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片及采用该防爆片的防爆结构和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防爆结构的防爆片。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该防爆片的防爆结构和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取代现行的燃油车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能源——动力电池组,其安全性显得尤为突出。当电池出现异常时,在电池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造成电池的内压急剧增大,此时,如果产生的大量气体得不到及时排除,电池将会产生爆炸,引起安全事故。
为了避免爆炸的发生,一般会在电池上设置防爆结构。通常是在电池壳体上打压痕形成简易防爆结构,当电池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电池壳体上的压痕由于强度较弱就会被打开,从而释放电池的内压以减小电池在意外状况下发生爆炸。
中国专利CN2779188Y描述了一种典型的在壳体上打压痕的防爆结构。该种防爆结构对于一些小的电池而言,由于其壳体厚度不是太厚,在其壳体上加工压痕基本能满足电池的防爆要求。但对于动力电池而言,其单体电池要比我们日常见到的电池大得多,电池壳体的厚度也要大好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压痕不易加工且很难控制压痕深度,从而防爆性能的可靠性也就难以得到保证,简单地在电池壳体上打压痕已不能满足电池的安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加工防爆压痕、并且防爆压痕的加工深度可以精确控制的防爆片,并且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采用该防爆片、防爆性能可靠的防爆结构和安全电池。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动力电池防爆结构的防爆片,所述防爆片上形成有防爆压痕。
本发明提供的防爆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动力电池的盖板或者壳体上的排气开口和固定在所述排气开口上的防爆片,该防爆片上形成有防爆压痕。
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包括盖板、壳体和防爆结构,所述防爆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盖板或者壳体上的排气开口以及固定在所述排气开口上的防爆片,该防爆片上形成有防爆压痕。
所述防爆片通过焊接的方法固定在所述排气开口上;所述防爆片的形状为长方形、圆角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所述防爆压痕的形状为L型、形、米字形、一字形等形状;在所述防爆片的材料采用铝合金或纯铝时,防爆片的厚度优选为0.2-0.4mm,防爆压痕的深度优选为0.01-0.03mm。
与传统防爆结构相比,本发明采用一个带有防爆压痕的防爆片来代替在电池壳体上打压痕的防爆结构,由于在防爆片上加工压痕比较方便,从而解决了在一些壳体较厚的大电池上难以打压痕的问题,并且当不同电池需要满足不同的防爆压力时,可以在加工过程中精确控制防爆片上压痕的加工深度,从而能够达到理想的防爆效果,保证了本发明防爆性能的可靠性。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廉,安装比较方便,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并降低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爆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爆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力电池盖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爆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防爆片1上加工有防爆压痕2,防爆片1的材料与电池盖板5的材料可以相同,例如为铝合金或纯铝。防爆片1的形状为圆角长方形,厚度为0.2-0.4mm。防爆压痕2的形状为形,防爆压痕2的深度为0.01-0.03mm。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动力电池的盖板5上设有用于放置防爆片1的排气开口6,将防爆片1放置于排气开口6上,采用激光或电子束焊接的方法对其进行焊接,使得防爆片1与盖板5形成一整体结构。当电池处于异常情况下导致内部压力增大时,本发明中防爆片1上的防爆压痕2会启动破裂,将电池内部气压排泄出去,从而达到良好的防爆效果,确保电池的安全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
例如,防爆压痕2的深度可以根据其启动破裂所需要的压力来设定;防爆片1地厚度亦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采用纯铝或铝合金材料的防爆片时,通常可以在0.2-0.4mm之间选择;防爆片1所采用的材料在满足防爆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进行选择,在焊接安装方式下可以选择易于焊接的金属材料,在粘接安装方式下可以选择塑料、PVC板等;防爆片1的形状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长方形、圆角长方形或其它形状;防爆压痕2的形状可以为L型、形、米字形、一字形或其它形状;另外,防爆片1既可安装在动力电池的盖板5上,也可安装在动力电池的壳体上,安装位置因排气开口的位置而定。
再如,在符合本发明上述原理的范围内,本发明的防爆结构还可以采用下列结构:如图2所示,防爆片1的材料为PVC板,其形状为圆形,防爆压痕2的形状为“L”形。防爆压痕的深度根据防爆压痕启动需要的压力来设定。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动力电池的盖板5上设有用于放置防爆片1的防爆片放置孔6,将防爆片1放置于防爆片放置孔6内,采用强力胶粘剂进行粘接,使得防爆片1与盖板5形成一整体结构。当电池出现异常情况时,本发明中防爆片1上的防爆压痕2同样会及时破裂,将电池内部气压排泄出去。
上述结构都是本发明的明显变形方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