为空芯形;其特征在于:桩圈(2)的圈壁内嵌有若干钢筋制成的主筋(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主筋(6)由若干段钢筋连接而成,主筋(6)的外侧捆扎有螺旋形的螺旋箍筋(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每一主筋(6)的外侧有一由若干节中空管连接而成的预埋管(5),预埋管(5)的外侧捆扎有螺旋形的螺旋箍筋(7)。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圈(2)下部连接有砼制素砼桩圈(3)和底节(4),素砼桩圈为空芯形,素砼桩圈的圈壁内没有主筋,底节(4)为实芯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6)的上、下端分别有一用于拉张的锚具(8)、锚头(9)。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桩圈(2)外表面设置有伸出桩圈外表的扩大肢(10)。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预埋管(5)的内部注有水泥砂浆或水泥浆。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圈(2)的外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桩圈(2)的内腔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9.
      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桩孔挖至设计直径和高度;
    ②安装主筋(6)和底模板,将主筋上端与上节桩圈内的主筋连接,主筋的下端插入底模板(11)的预留孔中;
    ③在主筋(6)外侧捆绑螺旋箍筋(7);
    ④支内模板,浇筑砼并振捣,保养后拆模;
    ⑤按上述方法进行下一圈施工。

    10.
      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桩孔挖至设计直径和高度;
    ②安装预埋管(5)和底模板(11),将预埋管的上端插入上节桩圈的预埋管的接口中,预埋管的下端插入底模板(11)的预留孔中;
    ③在预埋管(5)外侧捆绑螺旋箍筋(7);
    ④支内模板(12),浇筑砼并振捣,保养后拆模;
    ⑤按上述方法进行下一圈施工;
    ⑥当达到钢筋设计深度时,先挖好下节桩孔,将主筋(6)插入预埋管(5)的孔内。

    说明书

    一种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灌注混凝土桩,特别涉及一种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及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二)背景技术
    本专利申请日前,市场上公开及使用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分前后两个工序。前工序是挖孔护壁;其操作步骤为:将井孔外径挖至1100mm;高度约1000mm,然后支模板浇筑砼,使形成外径为圆柱形、内径为截头圆锥形的砼护壁圈(其上口径一般应满足800mm的设计桩径)。待上圈拆模后再往下分段开挖、支模、浇筑砼,直至终孔达到桩端持力层,其护壁砼的结构形式见图一。后工序是成桩。验孔之后放入钢筋笼,然后浇筑砼并振捣成桩。传统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构造见图二。由于其工艺特点,需要人工井下作业及安全措施所必须设置的砼护壁圈,使桩的砼用量较大,砼强度不能充分发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芯的新型桩体结构和新的成桩工艺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节省用砼量、减轻桩的自重、提高桩的承载力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及它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包括由若干桩节连接而成的砼制桩圈,桩圈为空芯形;桩圈的圈壁内嵌有若干钢筋制成的主筋。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一种方案是,所述的每根主筋由若干段钢筋连接而成,主筋的外侧捆扎有螺旋形的螺旋箍筋。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另一种方案是,每一主筋的外侧有一由若干节中空管连接而成的预埋管,预埋管的外侧捆扎有螺旋形的螺旋箍筋。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可以根据灌注桩的承载力大小或地质情况,在桩圈下部连接有砼制素砼桩圈和底节,素砼桩圈为空芯形,素砼桩圈的圈壁内没有主筋,底节为实芯形。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为了方便对主筋进行拉张,所述主筋的上、下端分别有一用于拉张的锚具、锚头。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为了防止桩圈下坠和提高摩擦阻力,桩圈外表面设置有伸出桩圈外表的扩大肢。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为了使主筋和预埋管粘接为一体,预埋管的内部注有水泥砂浆或水泥浆。
    本发明的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所述的桩圈的外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桩圈的内腔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上述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的一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桩孔挖至设计直径和高度;
    ②安装主筋和底模板,将主筋上端与上节桩圈内的主筋连接,主筋的下端插入底模板的预留孔中;
    ③在主筋外侧捆绑螺旋箍筋;
    ④支内模板,浇筑砼并振捣,保养后拆模;
    ⑤按上述方法进行下一圈施工。
    上述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另一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桩孔挖至设计直径和高度;
    ②安装预埋管和底模板,将预埋管的上端插入上节桩圈的预埋管的接口中,预埋管的下端插入底模板的预留孔中;
    ③在预埋管外侧捆绑螺旋箍筋;
    ④支内模板,浇筑砼并振捣,保养后拆模;
    ⑤按上述方法进行下一圈施工;
    ⑥当达到钢筋设计深度时,先挖好下节桩孔,将主筋插入预埋管的孔内。
    本发明的思路是充分利用护壁砼圈。通过对护壁砼厚度和强度的适当调整,使护壁砼圈除了在施工阶段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外,当终孔以后,将护壁砼圈转变为承重结构,解决钢筋笼的设置问题,这是本发明的技术关键。
    本发明的主要构造说明: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包括由顶圈、带螺旋钢筋的桩圈和底节,以及素砼桩圈。在桩圈的圈壁内没有预埋有塑料管或钢管制成的预埋管,预埋管的内径应大于设计主筋的外径5~8mm,一端应带插接头。主筋为钢筋制成,一般为6-8根,直径16-20mm,可全长配置或部分配置,穿过预埋管下端锚固在某一桩圈下面或直通到桩的底节。螺旋箍筋一般为直径6mm的钢筋,环绕并捆扎在预埋管上,间距大约为200mm。在每段桩圈的下部可以有结合凸缘,桩圈的外表面可设置伸出其外表面的扩大肢,可根据土质设置,起到防止桩圈下坠和提高摩擦阻力的作用。当主筋通过张拉,用锚具固定在顶圈上端时,就成为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人工挖孔空芯灌注桩。通过设在主筋底部的注浆孔可进行压力注浆,在张拉条件下注浆时,就成为有粘结后张拉预应力人工挖孔空芯灌注桩。在非张拉条件下注浆时,就成为有粘结非预应力人工挖孔空芯灌注桩。
    本项发明的优点:
    1.节省砼。由于桩是空芯的,比常规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节省大量的砼。
    2.桩地承载力大大提高。在基桩设计上,普通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砼圈的竖向承载力和摩擦力是不考虑的,它只起到一个临时支护作用,一但桩身砼浇筑完毕其使命也就完成了。因此单桩承载力只按设计桩径的桩周和桩端面积来计算。空芯桩以桩圈周长和桩圈全端面计算承载力,在减少砼总量条件下,单桩承载力反而显著提高。如外径为1200mm,壁厚为200mm的空芯桩与直径800mm(护壁砼圈平均厚150mm)的普通人工挖孔灌注桩相比,在节省34%的砼情况下,桩周长从原来2512mm增加到3768mm,增加了50%。桩端面积从0.5m2提高到1.13m2,增加了126%。如果再结合扩底、扩径、扩肢等措施,单桩承载力可进一步的提高。
    3.空芯桩大大减少了桩的自重,有利于单桩承载力的提高。
    4.可解决大荷载条件下桩的静载荷试验问题。由于大直径桩的设计承载力都比较高,传统的试桩方法必须要设置锚桩、费时费力,如采用孔底静载荷试验方法,因桩孔深度大,传力杆的布设也较麻烦。本发明专利,可以方便地利用桩圈反力进行桩底静载荷试验(同时可测出桩侧摩阻力),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四)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灌注桩护壁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的桩圈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芯桩进行桩底静载荷试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圈;2桩圈;3素砼桩圈;4底圈;5预埋管;6主筋;7螺旋箍筋;8锚具;9锚头;10扩大肢;11底模板,12内模板;13注浆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标准节为例,桩圈2的内径为800mm;空芯桩圈2的壁厚可设计为200mm;设计桩圈2的外径1200mm;桩圈2的单节长度为1000mm-1200mm。砼强度等级为C30。
    本发明按以下工艺步骤实现其技术方案:
    1.桩孔挖至设计直径和高度,检查各部尺寸;
    2.安装6-8根预埋管5和底模板11,将预埋管5的上端插入上节桩圈的预埋管5的接口中。(当采用张拉法固定主筋6时,预埋管6的接头处应涂抹密封胶,以防止地下水位渗入孔内,腐蚀钢筋。)预埋管6的下端插入底模板11的预留孔中,应保持预埋管5处于垂直状态;如图4所示。
    3预埋管5安装完毕后,捆绑螺旋箍筋7
    4.支内模板12,浇筑砼并振捣。上圈砼浇筑24小时后可拆模,进行下一圈施工;
    5.当达到钢筋设计孔深时,先挖好下节桩孔,将主筋6插入预埋管5的孔内,在主筋6下端安装好主筋下端的锚头9(当采用有粘结灌浆工艺时,应设置注浆孔13)。然后再安装模板浇筑砼。(素桩圈3无安装预埋管6和捆绑螺旋箍筋7的工序,其他工序同上。)
    6.桩达到持力层孔深后应进行封底,圈底4封底砼的高度不应小于设计桩径或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
    7.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如下操作:①将锚具固定在顶圈上端,对主筋进行张拉,,就成为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人工挖孔空芯灌注桩。②通过设在主筋6底部的注浆孔13可进行压力注浆,在张拉条件下注浆时,就成为有粘结后张拉预应力人工挖孔空芯灌注桩;在非张拉条件下注浆时,就成为有粘结非预应力人工挖孔空芯灌注桩。对钢筋6的张拉、锚固或灌浆,应在桩圈砼全部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实施例2
    本发明的结构也可以如图6所示,桩圈2的内径为800mm;空芯桩圈2的壁厚可设计为200mm;设计桩圈2的外径1200mm;桩圈2的单节长度为1000mm-1200mm。砼强度等级为C30。
    其具体结构和施工方法如下:
    1.桩孔挖至设计直径和高度,检查各部尺寸;
    2.安装6-8根主筋6和底模板,通过螺纹连接套将主筋6的上端与上节桩圈的主筋6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焊接将主筋与上节桩圈内的主筋焊接为一起,主筋6的下端插入底模板的预留孔中,应保持主筋6处于垂直状态;
    3主筋6安装完毕后,捆绑螺旋箍筋7
    4.支内模板,浇筑砼并振捣。上圈砼浇筑24小时后可拆模,进行下一圈施工;
    5.当主筋6达到设计要求后,根据需要,继续施工没有主筋的空芯素桩圈3和实芯的底圈4。

    关 键  词:
    一种 人工 灌注 及其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空芯人工挖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222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