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1116088
  • 上传时间:2018-04-01
  • 格式:PDF
  • 页数:17
  • 大小:517.6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39903.4

    申请日:

    2011.05.24

    公开号:

    CN102347312A

    公开日:

    2012.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3/544申请日:20110524|||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3/544; H01L21/50; H01L21/56

    主分类号:

    H01L23/544

    申请人: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彦甫; 林俊成; 邱文智; 郑心圃; 余振华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

    优先权:

    2010.07.30 US 12/847,802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姜燕;邢雪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是一种测定底胶扩展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顺应着一基底的一上表面形成遮覆标记;将一半导体基底贴合至基底的上表面;将底胶材料置入半导体基底与基底之间;以及利用遮覆标记来测定基底的上表面上方的底胶扩展。另外,也可在半导体基底的上表面形成遮覆标记,且位于基底上与半导体基底上的对准标记可在基底与半导体基底的对准期间,一同作为对准标记。本发明通过在基底上形成遮覆标记,有助于防止底胶材料占用比所需的基底面积更多的面积,且有助于将半导体装置的尺寸越缩越小;另外,通过使用遮覆标记作为半导体基底与基底之间的对准标记,也可让操作者在进行目视对准时降低误对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半导体装置, 包括 : 一基底, 具有一第一表面, 该基底包括一贴合区, 该贴合区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垫 ; 以及 至少一个遮覆标记顺应着该第一表面, 该遮覆标记包括自该贴合区离开的一距离指 标。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装置, 还包括 : 一半导体基底, 包括至少一接触凸块, 该接触凸块与该接处垫接触 ; 一底胶材料, 位于该半导体基底与该基底之间, 该底胶材料延伸到至少一部分的该遮 覆标记的上方 ; 以及 至少一个半导体基底遮覆标记, 位于该半导体基底上, 该半导体基底遮覆标记与对应 的该遮覆标记对准。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装置, 其中该遮覆标记还包括 : 一直线, 自该贴合区的一侧边垂直延伸离开 ; 以及 多个条纹标记, 自该直线延伸离开且平行该贴合区的该侧边。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装置, 其中该遮覆标记具有 L 外形且邻近于该贴合区的 一角落。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装置, 其中该遮覆标记具有刻度及数值, 且该遮覆标记 为矩形标记并环绕该贴合区。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装置, 其中该遮覆标记为虚设接触凸块。
    7: 一种半导体装置, 包括 : 一基底, 具有一第一表面, 该基底包括一第一遮覆标记, 位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区周 围; 以及 一半导体基底, 贴合至该第一区, 该半导体基底包括一第二遮覆标记, 对准该第一遮覆 标记且顺应着一第二表面, 其背离该第一表面。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装置, 还包括第三、 第四及第五遮覆标记, 位于该基底的 该第一表面, 该第一、 该第三、 该第四及该第五遮覆标记分别位于邻近该第一表面的不同侧 边之处, 其中该第三、 该第四及该第五遮覆标记分别对准于该基底上多个遮覆标记中所对 应的其中一个。
    9: 一种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 包括 : 提供一基底 ; 在该基底的一第一表面上形成一第一遮覆标记 ; 在该基底的该第一表面上方放置一半导体基底 ; 以及 在该基底与该半导体基底之间放置一底胶材料, 该底胶材料自该基底与该半导体基底 之间的区域朝向该第一遮覆标记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 还包括 : 利用该第一遮覆标记来测定该底胶材料自该半导体基底延伸的一距离 ; 在该半导体基底的一第二表面上形成一第二遮覆标记 ; 以及 对准该半导体基底, 使该第二表面背离该第一表面, 且该第二表面上的该第二遮覆标 记对准该第一表面上的该第一遮覆标记。

    说明书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制造的系统及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提供遮覆标记 (cover mark) 于半导体芯片的系统及方法。背景技术
         半导体装置, 例如半导体芯片, 可利用倒装芯片技术而贴附于一基底上。在此工 艺中, 一连串的连接器, 例如焊球, 形成于半导体芯片的一侧, 且接着将半导体芯片翻转 (flipped), 使焊球与下方的基底接触。接着进行回流 (reflow) 工艺, 以回流焊球而在半导 体芯片与下方基底之间形成必需的电性连接。接着将底胶 (underfill) 材料填于半导体芯 片与基底之间, 以对回流的焊球施加机械性及化学性的保护。
         在一些范例中, 底胶材料不仅密封住半导体芯片与基底之间区域, 且还从半导体 芯片侧向延伸而覆盖大于半导体芯片本身的基底区域。当半导体芯片的尺寸越降越小, 上 述底胶延伸变得更为关键, 因为过量的底胶材料会不当占用了基底的有用区域。
         再者, 由于半导体芯片在放置于基底上之前进行翻转, 因此很难精确地将焊球对 准于下方基底上对应的连接点。此问题在半导体芯片与基底之间造成误对准, 而误对准造 成未连接的电源线或失效的信号线, 最糟的是会造成半导体芯片与基底之间的通信完全失 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通过下述实施例, 其在基底上提供遮覆标记, 可解决或防 止上述或其他的问题, 且获得技术上的利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一种半导体装置, 包括 : 一基底, 具有一第一表面, 基底包括 一贴合区, 贴合区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垫 ; 以及至少一个遮覆标记顺应着第一表面, 遮覆标记 为看得见的且包括自贴合区离开的一距离指标。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 一种半导体装置, 包括 : 一基底, 具有一第一表面, 基底包括 一第一遮覆标记, 位于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区周围 ; 以及一半导体基底, 贴合至第一区, 半导 体基底包括一第二遮覆标记, 对准第一遮覆标记且顺应着一第二表面, 背离第一表面。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 一种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 包括 : 提供一基底 ; 在基底的一 第一表面上形成一第一遮覆标记 ; 在基底的第一表面上方放置一半导体基底 ; 以及在该基 底与该半导体基底之间放置一底胶材料, 底胶材料自基底与半导体基底之间的区域朝向第 一遮覆标记延伸。
         本发明通过在基底上形成遮覆标记, 有助于防止底胶材料占用比所需的基底面积 更多的面积, 且有助于将半导体装置的尺寸越缩越小 ; 另外, 通过使用遮覆标记作为半导体 基底与基底之间的对准标记, 让操作者即使在对准期间无法看见接触凸块及接触垫, 也可 在进行目视对准时降低误对准。
         附图说明 图 1A 至图 1B 是分别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具有倒装芯片排置的半导体基底及基底 剖面及平面示意图。
         图 2A 至图 2B 是分别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填入底胶之后, 半导体基底及基底剖面 及平面示意图。
         图 3A 至图 3J 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遮覆标记的各种类型及外形。
         图 4A 至图 4B 分别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以遮覆标记作为对准标记的剖面及平面示 意图。
         不同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及符号通常对应相同的部件, 除非有特别说明。这些 附图清楚示出相关的实施例形态但不必然依照比例示出。
         其中,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
         101 ~半导体基底 ;
         103 ~基底 ;
         105 ~接触凸块 ;
         107 ~遮覆标记 ;
         109 ~接触垫 ; 111 ~条纹标记 ; 113 ~直线部 ; 115 ~贴合区 ; 201 ~底雕材料 ; 301 ~刻度 ; 303 ~数值 ; 305 ~虚设接触凸块 ; 307 ~虚设接垫 ; 309 ~直连续线 ; 401 ~半导体基底遮覆标记 ; d1 ~第一距离 ; d2 ~第二距离 ; d3 ~第三距离 ; d4 ~第四距离 ; d5 ~第五距离 ; d6 ~第六距离 ; d7 ~第七距离 ; d8 ~第八距离 ; d9 ~第九距离 ; d10 ~第十距离 ; d11 ~第十一距离 ; P1 ~间距。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制作与使用。然而, 可轻易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许多 合适的发明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 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以特定 方法制作及使用本发明, 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根据一特定背景说明本实施例, 也就是, 用于具有倒装芯片配置的半导体芯 片的遮覆标记。然而, 这些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标记。
         请参照图 1A 及图 1B, 其分别示出具有倒装芯片配置的半导体基底 101、 基底 103 及接触凸块 (bump)105 剖面及平面示意图, 其中图 1A 是示出沿图 1B 中 A-A’ 线的剖面示意 图。半导体基底 101 可为半导体芯片, 其包含内部及 / 或上方具有电子装置的半导体基底, 且包含 ( 但不一定必须包含 ) 介电层及导电层, 以提供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及布线。半导 体基底 101 上方可具有任何数量的交替排列的导电及介电层, 但通常为具有 3 至 12 层交替 排列的导电及介电层。
         基底 103 为半导体基底 101 结构上及电性上的支撑体。 在一实施例中, 基底 103 可 为印刷电路板, 其含有导电布线, 以规划通往及来自半导体基底 101 的电子信号以及电源 与接地的连接。举例来说, 电子信号可通往或来自位于基底 103 上的其他装置 ( 未示出 ), 使半导体基底 101 及其他装置可一同运作而执行所需的功能。然而,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 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底 103 并非限定于以上所讨论的印刷电路板, 而印刷电路板也不 是作为半导体基底 101 结构上及电性上的支撑的唯一方式, 也可以采用任何其他适当的支 撑基底, 例如另一半导体基底 101, 其在适当位置上具有电性连接点以接收来自半导体基底 101、 转接板 (interposer)、 高密度内连线或封装基底等等的电性连接点。上述的这些基底 也包括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之内。
         接触凸块 105 形成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接触凸块 105 的材质可 包括锡或其他适当的材料, 例如银、 铜、 铝、 金或镍。在一实施例中, 接触凸块 105 为锡焊料 凸块。接触凸块 105 的制作为先通过一般的方法, 例如蒸镀、 电镀、 印刷、 焊料转移 (solder transfer)、 植球等, 在半导体基底 101 上形成一锡层, 其厚度约在 20 至 100 微米 (μm) 的 范围。在半导体基底 101 上形成一锡层之后, 进行回流, 以将其塑形成所需的凸块外形。
         在半导体基底 101 上形成接触凸块 105 之后, 可通过倒装芯片工艺, 将半导体基 底 101 贴附于基底 103 上。在此工艺中, 半导体基底 101 被翻转, 使接触凸块 105 面向基底 103。接触凸块 105 面向基底 103 之后, 对准接触凸块 105, 使接触凸块 105 与接触垫 109 作 机械性及电性接触, 通过提供基底 103 与半导体基底 101 之间的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 接触凸块 105 为焊料凸块, 在形成电性接触之后, 为了将半导体基底 101 贴附至基底 103, 可 回流接触凸块 105。
         另外,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 1A 及图 1B 所示出的倒装芯 片排置以及以上所述并非上述实施例中唯一可应用排置, 而上述的排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实 施例。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排置, 例如硅通孔电极 (through silicon vias, TSVs) 或是这 些排置的组合 ( 例如, TSV 与倒装芯片排置 )。上述的这些排置或是其他适当的排置类型也 包括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之内。
         如图 1A 及图 1B 所示, 遮覆标记 107 位于基底 103 上。遮覆标记 107 可供观测者 之用, 作为底胶材料 201( 未示出在图 1A 及图 1B, 但示出在图 2A 至图 2B, 且后续有更完整的说明 ) 要从半导体基底 101 下方延伸多远的指标, 从遮覆标记 107 的位置可轻易追踪底 胶材料 201 的位置, 而不需要额外非必需底胶材料 201 来确保有足够的封胶, 进而减少任何 非必需的底胶材料 201 的遮覆。
         遮覆标记 107 可位于基底 103 内且邻近于贴合区 115( 以虚线表示 ), 其用以容纳 半导体基底 101。在一实施例中, 在放置半导体基底 101 之后, 从上方观看半导体基底 101 及基底 103 时, 遮覆标记 107 从半导体基底 101 延伸。另外, 遮覆标记 107 包括一直线部 113, 具有条纹 (hash) 标记 111 沿着直线部 113 并以第一距离 d1( 约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 围, 例如为 100 微米 ) 的规律长度作为间隔。一旦将底胶材料 201 放至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 条纹标记 111 可容许底胶材料 201 进行精确的测量。遮覆标记 107 可通 过相同于形成基底 103 上的其中一膜层 ( 例如, 含有接触垫 109 的膜层 ) 所使用的光刻工 艺而形成于基底 103 内。在一实施例中, 遮覆标记 107 由导体所形成, 例如铝, 且与基底 103 的接触垫 109 同时形成。在本实施例中, 遮覆标记 107 的制作为使用一沉积工艺 ( 例 如溅镀 (sputtering)、 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电镀、 钢板印刷 (stencil printing) 或喷墨印刷 (jetting printing)) 来形成一材料层 ( 未示出 ), 而部 分的材料层可通过适当的工艺 ( 例如, 光刻及蚀刻工艺 ) 除去而同时形成遮覆标记 107 及 接触垫 109。利用上述工艺, 遮覆标记 107 的制作无需分开的工艺步骤。 然而,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结构及工艺并非唯一适 当的结构及工艺, 且并非用于限定本实施例。也可采用任何适当的结构及工艺来形成可与 周遭材料区别的遮覆标记 107。举例来说, 遮覆标记 107 也可由虚设凸块 (dummy bump)、 重 布局线 (redistribution line)、 重布局连接窗 (redistribution via)、 接触垫、 虚设硅通 孔电极、 开口沟槽 / 孔洞 / 图案或其组合所构成。上述所有结构及其工艺及其他适当的结 构与工艺都可用于遮覆标记 107。
         另外, 尽管以上所述的遮覆标记 107 露出于基底 103 的最外层, 然而本实施例并非 局限于此。遮覆标记 107 可由基底 103 的任何膜层所构成且位于任何膜层上, 只要遮覆标 记 107 通过任何中介层仍为可视的。举例来说, 遮覆标记 107 可形成于基底 103 的最外层 的下方膜层上方, 接着覆盖一透明钝化保护 (passivation) 层 ( 未示出 )。 上述步骤可保护 遮覆标记 107, 同时也保有指示底胶宽度的能力。
         请参照图 2A 及图 2B, 其分别示出出填入底胶材料 201 之后, 半导体基底 101 及基 底 103 剖面及平面示意图, 其中图 2A 是示出沿图 2B 中 B-B’ 线的剖面示意图。底胶材料 201 可注入或形成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的空间。举例来说, 底胶材料 201 可包 括液态环氧化物, 其施加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 接着进行固化使其硬化。底胶 材料 201 可用于防止形成于接触凸块 105 内的裂缝, 其中裂缝通常会引起热应力。
         另外, 底胶材料 201 可为形成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的可变形胶或硅 橡胶, 用以防止接触凸块 105 内发生裂缝。 可通过将胶或橡胶注入或放置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而形成胶或橡胶。可变形胶或硅橡胶可在后续工艺进行期间提供较大的应 力释放。
         在施加底胶材料 201 期间或之后, 底胶材料 201 可通过参照遮覆标记 107 而检视 底胶材料 201 的位置。通过观测或测定遮覆标记 107 在视觉上有多少被底胶材料 201 遮盖 或隐藏, 可决定出底胶材料 201 的总量及位置。举例来说, 可采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检视,
         然而也可采用其他适当方法来测定有多少遮覆标记 107 被底胶材料 201 遮盖。
         为了帮助测定, 如图 1A 至图 2B 所示, 遮覆标记 107 可包括条纹标记 111, 其从遮覆 标记 107( 如对照图 1A 至图 1B 所述 ) 向外延伸。当知道条纹标记 111 的间隔时, 例如上述 的第一距离 d1, 可从简单的视觉检测有多少条纹标记 111 被遮盖就可轻易决定出底胶材料 201 的范围, 如图 2A 至图 2B 所示的实施例, 底胶材料 201 从基底 103 上的半导体基底 101 延伸出条纹标记 111 的一第一距离 d1。
         图 3A 至图 3J 示出遮覆标记 107 的各种类型及外形。举例来说, 图 3A 至图 3B 所 示出的遮覆标记 107 为 “L” 形, 且从半导体基底 101( 俯视 ) 的角落向外延伸。图 3A 是示 出遮覆标记 107 为连续线的实施例, 而图 3B 是示出相似的实施例, 其中遮覆标记 107 为不 连续线。在上述实施例中, 遮覆标记 107 具有一长度为一第二距离 d2,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 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 而彼此间隔为一第三距离 d3,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
         图 3C 至图 3D 所示出的遮覆标记 107 为同轴方形, 且从半导体基底 101( 俯视 ) 的 径向向外延伸。图 3C 是示出遮覆标记 107 为连续线的实施例, 而图 3D 是示出相似的实施 例, 其中遮覆标记 107 为不连续线。在上述实施例中, 遮覆标记 107 彼此间隔为一第四距离 d4,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 然而遮覆标记 107 的间隔也可大于或小于上 述数量。另外, 在不同的遮覆标记 107 之间也可具有不同的间隔。 图 3E 至图 3F 所示出的实施例相似于图 3A 的实施例 ( 遮覆标记 107 为 “L” 形, 且 位于半导体基底 101 的角落 ), 但额外包含刻度 301。刻度 301 位于基底 103 上且沿着半导 体基底 101( 俯视 ) 的一侧, 以提供遮覆标记 107 的观测者参照之用。在一实施例中, 刻度 301 可从一遮覆标记 107 沿着平行半导体基底 101 的路径延伸, 并终止于位在半导体基底 101 的相对角落的另一遮覆标记 107。 另外, 刻度 301 可额外包含条纹标记 111, 其具有规律 的间距 ( 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 ), 使其有助于距离的测定或估算。
         图 3F 所示出的实施例相似于图 3E 的实施例, 但额外增加数值 303。数值 303 指示 出一指标数值或是指示出沿着刻度 301 的各个距离。在图 3F 所示出的实施例中 ( 仅为范 例说明 ), 沿着遮覆标记 107 的第一个条纹标记 111 为数值 100, 其表示从遮覆标记 107 的 角落沿着刻度 301 的距离为 100 微米处为第一个条纹标记 111。另外, 如图所示, 每一条纹 标记 111 与前一条纹标记 111 的距离为 100 微米, 进而提供一观测者一参照刻度 301 或线 索, 以容许观测者对于放至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的底胶材料 201 的总量有较 佳的估算。
         图 3G 示出用于遮覆标记 107 的另一类型及外形。在本实施例中, 遮覆标记 107 为 一组刻度 301( 请参照图 3E 至图 3F), 其彼此隔开, 且刻度 301 自半导体基底 101 向外延伸。 刻度 301 可包括或不包括数值 303, 其指示出刻度 301 的每一条纹标记 111 所在的距离。
         图 3H 示出具有三角外形的遮覆标记 107。为了减化附图, 仅示出沿着半导体基底 101 两侧边形成的三角外形标记, 然而其可沿着半导体基底 101 的任何侧边数而形成。 三角 外形标记的高为第五距离 d5,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而三角外形标记 的底宽为第六距离 d6,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
         图 3I 是示出利用虚设接触凸块 305 形成遮覆凸块 107 的实施例。虚设接触凸块 305 可相似于图 1A 中接触凸块 105 的方式而形成于基底 103 上, 除了虚设接触凸块 305 是
         不作电性连接之外。 其本身可连接或不连接至任何的接触垫 109。 如图所示, 虚设接触凸块 305 可排成列, 平行半导体基底 101 的侧边 ( 俯视 ), 且这些列以一第七距离 d7 彼此隔开,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另外, 也可将数值 303 额外形成于虚设接触凸 块 305, 以供观测者参照之用。
         图 3J 使用虚设接垫 307 作为遮覆标记 107 的实施例。虚设接垫 307 可于图 1A 中 所述的接触垫 109 同时形成。然而, 由于虚设接垫 307 为虚设的, 因此虚设接垫 307 无需电 性连接至基底 103 内的其他装置 ( 未示出 )。虚设接垫 307 可形成方块外形, 每一侧边具有 一第八距离 d8,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另外, 虚设接垫 307 可排列成任 何形式, 如图所示, 其排成行且平行半导体基底 101 的一侧, 其中各个虚设接垫 307 依一第 九距离 d9 而彼此隔开,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而这些行依一第十距离 d10 而彼此隔开,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
         另外, 图 3J 示出一第二组遮覆标记 107, 其形成直连续线 309 的外形, 直连续线 309 可排置于半导体基底 101 的一侧边, 但不同于排置虚设接垫 307 的侧边, 且与相邻的半 导体基底 101 的侧边平行。直连续线 309 具有一长度为一第十一距离 d11, 其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 而其间距 P1 在 50 至 500 微米的范围, 例如 100 微米。另外, 也 可形成数值 303 以供观测者参照之用。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类型及外形仅为结构及外形的 范例, 其使用遮覆标记 107, 且并非用以局限于上述结构及外形的实施例。而任何适当的结 构及外形都可使用遮覆标记 107, 且所有这些结构及外形也包括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之内。 另 外, 也可使用不同类型及外形的组合, 以提供最好的遮覆标记 107, 其容易辨认及制造。
         图 4A 至图 4B 分别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及平面示意图, 其中图 4A 为图 4B 中 C-C′’ 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 形成于基底 103 上的遮覆标记 107 可用于与半导 体基底遮覆标记 401 对合, 以辅助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的对准。半导体基底遮 覆标记 401 可利用形成图 1A 至图 1B 中遮覆标记 107 的相似工艺而形成于半导体基底 101 上。 然而, 形成半导体基底遮覆标记 401, 使接触凸块 105 对准于接触垫 109 时, 半导体基底 遮覆标记 401 也对准基底 103 上的遮覆标记 107。即使在对准期间, 无法看见接触凸块 105 及接触垫 109, 上述排置可提供了观测者查看适当对准的能力, 进而降低因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误对准而发生的错误。
         另外, 在半导体基底遮覆标记 401 位于半导体基底 101 的上表面的实施例中, 可进 行额外工艺, 以沿着半导体基底 101 的一个或多个侧边延伸 ( 未示出在图 4A 至图 4B)。在 半导体基底 101 为半导体芯片的实施例中, 半导体芯片可从半导体晶片分割下来, 而额外 工艺, 例如适当的电沉积 (electrodeposition)、 溅镀、 CVD、 激光蚀刻、 蚀刻钢板印刷、 或喷 墨印刷或蚀刻, 可用于沿着半导体基底 101 的侧边延伸半导体基底遮覆标记 401。 通过在半 导体基底 101 的侧边形成半导体基底遮覆标记 401, 对准工艺可更为容易, 因为除了正上方 观看外的任何角度观看, 对准标记更为接近在一起。
         通过在基底 103 上形成遮覆标记 107, 观测者可更适当地做出底胶材料 201 的精确 定位, 进而能更精确地放置底胶材料 201。 上述精确定位有助于防止底胶材料 201 占用比所 需的基底 103 面积更多的面积, 且有助于将半导体装置的尺寸越缩越小。另外, 通过使用遮 覆标记 107 作为半导体基底 101 与基底 103 之间的对准标记, 即使在对准期间, 无法看见接
         触凸块 105 及接触垫 109, 操作者进行目视对准时也可降低误对准的情形。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 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可作更动、 替代与润饰。举例来 说, 遮覆标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外形, 且遮覆标记的不同组合用于适应任何特定情况。
         再者,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 机器、 制 造、 物质组成、 装置、 方法及步骤,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从本发明揭示内容 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 机器、 制造、 物质组成、 装置、 方法及步骤, 只要可以在 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体相同功能或获得大体相同结果皆可使用在本发明中。因此, 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 机器、 制造、 物质组成、 装置、 方法及步骤。

    关 键  词:
    半导体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11608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